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夢就一定要努力去追,萬一真的實現了呢?

2024-03-21 02:52安紅
現代家長 2024年3期
關鍵詞:文昌火箭航天

安紅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畢業生楊昊,從2020年開始扛著攝影機“追火箭”,還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創立了青年航天攝影組織SpaceLens云上天鏡,拍攝的火箭發射視頻,可媲美電影大片

父親為他買的雜志上,一幅月球影像圖讓他心里有了一個關于航天的夢想

1999年,楊昊出生在貴州貴陽。那里地理和氣候條件獨特,楊昊從小就經常躺在屋頂看星星。云貴廣地區時常有航天器殘骸墜落,楊昊經常聽到哪里“又掉下了衛星,像流星”這樣的消息,但從未見過。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兩天后,航天員翟志剛實現了我國首次太空行走。那一年,楊昊9歲,在電視上看到航天員出艙時的畫面,異常興奮。

不久,爸爸為他買了一冊《中國國家天文》雜志整年的合訂本。那本雜志的12月刊上,刊登了嫦娥一號衛星發回的第一幅月球影像圖。那幅圖讓楊昊感到震撼:“我們經常形容月亮像玉盤、像明鏡,感覺它是光滑的,沒想到它表面竟然坑坑洼洼,環形山、月?!瓕ξ襾碚f,這簡直像打開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從那以后,楊昊心里就有了一個關于航天的夢想。

整個中學期間,楊昊都在以自己的方式關注著中國航天。因為寄宿,他找不到更多了解航天信息的機會,學校每晚固定的看新聞環節,成了他獲取航天資訊的首要途徑。天宮對接、嫦娥落月、長七首飛、長五首飛……這些瞬間都讓他激動不已。課余時間,他找來大量關于航天航空的圖書閱讀,并拿起攝影機,開始學習攝影。

2020年,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學上學的楊昊,偶然看到一條關于“追火箭”的視頻日志。視頻中,長征五號B遙一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展翅升空,場面震撼人心。畫面中,來自四面八方的火箭愛好者匯聚一堂,手持攝影設備,爭相記錄那激動人心的時刻。透過屏幕,楊昊就能感受到現場人們滿含熱淚、歡欣鼓舞的真實情感。那一刻,他暗下決心,下次一定要親臨火箭發射現場,用自己的攝影設備捕捉這壯觀的景象。

2020年11月,“嫦娥五號”探測器發射。為了見證這一歷史性時刻,楊昊買了機票,帶著攝影設備,只身前往海南文昌。凌晨4:30下了飛機,他匆匆踏上海灘時,感到所有的疲憊瞬間消散。與他一同守候的,有來自各地的游客,也有和他一樣專程而來的航天愛好者。大家共同凝望著聳立的火箭,滿懷期待。

隨著人群中一聲驚呼,火光劃破夜空,轟鳴聲響徹天地,火箭直沖云霄。當火箭的尾焰最后消失時,海灘上突然有人唱起了《歌唱祖國》。聽到歌聲的那一刻,楊昊不禁淚流滿面:“家國情懷、民族力量從來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而是真切地存在于每一個國人的血脈之中……航天代表一個國家高精尖的科技,是綜合國力的具體體現,是國家強大的象征,但它也不是遙不可及的,火箭搭載的各種衛星載荷,早已以氣象、導航等方式融入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國航天一次次創造的奇跡,讓我強烈感受到國泰民安的自豪和繼往開來的責任!”

從2008年到2020年,楊昊終于實現了夢想,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幾乎是在顫抖中操作著攝影機拍攝下畫面的。那天,他在視頻日志中寫道:“如果你問我夢想和現實的距離有多遠,我會告訴你是12年?!?/p>

“不管收入多少,都配去追求夢想,無非是各有各的追法而已?!?/p>

有了這次體驗,楊昊發現“追火箭”會上癮?;氐綄W校后,他跟同學們分享他的感受,仍難掩激動。受他感染,很多同學開始關注中國航天,并表示下次也要去看火箭發射。慢慢地,他們形成了一個小社群,聽到發射消息時,就會在線上討論。

后來,由楊昊牽頭,他們共同創立了青年航天攝影組織SpaceLens云上天鏡。2021年4月29日,組織成立之際,楊昊和團隊再次踏足文昌,開啟了中國空間站建造的系列拍攝工作。之后,楊昊多次去文昌,還曾深入大漠腹地拍攝。拍得多了,他的攝影水平也有了很大進步。

