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杏在河西走廊的栽植及利用

2024-03-20 06:46楊丹鳳
現代農村科技 2024年3期
關鍵詞:山杏河西走廊管護

楊丹鳳

(甘肅省南華生態建設管護中心 甘肅 高臺 734300)

山杏,在當地稱為野山杏,屬灌木或者落葉喬木,表現出較強的耐寒、耐旱、耐鹽堿的特點。近年來,山杏作為河西走廊中部沙荒防護林的造林樹種,根系發達且深,對立地條件要求不嚴,是耐鹽堿的經濟林樹種,也是鄉村旅游的觀花觀果青睞樹種,杏核還有很大的藥用價值,綜合效益明顯。雖然種植面積較前有所增加,但仍未形成規模,山杏作為砧木優勢未充分發揮,資源利用不明顯。根據本地區單位種植經驗,分析山杏的栽植及利用,旨在促進山杏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1 嚴格選種育苗

1.1 種子的選擇及處理。優良的種質是資源可持續的基礎,河西地區播種選擇在春季,前1 年秋季挑選本地長勢良好、無病害的種樹進行采集,采摘后晾于通風處,待種皮軟化后淘洗處理干凈,晾干后裝袋貯藏,貯藏期間注意防止發霉。河西走廊中部氣候屬大陸沙漠干旱型氣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干熱,春季多風,全年無霜期150 d 左右,多年平均降水量112.3 mm,蒸發量1996.2 mm,年均氣溫7.4 ℃,最低氣溫在1 月,月平均氣溫-9.7 ℃。種子冬季儲藏一般不會出現發霉情況,種子儲藏前將種子在冷水中浸泡,使其充分吸收水分,浸泡時加入適量的消毒劑,例如1%硫酸亞鐵等,由于本地區細沙含堿較重,加入硫酸亞鐵也可降低細沙中的堿。將浸泡好的種子貯藏在細沙中,以保證種子的水分和透氣性,處理3 個月左右,待氣候轉暖及時將種子篩出晾曬備用。

1.2 嚴格育苗管理。選擇地勢平坦、交通便利、灌溉設施齊全的沙壤土地塊,播種季節選擇4 月中上旬,播種前期撒施深度腐熟的有機肥,并對苗圃地消毒殺菌。采用條播方式,行距35 cm,株距5 cm,播種溝深6 ~8 cm,播種后及時鎮壓,鎮壓后覆蓋5 cm 左右的細沙。出苗后根據雜草情況及時除草并進行1 ~2次間苗,苗距控制在8 ~10 cm,期間追施一定量的尿素,及時監測苗木生長狀況,預防病蟲害發生。

2 科學栽植管護

2.1 栽植經驗。栽植地位于河西走廊中部高臺縣,降水稀少而集中,蒸發強烈,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冬季寒冷,春季干旱。6 ~9 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5%~72%。鹽堿地、沙地較多,地形南高北低,海拔1430~1445 m,坡度<5°。依據該地區的地形條件,造林前對造林地進行整地。為便于灌水、節水,按設計行距機械開溝,再在溝內按設計株距挖栽植穴。林帶造林整地,依據地形、坡度,分段整地,按設計株行距打點挖穴。造林時間選擇春季4 月上旬,初植密度為630 株/hm2,造林面積33 hm2,因前期棗樹造林保存率底,成效達不到造林要求,采用山杏作為補植樹種營造防風固沙林。山杏苗木選用2 年生實生苗,地徑0.3cm、苗高0.4m以上,無病蟲害、根系完整、無機械損傷的優質壯苗。

圖1 河西走廊山杏栽植成效

經過對山杏造林成效調查數據,造林5 年成活率仍能達到初植密度的91%,呈現明顯的防風固沙效果,耐鹽堿、抗旱、抗寒生物特征明顯,為易管理的造林樹種。

2.2 撫育管護。山杏栽植后的撫育管理是造林成功的關鍵,主要是加強水肥管理、除草、霜凍預防等。為減少水分蒸發,建議栽植后澆水,在穴上覆蓋1 m2的地膜,也可以加快土壤升溫,7 d 左右澆緩苗水,覆土防止苗木倒伏。及時松土和清除栽植溝內雜草。山杏開花早,花期易受晚霜危害,煙熏防霜是本地區常用的較成熟的方法,監測夜間溫度低于2 ℃時,及時點燃秸稈、煙霧彈等煙熏預防。

2.3 有害生物防治。河西走廊影響山杏樹干健康生長的重要因素是鼠害和兔害,可通過布放鼠夾、投放鼠藥等方式進行人工捕殺[1],果肉危害因素主要是毛蟲和蚧殼蟲,在早春和夏季新幼蟲孵化期間,可用殺蟲劑兌水噴霧,在開花前,若蟲開始活動時,可噴3 ~5 波美度石硫合劑,結合修剪,剪去有蟲枝條進行燒毀[2]。

3 可持續發展分析

3.1 生態價值。根據近年來種植山杏經驗,山杏抗旱、耐旱、耐鹽堿,是優選的防風固沙樹種,在河西干旱區退耕還林、荒山綠化、三北工程建設中普遍栽植,生態價值明顯。西北地區作為未來擴綠增量的主戰場,在統籌系統治理的基礎上選擇抗旱樹種,從而改變就林論林理念。對老化、退化的楊樹、柳樹林采用山杏等耐旱樹種補植修復,推行帶狀、塊狀混交,構建多樹種、復層、異齡的生態系統,探索“綠水青山”價值實現機制。

3.2 經濟價值。山杏在本地區主要用于防護林樹種栽植,規?;灾怖幂^少,嫁接改良優質鮮食杏、仁用杏、西梅等是增加林農收入的有效途徑,大力發展綠色、清潔、無公害的有機果品,大力推進特色林果精深加工,推進特色林果由規?;a向標準化、品牌化、市場化并重轉變,強化產銷對接,拓展市場服務領域,打造旅游產業集群,切實把特色林果業培育成促進群眾增收致富、助力鄉村振興的常青產業。

3.3 完善政策機制。政策措施是推動林業經濟建設的重要保障,探索建立以中央投資為主導、地方配套和社會資本為補充的投入機制,實行區域化、差別化投資政策。用足用好林業開發性、政策性金融貸款,積極發展林權市場化質押擔保貸款[3],打通金融資本進入示范項目建設的渠道。鼓勵引導工商、金融等社會資本參與工程建設,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積極推行專業隊伍管護、承包經營管護、林農自管等多種管護模式,發展鄉村旅游、文化體驗、健康養老等新產業新業態。推動科研院所、涉林(草)院校發揮專長,圍繞鄉村綠化美化,開展科技服務,帶動科技創新創業,鼓勵各地在堅持生態保護優先的基礎上,積極發展特色產業,統籌生態與經濟良性互動,確保示范項目建設成果得到鞏固提高。

猜你喜歡
山杏河西走廊管護
河西走廊的風
山杏苗繁殖技術
2022年將農村公路管護領域就業崗位穩定在80萬左右
山杏種子的冬藏處理
寒冷天氣 咋管護羔羊
在河西走廊聆聽
入秋養羊管護 不同于春夏季
森林管護中GPS技術的應用
民國時期哈薩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動述論
彰武縣山杏良種基地建設的必要性與可行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