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創新助力濟源現代特色農業高質量發展

2024-03-20 06:46牛燕燕李文靜成永慧成永東
現代農村科技 2024年3期
關鍵詞:鮮桃濟源優質

牛燕燕 李 冰 李文靜 成永慧 成永東

(1 濟源市農業科學院 河南 濟源 459000; 2 濟源職業技術學院 河南 濟源 459000)

農業現代化關鍵是農業科技現代化?!笆奈濉睍r期濟源示范區將堅持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積極創新優化農業科研組織模式,聚集現代農業創新力量,大力開展科技創新,不斷強化成果轉化應用,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加快構建特色鮮明、主導產業突出、群眾增收顯著的濟源現代農業科技支撐新格局,塑造濟源創新型高品質特色農業發展新優勢、新動能,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為實現共同富裕打下良好基礎。

1 創新優化農業科研組織模式

整合凝聚農業科研資源和人才力量,優化農業科技創新力量布局,構建“兩翼齊飛”“雙輪驅動”的科研組織新模式,推動示范區農業科技創新更加高效、更加快速地運行。

1.1 “科技創新+科技服務”兩翼齊飛。進一步踐行“在創新中服務,在服務中創新”的科研工作理念,科技創新和科技服務兩手抓,在科技服務中不斷發現制約產業發展的急需問題,在科技創新中不斷為急需問題提供更精準的解決方案,持續推動現代農業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1.2 “基層科研院校+省級以上科研院校和基層科研院校+科技型企業”雙輪驅動。一是強化院校合作。與省級以上知名科研單位、高等院所建立穩定協同創新協作機制,借助高等院校資源優勢,共建研發平臺和試驗示范基地,爭取綜合性大項目,聚焦關鍵共性問題協同攻關。二是強化院企合作。緊密與科技型企業通力合作,尤其是與蔬菜良種繁育企業的深度合作,圍繞市場需求和特色產業急需問題協同發力,探索構建“企業出題,共同答題”的創新格局,力爭形成“基層科研力量+科技型企業(公司)”的科技創新聯合體,不斷支撐企業和產業做強做大做優,帶動鄉村振興和群眾增收致富。

2 實施重點領域科技攻關

以支撐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為目標,多學科、產學研協同攻關,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形成高質量的科技成果,為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農業高質量發展提供科技支撐。

2.1 蔬菜種業振興關鍵技術研究。圍繞濟源蔬菜種業產業振興,開展蔬菜良種繁育和種業高質量發展創新研究。一是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蔬菜新品種。依托國家區域性蔬菜良種繁育基地產業基礎,強化蔬菜(豇豆、無筋豆、洋蔥等)特色品種培育,開發高質量濟源蔬菜種業“芯片”。二是開展優質蔬菜種苗生產、水肥一體化、土壤連作障礙消減、病蟲害綠色防控等技術研究,構建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技術體系。三是強化蔬菜良種繁育、節水灌溉、配方施肥、十字花科蔬菜制種、病蟲害綠色綜合防控、工廠化育苗等蔬菜良種繁育關鍵技術創新和集成,加快示范區蔬菜制種規?;?、集約化、產業化發展步伐。

2.2 富硒功能農業應用創新研究。創新引領富硒功能農業發展,打造國內領先的富硒功能農業應用創新高地。一是研發特色功能農業生產關鍵技術。圍繞示范區特色蔬果、優質糧油等產業,深化綠色富硒、富鋅、富花青素等功能農產品生產技術研究,提供高品質功能農產品。二是研究功能農產品標準。制定發布綠色優質功能小麥、桃、花生、水稻生產省級標準(規程)、國家或行業標準,以標準規范和引領功能農業持續健康發展。三是加強安全、健康、便捷、功能化的營養健康特色農產品研發,探索開發富含功能因子的麥芽片劑以及復合代餐粉等特色產品,延伸現代農業產業鏈條。四是培育濟源綠色優質富硒功能優勢特色品牌,集中力量打造綠色優質富硒農業品牌。

2.3 優質特色糧食優異種質創新利用及高效栽培技術研究。圍繞小麥、玉米等優質糧食產業提質增效和產業升級中的重大科技需求,一是加快小麥、玉米特色優異種質資源引進利用,創制高產、優質、特色、抗耐逆境等綜合性狀良好的育種新材料。二是加速突破性品種培育。運用生物技術等育種手段,選育糯性(彩色)小麥、鮮食玉米等特色功能、優質高產、抗病抗逆、專用特用、資源高效利用的突破性糧食新品種。三是開展富硒(鋅)生產和輕簡化、規?;?、機械化種植技術研究,集成示范優質特色品種及高效栽培技術模式,支持優質特色糧食產業高質量發展。

2.4 高品質鮮桃產業技術體系研究。將建設一流的高品質鮮桃產業技術體系作為濟源創新型高品質特色農業發展目標的切入點、突破點先行先試。一是開展鮮桃新品種引進選育、優質高效栽培技術和栽培模式研究、富硒生產技術研發,升級改造傳統鮮桃品種、技術和栽培模式。二是開展鮮桃貯運、精深加工和農旅融合研究,建立鮮桃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三是建設標準化體系,實施機械化操作、節水化灌溉、標準化管理、信息化營銷等現代化科技手段,建立運行科學的鮮桃現代生產體系,建設高品質的標準化鮮桃生產基地。四是打造“花語季”綠色優質富硒鮮桃品牌,積極推動東陽河一帶核心區發展標準化、規?;?、產業化、品牌化的綠色優質富硒鮮桃產業,輻射帶動濟源示范區發展高品質鮮桃產業5 萬畝,打造濟源綠色優質富硒鮮桃產業發展單品冠軍和發展典范。五是充分發揮東陽河沿線各類旅游資源及區位優勢,將農耕文明與旅游有機融合,為消費者提供休閑、觀光、體驗等產品與服務,進而提高鮮桃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做優做強鮮桃特色產業。

