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探索

2024-03-20 02:58李楠杜靚孔玉潔
教育研討 2024年1期
關鍵詞:實施途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李楠?杜靚?孔玉潔

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實現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符合中國國情,體現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豐富性、動態性和發展性,貼合“五育并舉”“三全育人”的整體工作要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大的包容性和凝聚力,是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不竭源泉和豐厚寶藏,是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文化根基。建設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職業發展教育體系機制迫在眉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其中需要進行多重實踐思考與檢驗。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文化根基;實施途徑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職業生涯規劃、生涯輔導為主要內容的西方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理論、方法傳入我國,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快速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本土化進程遠沒有完成。如何使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符合中國國情,如何體現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豐富性、動態性和發展性,貼合“五育并舉”“三全育人”的整體工作要求,已成為當前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工作的重要課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范疇。

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首次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以及“兩個結合”等問題的深入思考,凝結著豐富的理論與實踐智慧。尋根溯源,將職業生涯發展教育賦予強有力的文化支撐,能夠回答并解決職業生涯發展教育中的深層次問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豐富、內涵深刻、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和最根本的精神基因,能夠為職業生涯發展提供豐厚的教育資源,是涵養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文化源泉。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不斷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毙聲r代,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是一項目標創新、內容創新、方法創新的系統性工程,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推進也能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實踐參考,對二者具有雙向促進作用。

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夯實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文化根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強大的包容性和凝聚力[1],是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不竭源泉和豐厚寶藏,夯實了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文化根基。

1.1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文化思維

職業生涯發展教育離不開文化的熏陶和滋養?!肚f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奔粗赋錾羞呺H、有限度,暗示人們應該早日做好生涯規劃?!叭速F有自知之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中蘊含的自我反省、見賢思齊的文化思維,則督促人們要時刻以高標準、嚴要求規訓自身,時至今日仍是中華兒女不斷成長的自發動力。此外,“俯首甘為孺子?!敝械那趹B度,“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中的家國情懷,“富貴如可求,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中合乎于道的富貴追求,“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職業底線的遵守,則從多方面蘊含著人自我完善的道德品質與實踐價值追求,成為職業生涯教育的厚實文化積淀。

1.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化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文化內涵

“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變化是永恒的,職業生涯發展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更需要在不斷應對變化中完成教育理念、教育內容以及教育實踐等多重維度的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豐富的價值觀念、倫理原則、審判風尚和傳統美德,能夠與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不同時代要求相契合,通過對其價值理念的挖掘和闡釋,能夠引導學生深刻認識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文化根基,更好地幫助學生將職業生涯發展理念內化為自己的行動指南,外化為職業生涯發展行動,為職業生涯發展打下堅實的根基。具體來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孕育的偉大民族精神,是職業生涯發展的根基,其中“以民為本”“天下大同”“誠實守信”“禮義廉恥”“精忠報國”等核心思想理念,與職業生涯發展理念相契合?!爸井敶娓哌h”“貧不足羞,可羞是貧而無志”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涵的遠大志向,“早立志、立早志”“志不強者智不達”蘊涵的人生價值,“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蘊涵的穩重思考,“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遷”蘊涵的環境影響,則有利于堅定教育者與教育對象的理想信念。因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不僅孕育著職業生涯發展的豐厚理念,同時這些理念自身仍具有時代價值,因而能夠不斷深化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文化內涵,起到生發和助力的作用。

1.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文化交融

由孕育、生發到轉化符合職業生涯發展教育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契合、相融入、相促進的理論與實踐邏輯。從教育個體的成長與發展價值共識入手,“創造性轉化”就是將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共性轉化為我們的價值觀、道德觀中的組成部分,“創新性發展”就是將共性轉換成個性,將概念發展為具有個性特點和時代特征,符合現實要求的價值實體[2],因而“個性”與“共性”轉化是二者融入的關鍵因素?!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中包含的剛健有為、自強不息、堅韌不拔、不屈不撓、積極有為等豐富人文精神和進取精神,實際上與培育敬業樂群、濟世利民的奉獻精神和社會理想相契合。例如,“敬業”的道德要求是在“群己關系”中理解個人職業的價值和意義[3],更強調個人職業的社會價值。因此,職業生涯教育也始終注重將人生規劃與人生價值、道德修養、群己關系緊密結合,將個人的職業規劃、就業選擇,與民族前途、國家命運和人民福祉緊密結合[3],實質上正是將傳統文化與職業生涯教育的“共性”因素與“個性”要求相結合的時代表現。

