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薺的本草考證*

2024-03-26 07:52郭思妤孫婉萍
中醫藥導報 2024年2期
關鍵詞:品名歷代薺菜

郭思妤,孫婉萍,謝 明

(遼寧中醫藥大學藥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薺菜是一味歷史悠久的藥食同源類中藥,早在《詩經》中就有對其味道的描述,作為藥材首次出現在南北朝時期陶弘景的《名醫別錄》,其他本草古籍中也記載其別名為薺、靡草、護生草、芊菜、雞心菜、凈腸草、地菜,各地方也稱其為上巳菜、地地菜、菱角菜、清明菜、香田芥、地米菜、雞腳菜、地米菜等?,F代薺菜為十字花科植物薺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L.)Medic.的干燥地上部分入藥,全國各個省份均產,尚無國家標準,屬于地方標準品種,有天津、上海、浙江等10個省級中藥飲片炮制規范收載。因此,中藥薺菜存在品種混淆、釋名錯誤、標準混亂等問題,但現代學者并沒有對薺菜古今基原進行考證[1]。筆者通過系統查閱、梳理歷代本草古籍,對薺類植物名稱、基原進行考證,以期為薺菜正本清源及相關的標準制定提供參考。

1 品名考證

1.1 薺菜 薺菜最早以“薺”出現在周朝《詩經·邶風·谷風》中,其記載:“誰謂荼苦,其甘如薺?!盵2]薺菜最開始因其味道甘甜而被人知曉。西漢時期的《禮記·月令》中又云:“孟夏之月,靡草死麥秋至?!盵3]146鄭玄注:“舊說云靡草,薺、葶藶之屬?!盵3]146孔穎達疏:“以其枝葉靡細,古云靡草?!盵3]146《禮記·玉藻第十三》也有“趨以《采齊》,行以《肆夏》,周還中規,折還中矩,進則揖之,退則揚之,然后玉鏘鳴也”[3]95的描述。其中“齊”是“薺”的通假字??梢姟抖Y記》稱“薺”為“靡草”。

藥用名稱中,薺菜以“薺”首次出現在《名醫別錄》[4]中,被列為上品。以薺菜為名首次出現在唐代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食治》[5]中,此后唐宋時期的本草古籍中均以“薺”和“薺菜”命名,元代賈銘的《飲食須知》中云:“薺菜,取其莖作挑燈杖,可辟蚊蛾,謂之護生草?!盵6]明代蘭茂的《滇南本草·第二卷》中記載薺菜的別名為薺菜花[7]。明代皇甫嵩的《本草發明》云:“薺,苦菜也?!盵8]221首次出現苦菜這一別名,但苦菜在《神農本草經》[9]便當做一味藥單獨列出,其別名為荼草,由此可知皇甫嵩是受到《詩經》中對二者味道描述的影響,誤把荼當作薺,因此苦菜并非薺菜的別名。明代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薺生濟濟,故謂之薺。釋家取其莖作挑燈杖,可辟蚊、蛾,謂之護生草,云能護眾生也?!盵10]故有護生草的別名。清代張璐的《本經逢原》在菥蓂子詞條下記載薺菜就是菥蓂,并引用《本草發明》所言“菥蓂即薺之大而有毛者,與薺之性不甚相遠”[8]92。然《神農本草經》中菥蓂子已經當做一味中藥單獨記載,稱其“味辛,平。主續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9]。其性味主治均與薺菜不同,因此薺菜與菥蓂子并非同一物。清代的《醫林纂要·藥性》中薺菜又叫做芊菜、雞心菜。清代章穆的《調疾飲食辨》中云其“俗稱地菜”[11]。清代吳其濬的《植物名實圖考》中記載:“薺,湖南候暖……肉食者可以蕩滌腸胃。俗亦謂之凈腸草?!盵12]80故其有另一別名凈腸草。但《植物名實圖考》中另一中藥“蕎麥”詞條下記載:“南方春秋皆種,性能消積。俗呼凈腸草,又能發百病云?!盵12]24可見薺菜和蕎麥都有凈腸草一名。近現代《中藥大辭典》在薺菜別名中稱清代趙學敏的《陸川本草》[13]中記載的“假水菜”亦是薺菜,但《陸川本草》該詞條下并沒有提到其原植物名稱,因此有待進一步考證。同時,薺菜作為一種田間野菜,在現代地方藥物志中,也有很多俗名,各俗名中除地菜在《調疾飲食辨》中出現,其余均為首次出現。薺菜歷代品名的具體演變情況見表1。

