?

軍事霸權影響幾何?盤點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存在

2024-03-19 11:31王云松
軍事文摘 2024年5期
關鍵詞:歐洲各國軍事基地陸軍

王云松 田 軍

近兩年,美國以合作共贏為理由,以北約集團為媒介,不斷提升在歐洲的軍事影響力。其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組織聯合軍演、提供武器裝備、派遣作戰人員等,使美北約對于歐洲的控制進一步加強。那么,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存在體現在哪些方面?其歷史因素和影響又有哪些?

美國在歐洲軍事存在形式

軍事基地美國目前海外設有約750個軍事基地和約30萬名常備役、預備役部隊,其中在歐洲有大約300個軍事基地。2022年前,美國在歐洲各國的常駐部隊約有63300人,其中在德國大約有35400人(119個軍事基地),在意大利12400人(44個軍事基地),在英國9500人(25個軍事基地),在西班牙3300人(21個軍事基地),在比利時1100人(11個軍事基地),在其他國家約為100~500人。

2022年后,由于歐洲局勢動蕩,美軍在歐洲駐軍總人數增加了超過35000人,并且自2006年以來首次達到近十萬人,同時配備了充足的武器裝備。這些軍事基地和美軍人員一方面作為美軍的海外保障點,為美軍全球作戰提供支撐;另一方面作為美軍的一線作戰人員,時刻準備執行五角大樓的命令,進行特種作戰,同時還另外承擔了為歐洲軍隊提供培訓和技術支持的任務。

軍事演習美國定期與歐洲盟友進行聯合軍事演習,以保持和提高作戰能力,并向潛在敵人展示其決心。2023年中,美軍先后與歐洲國家展開“北極熔爐23”“北方防御”“聯合海盜”“歐洲捍衛者-2023”“堅定木星-23”“星界騎士23-6”“堅定正午”以及北約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空中軍事演習“空中衛士-2023”等多領域、多類型的聯合軍演,包含北極、東歐、大西洋等戰略方向,涉及聯合防御、協同作戰、火力支援、核戰爭、網絡空間戰等主題。

從內容和規模上來看,如此多的軍事演習早已遠遠超出北約所謂“防御性聯盟”的軍事需要。一方面,美國以北約為媒介,將自己的軍事力量更好地滲透部署在歐洲,使歐洲各國在戰術戰法、武器裝備上對美國產生更強依賴,進一步削弱各國軍事上的獨立性,強化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存在;另一方面,通過大規模的軍演,對外尤其是對俄羅斯進行軍事威懾,強化盟國信心,為美國維持霸權主義造勢,其中時間長、規模大的“空中衛士-2023”空中軍事演習更是隱隱有削弱俄羅斯在該地區制空權的意味。

2022年前歐洲各國駐美軍數量(單位:千人)

2022年前歐洲各國駐美軍數量(單位:千人)

國家 軍種 總計德國 陸軍 21.6,海軍 0.8,空軍 13 35.4意人利 陸軍 4.1,海軍3.6,空軍 4.7 12.4英國 陸軍 0.2,海軍 0.3,空軍9 9.5西班牙 陸軍0.03,海軍2.8,空軍0.4 3.33比利時 陸軍0.6,海軍0.1,空軍0.4 1.1希臘 陸軍0.01,海軍0.4,空軍0.02 0.43荷蘭 陸軍 0.1,海軍 0.05,空軍0.2 0.35波蘭 陸軍0.04,海軍0.09,空軍0.03 0.16羅馬尼亞 陸軍 0.02,海軍0.1,空軍0.01 0.13匈牙利 陸軍 0.01.海軍 0.01,空軍0.06 0.08法國 陸軍 0.02,海軍 0.04,空軍0.02 0.08挪威 陸軍 0.02,海軍0.02,空軍0.03 0.07總計 陸軍 26.85,海軍 8.51,空軍27.97 63.33

B61-12戰術核彈

武器裝備歐洲各國軍隊大量部署了美國生產的武器裝備,包括但不限于防空系統、導彈、戰斗機等,這意味著各國國防力量極大程度依賴美國武器裝備進口和后勤保障維修。同時,美國在歐洲各國部署大量核武器。據英國《衛報》報道,英國、比利時、德國、意大利、荷蘭和土耳其等國在美國2023年度國防預算中被列為正在進行“特殊武器”儲存地點基礎設施建設的國家,同時稱最新版本的B61-12戰術核彈將在2023年內運抵歐洲,用于替代此前服役超過50年的B61型核彈。美國科學家聯合會之前發布報告稱,目前美國在歐洲部署的核武器集中在比利時、德國、意大利、荷蘭和土耳其的6座軍事基地內,數量約為100枚。據了解,這些核武器處于美空軍控制之下,經美國總統授權和北約批準后才可用于戰爭。名義上,部署這些核武器的目的是威懾俄羅斯,實際上也將歐洲各國的國防安全把握在了美國手中。未來一旦爆發核戰爭,這些核武器將使歐洲難以置身事外。

美國為何能夠操控歐洲軍事力量?

