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體旅融合視角下的天府綠道發展路徑研究

2024-03-25 07:21
四川體育科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天府綠道體育產業

杜 佳

文體旅融合視角下的天府綠道發展路徑研究

杜 佳

(西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四川 成都,610041。)

當前成都市體育產業規模達到近千億元,產業貢獻度日益凸顯,已經成為促進經濟增長動能轉換、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的重要引擎,綠道體育經濟在成都全面建設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和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對現有天府綠道體育相關產業的運營方式、特色進行調研,總結歸納文化旅游相關項目在綠道體育產業中起到的積極作用,以及融合發展對成都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正面影響。對比國內外優秀綠道體育發展案例,找出適合天府綠道體育發展的并且具有成都地域文化特色的項目,為成都推動以綠色新優勢的可持續發展,建造高品質公園城市場景提供發展策略。

文體旅融合;天府綠道;產業融合;發展路徑

綠道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緣自發達國家,它是一種連接著公園,自然保護地,風景名勝區,歷史古跡,可供行人和騎車者進入的綠色空間通道,有郊野綠道、城市綠道和社區綠道三種類型。20世紀80年代以來,綠道體育運動呈現出一種蓬勃發展的趨勢,綠道體育也逐漸成為國外學者的理論研究熱點?,F今,綠道體育經濟已經成為促進經濟增長動能轉換、推動經濟社會轉型的重要引擎,綠道體育經濟在成都全面建設餞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范區和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1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2016年12月國家旅游局聯合國家體育總局共同發布《關于大力發展體育旅游的指導意見》指出:加強體育旅游公共服務設施建設。鼓勵各地將體育旅游與市民休閑結合起來,建設一批休閑綠道、自行車道、登山步道等體育旅游公共設施。2018年3月國家體育總局、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12個部委聯合印制《百萬公里健身步道工程實施方案》提出:到2020年,要力爭在全國每個縣(市、區)完成300km左右健身步道建設。2017年9月,全球最長的城市綠道慢行系統——成都天府綠道開始建設,到2020年天府綠道建成長度已經超過3000km,建成840 km“一軸兩環”綠道,建成城區級、社區級綠道2400 km;截止2023年3月,成都天府綠道已建成5188km;預計到2025年,建成“一軸兩山三環七帶”1920 km區域級綠道,建成城區級綠道、社區級綠道8680 km;到2035年,全面建成1.69萬km的天府綠道三級體系。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人口激增,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明需求導致了人們對于城市戶外休閑空間的需求日益突出,綠道的建設對于城市的健康、可持續發展,以及改善我們的居住環境等都有重要的作用以及產生積極的影響。綠道體育作為一種新興體育鍛煉方式,對于全民健身、發展社區體育以及構建和諧社會有著重大意義。

從綠道產業化發展的現狀來看,綠道體育的發展需要基于產業融合理論,與文化、旅游、商業等相關產業進行延伸融合,將有利于盤活綠道體育場地設施資源,創新綠道體育發展方式和內容,促進區城經濟發展。例如,綠道體育與旅游產業延伸融合,形成以體育賽事或運動項目體驗為主的體育旅游,體育旅游作為一種全新的休閑方式已成為居民的新消費熱點,綠道體育與文創產業延伸融合,產生綠道體育文創產品。綠道體育與信息產業延伸融合,建設智慧綠道體育設施、智慧綠道信息管理平臺等。體育、文化、旅游在滿足民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方面有天然的融合性和產業關聯性。體育產業資源消耗小、聯動性大、綜合效益好,資源相互利用和產業重合度不斷提高。因此,國內外體育產業與相關產業進行延伸融合的現象越來越多,傳統產業結構也將逐步向高級化趨勢發展。從產業發展的角度看,體育產業融合的本質是體育產業創新,即體育產業價值鏈與其他產業的價值鏈通過滲透、延伸和重組,形成新產品。新型的體育產品對于促進體育與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演化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使得體育資源的外延不斷拓展,現有資源類型也更加豐富。融合發展是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各行業簡要共享經濟,形成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功能,四川體育產業也在積極探索文、體、旅項目融合發展。隨著天府綠道建設的不斷完善,成都將推動天府綠道生態價值轉化作為下一步重點,將綠道經濟打造成成都特色的商業模式。

