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綠色之筆”繪就“豐收答卷”

2024-03-26 01:33武琦
農產品市場周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桑葉秸稈綠色

|本刊記者 武琦

糧食總產量13908億斤! 2023年這份“豐收答卷”里,也藏著農業綠色發展的一串串數字密碼。

全國已建成高標準農田10億畝、耕地平均等級達到4.76;建設農業節水灌溉面積達5.91億畝、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572;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面積覆蓋率達54.1%;化肥、農藥利用率均超過41%、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78.3%、秸稈綜合利用率達88%以上;農膜回收處置率穩定在80%以上……這些數字的不斷刷新,見證著農業綠色發展的最新成效。

聚焦資源環境 利用保護相協調

我國人多地少、人均資源不足,讓14億多人端牢飯碗、吃上自家糧是大事;守護好綠水青山,撐起農民致富的錢袋子,也是共同的期盼。

筑牢大國糧倉與守好綠水青山,不可偏廢。統籌農業穩產高產和綠色發展,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始終是各地不斷思考和必須答好的一道“必答題”。

地處“三大黑土帶”和“黃金玉米帶”的吉林梨樹縣,是糧食生產大縣。雖然擁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但是當地始終堅持“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實現了穩產高產與黑土地保護的有機結合。

通過大力推廣“秸稈覆蓋、條帶休耕”的“梨樹模式”,2022年梨樹全縣糧食產量達到41.2億斤,糧食總產量穩定保持在40億斤以上,梨樹模式示范基地玉米畝產達到1077公斤。

好的資源要保護好,不利的自然條件也能想方設法利用好。

土地石漠化嚴重、耕地分散且多25度以上斜坡地的貴州貞豐縣,不僅努力恢復了良好生態環境,還讓荒山荒坡換上了新衣。

當地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不改變土地現狀的情況下,利用坡耕地、荒山、荒地發展火龍果、百香果、芒果“三果”產業。目前,貞豐縣已建成“三果”產業6.54萬畝,2022年投產面積3.15萬畝、產量3.6萬噸、產值28420萬元,產值約為傳統農業產業的4.9倍。

擁有大面積河荒地的河北省威縣,高標準實施“三品三化”建設,從無到有建成了10萬畝綠色優質梨生產基地,實現梨全產業鏈融合發展,走出一條生態與經濟雙贏的梨產業化之路……

良好的產地環境是保證綠色發展的有力空間,不僅要用好,更要保護好,凈化好。

“現在種地簡直太省事了,從種到收全部機械化,秋收后的秸稈和農膜還有專門的經紀人上門清理。我這些農田多干凈,現在就等著開春生產了!”內蒙古自治區杭錦后旗村民王海軍說起產地環境凈化提質增效的事,他贊不絕口。

杭錦后旗以“三不兩零一全”(耕地數量不減少、耕地質量不降低、地下水不超采,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秸稈、畜禽糞污、農膜等農業廢棄物全利用)為目標,主攻“綠色生態”,推進“四控兩化”(控肥、控藥、控膜、控水,畜禽糞污資源化、秸稈資源化)行動。2022年化肥利用率達到42%,實現負增長;農藥利用率提高至41.8%;秸稈綜合利用率、規?;B殖場糞污資源化利用率分別達到91.06%和92.25%;農膜回收率達到85.56%。

綠色是農業的底色,生態是農業的底盤。資源利用更加高效、產地環境得到了凈化。各地因地制宜,把綠色發展的路子走得更穩了!

創新綠色科技 增產增效又增收

科技是解決農業發展難題的第一動力。

“十年九不收”的鹽堿地如何變成沃野良田?全域耕地以中輕度鹽堿地為主的河北黃驊市,通過科技創新改造鹽堿地,探索出了依靠科技進步支撐的綠色發展答案。

黃驊市加強耐鹽堿良種推廣利用,耕地面積從1980年的77萬畝增加到目前的141萬畝,旱堿麥總產約14.6萬噸;推廣“秸稈還田+深耕深翻+增施有機肥”和“秸稈還田+增施有機肥+增施土壤調理劑”等技術模式,耕地質量等級提升到6.47,新增高標準農田8.5萬畝,有效改善了耕地質量和農業生產條件。

以科技之力補齊鹽堿地先天不足。各地不斷在技術上做加法,走集成推廣之路。

小麥推廣“全程機械化+種肥分離精量播種+兩次精準化調+水肥一體化滴灌+一噴三防”模式化栽培技術,玉米推廣“全程機械化+精量播種+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化調+綜合植?!蹦J交耘嗉夹g……通過集成優化技術,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六師軍戶農場創建糧食作物百畝超高產示范田、千畝高產示范方,以科技引領高產示范。

2023年小麥標準化種植面積3萬畝以上,最高畝產達 802公斤,平均畝產達581公斤,單產比去年增加 7.8%,創造了軍戶農場百畝田單產最高紀錄。

種子,被譽為農業的“芯片”。攻關育種中,綠色發展是首要目標。綠色品種要具有高抗病、抗蟲特性,具有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等特性。

