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國友學術經驗述要*

2024-03-26 10:41盧雯雯吳國琳熊福林范小芬余國友
浙江中醫雜志 2024年1期
關鍵詞:疾病臨床患者

盧雯雯 陳 玖 吳國琳 熊福林 范小芬 余國友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 浙江杭州 310003

余國友臨證40 余年,治學嚴謹,博采眾長,學驗俱豐,擅長中醫、中西醫結合治療胃腸、肝膽胰、肺部疾病及腫瘤的治療和虛損、失眠證候的調理,臨床療效顯著。本文試對余師學術經驗進行總結,簡述如下。

1 名師簡介

余國友,中醫學臨床內科主任醫師,專業技術二級崗位專家,博士生導師。浙江省國醫名師、省名中醫,第五、第七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曾任浙江大學醫學院中西醫結合臨床學科帶頭人,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主任、中醫學教研室主任等職。曾任中華中醫藥學會綜合醫院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浙江省分會常務理事、中醫內科專業委員會常委、中醫腫瘤專業委員會委員、浙江省中西醫結合協會肝病專業委員會委員、抗癌協會浙江省分會傳統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浙江省衛生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浙江省干部保健委員會專家、浙江省藥品評審委員。余國友1978 年末畢業于上海中醫學院,入學前曾經鄉村醫生培訓和中專衛技學習,有基層工作經驗,深知當時醫療狀況。學習期間刻苦努力,獲名家名師金壽山、胡建華等先生的教誨與真傳,深知中醫藥文化的優勢與特點。畢業后至浙江醫科大學(浙江大學四校合并前)從事教學與臨床工作,在同行前輩的學術引領和校內名師的指點下,研修中西互參,優勢互補,開拓中醫藥應用領域,提高臨床療效。在數十年的臨床工作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中西整合、識病辨證、分期別體、治證療病,重用通法治療危重急癥,大方復治惡性腫瘤等學術思想和診療方法[1,2]。

2 學術觀點

2.1 倡導中西醫學互補,識病與辨證相結合:余師認為中醫和西醫各有所長、各有優勢,中醫中藥偏重于改善機體的整體機能,而西醫西藥則偏重于針對疾病局部病理改變進行治療,臨床上應注意中醫和西醫相互補充,注重全身與局部相結合。余師指出臨床上有一些患者,經現代醫學檢查、檢驗發現已有嚴重的微觀病理變化,而其臨床表現卻較為輕微,有時甚至無任何異常臨床癥狀,此時中醫很難辨證,稍有疏忽會延誤疾病診治。因此,要借助現代醫學先進的檢測手段,對疾病微觀病理變化有較為全面的了解,從而做到宏觀與微觀相結合,識病與辨證互參。例如治療老年人肺部感染,既要明確所感染的細菌類型,又要結合中醫臨床四診合參,全面辨證論治,是肺熱壅盛證,還是熱毒內壅證,或是虛實夾雜等,若一味用清熱解毒類中藥,或只針對細菌感染運用抗生素治療,很難迅速起效,甚至會延誤病情。此時如果針對年老體弱、正氣不足、邪易傷正的生理病理特點,適當佐以益氣扶正治療,往往會達到較為明顯的臨床療效。

因此,余師臨證時,強調既要掌握中醫四診,辨中醫之證,又要運用現代診療技術和手段,識西醫之病,要善于取二者之長,擴大中醫診療的范圍,促進中醫學術的發展。在臨證中多采用中西互參互補,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倡導“識病辨證、治證療病”理念,辨證與辨病相統一,全面認識疾病,運用雙重診斷更有利于確診,正確處方用藥,使中醫藥辨證論治與西醫診治有機結合,方能提高療效。