2 文體旅融合概述和研究方法

產業融合是指不同產業或同一產業不同行業相互滲透、相互交叉,最終融合為一體,逐步形成新產業的動態發展過程。產業融合是一種經濟現象,最早開始于20世紀70年代,是在高新技術作用下所形成。產業融合作為產業發展的新方式,當前已經體現出全球化的趨勢,這一經濟現象對于生產力的提高以及各個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都產生著重要作用。從綠道產業化發展的現狀來看,綠道體育的發展需要基于產業融合理論,與文化、旅游、商業等相關產業進行延伸融合,將有利于盤活綠道體育場地設施資源,創新綠道體育發展方式和內容,促進區城經濟發展。

以文體旅融合為關鍵詞在知網進行搜索,截至2023年5月一共有21篇學術論文,5篇學位論文和9篇會議論文,文章主要以探討各地區旅游和文體產業相結合為主,只有兩篇與綠道體育直接相關的碩士學位論文。其中汪逢生等(2022)對體育產業和文旅產業發展機制、模式和路徑進行研究,提出了要素滲透機制、資源共享機制、功能互補機制、規制創新機制;產業一體化、產業重組、產業延伸、產業滲透的融合模式;資源融合、體育支撐、文化鑄魂、旅游落地的融合發展路徑[1];易聞昱等(2022)提出我國體育與會展產業融合在規劃、標準、人才、組織、產品和需求融合方面還存在障礙,建議出臺產業融合規劃,完善產業融合標準,改革人才培養機制,加快技術創新,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2];張曉磊等(2022)提出以消費者價值實現為邏輯起點,價值網實現了基于消費者需求引致供給端融合的價值鏈理論與強調消費者價值為核心的價值網理論的契合,基于價值網的文旅產業與體育產業的融合,從構筑消費者價值核心、堅持融合市場引領、筑牢深度體驗基石、強化消費者價值實現等方面構建體育產業與文旅產業融合的積極路徑,從而助力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3]。

2.1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了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案例分析法和專家訪談法相結合的方法,對天府綠道文體旅融合發展路徑進行了探究。(1)通過在線圖書館、各大數據庫、學術期刊等渠道收集相關文獻資料,對天府綠道文體旅融合的概念、內涵、價值以及國內外案例等進行綜合分析和比較研究。(2)通過案例分析法,結合國內外成功案例,分析其實踐經驗和模式,深入探討天府綠道文體旅融合的可行性和發展路徑。(3)采用專家訪談法,邀請業內權威人士和綠道管理者進行深度訪談,獲取他們對天府綠道文體旅融合的看法和建議,并將這些信息作為研究結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還借助于問卷調查等方式,收集公眾對天府綠道文體旅融合的認知和期望,為研究提供更加全面的數據支持。

綜上所述,本文采用了多種方法相結合的方式,旨在對天府綠道文體旅融合發展路徑進行深入探究,并為其可行性和實踐提供有力支撐。

3 國內外綠道體育成功案例和天府綠道現有體育活動

國內外一些綠道體育發展較早的地區有一些綠道體育項目都取得了非常成功的成果,為當地旅游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帶來了重要的影響和價值,同時也吸引了眾多參與者和觀眾,成為了一些地方的重要文化和體育品牌。天府綠道作為成都市區內最長的城市生態綠道,已經成為了當地市民和游客重要的休閑娛樂場所。未來,隨著城市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天府綠道也將會有更廣泛的發展空間和機遇。

