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

2024-03-27 06:46高宇軒韓蕓
經濟師 2024年2期
關鍵詞: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山西

高宇軒 韓蕓

摘 要:實現山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山西踐行“兩山”理論、加快轉型發展的有力抓手,也可深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研究。近年來,山西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修復、減污降碳及文旅產業發展方面取得積極成效,但仍存在生態環境改善難度大、文旅資源利用不充分及要素保障能力不強等現實問題,建議山西走好產業轉型道路,切實推動污染防治、低碳產業發展及文旅產業發展等工作走深走實,使山西黃河流域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又一典范。

關鍵詞:山西 黃河流域 高質量發展

中圖分類號:F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2-007-03

山西地處黃河中游,干流山西段總長965公里,流域涉及11市86個縣(市、區),面積11.46萬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73.1%,擁有汾河、沁河、涑水河等重要支流,是全國“三區四帶”生態安全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國土“三調”數據,山西黃河流域林地面積7300萬畝、草地2968萬畝、濕地57萬畝,分別占全省的79.84%、63.72%和69.82%。流域內建有森林公園51個、風景名勝區32個、濕地公園47個、自然保護區34個。山西黃河流域自然地理條件復雜,流域生態和能源特色鮮明,是山西生態保護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區域,對山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進行研究,對推動山西早日實現轉型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研究現已受到學術界廣泛關注和研究[1],如韓君等[2]研究認為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水平整體偏低,石碧華[3]研究認為可持續發展和協調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本質內涵。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存在的問題方面,屈小爽等[4]研究認為黃河流域旅游業與生態環境不協調、不平衡狀況較明顯,盛廣耀[5]認為黃河流域缺乏完善的高質量發展動力機制與有效的區域協調機制。而在黃河流域實現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路徑方面,秦華等[6]從生態環境、經濟、社會三方面提出黃河流域城市群高質量發展路徑,牛玉國等[7]圍繞防洪保安全、健康水生態、先進水文化等提出相關發展路徑。

綜上所述,現有的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研究,多是從宏觀層面對流域整體概況進行研究,對各?。▍^)流域發展狀況及路徑研究相對缺乏[8]。鑒于此,本文從山西視角出發,依托山西黃河流域在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研究方面的進展與現實問題,提出可行性的發展路徑,以期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研究提供更豐富的理論支撐。

一、山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進展情況

近年來,山西錨定創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實驗區,深入打好黃河生態保護治理攻堅戰,穩步推進“一泓清水入黃河”,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生態系統整體功能逐步提升,綠色發展水平躍上新臺階。

(一)黃河流域生態修復步伐大幅提升

近年來,山西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抓重點補短板,不斷優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助力全省生態文明建設。

1.國土綠化厚植生態底色。國土綠化是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工作,山西黃河流域內86縣和9個省直林局累計完成營造林2300多萬畝,修復退化草地7萬畝,完成草地改良10萬畝。進入“十四五”時期,流域內實施中幼林撫育達600多萬畝,正在修復的退化林達90萬畝。西北地區正在建設百萬畝人工林,此工程將構建沿呂梁山生態脆弱區的600公里綠色長廊,改變該區域飽受風沙困擾的現狀。

2.生態保護重點工程穩步推進。以“兩山七河一流域”生態保護修復工程為牽引,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2022年,先后啟動山西花坡、沁水示范牧場兩個國家草原自然公園試點工程以及在太忻經濟區的24萬畝造林工程;建設太原市汾河上游國土綠化項目和朔州市永定河(桑干河)源頭國土綠化試點示范項目,并為項目籌集到3.5億元中央投資資金。隨著重點生態工程的不斷推進,山西黃河流域生態環境質量得到了明顯改善。

3.生態保護補償力度持續加大。率先在汾河流域建立起生態補償制度,按照“誰受益誰補償,誰保護誰受償”原則,在沿汾河六市——忻州、太原、晉中、呂梁、臨汾、運城探索實施汾河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試點,實行生態保護補償資金按月核算、年終結算。2022年上半年,太原市、呂梁市、晉中市3個市支付了相應的生態補償金,忻州市、臨汾市、運城市3個市獲得生態補償金。12月,印發《關于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提出加大對汾河、大清河、桑干河等重要河湖的水流生態保護補償力度,明確省、市、縣三級水源地保護清單,為山西黃河流域的生態保護補償提供更為豐富的制度保障。