表1 薺菜在歷代本草中品名的演變情況表

薺菜的種子“薺菜子”的藥用品名也頗有參差。首次出現在《名醫別錄》“薺”條中言:“其實,主明目,目痛?!盵4]后又在隋唐時期甄權的《藥性論》[14]中單獨作一味藥“薺子”被列出,而后五代陳士良的《食性本草》中謂“薺實一名菥蓂也”。元代賈銘的《飲食須知》中稱薺菜子為蒫食,其中“食”字譯為薺菜果實,故應為“實”。明代皇甫嵩的《本草發明》中也將薺實稱為“菥蓂子”[8]92,同期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稱薺菜子為“蒫實”[10],清代吳儀洛的《本草從新》薺菜條中云:“子,名蒫實,又名菥蓂子?!盵15]清代吳其濬的《植物名實圖考》中稱薺菜子為蒫、薺實。薺菜子為薺菜的種子,魏晉時期《吳普本草》中記載一味藥為“薺實”[16],但它是中藥菥蓂的種子,此書中并沒有記載薺或薺菜?,F代薺菜子多歸為薺菜中共同入藥,也有部分本草文獻將其分開收載。由上可見,五代以前的本草多延用《名醫別錄》的命名,即“薺菜子”,五代以后的本草多將薺菜子稱作“蒫實”“菥蓂子”,現代都稱之為“薺菜子”。薺菜子歷代品名具體的演變情況見表2。

表2 薺菜子在歷代本草中品名的演變情況表

1.2 大薺 大薺最早在《爾雅》中被提出,其云:“菥蓂,大薺?!盵17]其稱大薺為菥蓂的別名。郭璞注:“似薺,細葉,俗呼約老薺?!盵17]南北朝時期《名醫別錄》菥蓂條下稱“菥蓂子一名大薺”[4]。唐代陳藏器的《本草拾遺》云:“按:大薺,即葶藶,非菥蓂也?!盵18]其認為大薺與菥蓂并非一物,稱大薺是葶藶,此后的《蜀本草》《政和本草》《開寶本草》《嘉祐本草》等本草均將大薺列為菥蓂子的一個別名。明代《本草綱目》將大薺與菥蓂視為一物,將菥蓂與薺也視為一物,稱“薺與菥蓂一物也,但分大、小二種耳。小者為薺,大者為菥蓂,菥蓂有毛。故其子功用相同”[10]?,F歸納大薺歷代品名的演變情況見表3。

表3 大薺在歷代本草中品名的演變情況表

1.3 小結 薺菜作為中藥,始見于《名醫別錄》,古代本草多以“薺”“薺菜”為藥用正名,其別名有靡草、護生草、薺菜花、苦菜、芊菜、雞心菜、地菜、凈腸草;現代本草均以“薺菜”為藥用正名,別名除了上述別名之外,還有上巳菜、地地菜、菱角菜、清明菜、香田芥、地米菜、雞腳菜、地米菜、班心菜、荷包菜、三角菜、雞緣菜、只只菜、薺只菜。其種子薺菜子在《藥性論》首次單藥列出,名為“薺子”,從五代時期《食性本草》開始與菥蓂子名稱混用,致使古代本草典籍中,薺與菥蓂、葶藶的名稱發生混亂,可能出現品種混用的情況。因此薺的藥用植物來源,仍需要通過基原進一步考證。

2 基原考證

由品名考證可見,薺與菥蓂、葶藶存在交叉釋名的現象?!对娊洝吩疲骸罢l謂荼苦,其甘如薺者是也?!盵2]《爾雅》中注云:“薺葉細,俗呼之曰老薺。葶藶,實、葉皆似薺,一名狗薺?!盵17]師曠云:“歲欲甘,甘草先生,薺是也。菥、葶藶皆是薺類?!盵17]可見春秋時期將薺、菥蓂和葶藶歸為一類。