3.1 國內外綠道體育成功案例

國內外綠道發展更早的地區有一些舉辦多年,并且收到良好效益的賽事。例如:紐約中央公園長跑活動是全球最著名的綠道體育賽事之一,每年都吸引著數萬名參與者和觀眾。比賽路線穿越了中央公園內的各個景點,包括哈姆斯泰德橋、鹿籠山、紀念碑等,不僅可以讓參加者感受到城市的自然美景,還能夠增強健康意識,享受運動的樂趣;阿爾卑斯山越野跑是歐洲知名的綠道體育賽事之一,比賽路線貫穿了歐洲最著名的高山之一的阿爾卑斯山脈,穿越了法國、瑞士、意大利三個國家的自然保護區和山地景點。比賽不僅具有極高的挑戰性,還可以讓參與者感受到自然風光的壯美和神秘;京杭大運河國際半程馬拉松賽是中國知名的綠道體育賽事,比賽路線沿著京杭大運河而設,穿越了多個歷史文化名城和風景區,如揚州、南京、蘇州等。比賽既能夠展現當地的歷史文化和自然風光,又能夠為參與者提供一次健康快樂的運動體驗。

3.2 天府綠道現有體育活動

天府綠道每年會舉辦數百場各種體育活動,其中比較大型有一定影響力的有:成都國際公路自行車賽,這是一項在全球自行車運動界中具有重要地位的賽事,也是中國唯一的UCI職業賽事;天府新區馬拉松賽,這是中國西南地區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馬拉松賽事之一,每年有近萬名選手參加。比賽路線包括了天府綠道的部分路段;百公里徒步大賽。這是一項長途徒步比賽,比賽路線穿越了成都市內和郊區的多個公園和景點,其中不少路段在天府綠道上;成都市民健身大會,這是一個面向廣大市民的群眾性健身活動,包括了徒步、自行車、滑板、健身等多個項目,比賽場地涵蓋了天府綠道的多個路段。除了以上幾項比較有代表性的賽事之外,天府綠道還經常舉辦其他各種類型的運動會、比賽和活動,如攀巖比賽、登山挑戰賽、街舞大賽、音樂節等。

4 成都市民對天府綠道體育的感受和希望

通過在天府綠道6個點發放300份問卷調查,對成都市區參加綠道體育活動的市民進行調查,希望了解成都市民對天府綠道建設,以及體育文化旅游功能的使用感受和意見與建議。有效回收266份問卷,有效回收率88.67%。其中男性居民143人(53.8%),女性居民123人(46.2%),年齡分布18-29歲98人,30-44歲77人,45-60歲53人,60歲以上38人,學歷分布本科及以上157人,大多數集中在18-44歲之間,其中18到29歲人群的學歷最高,大專有54人,高中或職高有38人,高中以下學歷17人。

圖1 參加問卷調查的成都市民職業分布

4.1 成都市居民參與綠道體育活動的情況調查

表1 成都市居民認為常見綠道的主要功能

表2 成都市居民日常選擇的綠道

表3 成都市民日常在綠道參與體育鍛煉的頻率

表4 成都市民在綠道參與體育鍛煉的項目

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成都市民參與綠道體育活動主要是在城市大型公園和社區公園進行戶外活動,活動頻率大多數為1周1次和1個月2-3次,參加的運動項目以徒步、自行車和慢跑居多,有些居民會定期到綠道沿線的體育公園或者體育場館打籃球,打乒乓球或者羽毛球。在問卷調查時也可以看到很多家庭集體出行,在綠道沿線露營、野餐、開展家庭體育活動。

4.2 成都市民對綠道設施和綠道體育活動的意見

表5 成都市居民到最近的綠道需要的時間調查

圖2 成都市民建議在綠道沿線增設的設施(多選)