(二)堅決打嬴三大污染攻堅戰

2022年,先后印發《山西省水環境質量再提升2022—2023年行動計劃》《山西省空氣質量再提升2022—2023年行動計劃》《山西省土壤污染防治2022—2023年行動計劃》《山西省地下水污染防治2022—2023年行動計劃》等文件,以政策為牽引,積極推進山西生態文明建設。

1.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2022年以來,山西多地以精準防控、靶向治理為原則,開展了大氣環境突出問題專項整治百日攻堅執法行動,大氣污染治理取得了優異成績。數據顯示,2022年,山西黃河流域86個縣(市、區)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4.34,優良天數比例平均為77.9%。省會太原市通過不斷深化市區及周邊“1+30”區域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建立跨行政區共保聯治機制,空氣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2.全力打好碧水保衛戰。2022年,制定《“一泓清水入黃河”工程方案》,部署十大重點工程,扎實提升地表水水質;開展入河排污口“再排查、再整治”工作,進一步規范入河排污口的管理及對入河污染物的管控。山西黃河流域中參與評價的58個斷面中,優良水體比例達到82.8%,同比提升16.7個百分點,且8個位于黃河干流上的國考斷面水質達到Ⅱ類及以上,占比高達87.5%,同比提升12.5個百分點。

3.扎實推進凈土保衛戰。緊緊圍繞“黃土復凈”要求,持續推進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和建設用地準入管理,推動落實土壤污染狀況調查評估和風險管控。目前,正在深入推進黃河流域“清廢行動”,黃河流域“無廢城市”建設已進入新的更高階段。

(三)文旅產業穩步發展

山西通過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充分發揮黃河文化和旅游資源的比較優勢,逐步將山西打造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1.加強黃河文化系統保護。2022年,出臺《山西省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規劃》,有序推進黃河文化遺產系統保護和活態傳承,全力打造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山西段)文化旅游示范帶。并連續舉辦三屆山西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有力推動云岡石窟、五臺山、平遙古城三大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利用。

2.多形式講好黃河故事。截至2022年底,推出了《黃河兒女情》《黃河一方土》《黃河水長流》《天下黃河》《黃河情韻》《九曲黃河》《大河之東》等一系列黃河題材舞臺藝術作品。舉辦天下黃河——“中國夢·黃河魂”百位油畫名家黃河行大型寫生創作與巡展、“黃河之魂·長城博覽·大美太行美術作品展”等創作展覽活動,山西省忻州保德縣九曲黃河陣燈會、河曲河燈節、山西絳州鼓樂、呂梁市臨縣磧口古鎮實景旅游演藝項目《如夢磧口》等成為典型代表。

3.黃河文旅加速融合。2015年以來,連續9年舉辦山西省旅游發展大會,聯合世界旅游聯盟共同舉辦三屆“大河文明旅游論壇”等。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正在穩步建設,山西省內5A級景區增至10家,六地入選2022年國家級森林康養試點建設單位,國家級森林康養試點建設單位已經達到104家,康養產業正在成為山西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為探索經濟轉型、文化繁榮、社會文明、生態友好的山西模式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山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存在的問題

從整體上看,山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已初見成效,生態與經濟正在協同共進,但結構性、體制性、素質性矛盾仍然突出,發展不充分不平衡不協調等問題仍然存在,山西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仍缺乏有效支撐。

(一)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壓力較大

沿黃地區生態脆弱,是全國水土流失較嚴重的區域之一。煤炭等自然資源相對豐富,資源的高強度開發會造成更大的環境破壞,使地方陷入越注重短期經濟發展生態環境越槽糕的局面。與此同時,產業結構性和布局性污染問題依然突出,支柱產業高排放特征明顯。各地雖然制定了發展新材料、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戰略規劃,但項目進展仍舊緩慢,新動能增長乏力,難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全面綠色轉型。部分山區雖然擁有豐富的生態資源,但缺乏將其轉化為經濟價值的有效手段。同時,一些地方為推動經濟增長,對上馬“兩高”項目仍具有強烈意愿,環保壓力大,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開發面臨多重困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基礎依然薄弱。