二戰之后,美國一躍成為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成為世界霸主的美夢一發不可收拾。但當時歐亞大陸實行共產主義的蘇聯也在飛速壯大。美國著名外交學家喬治·凱南預言,未來的世界將是以蘇聯和美國為首的兩極格局。為了坐穩頭號強國的寶座,美國必須發展自己的勢力,同時避免共產主義持續擴張。美國第一時間將目光投向戰時的盟友、同為資本主義的歐洲。彼時的歐洲在戰火的摧殘下遍地斷壁殘垣,各國急需生產資料和生活物資重建家園。于是,美國提出了著名的“馬歇爾計劃”。

馬歇爾計劃打著人道主義的旗號,為歐洲各國提供的大量包括金融、技術、設備等各種形式的援助合計131.5億美元,其中90%為贈予,10%為貸款。這一政策一舉多得,一是使歐洲快速走出了戰爭影響期,創造了歐洲經濟急速復蘇的奇跡;二是將歐洲與美國緊緊捆綁在一起,使歐洲無論從思想、政治、經濟還是軍事上形成對美國的極度認同和依賴;三是將美國價值觀和文化廣泛傳播,有效遏制了東歐共產主義向西擴張,為后續北約的建立打下了堅實基礎??梢哉f,馬歇爾計劃使美國完成了對歐洲的“長臂管轄”。

幾年后,由于意識形態差異,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與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之間地緣政治斗爭加劇。在此背景下,美國以保護歐洲各國國家安全、防止以蘇聯為首的華約侵略為由,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這一組織打著對抗華約的旗號,實行軍事互助,但實際上是馬歇爾計劃在軍事領域的延伸和發展,使美軍光明正大地在歐洲各國建立軍事基地并駐軍。這一組織的成立使美國得以控制歐洲的防務體系,是資本主義實現同盟的標志,也同時意味著北約各國的軍事力量將受到美國的直接影響,國家主權不再完整。

歐洲“領頭羊”口親心疏

自歐洲開始一體化建設以來,法德兩國便作為“軸心”推動著歐洲發展,這也是區域一體化的主要驅動力。但隨著時間延長,歐盟在經歷了短暫的經濟高速發展后迎來了一系列問題:英國脫歐、移民難民問題、民粹主義深植……歐盟“聯盟”的缺陷逐漸顯露,最大的問題便是各國“口齊心不齊”,在面對影響各國利益的分歧時很難保持“對外一個聲音”。在這種背景下,法德兩國在歐洲的領導力和影響力均有下降,法德“軸心”通過強強聯手主導歐洲走向的能力逐漸走低。

法國總統馬克龍自2017年上任后不斷推動歐洲戰略獨立自主,主張減少對美依賴、加強法德“軸心”的作用,并主張進行改革,對歐盟建設提出一整套規劃,內容涉及經濟、防務、難民以及歐盟機構建設等多個領域。從內容本身來看,這些措施為歐盟帶來了新的動力,是歐盟實現戰略自主、擺脫美國控制的正確方向,但這些措施不可避免地損害了一些國家,尤其是德國和美國的利益,因此在輿論上并不被太多人看好,而且難以通過一系列復雜的聯盟決議。另一方面,法國近年來經濟低迷,國內游行不斷,政治形勢嚴峻,很多問題甚至需要依賴德國,這一情況使得原本“法國主政治、德國主經濟”的軸心運轉模式逐漸偏移。為了維護國內局勢穩定,馬克龍必須將大量的精力放在國內,在處理歐盟事務時優先考慮本國利益,這同樣使其主張的一系列改革遲遲難以推進。

德國作為歐洲的經濟發動機,是歐盟財政的最大貢獻者,在歐盟中的地位不斷提升。在前些年疫情流行時,各國經濟增速均在倒退,德國引以為傲的制造業也顯露疲態,同時還要面對難民難題,使德國也逐漸產生了“國內利益優先”的心理。在上述因素的影響下,法德兩國經常對同一問題產生不同甚至對立的聲音?!邦I頭羊”尚且如此,歐盟在面對發展中的種種問題時自然舉棋不定、舉步維艱,這種不團結的關系也給了美國滲透歐洲的可乘之機。

馬克龍發表歐盟戰略自主演講

歐洲局勢動蕩加劇美國軍事滲透

2022年后歐洲局勢動蕩加劇,更使美國有機可乘。首先,歐洲各國對俄制裁使經濟發展本就艱難的金融雪上加霜,俄羅斯斷油斷氣后,在能源上又對美產生了依賴,被迫購買美國的高價能源,承受了巨大的經濟和民生壓力。其次,面對外部危機,歐洲各國的異質性與日俱增,對俄態度各不相同。以波蘭為首的東歐國家緊挨風暴中心,緊迫性更強,在立場和政策上與美國更合拍,而以法德為首的一些中西歐國家認為,從長遠看歐洲不可能完全排斥俄羅斯,對俄羅斯的態度更偏向于尊重、和解,因此歐洲內部離心離德的情況進一步加??;最后,歐洲在變局的刺激下對美依賴更甚。在特朗普時期,歐盟內部就戰略自主建設達成了較大共識,但日漸緊張的態勢使北約的重要性壓制了歐盟。各國在美國所謂“民主正義”的引導下不斷損耗經濟和軍力,同時增加軍費開支,向美國購買新型武器裝備,并同意美國增加駐兵。美國這一步棋可以說打碎了歐洲戰略自主的美夢,使北約重新成為對歐洲影響力最強的聲音。

從結果上看,歐洲局勢動蕩使美北約對于歐洲尤其是軍事方面的掌控進一步加強,同時將歐洲的能源和軍火市場拿在了自己手里,使美國在歐洲的軍事存在持續發展。無論結果如何,歐洲的經濟和戰略環境也難以改善,美國對于歐洲的影響力很難被削弱。

猜你喜歡
歐洲各國軍事基地陸軍
陸軍海戰第一連
歐洲市場最熱銷車型
輕輕地,他們走了
俄在北極建軍事基地
奮進吧陸軍
陸軍士兵之歌
中國與歐洲各國“專利盒(Patent Box)”制度比較研究
歐洲各國義務教育階段國家評測的比較及啟示
民國時期陸軍編制沿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