通過以上數據可以看出本次調查的成都居民里大多數離最近的綠道在開車10min以內,這些綠道多數是社區公園,沿河綠道和繞城高速環線綠道。社區公園和沿河綠道的可達性較好,交通便利,但是設施相對簡單,部分地方有小型體育公園,里面會有露天的籃球場和乒乓球臺,有些體育公園還有滑板和自行車小輪車場地。大型的體育公園和體育館一般都在城郊綠道沿線,開展的運動項目會更加豐富,但是距離市區(三環路以內)相對較遠,大多數市民往返時間更長。

5 天府綠道文體旅產業現狀

成都天府綠道現有很多產業模式,大多跟體育和文化旅游有關。比較常見的是自行車和電動車租賃,綠道文創產品的銷售,部分體育項目的組織和體驗以及場地租賃業務。

5.1 天府綠道的自行車和電動車租賃產業

成都幾個比較大型的綠道都有自行車或者電動車租賃服務,例如:青龍湖公園綠道兩大一小自行車20元/h,四大一小自行車30元/h,電動車可以坐4個人前30min收費50塊錢,之后1元/min。2023年哈嘍單車為天府綠道環城生態公園專門定制了顏色更加鮮艷,有天府綠道標志并且配備手機支架和頭盔的高精度單車,這種單車更加適合長途騎行,并且只能在環城生態公園內定點停放。此外為了方便騎行愛好者挑戰超過20km的騎行,讓騎行更加舒適高效,一些驛站還提供高端自行車出租服務面向公司團建和個人租賃,主要車型有美利達公爵系列(27速油剎)65元/天,助力山地車(續航110km)120元/天,平把公路車100元/天。從經濟實用的共享單車到專業的公路自行車,給予了消費者更多更全面的選擇,吸引更多人群騎車逛綠道,既鍛煉了身體又欣賞了沿途美景。

5.2 天府綠道相關文創產品銷售

天府綠道沿途驛站和個別公園或者體育館有天府綠道相關文創產品售賣,例如印有成都各種地標,熊貓和綠道景點的T恤,環城生態公園打卡護照、文創雪糕、文創帆布袋、文創書簽和香薰等等。雖然現在能夠買到綠道文創產品的地點較少,但是部分產品在天府綠道app里面也可以買到。

5.3 天府綠道相關體育和旅游產業

天府綠道沿線有很多主題公園,受益于優美的環境和完善的設施,一些體育和旅游類產業在這些地方開展起來。比較常見的有籃球場、網球場、滑板俱樂部迷你高爾夫球場等等,這些體育場俱樂部主要業務是場地租賃、青少年體育培訓、體育項目體驗等等,不僅可以做個人或者家庭的體育活動開展也可以做團隊的體育活動組織策劃,就連寵物的體育活動場地提供和策劃組織都涵蓋在內,充分滿足了不同人群的需求。例如江家藝苑有馬術俱樂部、皮劃艇和滑翔傘俱樂部,桂溪生態公園有能滿足大人和小孩的運動場和兒童游樂區,錦城湖2號湖有皮劃艇俱樂部等等。在市民參與體育活動的時候還會有運動服裝、運動裝備、餐飲等消費,增加了綠道的經濟作用。近幾年熱度比較高的露營項目更是場地充足,環境優美,各項設施齊全,在環城生態綠道的18個露營點就有接近4000個露營席位,部分露營點有提供餐飲、房車、露營裝備,夏日可體驗沙灘、野釣,冬日有圍爐煮茶甚至火鍋。

圖3 環城生態綠道露營點位置圖

5.4 天府綠道場地租賃產業和餐飲業

天府綠道沿線有很多特色公園,公園里面的廣場、草坪、跑道和一些建筑都可以做短期租賃。建筑可以用來經營餐廳、咖啡廳、展覽廳等等,大小各種廣場和草坪可以承辦各種活動,例如體育比賽、音樂節、親子活動、寵物活動等等。為了方便市民休閑娛樂,天府綠道沿線還有很多特色餐飲,從簡單的便民服務中心簡餐、咖啡廳、快餐店到特色的中餐廳、火鍋店應有盡有,場地租賃和餐飲業也是城市經濟的持續發展的一大助力。

