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磁共振成像在創傷性膝關節損傷中的診斷效能及影像特征分析

2024-03-19 10:04孫廣坤
中華養生保健 2024年4期
關鍵詞:半月板創傷性關節鏡

孫廣坤

(聊城市中醫醫院磁共振室,山東 聊城,252000)

膝關節為人體重要的關節,具有較為復雜的解剖結構,一旦受到外力沖擊,將會對軟組織、骨骼等造成損傷[1-2]。近年來,伴隨交通業、建筑業的快速發展,創傷性膝關節損傷的發生率呈逐年上升趨勢[3-4]。疾病發生后,患者以膝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等為主要臨床癥狀,對其日常生活造成眾多影響,嚴重降低其生活質量。因此,對創傷性膝關節損傷進行及時診斷、及時治療至關重要。CT檢查為以往臨床檢查創傷性膝關節損傷的常見影像學技術,具有操作簡便、密度分辨率高等優勢[5]。但膝關節具有復雜的骨性結構,CT檢查存在一定的誤診、漏診風險。近年來,隨著影像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磁共振成像(MRI)因具有高分辨率、高軟組織對比度、可多平面成像等優勢逐漸運用于骨科疾病的診斷中?;诖?,本研究以2021年3月—2023年3月聊城市中醫醫院收治的80例疑似創傷性膝關節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探究MRI檢查的具體效果?,F報告示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3月—2023年3月聊城市中醫醫院收治的80例疑似創傷性膝關節損傷患者為研究對象。80例患者中,男性41例,女性39例;年齡24~67歲,平均年齡(48.31±2.49)歲;受傷部位:36例左膝、24例右膝,20例兩側;文化程度:35例小學,23例初高中,22例??萍耙陨?;身體質量指數17.1~25.3 kg/m2,平均身體質量指數(23.57±0.42)kg/m2?;颊呒捌浼覍賹Ρ狙芯績热菥椴⒑炇鹬橥鈺?。本研究獲得聊城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伴有不同程度的膝關節彈響、疼痛、活動障礙等表現;②存在明顯外傷史;③患者生命體征平穩;④患者依從性良好。

排除標準:①合并各類傳染性疾病者;②存在肝腎功能衰竭者;③存在其他嚴重骨質疾病者;④對碘造影劑過敏者;⑤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⑥伴有血液系統疾病者;⑦合并全身性感染者;⑧存在嚴重精神障礙者;⑨伴有凝血功能異常者;⑩存在CT、MRI檢查禁忌證者。

1.3 檢查方法

CT檢查:選用CT掃描儀(生產企業:美國GE醫療公司,型號:OptimaCT540)進行檢查,患者取仰臥位,掃描區域為髕骨至近端脛腓關節及膝關節四周組織,調節儀器檢查參數:管電流100 As,管電壓120 kV,層厚1 mm,層距0.75 mm,螺距1,檢查完畢后將圖像上傳到圖像后處理站行圖像三維重建。

MRI檢查:選擇磁共振成像儀(生產企業:德國西門子公司,型號:Skyra 3.0T)進行檢查,膝關節表面線圈,在掃描前囑咐患者去掉身上金屬異物,患者取仰臥位,足先進,足外旋10°~15°,對膝關節行矢狀位、冠狀位與橫軸位掃描,參數設置如下:T1W1參數:TR 500 ms,TE 20 ms,層厚5 mm;T2W1參數:TR 300 ms,TE 90 ms,層厚6 mm;PDW1參數:層厚2 mm,塊厚度10 mm,翻轉角度90°,重復時間2 500 ms,恢復時間25 ms,激勵次數2次。檢查結束后上傳圖像到后處理站,對圖像行后處理。

關節鏡檢查:患者取仰臥位,硬膜外麻醉,在患側大腿上綁氣囊止血帶,經患者膝關節外側與內側做切口,放入關節鏡器械。取用關節鏡(生產企業:美國史賽克,型號:X8000)進行檢查,了解膝關節損傷程度、區域及是否合并其他病變;檢查結束后加壓包扎。由兩名具有豐富經驗的影像學醫師共同閱片,當兩者意見不一時,由兩者共同討論得出最終檢查結果。

