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新質生產力優化提升產業結構

2024-03-26 09:10中共佳木斯市委
奮斗 2024年2期
關鍵詞:新質佳木斯市佳木斯

■中共佳木斯市委

360城市安全大腦運營中心落戶佳木斯市

新質生產力是依靠科技創新驅動的生產力,是與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論述,對加快經濟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提出了新要求新導向,是以科技創新推進高質量發展、塑造發展新優勢的重要引領。近年來,佳木斯市圍繞省委、省政府構建“4567”現代產業體系,緊緊抓住國家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契機,深入實施“千百十”產業量級提升工程,以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重心,推動優勢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前瞻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全力構建具有佳木斯特色優勢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努力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新路子。

一、強化鏈式發展思維,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

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必須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佳木斯市堅持把產業發展作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以鏈式發展的“頭尾思維”培育產業集群。

一是堅持高位推動。成立由佳木斯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產業振興領導小組,將大力實施產業振興納入佳木斯市重點突破性工作予以推進,多次召開市委常委會、政府常務會及專題會議進行總體部署,統籌研究產業發展、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等工作,及時協調解決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有力推進產業規模進一步壯大。

二是強化規劃引領。制定印發《佳木斯市產業振興行動計劃(2023-2026 年)》《佳木斯市推進“千百十”產業量級提升工程建設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明確全市產業發展思路和目標任務,重點謀劃發展1個千億級產業集群、7個百億級產業鏈、18 個十億級特色產業,針對不同產業(鏈)的發展特點和現狀,編制各產業專班年度工作計劃和任務實施方案,勾畫佳木斯市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藍圖。

三是健全“雙鏈”機制。按照“一個產業推進專班、一位市領導、一個部門牽頭推進”的工作模式,實施以佳木斯市級領導為“鏈長”、龍頭企業為“鏈主”的“雙鏈長制”工作推進機制,發揮佳木斯市領導“鏈長”的綜合協調優勢和“鏈主”企業的頭雁引領優勢,促進跨企業、跨行業、跨區域、跨行政部門資源配置的優化,推動資源要素向產業鏈集聚、政策措施向產業鏈傾斜,形成政府高層推動、企業高位協同的“鏈長+鏈主+鏈長辦”融合發展格局。

四是推動鏈條延伸。發揮現有優勢產業和龍頭企業帶動作用,編制17個“產業樹全景圖”,明晰產業上下游發展現狀和產業鏈節點,著力圍繞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產業鏈關鍵節點,謀劃了一批建鏈強鏈補鏈延鏈重點項目,拉長產業鏈條,拓展增效空間,全年新簽約項目166 個,總簽約額588.51億元。

二、堅持科技創新引領,加速傳統產業轉型升級

佳木斯市工業基礎較為扎實,推動老工業基地脫胎換骨、涅槃重生,必須牢牢扭住自主創新這個“牛鼻子”,突出強化創新引領,積極培育新質生產力,加快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一是高端智能農機裝備產業發展迅速。深化大型大馬力高端智能農機裝備研發制造推廣應用先導區建設,加快推動農機裝備向綠色、智能、全程、全面發展。黑龍江重興機械設備有限公司與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工程科學研究院聯合研發全國首臺大型高端智能鮮食玉米收獲機,打破國外機械在鮮食玉米收獲領域的壟斷。德邦大為(佳木斯)農機有限公司擁有研發專利11項,高端播種機市場占有率達到15%左右。推動成立了黑龍江省智能農機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成功舉辦了“2023佳木斯中俄農機展銷會”,佳木斯市規模以上農機裝備制造企業2023 年預計產值超過24 億元,綜合機械化率99.12%、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6個百分點。

佳木斯電機股份有限公司機座數字化(智能)示范車間

二是電機裝備產業實現快速發展。依托佳木斯電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電股份)等行業龍頭企業,以發展先進電機裝備、發電裝備為抓手,強化與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合作,做優現有電動機為核心的主導產業,打造集科研、生產、商貿、服務于一體的產業集群。推動佳電股份主氦風機成套設備產業化和生產數字化等項目加快建設,完成對哈爾濱電氣動力裝備有限公司的股權收購,新增研發項目13 個,1 項產品被認定為2023 年省級首臺(套)產品,10 個系列產品標準獲評國家企業標準“領跑者”。

三是新能源及裝備制造產業實現新突破。以新能源資源優勢帶動制造業短板,積極探索氫能開發及應用,聯合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家電投)、隆基綠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相關企業探索推動綠電制氫園區建設,培育“綠電+綠氫”能源體系,打造核心綠氫供應能力。2023年重點推進新能源建設項目7 個、完成年度投資17.5 億元,總投資280 億元的氫能綜合利用項目與國家電投簽訂合作協議。佳木斯市現有能源行業相關企業達到900家,2023 年1-11 月實現產值47.2 億元,實現工業增加值18.1億元,占工業增加值比重20.4%。