2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理論挑戰

職業生涯發展教育(career developing education)是以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獨立生存能力、全面發展素質的人才為目的,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培養職業生涯意識與技能,發展個體綜合職業能力,促進個體職業發展的活動,更是以引導個體實施職業生涯規劃并落實規劃為主線的綜合性、過程性、實踐性教育活動。

目前我國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理論以西方理論為主,尚未形成中國特色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理論話語。從1908年帕森斯(Frank Parsons)提出的“特質—因素論”到2001年薩維科斯提出的生涯建構理論,在職業生涯發展教育中影響較大的理論已有40余個,大體可以分為人職匹配理論、職業生涯發展理論、社會學習生涯理論和后現代生涯理論四大類型,分別回答了人如何適應職業環境、人如何通過職業生涯得以自我實現、人如何積極主動改變自己、人如何構建自己的職業生涯。四種理論的價值取向各有側重,也都有各自的現實合理性和理論局限性,實踐過程中往往根據教育對象的不同特點和不同需求綜合施策、靈活應用[4]。西方職業生涯理論的分析,能夠使我們更好地看清中國特色職業生涯發展的實際需求,明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職業生涯發展教育中的特殊意義。

2.1 人職匹配理論

1908年,“職業指導之父”美國波士頓大學教授弗蘭克·帕森斯創辦了波士頓職業指導局。次年,他出版了《選擇職業》(Choosing a Vocation)一書,第一次運用“職業輔導”這個術語。在書中,他提出了“特質—因素論”這個概念,即“人—職匹配理論”。他指出,特質指的是個人的品質,比如興趣、性格、能力、資源和優勢等;因素指的是工作對人的要求和成功的條件,比如用人條件、要求、報酬、前景和晉升機會等。

2.2 職業生涯發展理論

美國職業管理專家唐納德·舒伯(Donald Super),從1957年到1990年間一直不斷地發展與完善生涯理論,提出了生涯發展的概念,開啟了一個嶄新的局面。按照帕森斯的假設,匹配的才是最好的,那不匹配又該怎么辦?這便是舒伯提出的生涯發展論的核心觀點:人的生涯是一個不斷發展和變化的動態匹配過程。這里面有兩點非常具有指導意義的突破:第一是角色平衡的概念。1984年,舒伯提出了生涯彩虹圖的概念,每個人都有人生角色和生命廣度。因此,如果一個人在工作者這個角色中暫時無法得到滿足,可以到別的角色中去尋求平衡。平衡的前提是別的角色可以賦予自我認同的意義。第二是階段論。舒伯認為,一個人在20歲到65歲之間,會有七次成為一個行業專家的可能性。

2.3 社會學習生涯理論

1994年,美國斯坦福大學職業生涯規劃大師約翰·克朗伯茲根據社會學習理論提出了:一切都是學習的結果,都可以通過學習來改變。該理論源于行為療法的認知行為理論,創始人為阿爾伯特·班杜拉。理論的核心認為:人是有自我效能感的。影響自我效能有四大因素:成功經驗、替代經驗、社會鼓勵、情緒情感。

2.4 后現代生涯理論

后現代主義理論是讓人們一旦確定目標之后,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行動力。同時,該理論認為每個問題背后的原因多種多樣,而非固定的觀念,強調異質性、特殊性和唯一性。和傳統主義的咨詢流派不同,后現代主義對于問題的解決集中在三方面:“不要”還是“要”;“過去”還是“未來”;“為什么”還是“怎么辦”。后現代主義擁有多元文化觀點,強調自我構建。