1.4 觀察指標

①CT、MRI在創傷性膝關節損傷中的診斷效果:以關節鏡檢查結果為“金標準”,探究兩種不同檢查措施診斷創傷性膝關節損傷的價值。參照《實用骨科學·修訂本》[6]判斷CT、MRI檢查創傷性膝關節損傷陽性情況。靈敏度=真陽性例數/(真陽性+假陰性)例數×100%;準確度=(真陽性+真陰性)例數/總例數×100%;特異度=真陰性例數/(真陰性+假陽性)例數×100%;陽性預測值=真陽性例數/(真陽性+假陽性)例數×100%;陰性預測值=真陰性例數/(假陰性+真陰性)例數×100%。②不同類型創傷性膝關節損傷的MRI影像學表現:統計分析半月板損傷、關節腔積液、韌帶損傷、骨質損傷的MRI影像學表現。

1.5 統計學分析

選用SPSS 20.0分析數據,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通過(±s)表示,采用t檢驗;一致性運用kappa檢驗(kappa>0.75表明一致性極好,0.40~0.75表明一致性中等,<0.40表明一致性差);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CT、MRI在創傷性膝關節損傷中的診斷效果

80例疑似創傷性膝關節損傷患者中,經關節鏡檢查證實的有53例,其中半月板損傷23例(43.40%)、韌帶損傷7例(13.21%)、關節腔積液9例(16.98%)、骨質損傷14例(26.42%);CT共檢出42例,MRI共檢出52例;以關節鏡檢查結果為“金標準”,MRI檢查創傷性膝關節損傷的靈敏度、準確度、陰性預測值高于CT檢查,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者的特異度、陽性預測值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kappa檢驗顯示:MRI檢查結果與“金標準”檢查結果的一致性極好(kappa值=0.917,P<0.001);CT檢查結果與“金標準”檢查結果的一致性中等(kappa值=0.619,P<0.001),見表1,表2。

表1 創傷性膝關節損傷檢出情況 (n=80)

表2 CT、MRI診斷創傷性膝關節損傷的效果比較 [n(%)]

2.2 不同類型創傷性膝關節損傷的MRI影像學表現

23例半月板損傷患者:檢查發現半月板形態出現變化,邊緣失去光滑度,半月板中T2W1呈現為較高的信號影,有球狀、橢圓狀、片狀或線條狀分布;9例關節腔積液患者:檢查發現不規則或片狀陰影,T1WI呈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STIR呈高信號,伴有分層現象,上層T1W1與T2W1呈低信號,中間呈高信號,最下層呈等信號;7例韌帶損傷患者:檢查可見線條狀陰影,邊緣模糊,T2WI、STIR呈高信號,T1WI呈低信號,對于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可觀察到水腫表現;14例骨質損傷患者:檢查可見T1WI呈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或低信號,骨組織內部存有顯著的凹陷。

3 討論

3.1 創傷性膝關節損傷的概念與及時診斷的重要性

膝關節為日常生活中使用量與活動量最多的關節,主要負責機體負重與運動等功能[7-8]。膝關節關節囊松弛薄弱,在外力沖擊下,膝關節的軟組織、骨骼與韌帶均會受到程度不一的損傷,其中以半月板損傷、關節腔積液等較為常見[9-10]。近年來,由于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創傷性膝關節損傷的發生率不斷上漲[11-12]。若患者未得到及時的治療,將會出現持續性疼痛與進行性運動障礙,病情更甚者還會造成一定的后遺癥,對其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13]。因此,尋找一種快速有效的措施及時診斷出疾病并明確患者病情,指導臨床行個體化的治療,對于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3.2 關節鏡檢查創傷性膝關節損傷的價值與不足

關節鏡檢查為創傷性膝關節損傷的“金標準”,但其屬于有創檢查,會對患者的機體造成一定損傷,且檢查費用較高,多數患者不易接受,臨床運用較為受限。因此,更為安全有效的檢查措施成為臨床的研究重心。

3.3 CT檢查創傷性膝關節損傷的價值與不足

隨著影像學檢查技術的快速發展,CT逐漸運用于創傷性膝關節損傷診斷中。CT檢查具有快速、密度分辨率高、對病變顯示精細等優勢,能夠發現關節內骨性游離體,清楚地顯露髕骨與脛骨平臺骨折的具體情況,從而為臨床提供一定的參考信息。同時,CT檢查運用的三維重建技術能夠清晰地顯現交叉韌帶結構與損傷情況,進而提升檢查準確率。但CT檢查對于微小病灶檢出率較低,易出現誤診、漏診情況。