6 天府綠道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路徑

6.1 完善和增加天府綠道驛站的功能

天府綠道的驛站是指沿途設立的服務點和休息點,提供各種便利的設施和服務,方便游客在運動過程中停留休息、加水補給等。根據天府綠道不同路段和區域的需要,驛站數量和功能也可以有所不同?,F有驛站的功能大多數都是提供餐飲、衛生間和一些景觀服務,部分驛站有租賃自行車或電動車等功能,但是這些都相對單一,不能滿足游客多元化的需求??梢栽诰G道相應的地點增加更多的功能服務,例如在綠道沿途的體育公園提供自行車租賃和維修,滑板等其他體育項目的器材租賃,在綠道沿途提供一些特色的體驗項目,如攀巖、漂流等,為游客帶來全新的體驗和樂趣。增加露營區和休息區的器材租賃,讓游客技能參加體育活動又能有舒適休閑的區域,加上綠道的美麗環境會吸引游客多次到訪。還可以設立紀念品驛站,這種驛站售賣與天府綠道相關的紀念品和周邊產品,如T恤、明信片等。通過增加體育設施和提升服務質量與內容,可以更好地滿足廣大游客的需求,提高天府綠道的活力和吸引力,同時也促進城市的經濟和文化發展。

6.2 定期開展一些典型的綠道體育活動

天府綠道是一個多功能的城市休閑運動空間,不僅提供各種運動和休閑設施,也可以定期開展各種有趣的特殊活動。例如每年春季和秋季在綠道上舉行的大型自行車比賽,吸引全國甚至國際各地的自行車愛好者前來參加;開展以綠道沿途的風味小吃和當地傳統美食為主題的展覽和品嘗活動,讓游客可以體驗到當地的美食文化;針對家庭游客和親子團體設計的活動,如親子自行車騎行、戶外拓展等,帶領家庭共同享受戶外運動的樂趣。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可以提高綠道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也能夠促進成都旅游、文化和體育產業的發展。

6.3 在綠道部分地方建立青少年體育訓練機構

隨著國內經濟和文化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家庭更加注重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依托綠道的優美環境和各種體育設施,在綠道上打造青少年體育訓練機構是可行的,也是一個有創意和有前景的想法。在綠道沿線選擇合適的場地作為訓練的基地,可以是體育公園附近、空曠的草坪、露營地或者其他適合于體育訓練的場所。聘請專業的青少年體育教練來指導學員,提高訓練質量和效果。除了日常的訓練外,訓練機構還可以組織各種類型的戶外活動和比賽,如野外拓展、越野跑、自行車騎行等,增強學員們的體驗和挑戰感。這樣有效利用了綠道設施,滿足了青少年增強體質,增進身心健康的要求,也促進了體育經濟的發展。

6.4 推動綠道體育發展的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轉型是綠道體育發展的重要趨勢,可以為綠道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管理運營方式,同時也可以為體育愛好者帶來更加智能化和個性化的服務體驗?,F在天府綠道有自己的app,提供綠道沿線旅游、文化、體育等信息,讓游客可以在網上了解到最新的綠道資訊和活動,也有很多綠道在線地圖導航、路線規劃、景點介紹等功能,還有綠道周邊信息等,這些都為游客的旅游和出行提供了便利,增加了游客的興趣。除了官方app,還可以通過各種社交媒體平臺,如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等,發布綠道相關的內容和活動,增強品牌知名度和傳播力;建立在線預定系統,讓游客可以在手機或電腦上直接預定綠道沿線的旅游服務和活動,提高預訂效率和用戶體驗,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對綠道的用戶和游客進行分析,以便更好地滿足他們的需求,提高綠道的服務質量和競爭力。