以上理論從個人主義的西方國家發展而來,大多站在個人的視角,而集體主義國家主張個人從屬于社會,個人利益應當服從集團、民族和國家利益。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加強集體主義教育[5]。集體主義通常指無產階級的集體主義。與“個人主義”相對,是共產主義道德的基本原則之一,貫穿于共產主義道德各項規范的核心。其基本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創始人提出來的?!凹热徽_理解的利益是整個道德的基礎,那就必須使個別人的私人利益符合于全人類的利益”[6]?!爸挥性诩w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7]。這些論述已經蘊含了在處理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關系時的集體主義原則。

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8]。因此,在職業生涯發展教育中引導學生自覺樹立集體主義的生涯發展價值觀、就業觀是順應社會發展和推動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的應有之意。構建以集體主義原則為基礎的生涯發展理論,是我們當下面臨的理論挑戰。

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現實困境

職業發展屬于社會化的產物,不同社會政治制度、不同經濟發展狀況和不同歷史文化背景下,畢業生就業形式及價值觀不同,因而國內外對職業發展教育的實踐和探索也有多種模式。當前,我國現行的職業教育理念、理論框架、教學工具、數據支持體系以及教材均以借鑒國外的經典理論為主,在本土化過程中愈發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需要及“時代新人”追逐青春理想的需求相脫節。職業發展教育不僅需要教育青年學生如何求職,更應該在教育青年學生如何在新時代新形勢下找尋自我發展的方向,提升個人綜合能力,設立職業發展目標,在時代的發展大潮中實現自我價值?!芭囵B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新要求,既強調教育的“中國”特色、“民族”使命,更將不同層次、不同階段、不同領域人才的培育提升到與國家前途命運緊密相關的高度,因此建設具有新時代中國特色的職業發展教育體系機制迫在眉睫。

職業發展教育體系機制,應該是適應社會政治制度、經濟發展狀況的,應該是適應不同學生不同需求的。探索構建中國特色的職業生涯發展教育機制,要先學習并批判性地借鑒西方國家的做法。美國幾乎所有學校都設置職業發展教育機構,開展生涯輔導和自我實現轉化教育,且有不斷加強的趨勢。英國學校重視就業率和就業質量,注重建立長效的就業指導運行機制和就業市場反饋機制。德國學校普遍建立符合自身發展的職業發展教育模式,開展入學咨詢指導、設立市場學院、幫助學生聯系實習崗位。美國、英國、德國是世界經濟強國,高等教育發達,各國均高度重視學校在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出臺相應的政策和措施,為學校職業發展教育提供有利的條件和保障[9]。

我國職業生涯發展教育長期以來從理論到實踐均以西方理論為基礎,本土化程度不夠。面向新時代、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生涯發展教育體系任務重大而緊迫。中國特色職業生涯發展教育需要適應中國的具體實際并滿足中國學生的發展需要?!爸袊唧w實際”應該包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10]。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深厚底氣,深厚支撐,因應時代要求,也為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發展進步做出貢獻[11]。有必要從文化角度入手,在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目標、焦點、評價三個維度上分析存在的現實困境。

3.1 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目標

目前的職業生涯發展教育以求職行動為主,更接近于就業指導。以提升就業率和就業質量為目標,過于狹隘。中國特色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目標應以適應中國特色社會發展需要,引導青年學生正確認識集體和集體主義,逐步形成對他人、對集體、對社會、對國家的深厚情感,并在內心深處將集體主義作為生涯發展過程中價值選擇的重要準則,在個人與集體的雙向互動中,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總方向,促進個人的全面成長。

3.2 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焦點

新時代的生涯教育,對生涯的概念外延已經擴展到了狹義的“職業”之外,還蘊含了自我與他人的關系、人與人生的關系、人與社會的關系等“哲學化”命題。生涯發展教育關注的焦點也不僅是為求職就業做準備,而應轉化為全面與終身理念的貫穿,更應關注人的多元化和核心素養的培養。當下國內生涯教育并未得到普及性重視,教育資源單一,應更加關注如何調動豐富與優質的社會資源以支持中國特色職業生涯發展教育。

