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智化技術賦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蘊涵、風險挑戰與實現路徑

2024-03-20 02:58李程程
教育研討 2024年1期
關鍵詞:實現路徑思想政治教育

李程程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數智化時代的到來,數智化技術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數智化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賦能提供了極其廣闊的機遇,帶來了多種價值,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創新了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方法,實現了優質資源的精準供給和智能推廣;但同時由于面臨受教育者主體性消解的風險,存在教師地位相對隱居以及師生信息泄露等情況使得這一賦能過程存在諸多風險。因此,應通過提高主體素養、打造高質量數智化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以及保護數智化技術賦能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數據隱私等措施實現數智化技術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賦能。

關鍵詞|數智化技術;思想政治教育;價值蘊涵;風險挑戰;實現路徑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世界正在進入以信息產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時期。我們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融合發展的契機,以信息化、智能化為杠桿培育新動能?!保?]從思想政治教育視角來思考,數智化技術所帶來的既有機遇也有風險,將其賦能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會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但同時由于數智化技術自身局限存在一系列風險。因此,需要明確數智化技術賦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利與弊,積極探索數智化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新路徑。

1 數智化技術賦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蘊涵

隨著時代的變化和技術的發展,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僅靠單一的媒介形式已難以滿足當代大學生多樣化的價值觀和文化需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保?]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立德樹人的重要手段,旨在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3]。人工智能助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內容、教育方式、互動模式等進行變革,有助于整合不同資源、優化方法措施,在各個專業人才培養中充分彰顯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的價值蘊涵。

1.1 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學內容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單一。在大多數高校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在學生教育過程中開展的具有鮮明特色和獨特作用的教育,主要圍繞著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這一核心,內容包括國家意識教育、黨性教育、學術倫理教育、人文素養教育、教育理念教育以及實踐拓展教育等。很多學校往往只注重知識點傳授,忽略了學生實際生活和未來職業發展的需求。

一直以來,圖像、數字、符號等具有記載歷史、反映現實文字和洞察時代走向的功能。它們有別于單一的理論知識傳授,可以通過圖像資源與話語符號的喚醒公眾的思想覺悟并實現情感塑造[4]。用數智化技術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賦能,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有效途徑。數智化技術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同時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助力,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新改革,增加了學習內容的趣味性。

1.2 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推進教育數字化,建設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學習型大國?!保?]在數智化技術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數字化轉型引起了廣泛的討論與關注。思想政治教育不僅需要在教育內容上吸引人,還要在教育的方式上與時俱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數智化技術會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傳統的教學方式。但在人工智能時代,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新型中介載體促進了線上與線下全面貫通,網絡上有大量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線上學習讓高校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老師講授思想政治教育課,提高受教育者的學習興趣[6]。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具有系統性、理論性和邏輯性優勢,通過數智化技術,增強教育內容的時代感、滲透性、影響力,有助于受教育者對教育內容的理解與掌握,增加受教育者學習的興趣。數智化技術能夠個性化配置信息,標簽化處理信息,多元化呈現信息并精準分發信息。這些優勢使數智化技術賦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1.3 實現優質資源的精準供給與智能推送

依托云計算等技術,數智化技術可以全面采集和抓取教育對象學習、生活、工作、休閑娛樂等場景中的數據痕跡,從師生心理、興趣愛好、情緒情感、利益訴求、價值取向等多維度進行“數字畫像”,實現教育對象思想嬗變的全過程可視化,進而實現優質資源的精準供給與智能推送[7]。

