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政治宣言

2024-03-22 11:13郝永平
兵團黨校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

[摘要]黨的二十大是在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之后、黨團結帶領人民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黨的二十大報告作為一篇馬克思主義的綱領性文獻,是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的行動遵循,在一定意義上說更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政治宣言。

[關鍵詞]中國式現代化;政治宣言;二十大報告

[中圖分類號]D61?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274(2024)01—0005—05

[作者簡介]郝永平,男,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南開大學哲學博士,歷任中央黨??蒲胁扛敝魅?、圖書館館長、研究室主任、副秘書長。兼任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副會長。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當前研究的重點方向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先后在《求是》《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學習時報》《中國紀檢監察報》《哲學動態》《教學與研究》《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共中央黨校學報》等報紙雜志發表學術和理論文章260篇,其中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光明日報》《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和《中國人民大學書報復印資料》全文轉載或論點摘編。出版個人專著10部、集體合著20余部。2017年以來,先后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天下為公——中國共產黨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斗爭與新時代共產黨人的使命擔當》《偉大夢想與立黨興黨強黨》等著作,2023年在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新奮斗》。參與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建設工程高等學校文科教材《西方哲學》的編寫工作,參與《新大眾哲學》的編寫工作,參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的編寫工作。2022年參與二十大議題和二十大報告初稿的征求意見與書面函復工作。

黨的二十大報告在第三部分集中闡發了中國式現代化問題。一是明確新時代新征程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二是強調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體現了共性與個性的統一,其鮮明特色是人口規模巨大、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兩個文明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走和平發展道路。三是概括了中國式現代化的九條本質要求,即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高質量發展,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四是提出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新兩步走”戰略,即從2020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21世紀中葉把我國建設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五是論證了為應對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過程中的風險挑戰,必須牢牢把握五個重大原則,即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深化改革開放,堅持發揚斗爭精神。

除了第三部分,二十大報告其他部分是否都與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有關呢?回答是肯定的。二十大報告在第一部分“過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中,首先回顧了十九大以來五年的工作,指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審時度勢、守正創新,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有效應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風險挑戰,以奮發有為的精神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在總結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時強調,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下,黨團結帶領人民采取一系列戰略性舉措,推進一系列變革性實踐,實現一系列突破性進展,取得一系列標志性成果,經受住了來自政治、經濟、意識形態、自然界等方面的風險挑戰考驗,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新時代十年的偉大歷史性變革,在黨史上是矢志不渝踐行黨的初心使命的十年,在新中國史上是滾石上山走向“強起來”的十年,在改革開放史上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斷向廣度和深度進軍的十年,在社會主義發展史上是展現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的十年,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是以不可阻擋的步伐邁向偉大復興的十年??梢哉f無論是十九大以來五年的工作,還是新時代十年的偉大變革,都是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堅實實踐基礎,是增強中國人民志氣、底氣、骨氣的堅實實踐基礎;更為重要的是,這為新征程上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了更為堅實的物質基礎、更為完善的制度保證和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二十大報告在第二部分“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中強調,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迫切需要我們黨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深入回答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黨治國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時代課題,以全新的視野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斷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新飛躍。如果說繼續推進新征程上的理論創新需要把握好黨的創新理論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那么在新征程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必須以黨的創新理論為科學指導與行動遵循。一方面,新時代之所以能成功推進與拓展中國式現代化,除了戰略上不斷完善和實踐上不斷豐富,認識上不斷深化無疑是一個重要原因。另一方面,在新征程上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既是一項偉大而艱巨的事業,也是一項復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只有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才能統籌國際國內兩個大局,才能更好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才能有效化解各種風險挑戰,才能廣泛凝聚起磅礴力量,才能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才能打開事業發展新天地,才能順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二十大報告第四部分到第十五部分立足于社會生活各領域,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作出戰略部署或提出戰略舉措。

第四部分“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開宗明義地指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沒有堅實的物質技術基礎,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決定性意義在于,它是社會全面進步的基礎,是改善人民生活、走向共同富裕的前提,是應對風險挑戰的基石,是綜合國力競爭的關鍵,是實現宏偉奮斗目標的保障,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條件。為推動高質量發展,必須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堅持高水平對外開放,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著力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著力推進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

第五部分“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是一個全新的設置?!敖逃?、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教育、科技、人才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貢獻已載入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光輝史冊,在新征程上推進強國建設必然需要其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在中美戰略博弈不斷加劇的背景下,有效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順利實現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強,客觀上要求教育、科技、人才提供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因此,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科技自立自強、人才引領驅動,不斷夯實人力資源深度開發基礎,堅持獨立自主、開拓創新,鞏固發展優勢并贏得競爭主動,從而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人才支撐與知識創新貢獻。

第六部分“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保障人民當家作主”提出,“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的生命,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應有之義”。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充分體現了過程民主與成果民主、程序民主與實質民主、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人民民主與國家意志的統一。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能夠在集思廣益中凝聚政治共識,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統一思想統一意志;能夠保障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充分調動起廣大人民投身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能夠有效維護生動活潑、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可靠政治保障。因此,必須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展道路,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

