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短焦團體對道孚縣初中生厭學干預的實效研究

2024-03-20 04:48羅艾瓊程科楊月明仁真米朵次仁志瑪
中國心理學前沿 2024年2期
關鍵詞:厭學初中生

羅艾瓊?程科?楊月明?仁真米朵?次仁志瑪

摘 要|目的:對道孚縣初中生厭學現狀調查,并基于文化背景,進行厭學干預研究。方法:采用厭學問卷、自我效能感問卷對甘孜州—藏族自治區道孚縣兩所中學582名初中生進行厭學現狀調查;篩選22名初一厭學學生,采用短焦團體輔導進行隨機對照組前后測干預研究。結果:(1)厭學總分與各維度得分分別為:厭學總分(2.40±0.75),厭學認知(2.25±0.83),厭學情緒(2.69±0.94),厭學行為(2.42±0.79);(2)兩所中學厭學總人數為129,厭學檢出率為22.2%,其中留守初中生厭學人數70,厭學檢出率為32.6%;(3)留守與非留守初中生在厭學總分、厭學情緒、厭學行為、厭學行為均存在顯著差異(p<0.001);(4)在性別上,初中女生厭學情緒顯著高于女生男生(p< 0.05),厭學其他維度在性別上無統計學差別;(5)在年級上,初一、初二、初三的學生在厭學總分、厭學情緒上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初一學生厭學總分顯著高于初二學生,初一、初三學生厭學情緒顯著高于初二學生;(6)在學習成績水平上,成績處于下游學生厭學認知得分顯著高于上游、中游學生(p<0.05);(7)干預后,實驗組與控制組厭學總分有顯著性差異 (p<0.001),實驗組前后測厭學總分差異顯著(p< 0.001),實驗組厭學總分顯著降低;(8)干預后,實驗組厭學行為、厭學情緒、厭學認知得分都顯著降低(p<0.05),自我效能感得分提升。結論:康巴地區初中生厭學問題較為突出,其中留守學生厭學檢出率較高;短焦團體可以提升學生自我效能感,有效改善初中生厭學心理。

關鍵詞|康巴地區;初中生;厭學;短焦團體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1 引言

2022年中國教育報統計數據顯示全國厭學人數約為20.1萬人。大量研究顯示中學生厭學比例較高,尤其是農村初中生[1,2];具有留守經歷的兒童較一般兒童出現厭學、逃學、輟學的現象更嚴重[3],其中,民族地區留守現象更為嚴重[4]。2017國務院辦公廳調查明確指出厭學已成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輟學主要原因,尤其是初中階段。因此,關注民族地區初中生厭學問題,控輟保學,探尋有效解決方案迫在眉睫。

厭學是指在情緒上厭煩學習,在行為上疏離學習,在認知上否定學習,此學習包含學習活動和學習場所[5]。已有研究表明通過提高主觀能動性、自我監控能力、學習動機和自我效能感可改善厭學問題[6,7]。

此外,提高一般自我效能感,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加健康地成長[8,9]。

傅安球研究表明個體咨詢與團體輔導是改善學生厭學心理的有效和較好的途徑[10],焦點解決團體作為較新的一種團體模式,多在學校教育及社會工作被使用[12,13],其優點是能在治療過程中不斷開發和利用成員自身的心理資源,尋找并獲取個人與團體的共同目標,團隊成員之間相互賦能,形成相互支持、鼓勵的關系,從而達到個體成長的。研究表明,焦點解決取向團體輔導能有效提升大學生的學業自我效能感,減少學業拖延的行為[14,15],改善初中生考試焦慮、學業情緒[16-18]這些研究結果進一步證實了焦點解決團體輔導在厭學干預領域中的有效性。

本研究將短焦團體模式用于道孚縣初中生厭學心理干預,旨在豐富對少數民族青少年厭學問題現狀調查和干預的理論與實務經驗,從現實途徑保障素質教育的全面有效地開展。

2 研究方法

2.1 被試

本研究從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縣兩所中學進行整體抽樣調查,以班級為單位進行問卷調查,從初一、初二、初三年級各抽取2個班級,總共抽取622名初中生進行問卷調查,有效問卷582份,其中藏族學生占比97.6%。根據調查結果,采取自愿原則,選擇厭學心理較為突出的22名初一學生進行厭學干預研究,隨機分為實驗組和控制組,實驗組進行干預,控制組不做干預,排除不符合要求和不適合參加干預的學生,被試均無身心疾病,且干預期間無重大事件發生。有效被試樣本總體分布如表1所示。

