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刺參養殖常見病害及防治技術

2024-03-22 08:06許建方張新峰曾現英柴曉貞王洪濱
科學養魚 2024年2期
關鍵詞:幼體刺參弧菌

許建方,張新峰,王 沖,曾現英,柴曉貞,王洪濱

(濱州市海洋發展研究院,山東 濱州 256600)

刺參養殖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由于養殖密度過高、藥物濫用、處理不恰當、操作不規范等原因使病害問題越來越突出,給刺參養殖從業者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成為制約產業高質量發展的一大瓶頸。因此,要大力發展刺參產業,保障水產品質量安全,必須優先解決其病害問題,減少疾病的發生。

一、刺參疾病發生的原因

疾病的發生是特定病原、養殖品種和養殖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刺參疾病的發生一般是由于外界環境發生不良改變、病原增殖達到一定數量以及機體自身免疫水平下降等相互作用的結果。水環境的變化,尤其是多年養殖后未及時清理池底,是引起刺參疾病的重要原因。長時間不清理池底,池底的亞硝酸鹽、氨氮、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增多,有機物積累,導致細菌、病毒、寄生蟲等大量繁殖。攝入的飼料、棲息環境、季節變化對刺參機體免疫水平有很大影響,夏季的夏眠和冬季的越冬都會導致刺參抗逆水平下降,增加疾病的發生率。有些養殖戶在追求高產量和高利潤的過程中,過于片面地提高養殖密度,導致池塘中的餌料不足,進而引發營養不良或強烈的應激反應,使養殖品種抵抗力下降,養殖成活率降低。苗種繁育過程中藥物的濫用使苗種形成長期“依賴藥物”的局面,投苗后,這些苗種難以適應自然環境,在無藥物情況下容易感染而致病。

二、刺參幼蟲階段的病害及其防治

1.爛胃病 該病主要在中耳幼體和大耳幼體時期發生,當氣溫較高或培育密度較高時容易發病。發病后,幼體死亡率高達90%以上,是幼體時期最容易發生的疾病。發病時,幼體的胃液不再流動,胃壁增厚變粗糙甚至發生糜爛,胃的邊緣模糊不清,進而縮小。同時,患病幼體的攝食能力會下降甚至停止攝食,發育緩慢。該病主要是由餌料品質差、水質不良和燦爛弧菌等細菌感染引起的。對于投喂不合理餌料造成的爛胃,要及時調整餌料種類和投喂量,可以投喂鹽藻、角毛藻、三角褐指藻、小新月菱形藻和中肋骨條藻等單胞藻,也可以投喂酵母、光合細菌、EM 菌等代用餌料。如果是水質問題,可以將育苗用水進行沉淀、過濾、消毒處理,同時增加換水量,減少水體中病原數量和有害物質,緩解發病程度。對于細菌感染引起的爛胃,可全池潑灑抗生素進行治療。

2.爛邊病 主要發生在刺參耳狀幼體后期,是一種在苗種繁育時期比較常見的疾病,每年的5—7 月是此病的高發期。當水質條件變差、溫差超過2℃時,容易發生此病,幼體死亡率較高,達80%以上。在患病初期,耳狀幼體表現出厭食和活力下降等癥狀。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幼體邊緣處組織增生,身體萎縮,逐漸潰爛。其病因可能是由卵的質量差導致的,也可能是由遲緩弧菌引起的。如果是卵的質量較差引發,可以選擇發育好的親參重新組織生產;如果是由遲緩弧菌引起的,可以使用1~2毫克/升的恩諾沙星藥浴殺菌。

三、稚參階段的病害及其防治

1.滑板癥 該病也被稱為“化板病”,是稚參培育階段一種危害極大的流行性疾病。該病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和極快的發病速度,可導致90%以上的稚參死亡。發病時,稚參會收縮成團狀,伸展能力減弱,活力明顯下降,附著力降低,易從附著基上掉落。在顯微鏡下可以看到,患病稚參的體表被一層透明的薄膜包圍,軀體逐漸潰爛、解體。該疾病由副溶血弧菌、遲緩弧菌等細菌感染所致。此外,病因還包括水質惡化、餌料不新鮮、原生動物泛濫等。根據不同的病因,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如果是弧菌引起的,可以在池水中潑灑抗生素,并投喂藥餌,通過藥浴和口服的方法聯合治療。如果是水質不良原因引起的,可以優化水處理工藝,定期潑灑光合細菌、EM 菌等微生態制劑,及時清除殘餌、糞便、有機物等。