3.3 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評價

中國傳統教育評價多數以分數、升學等量化指標來評價學生發展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而如何評價職業生涯發展教育質量,當前并沒有統一標準,但多看重“結果”,而非“過程”,即以就業率為職業生涯教育質量的關鍵評價指標。一是因為政府強化就業率的管理功能,使得生涯發展發展教育功利化突出[12];二是受總體經濟形勢影響,社會過于關注“就業率”,致使職業生涯發展教育趨于短視化;三是人才培養績效評價與考核以“就業率”為核心評價指標,致使生涯發展教育過于片面化;四是在中國多年應試教育的文化影響下,容易忽略學生的多元化特征。在教學評價環節要把教化的效率、內化的效果和外化的效益有機統一,提升教學的實踐性和實效性[13]。

4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實施途徑

職業生涯發展教育要把“為誰培養人”作為邏輯起點,把“人到哪里去”作為核心使命,把“成為大寫的人”作為價值主線,把“人的全面發展的生涯建構”作為本質內涵,把“人的成長成才規律”作為基本方略,把“人的優秀文化習得”作為必由之路,把“人的生涯建構能力的培養”作為時代課題[14]。深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實現傳統文化向傳統文化教育的轉化[15],是當前中國特色職業生涯發展教育體系建設的重要課題。職業生涯發展教育要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教學全過程,統一思想認識,完善課程體系,教材體系及教學內容,創新教育教學路徑[16]。

4.1 重構課程教學體系設計,注入有關家國集體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對“時代新人”的必須要求是要有集體主義精神,“時代新人”必然是具有集體主義精神的現代公民。中國特色生涯發展教育是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在生涯發展過程中培育愛國情懷和集體主義是中國特色生涯發展教育中價值觀教育的使命,擔當精神和進取精神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傳承下來的中國人的生涯文化基因,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發展中對“時代新人”職業素養發展的內在要求。涵育文化自信是人才培養的重要使命[17],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文化自信[18]。中華傳統文化中積淀著我們民族最深層次的精神追求,尤其是以忠義為本的家國情懷和民族大義情結的英雄主義,直到現在仍然是我們在生涯教育過程中可以合理吸收、科學講解的文化內容資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著強大的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在生涯課程設計中理應運用這些情感價值內容,結合典型案例講解,強化學生大國自豪感和歸屬感。

4.2 注重生涯課程思政,結合時代發展全新解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

新時代成長起來的青年人有其獨特的社會經濟發展背景、社會文化背景、家庭教育背景,對生涯教育理念的接受程度有賴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認知認同、價值認同和情感認同。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需要主渠道與微循環的雙重進路[19]。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對于幫助學生塑造尊重自然的生態人格,增強學生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提升學生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確立學生修身立德的價值取向,具有獨特價值和優勢[20]。需要結合時代發展,全新解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里的生涯元素,才能促成教—學的雙向互動和目標達成。例如:中國傳統文化中講貢獻,生涯課程中需要對“貢獻”從生涯視角做出全新解讀:一是引導學生腳踏實地,長期浸潤,專注努力,搭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我國的屠呦呦、袁隆平、樊錦詩等,都是能夠沉下心來專注事業發展,才能有令人矚目的成就;二是需要在職業生涯發展教育中引導學生縮小“個人主義”,關注社會需求,在成長過程中要對齊個人優勢和社會需求;三是在國家迅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在職業發展教育理念中引導學生沖擊更大空間的意義感。

4.3 加強文化熏陶和培訓,提升職業生涯教育者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素養

新時代學校在育人中應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入推進學生家國情懷,善愛品質,道義擔當,勤新素養等的培育,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入學生的踐行實踐之中,培養有“志氣、骨氣、底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1]。通常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的授課老師多為學生工作人員,日常工作繁雜瑣碎,學科背景較為多元,理論學習缺乏系統性和持續性。經過培訓和自學后,具備較為系統的生涯發展理論知識體系,以此為基礎為學生開展課堂教學、生涯咨詢、團體輔導等工作。但都比較缺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和培訓,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知程度不一,甚至理解接受程度不一。很難挖掘出足夠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并做出生涯視角的文化解讀,融入課堂教學內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必須以更新穎的表現形式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貼近現實生活,必須緊扣時代之需,借助科技和產業,開拓文化市場,從而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22]。學??梢云刚埿韧馕膶W、國學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關專業老師和生涯教學老師進行學術交流和學習,也可以外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專家開設相關課程、培訓,幫助生涯教學老師進行系統學習和提升。