3.4 MRI檢查創傷性膝關節損傷的效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80例疑似創傷性膝關節損傷患者中,經關節鏡檢查證實的有53例,其中半月板損傷23例(43.40%)、韌帶損傷7例(13.21%)、關節腔積液9例(16.98%)、骨質損傷14例(26.42%);以關節鏡檢查結果為“金標準”,MRI檢查創傷性膝關節損傷的靈敏度為96.23%(51/53)、準確度為96.25%(77/80)、陰性預測值為92.86%(26/28),高于CT檢查的75.47%(40/53)、81.25%(65/80)、65.79%(25/38)。且kappa檢驗顯示:MRI檢查結果與“金標準”檢查結果的一致性極好(kappa值=0.917,P<0.001);CT檢查結果與“金標準”檢查結果的一致性中等(kappa值=0.619,P<0.001)。提示,MRI在創傷性膝關節損傷診斷中效果更為顯著,具有更高的診斷準確性。分析原因認為,MRI具有更高水平的軟組織分辨率,能夠更為清楚地顯現膝關節軟組織受損情況,繼而提高診斷準確性[14-15]。同時,MRI能夠多序列檢查,多平面成像,全面、準確地提供膝關節中結構、韌帶與附近細微結構等圖像,有助于醫師對病變處精準辨別,提升診斷準確率[16-17]。另外,MRI檢查期間可提供病變的立體結構,醫師能夠從不同方向、不同角度對目標區域進行觀察,清楚顯現半月板、韌帶、關節囊等各個結構,具有更高的圖像清晰度與分辨率,有助于醫師鑒別不同類型的損傷,繼而及時制訂個體化的治療手段,改善患者預后[18]。此外,MRI運用高級序列可觀察軟組織的水腫、出血情況,幫助醫師進一步辨別損傷,提升診斷準確率。

3.5 不同類型創傷性膝關節損傷的MRI影像學表現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23例半月板損傷患者:檢查發現半月板形態出現變化,邊緣失去光滑度,半月板中T2W1呈現為較高的信號影,有球狀、橢圓狀、片狀或線條狀分布;9例關節腔積液患者:檢查發現不規則或片狀陰影,T1WI呈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STIR呈高信號,伴有分層現象,上層T1W1與T2W1呈低信號,中間呈高信號,最下層呈等信號;7例韌帶損傷患者:檢查可見線條狀陰影,邊緣模糊,T2WI、STIR呈高信號,T1WI呈低信號,對于前交叉韌帶損傷患者,可觀察到水腫表現;14例骨質損傷患者:檢查可見T1WI呈低信號,T2WI呈高信號或低信號,骨組織內部存有顯著的凹陷。由此可見,不同類型的創傷性膝關節損傷在MRI檢查上的影像學表現存在較大差異,臨床醫師可通過不同影像學表現辨別不同類型的損傷,進而制訂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減輕患者疼痛,促進其膝關節功能恢復,提升生活質量。但本研究所納入的樣本量較少,可能會干擾研究結果的精準性。因此,臨床還需完善試驗設計,開展更大樣本量的分析,更全面地了解MRI診斷創傷性膝關節損傷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MRI能夠有效診斷出創傷性膝關節損傷,具有較高的診斷靈敏度、準確度,且不同類型損傷的MRI影像學表現存在明顯不同,有助于醫師對病變進行準確辨別,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猜你喜歡
半月板創傷性關節鏡
同種異體半月板移植術治療外側盤狀半月板與非盤狀半月板損傷療效對比研究
關節鏡下使用Fast-Fix半月板縫合器治療半月板損傷的療效
SLAP損傷合并岡盂切跡囊腫的關節鏡治療
17例創傷性十二指腸損傷的診治體會
關節鏡下治療慢性岡上肌鈣化性肌腱炎的早期隨訪研究
膝關節內側半月板后根部撕裂的MRI表現
創傷性骨化性肌炎中醫治療概述
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創傷性腦損傷后抑郁
關節鏡術后電話回訪的效果觀察
重型顱腦損傷并發創傷性凝血病3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