2.細菌性潰爛病 該病主要發生在體長5 毫米/只以內的稚參階段,感染速度快,個體患病后死亡率較高。發病時,稚參的攝食能力減弱,附著力下降,活力降低,軀體收縮變成白色球狀;同時,部分組織開始潰爛,并且面積越來越大,最終稚參解體、死亡,在附著基可見白色痕跡。該病主要是由細菌感染所致。在附著板上,該菌的菌落可能會呈現藍色、紫紅色或粉紅色等不同的顏色。當水質惡化、菌相失衡、有害菌群滋生時,稚參容易感染此病。該病發生后,可以全池潑灑二氧化氯、氟苯尼考或聚維酮碘等抗菌藥物治療,也可以使用光合細菌、芽孢桿菌等微生態制劑調節底質進行預防。

四、幼參和成參階段的病害及其防治

1.腐皮綜合征 該病也被稱為“化皮病”或“皮膚潰爛病”,是目前刺參保苗和養成過程中最常見、危害最大的疾病。該病的高發期是12 月—翌年3 月,當水溫低于9℃易感染此病,死亡率可達90%以上,屬急性死亡。發病時,刺參體表暗淡無光澤、反應不靈敏、身體僵直、肉刺發白、體表出現潰瘍,隨著病情發展潰瘍面積逐漸擴大,最終刺參死亡并溶為鼻涕狀。此病主要致病菌為燦爛弧菌和假交替單胞菌,細菌感染產生的創傷面容易感染霉菌和寄生蟲,使病參死亡的速度加快。為防治此病,在培育過程中,應加強水質和底質管理。購買參苗時要進行苗種健康檢查,可以利用顯微鏡觀察和病原檢測等手段確認苗種健康程度,購買活力強、生長快、無疾病的苗種。當發現病參時,要盡快治療,可以使用1~2毫克/升恩諾沙星進行藥浴。如果刺參病情較輕,可以用氨基糖苷類藥物進行治療。

2.后口蟲病 主要發生在氣溫較低的秋季和冬季,刺參感染此病后死亡率較低。發病后,患病個體會變得消瘦,抗逆性降低,有些會有排臟現象。此病的病原為后口蟲屬的一種纖毛蟲。該纖毛蟲大約有60 微米長、25 微米寬,主要寄生在刺參的呼吸樹中,會導致呼吸樹受損和潰爛,造成刺參排臟反應。為預防此病,在培育過程中,可以利用微生態制劑凈化水質和底質環境,加大換水頻率。

五、討論

近年來,刺參產業發展迅猛,形成了池塘養殖、工廠化養殖、淺海網箱養殖、底播增殖等多種養殖模式,養殖產量逐年增加,在改善居民膳食結構、提供優質蛋白質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為了降低刺參病害的發生,應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基本原則。為了保持良好的水質、預防疾病的發生,可以每半個月噴灑1次光合細菌、EM 菌、芽孢桿菌等微生態制劑,能有效降低水中氨氮、亞硝酸鹽和硫化氫等有害物質。定期對池水進行消毒,以二氧化氯、二溴海因、聚維酮碘等消毒劑為主,施用量為0.1~0.3 克/米3,每半個月左右使用1 次,經濟實用、可操作性強。配合飼料要選擇正規廠家生產,飼料中可以適量添加復合維生素、氨基酸、多糖類和中草藥制劑來提高刺參的免疫力。加強刺參度夏管理,夏季池塘水深要大于1.8米,加強肥水,培育浮游生物,減小透明度,透明度控制在30 厘米左右,有條件的池塘可以鋪設遮陽網。采用參、蝦混養模式,刺參夏眠階段前期橈足類大量繁殖,橈足類是刺參的敵害生物,但卻是蝦苗很好的動物性飼料,通過刺參、對蝦混養實現生態養殖,既可以減少病害的發生,又可以充分利用池塘空間,實現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豐收。

猜你喜歡
幼體刺參弧菌
銷量增長200倍!“弧菌克星”風靡行業,3天殺滅98%弧菌
黃海近岸潮汐鋒海域蟹類幼體日間垂直遷移特征?
夏眠的刺參
夏眠的刺參
副溶血弧菌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
探究“胚是新植物的幼體”實驗創新
奇異海蟑螂Ligia exotica幼體的生長特征研究
光照對白刺參、青刺參和紫刺參生長、消化及免疫的影響
如何有效防控對蝦養殖中的弧菌病
副溶血弧菌噬菌體微膠囊的制備及在餌料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