第七部分“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提出,“必須更好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國式現代化具有鮮明的法治邏輯,法治建設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黨執政興國,關系人民幸福安康,關系黨和國家長治久安,關系中國式現代化順利實現。只有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推進法治中國建設,才能不斷鏟除歷史上的人治遺跡,才能及時滿足人民群眾對法治的新要求新期待,才能妥善處理與有效化解社會矛盾,才能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才能充分保障社會和諧穩定,才能順利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才能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創造有利條件。因此,必須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圍繞保障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全面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

第八部分“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必須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增強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精神動力:建設具有強大引領力和凝聚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可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立心鑄魂;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可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匯聚價值共識、優化價值取向;加強全社會道德建設,可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夯實道德根基與文明基礎;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可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培育強大的文化創造力;增強中華文明傳播力影響力,將向世界展示中國式現代化新路的獨特文化魅力。因此,必須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

第九部分“增進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質”提出,“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為人民謀利益,不僅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使命,而且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價值追求。中國式現代化是億萬人民自己的事業,是尊重人民主體地位、緊緊依靠人民群眾、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的系統工程。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中,要把聚焦人民的向往與期盼作為目標追求,把吸取人民的智慧與營養作為重要條件,把維護好實現好發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核心要義,把接受人民的評判與檢驗作為基本遵循。因此,必須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勵共同奮斗創造美好生活,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增強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實推進共同富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第十部分“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提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豐富了中國式現代化的理論內涵,拓展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路徑。中國式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求。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我們黨對客觀規律的充分尊重和長期實踐探索經驗的科學總結,是對馬克思主義生態文明思想、中華優秀傳統生態文明觀念的繼承與創新,是對以資本為中心、物質主義膨脹、先污染后治理的西方現代化道路的超越。因此,必須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統籌產業結構調整、污染治理、生態保護、應對氣候變化,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第十一部分“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堅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提出,“國家安全是民族復興的根基,社會穩定是國家強盛的前提”。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是實現中國發展進步的牢固基礎,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基本前提。只有在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狀態下,黨才能團結帶領人民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人民群眾才能安居樂業、共享太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才能順利推進。相反,在國家不安全與社會不穩定的狀態下,什么事情也干不成,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必將受到損害,中國式現代化的進程將會被打斷。因此,必須堅定不移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于黨和國家工作各個方面全過程,加快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進程,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第十二部分“實現建軍一百年奮斗目標,開創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新局面”提出,“加快把人民軍隊建成世界一流軍隊,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要求”。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有了強大的軍隊與鞏固的國防,才能徹底告別近代任人欺凌的歷史悲劇,才能爭取到和平的環境與有利的時機,才能守護好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才能成為反對霸權主義的中流砥柱,才能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營造安全的氛圍。因此,必須貫徹新時代黨的強軍思想和軍事戰略方針,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堅持政治建軍、改革強軍、科技強軍、人才強軍、依法治軍,堅持邊斗爭、邊備戰、邊建設,堅持機械化現代化智能化融合發展,加快軍事理論、軍隊組織形態、軍事人員、武器裝備現代化,不斷提高捍衛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戰略能力。

第十三部分“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提出,“‘一國兩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創舉,是香港、澳門回歸后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安全統一,是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推進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是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根本條件與必然選擇。在祖國沒有實現完全統一的條件下,是不可能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也是無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因此,必須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針,落實中央全面管制權,落實“愛國者治港”“愛國者治澳”原則,促進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必須堅持貫徹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牢牢把握兩岸關系主導權和主動權,堅定反“獨”促統,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第十四部分“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強調,“中國始終堅持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外交政策宗旨,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堅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在推動世界和平力量增長的同時必將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營造良好環境;中國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致力于擴大同各國利益的匯合點,必將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創造有利條件;中國堅持對外開放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必將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贏得新機遇;中國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必將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注入新動能。

第十五部分“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深入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提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黨的領導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決定性意義。從總體上說,黨的領導直接關系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方向、前途命運、最終成?。阂皇屈h的領導具有定海神針作用,決定中國式現代化的根本性質,是走向光明前景、繁榮興盛還是偏離航向、喪失靈魂;二是黨的領導具有戰略引領能力,確保錨定現代化奮斗目標扎實推進、行穩致遠;三是黨的領導具有攻堅克難能力,通過改革創新來破除體制機制弊端,不斷激發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強勁動力;四是黨的領導具有強大的號召力和向心力,能夠凝聚起億萬人民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磅礴力量。因此,必須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健全全面從嚴治黨體系,全面推進黨的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使我們黨始終堅守初心使命,始終贏得人民群眾的擁護與支持,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始終成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堅強政治保證。

責任編輯:楊偉民

猜你喜歡
中國式現代化
黨引領中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
以開創人類文明新形態的勇氣推進“中國式現代化”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科學內涵與動力源泉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科學內涵與動力源泉
論全面現代化
全面認識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之“新”
中國式現代化文明新形態的世界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的如椽巨筆
中國式現代化:目標、道路與理論
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的縣域實踐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