三、著力優化產業結構,前瞻性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主陣地。2023 年年初以來,佳木斯市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壯大,數字經濟、生物經濟、衛星測控等重點領域創新突破不斷加快。2023 年1-11月,佳木斯市規模以上工業實現戰略性新興產值68.8 億元,同比增長12.9%,逐漸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

一是數字經濟取得新進展。加快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360 工業互聯網安全應用平臺已成功為2000家企業提供數字安全托管和運營服務,樺南運安網絡貨運平臺通過省網絡貨運信息監測系統聯調測試,佳木斯市郊區智慧稅務大廳如期交付投入使用,佳木斯市成為全省首個實現省市電子政務外網廣域網線路平穩割接城市。2023 年1-11 月佳木斯市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總產值3.15億元,同比增長60.4%。

二是生物經濟取得新成效。聚焦生物農業、生物制造、生物醫學工程等重點領域,依托生物經濟廣闊的應用場景,推動黑龍江富爾中秋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黑龍江多多藥業有限責任公司的硫酸魚精蛋白成果轉化項目已進行試生產。加快生物技術發展牙科材料,黑龍江迪諾醫藥有限公司、佳木斯力佳豆業科技有限公司2 戶企業成功入規。探索謀劃生物基新材料等新興產業,截至目前,佳木斯市共有生物經濟領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3 家,1-11 月,實現產值95.99億元、同比增長7.1%。

三是衛星產業加速培育。發揮國家航天測控網“大三角”格局的定位優勢,圍繞“數據、通信、導航、遙感、測控”五大方向梳理產業路徑,加速產業化進程和產業鏈形成,打造衛星測控產業集群。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建設的地面站及區域應用服務中心投入使用,陜西星邑測控有限公司已完成注冊公司和項目選址,佳木斯市工業研究院與國家農機創新中心共同研發和生產全部國產化的可年產2 萬臺北斗導航儀生產線投產,舉辦全省首屆衛星產業發展峰會,在行業內形成廣泛影響。

黑龍江重興機械設備有限公司與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工程科學研究院聯合研發的全國首臺大型高端智能鮮食玉米收獲機

四、全力培育平臺載體,加速孕育新質生產力創新聯合體

科技創新平臺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載體。佳木斯市圍繞高質量建設“兩區一圈”,持續增強創新能力,探索建設一批跨領域、跨機構、貫通創新鏈的新質生產力創新聯合體。

一是高質量建設佳木斯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以下稱農高區)。立足農高區“四區三高地”功能定位,高起點構建農高區“一核四園、一帶六基地”發展格局。與中國農業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園區入駐省級以上研發創新平臺與雙創孵化載體9 個、省級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4 家。2023 年總產值預計可完成115億元以上,同比增長15%以上。

二是積極爭創國家級高新區。圍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這一主線,持續創新體制機制、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產業結構,加快打造優勢產業集群。佳木斯高新技術產業園入駐規模以上企業117 戶,2023 年全年預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87.3億元,佳木斯隆基光伏年產1GW 高效單晶組件、中車集團年產300 臺(套)風機組件塔筒及主機等重大產業項目投產運營,中唯實業智能化鑄造機加中心項目已完成新建鑄造車間暖封閉,園區內省級化工產業園加快建設,道路、供熱、排水等基礎設施持續完善,權屬企業新增專利授權52 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0 戶,“孵化器入孵企業”達到78家。

三是環佳木斯大學創新創業生態圈建設有序推進。堅持“雙創引領、區校協同、產業發展、開放共享”的基本原則,加快打造“一谷一街三園一中心”生態圈格局,圍繞中草藥開發、高端裝備、生命健康、創意設計四大方向,集中建設“數字游民公社”、芝麻胡同創新創業街區等23 個項目,企業總量達到2630 家。新增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20家,251 戶企業通過科技型中小企業評價,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45 戶,轉化科技成果100 項,推進高校院所溢出資源承接,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新質佳木斯市佳木斯
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助力
形成新質生產力要先鍛造新質思維
為孩子紡織幸福童年
——佳木斯市第六小學教育剪影
淺談佳木斯站減速頂的應用、管理及設備的專業化維修
佳木斯市生豬產業發展問題的探討
佳木斯防爆電機研究所
佳木斯大學張莉莉水彩作品選登
佳木斯市連續四年榮膺“中國最安全城市排行榜”
構建訓練傷一體化防治模式 為新質戰斗力生成提質增效
十二五”期間佳木斯市污染源排放狀況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