2.2 善用經方,遵古創新:余師深究經典,善用經方,非常重視古今醫家學術及臨床經驗。他學書而不唯書,深造細研,博采眾長,融合經典醫學和臨床經驗,并在實踐中繼承挖掘,不斷加以創新。余師指出古方是前賢臨證經驗的總結和寶貴遺產,經過了長期的臨床驗證,其配伍和劑量均有一定的科學性,若與病證相符,療效顯著。余師常根據疾病的病因病機,靈活應用適當的經方、古方,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如葛根芩連湯出自張仲景《傷寒論》,一般認為葛根芩連湯適用于太陽病誤下后形成表邪未解,邪熱內陷,出現下利、喘、脈促的太陽陽明合病,是治療下利的常用經方。余師用本方治療大腸癌術后腹瀉患者,指出腸癌早期患者其證候特點以濕濁、熱毒、瘀阻等表現為主,而術后腸道功能失調,大腸傳化糟粕功能受到影響,腸道濕濁、熱毒、瘀阻不能及時排出,而致大便次數增多,腹中氣機不暢,出現腹脹腹痛,故用葛根芩連湯加減以清熱解毒,清除腸道積聚濕熱、毒瘀。常用本方加敗醬草、半枝蓮、香茶菜等清熱解毒,用山藥、薏苡仁、茯苓、黨參等健脾化濕類藥物,標本同治,療效較佳。

2.3 善抓主癥,分期論治:隨著疾病譜的不斷變化,臨床上疑難重癥逐日增多,有些現代醫學治療效果不佳,而中西醫結合治療往往會有一定效果。中醫學認為,危重癥疾病是由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既可以因于臟腑虛損,亦可因于邪氣亢盛,如心、肝、脾、肺、腎的陰陽氣血虛損,氣滯、血瘀、寒凝、熱結、痰濁等邪氣的亢盛。一臟或多臟虛損與一種實邪乃至多種實邪合而為病,致使臨床表現復雜多變,辨證論治繁雜多樣,對臨床治療帶來諸多困難,影響療效。余師在辨證基礎上,善抓主癥,分析病因病機,制定治則治法,處方施藥,療效顯著,體現治病求本原則之“急則治其標”的治則。胃腸功能衰竭是一種急危重癥,屬中醫學“腑實證”“癥瘕積聚”“痞證”“腹痛”“便秘”等范疇。此病起病急驟,變化多端,病情重,病程久,余師臨床常分早、中、晚期診治[3],并且針對主要癥狀(主訴),結合辨證施治。早期多表現為高熱、腹脹腹痛、大便干結、氣促,甚者神志不清、高熱驚厥,舌質紅、舌苔黃厚膩或黃燥,證屬中醫的“陽明腑實證”,余師抓住腹脹、大便秘結為早期主要癥狀,常用大承氣湯合四磨飲子加減以通腑泄熱、理氣消導,使腑氣通則邪毒去。中期患者可見口唇紫紺、發熱、腹痛如刺、大便干結、胸悶氣促、舌淡紫黯、舌底脈絡迂曲,脈弦澀或弦細等,證屬熱毒血瘀內盛,余師治療主要以活血化瘀兼解熱毒,常用血府逐瘀湯化裁以活血化瘀,兼有熱毒者加用四妙勇安湯清熱解毒化瘀。后期患者長期臥床,食少納差,脾胃失于運化,濕濁內生,此時余師治以醒脾健運、利濕化濁,常用香砂六君子湯為主加減治療。整個治療過程,余師抓住各期患者主癥,結合病機,辨證施治,隨癥加減,獲得較好療效。

2.4 專病專方,用藥靈活:余師在40 多年的臨床診治過程中,集各家治病經驗,通過臨床實踐與總結,逐步形成了一些專方專藥,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余師認為,每一種疾病發病機制有所不同,但都有各自最根本的病機所在,因此臨床可以某一方為主加減治療。在處方時,他主張以靈活準確為原則,以經驗用方與辨證用藥相結合,方從法出,法隨證立,靈活增減。如余師常用專方扶脾益胃飲(由黃芪、茯苓、蒼術、薏苡仁、豆蔻、半夏、佩蘭等組成),不僅具有改善大腸癌化療后不良反應的作用,并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余師指出大腸癌患者因手術引起脾胃氣虛,正氣虛弱,術后化療藥物更易傷脾胃,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主運化,脾胃虛弱,則氣血生化乏源;另外化療藥物引起骨髓抑制也多屬于中醫氣血虛弱證,因此余師用扶脾益胃方藥來配合化療,諸藥合用,具有健脾和胃、補氣養血之功效,并能增強機體免疫力、調整胃腸功能。在臨床用藥中,余師常根據患者不同癥狀隨癥加減,若患者惡心嘔吐明顯,加蘆根、淡竹茹等護胃止吐;若乏力明顯,往往加生曬參、黃精等益氣扶正;若腹瀉明顯,加藿香、地錦草、山藥以醒脾止瀉;紅細胞減少明顯,加阿膠珠、丹參、當歸等補血??梢娪鄮煵恢灰詫7秸撝?,而是辨證論治,隨癥加減。