2.2 研究工具

(1)人口學資料統計,編制相關人口學問題,涉及學生家庭成員組成、留守情況、家庭經濟情況。

(2)初中生厭學量表,由趙玉芬等人[5]編制,共17個項目,包含厭學認知、厭學行為和厭學情緒三個維度,采用五點計分法,總均分在1~5分之間,以3分為界值,將厭學程度劃分為三個等級,無厭學癥狀(1~2.99分),輕度厭學(3~3.99分),重度厭學(4~5分)。在本研究中該問卷Cronbachα系數為0.894。

(3)自我效能感問卷,由王才康等人翻譯,一共有10個題目,采用5點計分,所有題目都采用正向計分,問卷總分越高,自我效能感越高[19]。在本研究中該問卷Cronbachα系數為0.765。

2.3 研究程序

2.3.1 厭學現狀調查

采用問卷調查與訪談法相結合調查民族地區留守初中生厭學現狀,發放中學生厭學問卷,收集數據。

2.3.2 團體輔導干預

干預為期一個月,結合當地文化背景制定團輔方案,每周一次,要求每兩次活動時間間隔3~5天,共四次完成,每次團體活動時間90~120分鐘左右,每組11人。

2.4 研究設計

干預研究采用隨機對照組前后測實驗設計,通過前測篩選出符合條件的22名厭學初中生,按照隨機化的原則將被試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11人。實驗組被試接受短焦團輔,控制組不做任何的處理,分別對兩組被試進行后測。將前測后測的結果進行分析,進行組內以及組間的比較。

2.5 朋輩心理輔導員

本研究中的團輔領導者為應用心理咨詢方向在讀研究生,接受過全面的團體輔導培訓,有扎實的理論與豐富的實踐經歷。為保證研究的標準化,本研究的團輔方案由指導老師、朋輩心理輔導員共同制定。整個研究始終遵循團輔方案執行,所有研究流程均按照倫理道德的標準實施,朋輩輔導員與團輔成員都是自愿參與,并簽訂保密協議與知情同意書。本研究于2023年6月開始,于2023年7月中旬正式結束。團輔結束后,接受高校專業老師督導。

2.6 統計方法

發放中學生厭學問卷收集數據,對問卷進行篩選獲得有效問卷,采用SPSS 26.0對獲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主要包括描述性統計分析、差異顯著性檢驗。篩選出得分較高且自愿參與干預的22名厭學初中生。干預結束后進行施測,對數據進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簡單效應檢驗,檢驗干預效果。

3 結果與分析

3.1 厭學現狀分析

3.1.1 初中生厭學總體情況

調查發現,厭學總分與各維度得分分別為:厭學總分(2.40±0.75),厭學認知(2.25±0.83),厭學情緒(2.69±0.94),厭學行為(2.42±0.79)。兩所中學厭學檢出總人數為129,厭學檢出率為22.2%,其中留守初中生厭學人數70,厭學檢出率為32.6%。

3.1.2 厭學心理在各人口學變量的差異性檢驗

對被試厭學問卷得分進行處理,從學生性別、是否留守、年級、成績水平對厭學各維度進行人口統計學變量差異比較,獨立樣本T檢驗結果如表3所示。

在性別上,男女在厭學總分上、厭學認知、厭學行為上差異不顯著(p>0.05),在厭學情緒維度上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女生厭學情緒顯著高于男生。

在留守與非留守上,留守學生與非留守學生在厭學總分、厭學認知、厭學行為、厭學情緒得分均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1),留守學生在厭學各維度得分顯著高于非留守學生。

在年級上,不同年級學生厭學總分差異顯著,初一年級得分高于初二年級(p=0.018<0.05),而初一與初三、初二與初三學生得分無顯著性差異;在厭學行為上各年級學生無顯著差異(F=1.784,p=0.169>0.05);厭學情緒維度上,不同年級學生得分差異顯著(F=15.001,p<0.001),呈現初一顯著高于初二學生得分(p<0.001),初三顯著高于初二(p<0.001),初一、初三學生得分無顯著性差異(p=0.575>0.05)。

