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力以科技創新引領產業全面振興

2024-03-26 09:10■肖
奮斗 2024年2期
關鍵詞:哈爾濱科技成果新區

■肖 彬

哈爾濱新區一角

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視察期間首次提出新質生產力的新概念,強調“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形成新質生產力,要依托科技,依靠創新。近年來,哈爾濱新區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創建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依托,積極轉化資源、生態、科研、產業、區位等優勢,通過攻關核心技術、培育創新主體、建設開放型創新平臺、打造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區等方式,構建現代化產業新體系,增強新動能、開辟新賽道、塑造新優勢,加速培育新質生產力。哈爾濱新區先后獲評海外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基地、全國首批科技服務業區域試點、全國軍民協作示范區、黑龍江省科技成果轉化示范區、國家級“科創中國”試點園區及第二批試點城市,位列“科創中國”試點城市(園區)樣板間建設綜合排行第31名。

一、“政策+服務”雙向發力,助力科技企業跑出加速度

企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創新創業的主體力量、吸納就業的主要渠道和社會財富的重要來源。打好優化環境“攻堅仗”,筑牢要素保障“硬支撐”,守好新區發展“主陣地”,讓企業家心無旁騖辦企業、深耕主業促發展,是哈爾濱新區推進高質量發展、可持續振興的重要基礎。哈爾濱新區聚焦企業高質量發展生態建設,以“硬政策+軟服務”為導向,優化政策申報受理流程,擴大免申即享范圍,創新政府服務供給,助力科技企業發展跑出加速度。

一是打造全鏈條產業扶持政策。突出政策扶持,相繼出臺“黃金30 條”“新驅25 條”“溫情21條”等全鏈條扶持政策,啟動政策“直通車”便企功能,兌現獎補資金近28 億元,實現“面對面”保姆式政策指導和服務。出臺推動數字經濟、生物經濟等“四大經濟新引擎”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完善和強化企業技術創新政策支持,激勵企業加大創新投入,促進“科技+產業”融合,著力推動科技產業躍升。2021 年至今,哈爾濱新區累計向上爭取科技企業發展資金5.95 億元,其中通過免申即享政策支持高科技企業發展資金1.05億元。

二是打造立體式人才引進政策。在用好用足省市人才政策基礎上,出臺促進重點產業人才振興發展服務措施,搭建“智匯新區”平臺,實施創業創新補貼、人才資金資助等政策項目32 項,在住房、教育、醫療、托幼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務保障。創新人才管理體制機制,建立創新創業人才梯度獎勵機制,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完善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增加對創新創業企業及自主創新人才的獎勵。孫家棟、劉永坦等一批院士、科學家入駐設立工作站,院士、博士科研工作站數量達到19 個,省級領軍人才梯隊項目數量達到22 個,引進研究生以上高層次人才1.53 萬人,實現5000 多名黑龍江籍優秀人才回流反哺。

三是打造全方位精準服務體系。設立企業投資服務中心,成立工作專班,“一對一”指導和服務;實行區領導包重點企業、部門包行業,全面落實“九步包聯工作法”,定期開展“高企”政策宣講進企業活動,全區671 家重點企業實現區領導包聯全覆蓋,解決企業困難200 余個。松祥街道成立黑龍江省首個無居民“科創數字商務社區”,為區域高新技術企業提供上門服務;區紀委監委建立駐廠員監督聯絡機制,公布舉報電話,督辦涉企投訴151 件,經驗做法被《中國紀檢監察報》刊發,得到省市紀委監委肯定。

二、“數量+質量”雙輪驅動,開辟科技企業發展新賽道

新質生產力是以科技創新驅動的生產力,必須堅持科技創新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的核心地位,不斷解放發展生產力,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哈爾濱新區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增量器的倍增放大效應,建立科技企業“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梯次培育機制,推動催生一批高成長性科技企業和創新型領軍企業,促進科技企業量質齊升,推動更多領域“換道超車”。

一是中小型科技企業“從無到有”。通過激勵創新創業、支持科研人員和大學生創辦科技型企業、引進國內外知名科技企業創辦子公司等方式,引導各類主體創辦科技型企業;實施精準服務,定期開展中小企業評價申報培訓,夯實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后勁,逐步生成一批中小型科技企業。2021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859家,占全市36.35%;2022 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總數777家,占全市34%;2023 年,新增科技型中小企業781家,占全市43%。