運用數智化技術可以捕捉大學生真實需求,實質性地解構與重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給的存在場域與實踐樣態,有效彌補了傳統模式下依循經驗判斷而缺乏定量分析的局限。一方面教育者能夠基于數據挖掘、高頻處理機制動態辨識和預測大學生的思想動態、行為軌跡、心理狀況以及發展期待等傾向性特征,準確細致地呈現大學生復雜社會網絡的關聯性與交互性,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資源專屬數據庫與內容池。另一方面教育者基于運算推測機制對各要素數據資源進行必要的分析、過濾以及建模,準確研判大數據流背后的供需矛盾,厘定供給目標[8]。教育者利用人機協同的內容分發機制對數據進行高頻處理,實現了在超級計算能力的背景下對大學生思想和行為數據的深度挖掘,他們不斷加深對思想政治教育供求規律的理解,采取菜單式服務和疊加推送策略,為大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教育內容。

2 數智化技術賦能思想政治教育的風險挑戰

唯物辯證法指出,任何事物都有一個從產生、發展、成熟到消失的過程,都是普遍性與特殊性共存的矛盾體。在數智化技術賦能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不僅嵌入了諸多技術價值的優勢與紅利,同時也會帶來技術自身的內在缺陷。

2.1 受教育者主體性消解風險

當前,隨著數智化技術的快速發展,其在各個領域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技術可以通過提供更多的信息和工具,增強學生的思辨能力和綜合素養,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入開展。然而,這一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風險,其中之一就是主體消解的可能性。

“主體性”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核心內容之一,其本質內涵就是從事現實活動的主體,即建立在實踐基礎上的“現實的人”的本質特征的彰顯[9]。人的主體性是根據自身需要,通過自主選擇、能動認識、改造客觀世界和完善自我得以實現,是人的本質特性。主體消解指的是由于數智化技術的過度應用,個體的獨立思考和主體性會被淡化甚至喪失。這一風險的主要原因在于,數智化技術在為個體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個體的認知和行為習慣。個體在長期依賴于技術的指導和幫助后,過多依賴人工智能的決策而忽視人的引導,就會導致學生情感體驗淡薄。還會無法獨立思考和評估信息,學生在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時,自控制導向機制使得人輸入較少的語言或行動指令完成目的性操作,極易使學生養成淺層思考習慣,這種便利的信息獲取可能讓學生喪失深度思考的能力以及刻苦學習的精神[10]。

2.2 教師主體地位相對隱居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有著價值追求、精神旨趣和思想智慧,能夠滋養教育對象心靈與厚重人格的實踐活動,“從根本上說是做人的工作”[11]。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中,教師的主導性貫穿了整個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但是在數智化技術賦能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也無形地降低新時代教育者的地位。由于信息技術的普及,受教育者可以自主獲取大量的知識和信息,這可能導致教師在傳授知識和信息的過程中地位被相對削弱。而且,由于網絡資源的豐富,網絡上存在大量的教育資源和學習平臺,學生可以通過自主學習獲得所需的知識,這可能減少了對教師的依賴。

同時隨著數智化技術的成熟應用與深度介入雖促進了學生真實與潛在需求的精準繪制、供給內容的精準分發以及開放沉浸式的虛擬互動,為實現供需互契提供技術支持,但教育者往往也會因為沉浸于智能算法軟硬件帶來的技術優勢而過度依賴算法,造成技術崇拜、技術至上、唯數據論的工具理性與物化邏輯的過分張揚和滲透,陷入“技術利維坦”陷阱和“機械主義”窠臼,偏離了人文關懷的價值向度,弱化了人文精神的價值觀照[12]。

2.3 師生信息泄露的風險

在數智化技術賦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過程中,盡管會產生諸多積極作用,但始終伴隨著數據泄漏的潛在風險。數智化時代師生隱私被侵犯的問題逐漸放大化,公民的隱私權作為一項基本的人格權利,一直以來受到法律的保護。進入智能時代,師生的隱私在各種智能軟件平臺、移動電子設備運行中被泄露和竊取,每個人的生活狀態逐漸呈現“透明化”狀態,師生隱私在數據收集者面前暴露無遺,人的意識主體性在“透明”的數字環境中逐漸被消蝕[13]。海量信息被大數據所捕捉,并在深度分析的云計算環境下被掌握,師生的各類信息(尤其是涉及隱私的信息)被“無限制性”擺上數據平臺,師生的財務狀況、行為習慣、活動軌跡乃至性格特點、愛好喜好和日常作息都被納入收集與分析的軌道中。面對智能技術在數據控制方面日益強大的力量,各大科技公司不遺余力地通過智能技術在互聯網上收集、處理和競爭個人隱私和數據。甚至一些極端分子為了獲取高額回報,將智能技術作為竊取和壟斷數據的“利器”,利用系統漏洞和技術控制任意控制和買賣私人數據。智能時代師生隱私的有效保護已成為時代難題,隱藏在隱私侵犯背后的則是更為嚴重的人的意識主體性的破壞,這成為意識形態安全與否的關鍵命題。