4.4 凝練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生涯元素,探索建立本土化職業生涯發展理論體系

建立蘊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元素的本土化職業生涯發展理論體系,近年來一直都是國內生涯界學者和教育者的期待。也有許多學者做過嘗試探索,但至今未有被生涯界內普遍認可的本土理論產生。本土化理論的產生,需要在考慮我國實際情況和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從西方生涯發展理念中吸取精華,做批判性借鑒;同時注重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涯發展理論的融合,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涯發展理論;進一步推動職業生涯教育實踐,普及生涯發展理念,幫助更多人理解本土生涯發展的特點和規律,不斷積累經驗,形成并發展生涯本土理論;除此之外,還需考慮社會環境和時代變遷對生涯發展的重要影響,以本土生涯發展理論回應時代發展之問。

參考文獻

[1]焦敏.大力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華民族共同體教育[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42(8):45-49.

[2]楊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會議綜述[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18(5):2.

[3]董冰.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敬業精神[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GB/n1/2019/0104/c40531-30503099.html?ivk_sa=1024320u.

[4]馮嘉慧.美國生涯指導理論范式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9.

[5]新華網.習近平提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EB/OL].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10/18/c_1121820800.htm?baike.

[6]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

[7]馬克思,斯大林.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8]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5-5(2).

[9]馮峰.國外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模式論析[J].繼續教育研究,2017(1):4.

[10]朱麗霞,蔣辛.中國共產黨文化自覺的生成邏輯: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為中心[J].江漢論壇,2023(6):55-60.

[11]葉小文.中國式現代化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支撐的四維審視[J].北京社會科學,2023(6):4-16.

[12]趙曙明,張紫滕.教育評價視角下的高校職業生涯教育變革[J].江蘇高教,2023(8):44-51.

[13]蒲清平,何麗玲.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提質增效的實踐路徑[J].思想教育研究,2022(1):6.

[14]方偉.構建中國特色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理論體系探析[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2(7):10-18.

[15]田慧生,張廣斌,蔣亞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課程教材體系的理論圖譜與實踐路徑[J].教育研究,2022,43(4):9.

[16]夏向軍.高職院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課程的實施路徑[J].中國高等教育,2021(13):2.

[17]張明平,許欣婕.文化自信視域下的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J].中國高等教育,2022(12):3.

[18]宋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J].中國高等教育,2021(10):2.

[19]張興海,程喆.推進高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路徑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22(2):3.

[20]張家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三重向度[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3(6):45-51.

[21]王永智.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高校的育人實踐[J].中國高等教育,2021(20):3.

[22]胡長得,陳磊.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方略[J].中國高等教育,2022(23):3.

Exploration of Integrating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Career Development Education

Li Nan1,2 Du Jing1,3 Kong Yujie4

1.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2. School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3. Enrollment and Employment Office of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Lanzhou;

4. School of Marxism,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career development education is in line with Chinas national conditions, reflecting the richness, dynamism, and development of career development education, and meeting the overall work requirements of “five educations simultaneously” and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The strong inclusiveness and cohes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re the inexhaustible source and rich treasure of career development education, and the cultural foundation of career development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a vocational development educat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is urgent, and the integration of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nto it requires multiple practical considerations and tests.

Key words: Excellent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Career development education; Cultural foundation;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猜你喜歡
實施途徑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徑探討
高校外語教學改革創新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話語權建設的實施途徑
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路徑選擇
傳統節日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實施初探
創新教育督導方式 推動學校內涵式發展
初中語文教學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機制研究
窺探數學課堂中面積教學的實施策略
關于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