魏晉時期吳氏曰:“薺生野中,處處有之,其類有大小二種。小者,莖扁花葉亦小,味美。其最細者名沙薺也。大者,根莖皆大而味稍苦?!盵16]可見《吳普本草》將薺類進行了細分,根據植物的形狀、大小和味道,將薺類分為大薺、小薺、沙薺。其中“沙薺”有學者認為其應是小薺[19],因古文對其描述極其簡略,并且無任何圖片描繪,只知本種可作野蔬,仍有待進一步考證。

唐代《新修本草》中云“菥蓂是大薺”,謹按云:“大薺,乃驗其味甘而不辛?!盵20]可見蘇恭驗證大薺味甘而菥蓂味辛,認為大薺與菥蓂味道不同,非同一物。同期《本草拾遺》云:“大薺應是葶藶,非菥蓂,菥蓂大而扁,葶藶細而圓,二物殊也?!盵18]陳藏器認為大薺就是葶藶?!妒朝煴静荨分惺状螌λj菜的植物形態進行了繪制(見圖1A),圖中可以看出薺菜葉片呈羽狀分裂,果實呈倒三角形。通過唐代的本草對薺、葶藶和菥蓂的外觀形態、味道的記載,認為大薺與菥蓂不是同一藥物,與葶藶為同一藥物。

圖1 薺歷代本草圖譜

五代時期《蜀本草》云:“葶藶,苗似薺,春末生,高二、三尺,花黃,角生子黃細?!盵21]《日華子本草》云:“菥蓂子,似薺菜而細,俗呼為老薺?!盵22]這一時期認為薺、葶藶、菥蓂子均不是同一藥物。

宋代《紹興本草》(見圖2A)與《政和本草》(見圖2B)中收載的菥蓂圖與薺菜都為直立莖,葉片近全緣,果實均為倒心形。因此可知宋代與上述兩本本草古籍中誤將薺菜稱為菥蓂?!侗静輬D經》中詳細描述了葶藶與菥蓂。葶藶“初春生苗葉,高六、七寸,有似薺,根白,枝莖俱青,三月開花,微黃;結角,子扁小如黍粒微長,黃色”[23]248;“葶藶單莖向上,葉端出角,角粗且短。又有一種茍芥草,葉近根下作奇生,角細長,取時必須分別前件二種也”[23]248。(見圖3A)菥蓂“菥蓂與葶藶,大抵二物皆薺類,故人多不能細分,乃爾質疑也”[23]108。而蘇頌認為菥蓂與大薺并非葶藶,因其均屬薺類,不易辨別,容易產生混淆。

圖2 菥蓂歷代本草圖譜

圖3 葶藶歷代本草圖譜

明代劉文泰的《本草品匯精要》云:“薺,春生,最先于諸菜,似菠菜,小而著地散生,葉有鋸齒,而青綠有毛。其根色白。二月抽薹,高尺許,莖有小葉。三月開細白花,結三尖莢子,四月成實。其葉霜后則微赤,而經冬不調也?!盵24]1216其首次詳細描述了薺菜的特征并對其原植物進行了繪制(見圖1B)。其又云:“菥蓂子,名大薺,類葶藶而偏大,淡黃色?!盵24]234又云:“葶藶,名狗薺,靡草薺等,類車前子,色赤黃?!盵24]442可見薺菜與菥蓂、葶藶均不為一物?!侗静菥V目》曰:“薺有大、小數種。小薺葉花莖扁,味美。其最細小者,名沙薺也。大薺科、葉皆大,而味不及。其莖硬有毛者,名菥,味不甚佳。開細白花,整整如一。結莢如小萍,而有三角。莢內細子,如葶藶子?!盵10]《本草綱目》中稱大薺就是菥蓂,莖硬而有毛,且味道不佳,與元代劉文泰的描述相違背。該描述與《吳普本草》基本一致,李時珍認為:一是薺分為大薺、小薺和沙薺;二是菥屬于薺類,菥蓂為大薺;三是葶藶非薺類。明代《本草發明》曰:“薺,苦菜也?!盵8]221其又云:“菥蓂乃薺之大而有毛者,與薺之性不甚相遠?!盵8]92這里將小薺稱為薺,薺稱為苦菜,大薺稱為菥蓂,延續李時珍的說法,認為大薺、菥蓂有毛。明代《食物本草》曰:“薺與菥蓂一物也,但分大、小兩種。小者為薺,大者為菥蓂。菥蓂有毛,其子功用相同?!旧q味甘、花白?!盵25]姚可成認為大薺就是菥蓂且有毛,薺菜與菥蓂均味甘,開白花,且他們的種子功效主治相同。由此可見,明代本草對于薺菜的記載較為混亂,部分本草將薺菜與菥蓂正確區分,而《本草綱目》和《本草發明》認為薺主要分為大小兩種且菥蓂屬于大薺,《食物本草》認為菥蓂與薺性味與主治均相同,為同一物。