2.5 中藥材育種及標準化生產技術研究。立足濟源中藥材資源稟賦和產業優勢,以冬凌草、艾草、連翹等道地藥材為重點,打造國內領先的冬凌草產業化創新實踐高地。一是開展中藥材資源保護與利用,建立中藥材種質資源庫,為中藥材長期研究提供資源保障。二是開展中藥材種質資源創新、品種提純復壯、新品種培育鑒定,形成中藥材新品種新成果。三是開展中藥材標準化種植、林下高效生態栽培、種苗繁育等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研發冬凌草質量評價、病蟲草害綠色防控、全程機械化作業技術,構建國內領先的中藥材規范化生態種植模式和質量控制體系。四是與企業聯合開展中藥材精深加工產品研制,培育濟源中藥材知名品牌,實現中藥材全產業鏈產值大幅提升。

2.6 優質特色雜糧與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研究。以甘薯、花生、谷子等特色雜糧作物為主要研究方向,一是開展種質資源收集保護與鑒定評價,創制優質育種材料,培育抗旱、抗病、優質豐產的雜糧新品種。二是開展肥藥精準管理、病蟲害綜合防控、水資源高效利用和農機農藝融合等提質增效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形成雜糧優質、綠色、高效、輕簡生產技術體系和模式。三是開展綠色增產增效栽培和采收貯存、保鮮技術研究等,努力構建產業全鏈條技術支撐體系。

2.7 黃河流域資源節約高效利用和綠色發展創新研究。聚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建設國內領先的黃河流域資源節約型農業綠色發展模式創新高地。一是農作物高效栽培研究。開展黃河流域主要農作物低耗高效新品種選育培育和農作物生產全過程的輕簡高效、間作套種、輪作休耕等資源高效利用栽培技術研究,構建優質、增效、綠色、可持續等資源高效利用生產技術體系。二是水肥精準管控技術研究。開展農作物低能耗噴滴灌、精細地面灌溉、測土配方施肥等現代節水節肥農業新技術、新方法研究,建立旱澇保收、高效節水灌溉技術體系。三是循環農業研究。聚焦秸稈“另一半農業”的深度加工利用及其產業鏈發展,讓丟掉的秸稈“變廢為寶”,走秸稈“高值化”道路,開展畜禽糞污處理與還田利用關鍵技術研究和稻田綜合立體化種養、林下立體種養等循環高效模式研究,實現農業效益倍增,進一步加速濟源農業綠色高效發展和轉型。

3 強化科技服務

圍繞示范區鄉村振興和農業高質量發展的科技需求,通過開展科技示范、科技下鄉、科技培訓、科技咨詢、科普宣傳等各類科技服務,全面增強科技的支撐和引領能力。

3.1 科技示范。以各級示范推廣項目為載體,產業部門、科研院所和新型經營主體深度融合,建設綠色優質高效特色科技示范基地,提供全程化、精準化和個性化科技服務,集成示范轉化特色農作物新品種和綠色富硒功能農產品生產技術、綠色高效生產技術、循環農業等科技成果,提升農業產業發展能力和新型經營主體發展水平,打造科技助力特色產業發展樣板,建立科技支撐鄉村振興典型新模式,以點帶面輻射和帶動群眾增收增效。

3.2 科技下鄉。依托示范區科技特派員、科技志愿者等,圍繞示范區農業產業發展,深入農業生產一線開展技術指導、成果轉化、科技攻關、人才培養等科技服務,實現科技與產業“零距離”接觸,解決產業發展難題,支撐產業發展。

3.3 科技培訓。依托各級各類科技項目和創新創業孵化平臺,聚焦示范區優勢特色農業發展重大科技需求,本著“需要什么,培訓什么;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開展專項科技培訓、田間課堂講座等,提高廣大農業從業人員對新品種、新技術的轉化應用能力,提升科技成果轉化的質量效益。

3.4 科技咨詢。充分利用科技人員在實用技術、特色產業、市場信息、經營管理、國家前沿政策等方面的資源優勢,及時開展現場面對面問答,或微信、抖音等新媒體線上咨詢和指導服務,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群眾分析解答生產技術與經營管理難題,提供產業發展規劃,智力支持濟源農業高質量發展。

3.5 科普宣傳。依托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i 科普”、電視臺、網站、微信等線上科普宣傳平臺,示范區“科技活動周”“科普活動日”等科普宣傳活動,結合農時季節適時展示新品種、新技術、新產品等先進科技成果,充分傳播科技知識和先進實用技術。

猜你喜歡
鮮桃濟源優質
濟源體彩實體店全城“選美”
果桑優質輕簡高效栽培技術
村支書朋友圈里“帶貨” 村里“大久?!滨r桃售完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優質
蔬菜桑優質高效栽培技術
黃河流域生態治理和高質量發展的典范—濟源
淺談如何優質開展“三會一課”
濟源鋼鐵六十年積淀發展捐款三千萬元實現工業反哺農業
萬畝鮮桃富一村
桃之夭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