2.5 辨識體質,治養結合:余師認為人體疾病與體質因素有很大的相關性,機體體質因素與疾病的發生、證候的性質、證候的轉歸、治療用藥密切相關,當根據不同體質采用不同的治法。余師指出,辨證時須與辨識體質相結合,掌握患者體質特點,抓住疾病本質而隨證施治。如在臨床上遇形體肥胖患者,不管患何病,根據其痰濕體質特性,處方用藥適當加入祛痰化濕類中藥,如厚樸、陳皮、半夏、荷葉、白芥子等,可提高療效;對于形體偏瘦患者,根據其陰虛體質,用藥時避用辛燥傷陰中藥,適當加青蒿、生地、知母、天冬等固護陰津。另外,余師還注重把治病防病與養生密切結合,共同促進疾病康復。首先,在臨床診治疾病的同時,余師經常告知患者一些與疾病相關的養生保健知識。余師強調精神平和,內保真氣,氣血和平,可增強其抗邪能力,使正氣存內,邪不可犯。同時告知患者須正確認識疾病,保持良好心態,調暢情志,醫患合作共同戰勝疾病。其次,余師倡導“節制飲食,五味和調”的養生之道。最后,余師處方用藥謹遵“既病防變”原則。如在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癌、黃疸等疾病時,常加用茯苓、白術、山藥、藿香、佩蘭等健脾化濕中藥,以使脾健而勿令肝克[4]??傊?,辨體質而施治,養生與治療相結合,是中醫治未病思想在臨床診治中的體現,同時也體現中醫治病求本的治則和整體觀的特點,對促進機體康復、疾病痊愈有顯著協調作用。

3 驗方醫案

3.1 疏肝化瘀方:組成:柴胡、青皮、延胡索各10g,醋鱉甲24g,炒白芍、丹參、雞內金各15g,枳殼、香附、郁金、女貞子、墨旱蓮各12g,炙甘草6g。功效:疏肝解郁、活血化瘀,適用于慢性肝炎、慢性胃炎、肋間神經痛等屬于肝郁氣滯血瘀者。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炒白芍養血調經,緩急斂陰;枳殼、香附、青皮理氣行氣止痛;丹參、郁金行氣活血化瘀;雞內金健胃消食;醋鱉甲滋陰潛陽,軟堅散結;女貞子、墨旱蓮養肝腎之陰,甘草調和諸藥。全方用藥柔和不傷陰,氣血并重,共奏疏肝解郁、活血化瘀之功效。

屠某,女,52歲。初診日期:2014年8月1日。近20余年患者常感乏力、脅肋脹痛,未予治療。5 年前到當地醫院就診,給予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抗病毒治療,但患者未正規服藥,自行停藥。2010 年當地醫院查肝臟超聲示慢性肝病。1 個月前當地醫院繼續予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治療,現為進一步治療至我院就診?,F患者自覺疲乏,時有脅肋隱痛,納食一般,二便如常,舌淡紅、苔薄黃,脈沉弦。診為虛勞,辨證為肝氣不舒證。治以疏肝解郁、行氣活血。處方:柴胡10g,炒白芍15g,枳殼12g,炙甘草6g,丹參15g,香附15g,青皮10g,郁金12g,雞內金15g,醋鱉甲24g,女貞子12g,墨旱蓮12g。14劑。二診時訴有口干口苦,加夏枯草、焦梔子各10g,清泄肝火。14 劑。三診時訴口苦、脅肋痛緩解,出現腹脹,予以加廣木香、厚樸各10g。14 劑。四診時訴上述癥狀均有改善,繼續服用上方調理。

