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池塘種青養魚生態養殖模式

2024-03-22 08:06李大鵬趙鴻昊
科學養魚 2024年2期
關鍵詞:青飼料養魚草魚

李大鵬,湯 蓉,趙鴻昊,張 曦

(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工程化養殖崗位,華中農業大學水產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種青養魚是指在養魚水體及其周圍種植各種青飼料、綠肥,利用其作為養殖魚的飼料或肥料,結合人工配合飼料進行投喂的生態養殖技術。此種模式中的“青”指的是青草、蔬菜、作物等綠色植物,“魚”主要指的是草魚等草食性魚。該模式以主養草魚等草食性魚為主,充分利用了天然餌料的生態性和商品飼料的高效性特點,在保障魚較快生長的商業基礎上,以青飼料代替部分商品飼料提升魚體免疫力和魚肉品質,并節約了養殖成本、提升了池塘養殖的綜合效益。

現代種青養魚模式依據池塘生態學規律,利用工程化技術改造傳統池塘,裝備現代化養殖設施,耦合水環境處理技術和生態飼養技術,實現了資源高效循環利用、綠色生產、品質提升的水產綠色養殖目標,已經發展成為經濟效益、環境效應和養殖品質兼顧統一的生態養殖模式。

一、種青養魚模式概述

種青養魚模式因地域差異和生產方式的不同而表現多樣。在長江中下游流域,種青養魚的養殖模式主要以黑麥草、小米草和蘇丹草等作為草魚餌料,養殖的主要區域有湖北、浙江、廣東、新疆等地區。目前,常見的種青養魚模式有普通種青養魚模式和“回”形池種青養魚模式。

1.普通種青養魚模式

一般在1—2 月放苗,大草魚1 千克/尾,110 尾/畝;小草魚50 克/尾,400~500 尾/畝;鯽50克/尾,250~300尾/畝。7—8月銷售2.5千克/尾以上草魚,年底銷售3.5 千克/尾以上草魚,畝產1 000 千克;每年3—5 月以草料為主,10 月開始投喂小麥。

2.“回”形池種青養魚模式

養殖池塘為“回”形池,每年10 月底干塘起捕,清塘消毒處理后于春節前后在“回”形池四周深水區投放苗種。次年3月在“回”形池中間平灘和池埂種植黑麥草或小米草,4 月底5 月初青草長成,魚池加水至部分淹沒青草以便草魚自由上灘吃草;6 月在池埂種植蘇丹草,通過反復割長,可基本滿足每年3—10月草魚青飼料需求。草魚養殖以青飼料和人工配合飼料聯合投喂為主。

目前,種青養魚模式已經成為我國草魚主要的養殖模式,在長江中下游區域、珠江流域以及新疆地區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形成了很多地區綠色水產養殖的特色品牌模式。

二、種青養魚技術原理

種青養魚模式遵循草魚的生態習性和養殖池塘生態位的特點,種青養魚的技術原理主要如下。

1.充分利用太陽能量

通過商品配合飼料和青飼料的聯合投喂,促進了魚的生長。其中一部分魚產品的能量是由太陽能的能量流動轉換來的,池塘種植的綠色植物利用太陽能通過光合作用生產出大量青飼料。青飼料可作為草魚等養殖魚的飼料,也可通過淹青漚肥的方式作為池塘肥料,培養魚的天然餌料。種青池塘平均畝產青飼料0.5萬~1.5萬千克,每25~50 千克青飼料可產1 千克鮮魚。飼草對太陽能的利用率為0.83%,魚對飼料能的轉化率為7.3%,與人工飼料作為魚飼料比較,單位面積草地的產魚量是人工飼料的1.6 倍。魚對飼料中氮、磷、鉀的轉化率分別為16.8%、32.3%和2%。

2.充分利用營養源轉化

利用穩定性同位素技術研究了湖北洪湖地區種青養魚模式的物質歸趨特點,分析了“青飼料+人工配合飼料”與“人工配合飼料”兩種投喂方式下的池塘食物網結構以及不同食物來源對主要草魚食物貢獻率。結果表明,種青養殖模式所采用的“青草飼料+人工配合飼料”混合投喂方式,不僅能減少因飼料浪費而導致的水體磷含量升高,還能提高人工投入品的營養轉化率。從物質循環和營養轉化效率角度證明種青養魚是一種綠色生態的健康養殖模式。

3.充分改善池塘水環境

全程投喂人工配合飼料池塘的“三態氮”、活性磷、總磷總體上要高于人工配合飼料與青草飼料混合投喂的種青養魚池塘。一方面是由于單一投喂人工配合飼料使得飼料的殘餌較多,且在水體中不需要微生物的參與便能融入水體,直接向水體釋放氮、磷等營養元素,而氮元素的直接釋放加快了硝化細菌的硝化作用,從而使得水體的亞硝態氮、硝態氮、氨氮含量高于人工配合飼料與青草飼料混合投喂塘。另一方面由于水體理化狀況的改變,導致水質狀況不佳,且魚易發病,因此人為地潑灑生石灰,或是其他改善水質的試劑,會進一步增加營養元素污染。

4.充分改善魚體健康水平

該模式養殖的草魚含有19 種脂肪酸,其中棕櫚酸、花生四烯酸(ARA)、亞油酸(LA)、油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硬脂酸含量較高;魚肉具有系水力強、脂肪含量較低、膠原蛋白豐富的特點。種青養魚模式能夠增強草魚肌肉的抗應激能力和抗氧化能力,通過降低胰島素生長因子的表達來減輕胰島素抵抗和細胞凋亡,從而改善草魚的魚體健康狀況和魚肉品質。