在成績上,成績不同的學生,厭學認知上存在顯著性差異(F=14.603,p<0.001),成績處于上游、中游厭學認知顯著低于下游的同學(p<0.001)。

3.2 厭學干預結果檢驗

3.2.1 干預前后厭學總分及各維度比較

研究對厭學問卷、自我效能感問卷得分進行2(組別:實驗組/控制組)×2(時間:前測/后測)的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

厭學總分組別主效應顯著(F=13.61,p<0.05),時間主效應顯著(F= 23.000,p<0.05);組別×時間的交互效應顯著(F=8.33,p<0.05),研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進行簡單效應分析,組別簡單效應顯示:實驗組厭學總分前后測存在顯著性差異(p<0.001),控制組前后測差異不顯著(p=0.105>0.05);前后測簡單效應顯示:在前測中,實驗組與控制組得分差異不顯著(p=0.189>0.05);在后測中,實驗組得分顯著低于控制組(p<0.001)。

對厭學各因子前后測數據進行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組別×時間的交互效應均顯著,進行簡單效應分析。組別簡單效應顯示。干預結束后,實驗組在厭學認知、厭學行為、厭學情緒得分均顯著下降(p<0.05);而對于控制組,厭學情緒前后測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在厭學認知、厭學行為維度上得分顯著上升(p<0.05);前后測簡單效應顯示,在前測中,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厭學認知、厭學情緒、厭學行為上均不存在顯著性差異;在后測中,由此表明,相對控制組,實驗組成員經過短焦團輔干預后,厭學初中生厭學問卷得分顯著降低,進而本研究中的短焦團輔對改善初中生厭學心理具有顯著的干預效果。此外,在時間的各個水平上對組別兩個水平進行顯著差異分析,研究發現在前測中,實驗組與控制組之間差異不顯著(p>0.05);在后測中,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厭學認知、厭學情緒、厭學行為得分差異達到顯著水平(p<0.05)。該結果表明,在干預前,兩組被試的厭學得分差異不顯著,但在干預后,實驗組成員的厭學得分及各維度得分均顯著低于控制組,這說明相對控制組,實驗組成員受到團輔的影響,其厭學問卷得分顯著下降。綜合簡單效應分析結果,研究得出短焦團輔對具厭學初中生有顯著的干預作用,即此次團輔能夠顯著改善民族地區初中生的厭學心理。

3.2.2 自我效能感的方差分析結果

自我效能感重復測量方差分析結果如表4所示,組別的主效應不顯著(F=0.06,p= 0.813>0.05);前后測的主效應顯著(F=29.61,p=0.011<0.05),前后測與組別的交互效應不顯著(F=4.22,p=0.067>0.05)。結果顯示,實驗組在干預后,實驗組成員的自我效能感得分提升,但較前測還未達到顯著水平。

綜上所述,在沒有外界的干預下,短焦團體輔導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康巴地區初中生厭學現象,表明參與短焦團輔,對被試的厭學心理、自我效能感有改善。

4 討論

4.1 厭學現狀分析

從整體而言,道孚縣厭學問題較為嚴重,本次調查研究顯示,兩所中學厭學檢出總人數為129,厭學檢出率為22.2%,其中留守初中生厭學人數70,厭學檢出率為32.6%,道孚縣初中生厭學問題較為嚴重,尤其是留守初中生問題較為突出。

男女在厭學總分、厭學認知、厭學行為無顯著差異,但在厭學情緒上女生顯著高于男生,這可能是由于女生情感要比男生豐富,發展水平更高,這種情況在我國青少年情感素質調查中也得到驗證[20],由于女生情感發展更高一點,所以一旦出現厭學心理,在情緒上體驗會更加強烈。

留守學生在厭學總分、厭學情緒、厭學認知、厭學行為上得分顯著高于非留守學生,這與前人研究結果一致,留守學生厭學心理更為嚴重[11]。首先,當地主要以游牧為生,為了生計,大量的父母選擇了外出打工,兒童留守現象突出,由于長期缺乏父母陪伴,以隔代教育為主,家庭教育有所缺失,學生會產生學不學都無所謂的態度。此外,為保障防輟??氐墓ぷ饔行蜻M行,道孚縣當地實行“9+3”的教育政策,如果未對學生進行學習態度的引導,會使其產生反正都可以有書可讀,也就不需要認真學習的心理。其次,留守兒童缺乏父母地陪伴,而父母比較關注學習部分,因此部分學生通過厭學表現來引起父母的關注。