3 數智化技術賦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實現路徑

數字中國建設進程中,數智化技術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勢在必行。華麗豐富、包羅萬象的數智化技術在提供無限可能的同時也帶來了風險和挑戰。數智技術的嵌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呈現出主體消解、降低教師地位、師生信息泄露等現實隱憂,這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多維度全方位的新挑戰。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只有立足現實際遇,轉換視角,從理念導引、機制優化、關系重構、方法革新等維度創新發展,才能適應數智時代的全新時空境遇,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現代化[14]。

3.1 提高受教育者數智化運用的素養,增強人文關懷

面對人工智能時代的數智化教育環境和嶄新的時代特征,提高受教育者的人文關懷和培育受教育者的信息素養極為重要。具體而言,一方面是從高校層面采取多種措施,增強教育者運用數智化技術開展教學實踐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從教育者層面強化自我提升,主動適應數智化技術環境下的新教育環境??陀^理性地看待數智化技術給人類世界帶來的深刻影響,合理、恰當地通過數智化技術開展學習。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在于加強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學生將個人理想與國家、民族理想有機結合,為實現崇高的“中國夢”做出努力,即使在數智化技術背景下這些育人任務也不會改變[15]。但是如果過度依賴技術,缺乏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即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使用數智化技術等創新技術,也會失去其本質作用,甚至對人文教育產生反作用。

3.2 打造高質量數智化新型思想政治教育師資隊伍

面對數智化技術高度嵌入思想政治教育可能產生的新問題和新挑戰,其目的在于打造有溫度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人能夠“充分的存在”,擁有自主選擇的權利。從過去的老師引導,從知識權威到情感共鳴轉化,使受教育者能夠根據自己的情況獨立安排學習內容和過程,彌合過度數智化技術帶來的道德冷漠和情感消解。新一代信息技術革命也對教育者的技術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者應注重提高自身的修養素養,引導受教育者更好地形成辯證思維,理性看待和應用數智化技術。

數智化技術背景下,培養高校教師的信息素養要求樹立數智化技術教學理念,提高自身信息化水平,將國家教育發展目標和數智化技術賦能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16]。數智化技術賦能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全面運用核心教學技能,把信息技術知識與專業知識結合好,形成以大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引領的智慧思想政治教育教學模式,充分利用中國大學慕課、學習通、雨課堂、智慧教育學習平臺等各類信息化教學平臺和教學軟件,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賦能。高校教師還應重視綜合能力的提高,在智能化思想政治教育中服務課堂教學實踐,堅持學習,不斷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素養,將學科專業知識與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緊密結合,與時俱進。