三、種青養魚典型案例

在湖北省,池塘種青養魚綠色高效養殖模式因其顯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而得到大力推廣。其中國家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池塘種青養魚綠色高效養殖模式”核心示范點位于湖北省洪湖市大沙湖農場。核心示范點已建設1 000 畝種青養魚綜合試驗基地,并投入使用。示范點集成池塘環境生態設施與裝備構建技術,通過“回”形池工程化池塘改造,使用青飼料和人工配合飼料混合投喂,形成“水上種植、水下養魚”的立體循環草魚生態養殖方式。該模式減少了約20%人工配合飼料的投喂,池塘種青充分利用了水體和底泥中的富營養化物質,提升了養殖的生態效益?;旌贤段固嵘唆~肉品質,減少草魚的疾病發生及漁藥使用頻率和使用量,保障了水產品質量安全。

根據種青養魚的養殖方式,制定了《大宗淡水魚產業技術體系核心示范點良好操作規程:種青養魚模式良好操作規程》。示范點形成了種青養魚模式的良好操作規程,實行標準化、生態化生產,改變傳統養殖的低效模式,構建“體系技術+合作社+漁民+品牌銷售”的產供銷模式,草魚養殖效益在2 000 元/畝左右,帶動農戶脫貧致富,助力鄉村振興。

1.生產方式

湖北省洪湖市大沙湖農場養殖戶實施“回”形池種青養魚時,以種植的青草如黑麥草、小米草和蘇丹草等為主要青飼料,輔以人工配合飼料;放養苗種以草魚為主,混養如鰱、鳙、鯽、鳊和黃顙魚等其他魚;配置自動投餌機、增氧機和抽水機,租賃使用吊魚機和挖掘機械。通過化學改底(如過硫酸氫鉀)和生物改底(包括生物制劑和菌種)進行底質改良,通過加注新水、增氧、潑撒生石灰、培植水生植物及有益藻類、混養鰱、鳙及微生態制劑調節水質。

頭年10 月在“回”形池中間的平灘和池埂上種植黑麥草,到次年3 月初,黑麥草長成,將“回”形池加水部分淹沒青草,草魚可以自由地上灘吃草。次年3—4 月初,在池底種植小米草,池埂種植蘇丹草,根據小米草的長勢,不斷加高水位以便草魚獲得更大活動空間。池埂上種植的黑麥草,可刈割拋入魚池喂魚,經過反復割長,可基本滿足4—10月草魚的青飼料需求。因9月種植的蘇丹草逐漸衰敗,養殖戶可在8—9 月種植一些小白菜作為補充。魚苗在3 月初直接投放到“回”形池塘中,每畝投放魚苗75千克左右。

2.草魚品質綜合評價

綜合性分析種青養魚模式對養殖草魚生長、代謝、運動機能和免疫等方面的影響,及其轉錄、蛋白、代謝水平在相應生理功能上的改變,發現種青養殖的草魚形體更修長,背部更亮,肌肉硬度增加,肌肉纖維的直徑明顯較小,膠原蛋白含量增加。天然草料的投喂,可以增強魚體的抗應激能力和肌肉抗氧化能力,減輕因長期人工飼料投喂而造成的胰島素抵抗和相關的細胞凋亡等負面影響。用天然草料喂養草魚,能提升魚肉中的有益脂類及碳水化合物成分的相對含量,還可以明顯改善魚肉中脂肪酸組成和比例(n-3/n-6 UFAs),降低肌肉中脂肪的積累和甘油三酯水平,以滿足消費者對優質、安全、健康水產品的需求。

與人工配方魚飼料相比,天然草料是更好的膳食纖維、脂肪酸和植物蛋白的來源。青草可以被魚體更有效地吸收并轉化為有益的UFAs和其他營養成分,有效改善脂肪沉積現象,獲得更高品質和更健康的魚產品。種青養殖的草魚肌肉中,EPA、ALA、硬脂酸和一些n-3 類花生酸類物質顯著提升,它們不僅可以顯著改善并提高魚肉中n-3/n-6 UFAs比值,還能夠幫助食用者降低患某些高發性疾病的風險。種青養殖的草魚肌肉中較高水平的甘露聚糖、淀粉、UDP-葡萄糖、UDP-半乳糖和磷酸二羥丙酮,間接反映了天然草料的投喂對提升草魚肌肉組織糖代謝活性的影響?;旌贤段固嵘唆~肉品質,減少了草魚的疾病發生、漁藥的使用頻率和使用量,保障了水產品質量安全。

總之,種青養魚是利用生物互生互養的原理,建立起田塘生態系統。在種青養魚模式的養殖過程中,通過生態健康飼養、品種合理搭配和水質生態修復來保持魚體健康,減少魚病發生和漁藥使用量,提高養殖魚的品質。

猜你喜歡
青飼料養魚草魚
見證!草魚、加州鱸再度崛起
見證!草魚再次崛起
為什么自來水不能養魚?
養魚記
魚經
屋檐下的小草魚
草魚“四大病”癥狀及防治方法(上)
怎樣避免網箱養魚患“營養不良”癥
大力發展養豬業應建立青飼料生產基地
青飼料使用的注意事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