湖北恩施建設馬鈴薯種質資源庫,引進、收集全球馬鈴薯種質資源1413份,挖掘鑒定抗晚疫病、高淀粉、低還原糖、高聚硒、彩色等種質資源1479份,育成新品類253個;湖南汝城成功選育高產優質汝城朝天椒株系2個,畝均增收1000斤以上;山東煙臺福山區聚焦大櫻桃品種培優,篩選出優質高效、綠色安全的種質資源42份,入選國家種質資源庫27份。

農業綠色發展密碼中,不僅有良種良法,還有科技裝備支撐。

北京市順義區持續提升農業機械科技裝備水平,安裝農用北斗作業監測終端和北斗導航農機駕駛系統終端,實施無人駕駛智能谷物精量播種,促進節種節肥、省工省力、降低勞動強度,實現穩產高產、節本增效。全區主要糧食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9.66%。

培優品種、集成技術、高科技裝備應用等各環節的綠色提升,為農業的增產增效增收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注重鏈條延伸 產業產品創優勢

增加綠色產品供給是農業綠色發展內在要求。如何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品優勢、產業優勢?

青海省湟源縣立足全縣高原冷涼氣候和無污染綠色優勢,不僅打造了綠色飼草原料基地,年產鮮草20萬噸,更大力推進種養結合發展,深耕畜產品精深加工環節,延長產業發展鏈條。

建設了年產1000噸高原農畜產品、年產1萬噸青稞及系列產品的產業集群;認證“三品一標”農產品品牌33個、“湟源牦牛肉”等地標農產品3個;建成全省首個“茶馬互市”線上活畜交易平臺,實現年交易量20萬頭(只),交易額達到3億元以上……通過電商平臺等銷售渠道將優質畜產品推向市場,直接或間接帶動農戶1.5萬人以上,年輸出綠色有機畜產品20萬噸以上,為優質畜產品進城樹立良好的典范。

同樣具有天然綠色優勢的,還有地處秦嶺腹地的陜西省太白縣,綠色植被覆蓋率95%。森林覆蓋率89.5%,是全球同緯度生態環境最為良好的地區之一,也是綠色、有機蔬菜的最佳生長地。

當地建立了綠色農業科技支撐體系、綠色農業標準化體系、農業全產業鏈發展體系、全過程質量管控體系、綠色發展政策體系。強化品牌打造,持續提高太白蔬菜市場認可度。目前,太白縣13個蔬菜品種獲得生態原產地保護認證,17個菜品獲得國家綠色食品A級認證,23個獲得有機認證,太白蔬菜金字招牌享譽全國,已成為消費者心中的放心菜。

綠色資源不是處處都有,尋找綠色轉型的路徑是不少地方思考的重要課題。

隨著絲綢行業的市場萎縮,在重慶市開州區,20世紀八九十年代時快速擴種的大量桑樹被遺棄,十萬畝桑樹該如何變廢為寶?

全產業鏈綠色轉型成了關鍵之舉,開州區推行“禽—糞—?!暳稀鄙鷳B循環種養模式,年產優質桑葉蛋5000噸以上。與常規養殖方式相比,桑葉雞肉質更細、香味更濃、口感更好,桑葉蛋膽固醇含量低27.91%,維生素E含量高53%~114%,蛋白質含量高34%以上。桑葉雞、桑葉蛋價格較同類普通產品高30%以上,桑養企業年產值近7000萬元,產品綜合產值實現提升2.2億元。

開州區不僅在生產端全力推進增“綠”,還著力促進市場端含“綠”,利用可降解材料制作蛋托包裝,每年減少40~50萬個包裝;每年回收包裝30余萬個,節約木材20余噸;培育“開州桑葉蛋”等品牌7個,“桑葉雞”地理標志商標,“開州桑葉雞蛋”榮獲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證書……

以綠色高效農業模式帶動產業鏈條不斷延長加固的還有廣西興安。通過創新“稻米菜花肥”(水稻+甜玉米+白菜苔+觀賞花+綠肥)種植模式,使優質稻、甜玉米種植規模逐年增加。以甜玉米為原料生產的玉米棒、玉米罐頭等產品遠銷東南亞及全國各地,農產品加工業年產值達2.4億元。以甜玉米秸稈為主要原料加工青貯飼料,發展了秸稈加工廠12家,年加工量6.2萬噸。

冬至日后數九起,全力以赴備春耕,全國各地的“綠色之筆”仍在奮力描繪著,讓我們共同期待2024年以綠為底的“豐收答卷”!

猜你喜歡
桑葉秸稈綠色
綠色低碳
桑葉茶成“致富茶”
陽城:桑葉茶『火』了 農民樂了
解讀“一號文件”:推進秸稈綜合利用
推廣秸稈還田 有效培肥土壤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桑葉迷宮
秸稈綜合利用模式探索
Jeffery the Giant
新型環保吸聲材料——菌絲體膠合秸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