二是高新技術企業“從小到大”。堅持把培育高新技術企業作為推動全面振興發展的重要抓手,積聚力量推動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完善和強化對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支持,提升企業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育中小型科技企業成為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總數從2019年258家發展到2023年1115家。

三是創新型企業“從大到強”。通過完善機構、政策扶持、宣傳引導、梯隊培育、股權融資等措施,構建全流程創新型領軍企業上市培育體系,形成了“培育一批、股改一批、輔導一批、申報一批、上市一批”的梯次發展格局。創建哈爾濱新區企業上市培育庫,出臺《哈爾濱新區企業上市培育庫管理辦法》,開通政策解讀專線,先后為邦微電子(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海鴻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分別爭取上市扶持資金500 萬元、150 萬元。哈爾濱新區上市企業達13 家,上市培育庫內企業55家,黑龍江證監局輔導備案4 家,哈爾濱新光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航發哈爾濱軸承有限公司獲批國家企業技術中心。

三、“渠道+載體”雙翼齊飛,打造科技企業發展新動能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系統的經濟和社會工程,需要不斷激發社會發展活力,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成長空間。哈爾濱新區積極整合科技創新資源,打造產業聯盟,創建產業聯動互補服務平臺,發揮品牌活動效應,推動科研成果就地轉化,布局“鍛長板、補短板”并重的創新鏈,引領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全面提升創新鏈整體效能。

一是打造優勢產業聯盟。成立哈爾濱新區產教聯合體,打造生物醫藥、數字經濟、國防工業、先進制造業、電子商務、綠色食品和文旅創意科技成果轉化聯盟;與中科協、省科協、區域“科創中國”服務團建立對接機制,建設“供需庫、項目庫、專家庫、資金庫”;依托深哈產業園建設黑龍江省數字經濟核心示范區;聚焦生物經濟建設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和國家生物醫藥集聚發展示范區;對“專精特新”企業精準畫像,建立“梯隊培養”儲備庫后備庫,打造黑龍江省“專精特新”企業集聚區。2023 年,舉辦科研成果信息對接會17 場,征集各類科技成果700 余項,匯聚企業需求信息360 余項;通過“定向委托”“揭榜掛帥”等方式,對石墨烯等領域“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獨立或聯合開展核心技術攻關。

二是架起互通互助橋梁。圍繞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精密制造、信創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打造一批國家級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企業工程技術中心,建設“企業需求發布+需求征集+精準匹配+協同發展”產業聯動互補服務平臺,促進入孵項目和孵化服務質量雙提升,不斷提升孵化器承接優質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全社會研發投入強度連續兩年高于全國平均水平。2023 年,建成啟動黑龍江省首家科技大市場,整合科技成果轉化基金規模達30億元,就地轉化科技成果243項、實施轉化項目137 項;“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大科學工程投入試運行,與哈爾濱工業大學聯合申建的國家航天高端裝備未來產業科技園成為國家首批十大未來產業科技園,哈爾濱艾拓普科技有限公司、哈爾濱瀚邦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等14 家企業入選國家級“小巨人”,128家中小企業入選省級“專精特新”,分別占全省的14.8%和24.5%。

三是發揮品牌活動效應。以舉辦“科技賦能東北振興,創新驅動產業發展”國家科技計劃成果路演行動為契機,以“親清茶敘——傾聽企業家心聲”“法律助企零距離”“走進深哈園區——賦能企業發展銀企對接會”“數字經濟周周派”“融在新區·相約周五”等品牌活動為牽引,搭建優秀科技成果與金融資本、產業需求、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對接平臺,推動科技成果信息交匯,推進產學研深度融合,破除科技創新“孤島現象”,搭建企業交流平臺,暢通哈爾濱新區內循環。國家科技計劃成果路演參與創投機構120 余家,征集數字經濟、生物經濟、高端裝備和新能源新材料四個領域成果項目500余項、現場洽談對接21項,與投資機構深入開展合作企業17 家;銀企對接會為駐區企業授信貸款23.91 億元、保險保額21 億元,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擔保4760 萬元;“融在新區·相約周五”于2019年登上全國雙創周舞臺。

猜你喜歡
哈爾濱科技成果新區
我平等地嫉妒每一個去哈爾濱的人
雄安新區設立五周年座談會召開
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
奇妙的哈爾濱之旅
雄安新區的期許
關于雄安新區,總書記最關注什么
《老哈爾濱的回憶》國畫
感受哈爾濱的冬天
寧波三門灣新區
科技成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