3.3 保護數智化技術賦能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數據隱私

數智化技術為推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契機,使提升教師教學質量、滿足學生需求、構建新場域成為可能。但是對人工智能技術監管的缺失,導致了隱私泄露、技術霸權等一系列問題的出現。因此,在運用數智化技術時,必須加強監管[17]。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在高校范圍內強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理念,使廣大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能夠將該價值理念作為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數據信息分析的基本原則且嚴格遵守,牢固樹立“再強大的工具也要服務育人”的宗旨,強調在發揮數據價值的同時也要充分保障教育對象的合法權益[18]。其次,高校的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政府和教育部門必須規范數智化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全過程應用。規范教育主體利用數智化技術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行為,建立自由出入機制、異常預警機制、開源流通機制等,將數智化技術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納入管理機制框架,運用強有力的約束機制,確保教育主體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和教育對象思想政治學習過程的算法分析始終能夠在公平透明的程序中進行。最后,數智化技術賦能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中,任何觸及隱私的關聯分析和深度挖掘,也必須根據教育主體的真實意圖,及時向教育主體提供異常預警,指導實際決策,或繼續使用,或安全擱置,或徹底消除。高校需加強對技術的監督,在學生生活、學習和家庭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中進行全過程控制,防止技術濫用導致學生隱私泄露,最終實現技術以人為主導的理想狀態。技術本身沒有對與錯和善與惡的概念,關鍵在于人們如何使用技術。因此,數智化技術的開發者和用戶必須遵守職業道德和行業規則,遵守法律法規的底線,正確合理地應用技術,整合思想政治教育。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47.

[2]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EB/OL].(2016-12-09)[2023-02-21].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1209/c1001-28936072.html.

[3]袁周南.人工智能嵌入思想政治教育:背景、依據與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2020(8):94-99.

[4]欒淳鈺.思想政治教育“可視化”:價值困境舉措[EB/OL].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23-11-26].http://marxism.cass.cn/zzjy/202401/t20240125_5730733.shtml.

[5]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22.

[6]周權,馮松,佘慧娟.人工智能時代湖南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機遇與風險[J].湖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36(20):149-151.

[7]崔楠,崔龍燕.數字技術驅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質增效的邏輯理路[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中文社會科學版),2023.

[8]劉章儀.推薦算法介入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與突破[J].學術探索,2022(8):151-156.

[9]門超,樊明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樹人”主體性維度的哲學闡釋[J].貴州社會科學,2020(4):18-23.

[10]王強,王英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數智化的三重理路[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

[11]賈建鋒,烏日罕,丁義浩.課程思想政治視域下創新創業教育的提質增效研究[J].江蘇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4):114-124.

[12]周明鵬.智能算法技術賦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需互契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23.

[13]張晉銘,徐艷玲.智能時代意識形態治理現代化研究:現實審思、賦能憂患與恰切進路[J].蘭州學刊,2023.

[14]黃河.數智技術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的機遇、隱憂與進路[J].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25(5):49-58.

[15]許歡,賈婷宇.數智化技術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路徑探析[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23.

[16]樊榮.人工智能時代高校智慧思想政治教學模式建構研究[D].桂林:桂林理工大學,2023.

[17]王怡娜.人工智能賦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價值旨歸與創新路向[J].南京開放大學學報,2023.

[18]衛承霏.大數據分析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風險與糾偏路徑[J].高校教育管理,2023.

The Value Connotation, Risk Challenge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 of Empower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ith Digit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Li Chengcheng

School of Law, Shanghai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Shanghai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advent of the digital age, digital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various fields. The empowerment of digital technology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rovides extremely broad opportunities, brings various values, enriches the cont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novates the metho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achieves precise supply and intelligent promotion of high-quality resources; However, at the same time, due to the risk of the disintegration of the subjectivity of the educated, the relatively reclusive status of teachers, and the leakage of inform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there are many risks in this empowerment process. Therefore, effective empower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digital technology should be achieved through measures such as improving subject literacy, building a high-quality new typ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eacher team, and protecting data privacy in the process of empower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digital technology.

Key words: Digital technolog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Value implications; Risk challenges; Implementation paths

猜你喜歡
實現路徑思想政治教育
論新疆民族互嵌型社區的建設:現實背景、基本概念和實現路徑
經濟責任審計發揮國家治理作用的實現路徑
論紅色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實現路徑
淺議人民銀行金融穩定職能的實現路徑
國際私法法典化的挑戰與實現路徑
優化國有企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徑研究
高職學院大學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對策
加強思想政治課在大學慕課開放課程的地位研究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