清代《植物名實圖考》[12]中分別記載了薺、菥蓂與葶藶。然薺與菥蓂的圖片果實呈倒心形,葉片有淺裂,近似一物(見圖1C、2C),葶藶圖中葉片全緣,與葶藶的圖不同(見圖3B)。從圖譜1中可以看出《紹興本草》(見圖2A)、《政和本草》(見圖2B)、《植物名實圖考》(見圖2C)描繪的菥蓂果實呈倒心形或倒三角形,可見兩時期認為的菥蓂為一物。而《陸川本草》中描述假水菜的形態為“多年生草本。高一尺左右。單葉互生,花片卵形,基部有一至二對深裂,冬天開花,黃色,花片四瓣,呈十字形,花序總至狀。果實為細長莢果,種子細小”[13]。其中開花時間、果實形狀與薺菜的形態不一致,因此《陸川本草》中的假水菜并非薺菜。薺與菥蓂在歷代本草中的形態描述見表4。

表4 薺與菥蓂在歷代本草中形態描述情況表

現代《中華本草》[26]697所描繪的薺菜果實為心形(見圖1D),菥蓂果實近似圓形(見圖2D),由此可推斷二者并非同一種植物。參照現代本草中對薺菜和菥蓂的描繪可知,《紹興本草》《政和本草》《植物名實圖考》中繪制的菥蓂有誤,是現在所說的薺菜,并不是現代的菥蓂?,F代學者對菥蓂考證稱其為十字花科菥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菥屬約60種,我國有6種,均不是薺菜[27]?!吨腥A本草》中所繪的薺菜(見圖1D)、菥蓂(見圖2C)、葶藶(見圖3C)圖果實與葉片均不同,可見三者并非一物。

可見歷代本草中將薺按大小分為兩種即大薺、小薺,多數本草將大薺稱為菥蓂,小薺稱為薺(菜),并將薺菜種子也稱為菥蓂子,唐代《本草拾遺》將葶藶與大薺看為一物?!缎滦薇静荨逢U述大薺與菥蓂味道不同但此差異點并沒有被后人延續。圖譜類本草中宋代的《紹興本草》《政和本草》與清代的《植物名實圖考》中對菥蓂(子)的描繪類似于其他本草中對薺的描繪,與《中華本草》中對菥蓂的描繪不盡相同。由圖片與文字描述可知,葶藶與薺并非一種植物。據本草文獻描述,葶藶有狗薺一名,與薺菜、大薺、菥蓂均非一物,因此陳藏器所稱“大薺應是葶藶”表述有誤,本文后續將不予考證?,F整理歷代本草中對薺菜圖譜(見圖1)與菥蓂的圖譜(見圖2),以及部分葶藶圖譜(見圖3)。