初一學生厭學總分顯著高于初二學生,初一、初三學生厭學情緒得分均高于初二學生,而初一和初三學生間無顯著性差異。其原因,與初一、初三學生的年齡特點有關,初一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期,身體和心理發展著巨大的變化,同時也面臨著從小學邁向初中的適應問題,這個時期也是學生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的時期[22],學習環境發生改變,初中的學習內容也對學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對學習習慣的要求越來越多,同時也要求學生要不斷地總結學習方法,若無法適應就很容易出現厭學問題。而初三的學生面臨升學的壓力,以及對未來方向的迷茫,初三的學習安排比較緊張,面臨大量的考試、作業,這種緊張的考前氛圍,會誘發學生的焦慮情緒;面臨頻繁的考試失利、時間緊迫感越來越強,也會讓部分同學因為習得性無助產生更強烈的厭學心理。

厭學認知上,成績處于上游、中游、下游的同學得分逐漸增高。部分成績不好的學生會對自己產生較低評價,周圍的同學也可能會因為成績的高低來選擇要不要交朋友,成績好的同學會獲得別人的尊重,成績不好的同學,可能會受到更多的批評,表現低自尊,喪失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厭學認知會更為突出。

4.2 厭學干預效果

本研究在厭學現狀的基礎上,編制了以提升自我效能感為主題的厭學干預團體方案。根據被試在厭學問卷、自我效能感問卷上的前后測得分,結果呈現,實驗組被試厭學得分顯著降低,與控制組被試厭學得分存在顯著性差異;實驗組自我效能感得分提升,但還未達到顯著性差異。

實驗組被試厭學得分顯著低于控制組,說明團體輔導顯著改善了實驗組被試的厭學心理??赡茉颍海?)道孚縣學生多為藏族學生,大部分為寄宿學生,本次參與干預的學生都為藏族學生,部分學生厭學是因為家里有很多兄弟姊妹,存在通過厭學表現來引起父母關注的心理。本次干預采取了短焦模式,在以人為中心的理論指導下開展,對成員進行積極關注、使用奇跡提問、積極共情等技術,為團體成員營造一個溫暖互助的氛圍,從而幫助改善了學生厭學心理。(2)本次干預開展的時間是臨近期末,所以在面臨即將到來的考試,成員都有比較多的焦慮情緒,團輔建立的積極溫暖的氛圍可以緩解一定的焦慮,從而改善成員的厭學心理。(3)研究者是在讀研究生,作為團體領導者的言行更容易起到示范作用,起到更好的激勵作用,增強成員改變的動力。

自我效能感得分在實驗組控制組間未達到顯著性差異,干預后實驗組被試自我效能感得分提高,可能自我效能感是特質,需要長期進行引導和培養,本次干預僅進行4次,共8個小時,所以對個體的自我效能感的提升仍然需要通過持續性的工作達成。

5 結論

本研究進行了道孚縣初中生厭學現狀調查,并基于文化背景,開展了短焦團體進行干預研究,得出以下結論:

(1)道孚縣初中生厭學問題較為嚴重,在留守學生中厭學問題較為突出。

(2)初中女生厭學情緒高于男生,初一、初三學生厭學程度高于初二學生,學習成績也影響學生厭學心理,下游厭學程度高于上游、中游學生。

(3)短焦團體可以提升民族地區厭學學生自我效能感,改善厭學心理,但無法完全消除。

參考文獻

[1]關明杰,徐能義.包頭市昆區中學生厭學狀況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學校衛生,2002(6):492-493.

[2]趙映雪,陶宇.農村留守兒童的學校社會工作介入[J].青少年研究與實踐,2016,31(3):76-80.

[3]周福林,段成榮.留守兒童研究綜述[J].人口學刊,2006(3):60-65.

[4]周弢.民族地區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對策研究[D].武漢:湖北大學,2013.

[5]趙玉芬.初中生厭學量表編制及應用[J].上海教育科研,2019(10):27-30.

[6]王志堂,羅志新.論發展性輔導視角下大學生厭學問題的干預對策[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2,33(4):114-116.

[7]李雪.大學生學習倦怠的現狀及其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關系[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16):192.

[8]胡萍,王志中.留守高中生社會支持狀況及其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9,17(11):1365-1367.

[9]趙麗麗,許華山,焦東亮,等.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應對方式及一般自我效能感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1):72-74.