7 總 結

綜上所述,天府綠道的打造,既要考慮提升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也要兼顧經濟價值,成都計劃到2035年,打造“千億級”綠道經濟。在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基礎上,未來將圍繞綠道打造更多生活消費場景,提高綠道使用率,增加市民在綠道停留時間,促進文體旅融合發展。如今天府綠道也正積極引進各類業態和活動,增加居民對于綠道的“粘性”。例如,錦城綠道已經與20多家商戶簽約,引進文創商品店、山地越野車、咖啡廳等多種業態;桂溪生態公園確立了“運動活力、休閑時尚”的主題,陸續引入國際買手店、歐美潮玩品牌、精品餐飲、網球和板式網球等項目,以匹配“國際城南”的需求,這也將公園此前的生態價值和觀賞價值盤活,圍繞著綠道的消費也不斷增長。推進天府綠道文體旅產業融合對成都而言,不僅僅是一項生態工程和民生工程,其本質是探索一條城市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將綠道生態價值轉換為經濟價值,形成可持續造血能力。

[1] 汪逢生,王 凱,李冉冉.體育產業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機制、模式及路徑[J].體育文化導刊,2022(01):85~91.

[2] 易聞昱,楊 倩.體育與會展產業融合:理論邏輯、現實發展與未來展望[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2,46(12):94~108.

[3] 張曉磊,李 海.我國體育產業與文旅產業高質量融合發展研究——基于價值網視角[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22,38(04):21~28.

[4] 王喬俐. 產業融合視角下綠道體育發展路徑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20.

[5] 張珂瑤. 成都市綠道體育開發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18.

[6] 沈克斌.成都市休閑體育產業集群路徑發展研究[J].科技資訊,2021,19(01):235~237.

[7] 任莉英.四川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3,31(01):191~193+266.

[8] 李代斌.體育產業與旅游產業融合創新發展研究[C]//中國大學生體育協會田徑分會.第二十七屆全國高校田徑科研論文報告會論文專輯.[出版者不詳],2017:435~437.

[9] 張國浩.體育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困境與破解機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2,38(12):154~157.

[10] 何洋漪,楊 慧,李 佳.天府綠道多元場景營造的調查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3(04):144~147.

[11] 劉瀠檑,宋林曉,張曉鏈.我國體育產業與文化產業融合度研究——基于灰色關聯和耦合協調度分析[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22,56(08):60~67+74.

[12] 黃海燕.新階段、新形勢:我國體育產業發展戰略前瞻[J].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022,46(01):20~31+51.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Tianfu Greenwa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usion of Culture, Sports and Tourism

DU Jia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Currently, the sports industry in Chengdu has reached a scale of nearly 100 billion yuan, and its contribution to the industry is increasingly prominent. 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engine for promoting the conversion of economic growth momentum and promo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greenway sports econom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k City Demonstration Zone with the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of bidding farewell to old growth drivers and promoting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creating a high-quality life in Chengdu.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s the operation mod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xisting Tianfu Greenway sports-related industries, summarizes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cultural tourism related projects on the greenway sports industry, and explores the positive impact of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n Chengdu's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By comparing excellent domestic and foreign greenway sports development cases, this article identifies suitable projects with Chengdu's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ianfu Greenway sports, providing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hengdu to promot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new green advantages and build a high-quality Park City scene.

Tianfu greenway; Industry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path

G80-051

A

2023-08-18

2024-01-09

成都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成都世界名城研究中心項目經費資助,項目名稱:文體旅融合視角下的天府綠道發展路徑研究,項目編號:CDMC2023Z02。

杜佳,女,碩士研究生,講師,西南民族大學體育學院,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與訓練,休閑體育。

1007―6891(2024)01―0115―06

10.13932/j.cnki.sctykx.2024.01.23

猜你喜歡
天府綠道體育產業
綠道上的“風景”
騎行綠道“潮”玩成都
天府路 農村富 農民福
蜀道除艱險天府盡歡顏
春游天府國
取經美國體育產業發展
2017年全球體育產業人物風向標
關于《國家體育產業統計分類》的幾點思考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構建體育健身綠道的思考
三明市建設城市綠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