據《中國植物志》《中國高等植物》《遼寧中藥志》可知現代的薺菜為薺屬,菥蓂為菥蓂屬,二者均為十字花科植物?,F代將薺菜分為板葉薺菜(俗稱大葉薺菜)和散葉薺菜葉片呈羽狀開裂,偶見小單毛,果呈倒三角形或心形;菥蓂葉片全緣或鋸齒,全株無毛,果卵形或近圓形。但明代《本草綱目》中記載的菥蓂是大薺而有毛者,與現代植物描述相違背,故《本草綱目》及《食物本草》中記載的“大薺、菥蓂有毛”,并且認為大薺就是薺菜,表述錯誤。而本草古籍中被列為小薺的“薺”與“薺菜”就是現代藥用植物薺菜。薺與菥蓂在《中國植物志》中的形態特征對比表見表5,以及《高等植物圖鑒》中薺菜與菥蓂對比圖(見圖4)。

圖4 《高等植物圖鑒》薺菜與菥蓂圖

表5 薺與菥蓂的形態特征比較表

1986年出版的《中藥大辭典》與同年的《全國中草藥匯編》及1999年發行的《中華本草》中薺菜、薺菜子、薺菜花,菥蓂、菥蓂子均已被單獨列出并與現代藥用植物所描述的形態一致。

《遼寧中藥志》《浙江麗水藥物志》中記載:“薺菜為十字花科薺屬植物薺的全草?!盵32-33]薺菜、菥蓂為同科不同屬的植物,已將其分開記載?!多u平中藥志》《湖南藥物志》中記載的薺菜也均為十字花科植物薺的全草。并將薺菜子與薺菜花單獨列出?!督鞒R娭胁菟帯贰陡=ㄋ幬镏尽分械乃j菜也是薺的全草。由此可見,近現代權威的本草文獻中已經把薺菜與其混淆品種區分開。各地方志中對薺的繪制圖(見圖5)。

圖5 各地方志中的薺菜圖

截止至2022年7月,各省市、地區、直轄市的炮制規范中,也將薺菜與菥蓂分開收載,見表6。

表6 薺菜與菥蓂在各地方炮制規范中收載情況表

3 藥用部位考證

薺菜的根、莖、葉、花、果實均有其藥用價值,歷代本草中對薺菜功能主治的記載也不僅局限于全草的功效,不少本草細化其不同入藥部位的功效?,F將薺菜在歷代本草中藥用部位進行匯總,見表7。

表7 薺菜藥用部位在歷代本草中的演變情況表

續表7:

4 小 結

通過查閱歷代本草古籍,發現薺的品名和基原發生混亂,通過對薺的考證,已經將其在本草古籍中出現的混亂現象進行梳理。據考證薺菜的別名有靡草、護生草、薺菜花、芊菜、雞心菜、地菜、凈腸草。形態為“葉片長卵圓形有鋸齒,總狀花序,細小白花,果實呈三角形或倒心形”。大薺是十字花科植物菥蓂Thlaspi arvense L.,小薺則是十字花科植物薺菜Capsella bursa-pastoris(L.)Medic.。唐代出現“大薺為葶藶,味甘”[18]的錯誤說法,五代將薺菜子誤稱為菥蓂子,導致后續部分本草將薺菜當做菥蓂,明代有本草誤將苦菜稱為薺菜,且有本草對薺菜和菥蓂的形態描述錯誤。清代出現的假水菜也并非薺菜,因此匯編類本草中稱假水菜為薺菜的別名這一說法存在錯誤。通過文獻資料的查閱發現薺屬植物種類繁多,且各類薺屬植物藥用記載不夠明確。筆者僅對于薺菜與菥蓂兩種植物進行了基原的考證,其他薺屬植物并未提及,為了今后中醫藥的有效傳承與臨床用藥安全,應繼續研究薺屬其他植物的基原考證與辨別方法。為了避免全國各地區出現藥用薺屬植物的錯用現象,應將大薺與小薺、薺菜與菥蓂和其它薺屬植物嚴格區分開,而不能相互混用。同時也為薺菜能夠早日上升至國家標準奠定基礎,保障人民用藥的安全。

猜你喜歡
品名歷代薺菜
修護靈渠的歷代先賢錄
薺菜入餃春味鮮
薺菜的生存策略
薺 菜
薺菜青
東莞市果菜副食交易市場水果行情
從歷代《達賴喇嘛傳》看活佛轉世定制
我愛冬天
點亮家的角落
中國歷代軍隊的稱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