3.2 扶脾益胃飲:組成:黃芪30g,黨參、茯苓、薏苡仁、敗醬草、半枝蓮、白頭翁、香茶菜各15g,重樓12g,蒼術、豆蔻、半夏、佩蘭各10g。功效:健脾益氣,解毒化濁。多用于大腸癌術后以及化療后脾胃虛弱者。余師認為,腸癌術后以及化療后,西醫基本無特殊治療手段,此時能體現中醫中藥優勢,改善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期,主張“帶瘤生存”。方中黃芪、黨參、茯苓、薏苡仁、蒼術健脾化濕以扶正,豆蔻、半夏、佩蘭化濕醒脾,敗醬草、半枝蓮、白頭翁、香茶菜、重樓清熱解毒,祛邪濁外出。

周某,女,61 歲。初診日期:2013 年4 月26 日?;颊哂?012 年12 月20 日在肛腸外科行“結腸腫瘤切除術”,術后病理提示:(乙狀結腸)潰瘍型中-低分化腺癌。術后予FOLFOX 方案化療8 周期。目前患者胃納一般,大便偏稀,無明顯腹脹腹痛,稍感乏力,夜寐安,舌質淡紅、苔薄黃,脈沉弦。余師指出患者多以脾胃虛弱為主,患者系大腸癌術后,腸道受損,加之化療后影響脾胃,脾胃虛弱,不能運化水谷、水濕,胃納欠佳,水濕內生,脾胃不能及時升清降濁,則大便偏稀。診為虛勞,辨證為脾氣虛弱,毒邪內壅,治以健脾益氣,解毒化濁。處方:黃芪30g,黨參15g,茯苓15g,薏苡仁15g,敗醬草15g,半枝蓮15g,重樓12g,炒黃芩10g,山藥15g,蘇梗12g,地錦草15g,白頭翁15g,香茶菜15g,炒黃連9g,雞內金10g。14 劑。二診患者訴乏力較前改善,便溏仍存,故加芡實、金櫻子各15g 收斂止瀉。14 劑。三診時患者訴乏力改善,大便成形,繼服上方調理。

3.3 消脂湯:組成:丹參、葛根、焦山楂、瓜蔞皮、絞股藍、太子參、茯苓、山藥、薏苡仁各15g,延胡索、澤瀉各12g。功效:健脾化濕,活血消脂。適用于高脂血癥。余師認為飲食不節、壓力過大、過逸少勞是造成高脂血癥的病因,其病理基礎是肝、脾、腎功能失調;肝失疏泄,脾失運化,腎失溫煦,致使清陽不升,濁陰不降,水濕、痰濁、瘀血內生,病理產物脂濁滯留血脈,是本病的基本病理機制。方中太子參、茯苓、山藥、薏苡仁健脾化濕,丹參、葛根、焦山楂、瓜蔞皮、絞股藍合用以活血化瘀,延胡索、澤瀉行氣利濕。

王某,男,74 歲。初診日期:2014 年3 月26 日。反復乏力,偶有胸悶,頭暈,胃納可,二便無殊,形體肥胖,舌淡紅、苔薄黃膩,脈沉弦?;颊呒韧懈咧Y、高血壓、高尿酸血癥。診為濕阻,辨證為濕阻血瘀,治以化濕活血。處方:丹參15g,葛根15g,瓜蔞皮15g,焦山楂15g,絞股藍15g,靈芝15g,太子參15g,五味子15g,延胡索15g,澤瀉15g,茯苓15g,山藥15g,薏苡仁15g。14劑。二診自訴胸悶改善,頭暈仍存,加紅景天15g 增加益氣活血之效。三診時自訴胸悶消失,頭暈較前緩解,體質量下降約2kg,但時有口干癥狀,加麥冬15g養陰生津。14 劑。四診時訴不適癥狀基本消失,體質量又下降1kg,繼續服用上方調理。

猜你喜歡
疾病臨床患者
怎樣和老年癡呆患者相處
甲減患者,您的藥吃對了嗎?
進擊的疾病
尿碘與甲狀腺疾病的相關性
易與豬大腸桿菌病混淆的腹瀉類疾病鑒別診斷
認知行為治療在酒精依賴患者戒斷治療中的應用
夏季養生之疾病篇
普外急腹癥臨床治療的初步探討
醫改如何切實降低患者負擔
元胡止痛膏治療軟組織損傷的臨床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