[10]傅安球,聶晶,李艷平,等.中學生厭學心理及其干預與學習效率的相關研究[J].心理科學,2002(1):3,22-23,125.

[11]郭志芳,盛世明,郭海濤.農村小學生厭學現狀及影響因素[J].教育學術月刊,2011(9):58-60.

[12]梁明明.焦點解決短程治療對腦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干預研究[D].承德醫學院,2017.

[13]江俊紅.現代學徒制下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策略探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9(22):46-47.

[14]黃桂仙,李輝,李芳燕.焦點解決取向團體輔導對改善大學生學業拖延的影響[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4,22(11):1708-1710.

[15]Fry J S.Dose-response relationship of lung cancer to amount smoked, duration and age starting[J].World Journal of Meta-Analysis, 2013,1(2):57.

[16]Rumberger R W. Dropping Out of Middle School:A Multilevel Analysis of Students and Schools[J].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1995,32(3):583-625.

[17]Carli V,Srchiapone M,Wasserman C,et al.P-1413 - Working in Europe to stop truancy among youths(WE-STAY)project[J]. European Psychiatry, 2012:1.

[18]倪榮華.焦點解決取向考試自我效能感團體輔導對初中生考試焦慮的干預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8.

[19]周丹.焦點解決團體輔導改善學業不良高中生課堂學業情緒的應用研究[D].南昌:江西師范大學,2016.

[20]王才康,胡中鋒,劉勇.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研究[J].應用心理學,2001(1):37-40.

[21]張敏,盧家楣.青少年負性情緒事件性質判斷偏向的情緒彈性與性別效應[J].心理科學,2013,36(2):378-382.

[22]孟四清,陳志科,李強,等.天津市中小學生厭學狀況的調査[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9(3):46-49.

A Study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Short Focus Groups in Intervening o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orexia in Daofu County

Luo Aiqiong1 Cheng Ke1 Yang Yueming1 Renzhen Mido2 Ciren Zhima2

1.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 Chengdu;

2 Daofu Middle School, Ganzi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Abstract: Purpose: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anorexia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Daofu County and to conduct an anorexia intervention study based on cultural background. METHODS: The anorexia questionnaire and self-efficacy questionnaire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anorexia status of 582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wo middle schools in Daofu County, Ganzi-Tibetan Autonomous Region; 22 junior high school anorexics were screened, and short-focus group counselling was used to conduct a randomised control group pre- and post-test intervention study. Results: (1) The total score of anorexia and the scores of each dimension were: total score of anorexia (2.40±0.75), cognition of anorexia (2.25±0.83), emotion of anorexia (2.69±0.94), and behaviour of anorexia (2.42±0.79); (2) The total number of students with anorexia in the two middle schools was 129,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anorexia was 22.2%, of which the number of students left in middle schools with anorexia was 70,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anorexia was 32.6%. detection rate was 32.6%; (3)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left-behind and non-left-behi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erms of total anorexia score, anorexia sentiment, anorexia behaviour, and anorexia behaviour (p < 0.001); (4) in terms of gender, junior high school girls anorexia sentiment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girls and boys (p < 0.05), and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other dimensions of anorexia in terms of gender; (5) in terms of grade level, the junior high school first-years, junior high school second-years, and junior high school third-year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erms of (p < 0.05), the total score of anorexia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the anorexia of junior high school and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6) at the level of academic performance, the anorexia cognitive scores of the students in the downstream of the performance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tudents in the upper reaches and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performance (p < 0.05); (7)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in the total anorexia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p < 0.001),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otal anorexia scores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pre- and post-tests was significant (p < 0.001), and the total anorexia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8) after the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anorexic behaviours, anorexic emotions, and anorexic cogni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all significantly reduced (p < 0.05), and the scores of self-efficacy were improved. Conclusion: the problem of anorexia is more prominent amo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Kamba region, among which the detection rate of anorexia among left-behind students is higher; short-focus groups can enhance students self-efficacy an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norexia psycholog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Key words: Kamba region;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orexia; Short-focus groups

猜你喜歡
厭學初中生
《發明與創新》(初中生)征稿啦
《發明與創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代數學習探究
初中生培養英語自學能力的幾種有效途徑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大學生厭學情緒淺論
寫給厭學的孩子們
新形勢下探究教學模式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學生厭學心理的矯治探究
一例學生厭學的心理咨詢案例報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