在追逐夢想的路上,資金一直是楊昊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他從南京信息工程大學英語專業畢業后,選擇留在南京發展。除了全職工作外,他還積極參與攝影和翻譯方面的兼職活動,以增加收入??勺屗麤]想到的是,僅僅工作半年,公司遭遇困境,他的收入大受影響。

平時,楊昊精打細算,嚴格控制生活成本,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花費,以省下錢來“追火箭”。他曾以每月500元的價格在南京租住一間隔斷房,某天深夜驚訝地發現墻壁上出現了很大的裂縫?,F在回想起來,他還很慶幸當時那堵墻只是裂開而不是倒塌。

楊昊雖然對自己的生活很苛刻,但在攝影器材上,花起錢來卻毫不吝嗇。在那段艱難的日子里,他投在攝影上的錢仍有四五萬元,大多是靠打工和省吃儉用攢下來的。

團隊其他成員的情況,大多跟楊昊差不多,靠自己的能力“追火箭”。他們的攝影設備各不相同,有的高達十多萬元,有的則在萬元以下。大家通過不同的方式積累資金,有的依靠本職工作逐漸積攢,有的通過兼職拍攝人像照片賺取更多收入。當然,也有一些人家里經濟條件較好,得到了家人的支持。

拍攝過程中,攝影設備并非決定性因素,昂貴的長焦鏡頭,能捕捉到火箭尾焰的特寫畫面,而設備焦距不夠的成員則負責拍攝火箭升空的宏觀場景。有些因故無法親臨現場的成員,會將自己的昂貴設備借給伙伴使用,鏡頭到場也算自己到場了。最終,他們把拍到的不同焦段的畫面巧妙地剪輯在一起,形成一部完整的火箭發射視頻,可媲美電影大片。這種團結與協作,是他們完成火箭發射視頻的重要保障。

有發射任務時,楊昊和團隊會在文昌龍樓鎮租一間月租500元左右的一居室,作為拍攝火箭的小據點。這樣,兩三天“追火箭”的成本,他們基本能控制在千元以內。

目前,楊昊靠拍片獲得的收入并不穩定,好的話一個月有三四千元,差的時候可能只有一兩千元。有人說楊昊和小伙伴的收入不足以支撐他們的夢,讓他們現實一點兒,但他們很堅定。楊昊說:“不管收入多少,都配去追求夢想,無非是各有各的追法而已?!?/p>

“當我朝著目標努力的時候,那些從未遇到過的風景和人都在朝我走來,我喜歡這種感覺?!?/p>

在過去幾年里,楊昊和團隊成功完成了包括“天和核心艙”“天舟二號”在內的多項發射拍攝任務。他們的作品曾亮相于《中國日報》《航空知識》等權威媒體。他們還與《人民日報》《新華日報》等主流媒體以及國家航天局等重要機構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在拍攝天舟二號和天舟三號發射期間,楊昊以直播導演的身份,與《人民日報》《南方日報》等媒體攜手合作,他負責的直播板塊在全平臺的播放量超過千萬。

最令楊昊難忘的,是天舟三號發射時,他應邀和一群大涼山的孩子一起進入內場觀摩。那一次,楊利偉也去了現場??吹阶约盒闹械挠⑿?,楊昊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孩子們那一雙雙望著天空充滿好奇的眼睛,他又仿佛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如今,作為一家面向年輕人的航空航天泛科普自媒體,SpaceLens云上天鏡已經匯聚了50多位優秀航天攝影師,在發射、科普、直播、文創等領域開展創作。楊昊身兼數職,不僅是攝影師和直播導演,還負責創意策劃和賬號運營等工作。

一次次“追火箭”的經歷以及后續影響,讓楊昊更加堅定了自己的夢想—記錄下更多火箭發射的畫面,讓更多人了解中國航天,從而熱愛航天科技。他說,這才是他“追火箭”的意義:“當我朝著目標努力的時候,那些從未遇到過的風景和人都在朝我走來,我喜歡這種感覺。我想告訴大家,有夢想就一定要努力去追,萬一真的實現了呢?”

【編輯:潘金瑞】

猜你喜歡
文昌火箭航天
文昌發射場暮色
核雕收藏有什么竅門
我的航天夢
航天夢,我的夢
神像與游走:文昌出巡非遺口述史系列之十一
逐夢航天日
透視奇妙的火箭
深空探測,未來將在這里啟航——走進文昌航天發射中心
超酷的火箭
航天股為何遭爆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