(二)文旅資源未得到充分利用

由于山西地處高原,各地區被地形地勢所阻隔,山西沿黃流域不同區段的自然生態和文化類型也各有不同。受制于文旅產業發展過程中資源稟賦差異及沿黃特有的生態約束,流域內相關地區自然資源發掘利用水平和文旅融合發展程度不一,出現了自然資源、人文旅游資源開發碎片化、散點化、低端化的特征。文化旅游資源開發不足、旅游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不完善,導致山西沿黃文旅產業發展質量不高。而且,對黃河文化內涵的挖掘仍不夠深入,文物保護和非遺傳承皆面臨嚴峻考驗。黃河文化產業發展緩慢,市場主體發育不足,產業體系亟待健全,文化創新融合度低,缺乏強勢且有影響力的文化精品。

(三)要素保障能力有待加強

當前,山西沿黃縣區區域協同發展及有關部門聯動形式仍有待優化,且市場化投入機制仍不健全,生態保護及價值轉化缺乏有效形式,導致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能力不強。一是山西整體研發投入水平較低,山西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21年,山西全社會R&D投入強度僅為1.12%,比上年降低0.06個百分點,明顯低于全國平均水平(2.24%),且沿黃的忻州、呂梁、運城三市全社會R&D投入強度分別為0.21%、0.74%和0.96%,更是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高端科技創新平臺和人才總體數量少,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兩院院士數量占全國比重均不足1%,即創新主體少、企業創新活力不夠,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不強。

三、推動山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圍繞高質量發展要求,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扎實推動黃河流域污染防治工作。

1.形成可行制度。通過構建政府、企業、社會組織三方共同參與的實施機制,形成查處問題一體化閉環管理機制,及時遏制環境污染問題的發展勢頭,打通環境治理“最后一公里”,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并從市場激勵約束機制、政府規劃引導機制、公眾監督機制等方面推動減污工作的順利進行。建立起以企業為主體的環境治理市場激勵約束機制,引導企業采取減少污染物排放、加強綠色創新技術研發等一系列環境友好行為,進一步帶動更多社會主體和普通公眾參與到環保工作當中。

2.建立賞罰機制。要在黃河流域地區政府各級機關單位設立污染物減排的目標責任考核機制,激勵各級行政組織投入更多的精力在減污工作當中,確保各項政策落地。對在減污工作中取得突出成績的企業進行表彰,對其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并對污染嚴重的企業予以重罰,倒逼涉事企業進行環保升級。

3.遏制“兩高”項目盲目發展。要嚴把“兩高”項目準入關口,充分發揮能源評估和環境影響評價的源頭防控作用,對不符合規定的項目堅決停批停建。建立在建、擬建、存量“兩高”項目清單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完善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建立新建項目實時電子臺賬,對“兩高”項目進行數字化管理,實現全程監測。針對煤電、鋼鐵、焦化等重點行業,強化現場監督,緊盯產能與能耗,嚴防違規新增產能、超產超量及虛報瞞報等行為的發生。

(二)加快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

在“雙碳”目標下,要以制度體系為保障、以創新為驅動、以減碳提質增效為導向,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并推動煤炭、電力、鋼鐵等傳統優勢產業綠色低碳轉型,以綠色低碳產業助力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

1.建立低碳發展體系。在實現“雙碳”目標壓力下,山西要盡可能創造條件全面推動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形成覆蓋全社會的降碳激勵約束體系,引入綠色核算方式并引導各級政府及國有企業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在財政、稅收等方面給予碳減排企業和產品一定的政策支持,為企業設計自愿碳減排鼓勵機制,以支持低碳經濟快速發展。

2.構建規范有序的碳市場。要充分利用好碳稅等手段構建和完善激勵約束機制,激發各級政府、企業以及個人的積極性,鼓勵企業增加低碳產品的投入,鼓勵該類產品的生產和使用。探索社會碳減排的收益渠道,研究地方低碳試點、地方碳賬戶、地方碳交易市場等多種渠道實現機制,在現有基礎上不斷完善碳交易規則,分析碳價格變化與規律,建立符合山西實際的碳定價機制。

(三)促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

要深入研究山西黃河流域歷史故事、人文情懷,大力發掘黃河文化價值,以文旅產業促進山西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是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1.加強黃河文物保護和傳承。要深入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國文明歷史研究引向深入,堅持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工作要求,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水平。要充分認識文物保護的重要意義,統籌協調好文物保護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充分尊重文物,讓文物活下去、活起來。進一步深入挖掘黃河文化的內涵、特色和價值,積極開展黃河文化遺產系統調查與科學研究,積極參與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用“活”的文物講好黃河文化。

2.加強黃河文旅深度融合發展。山西要以建設國際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設新時代文化強省為目標,加大文旅深度融合發展,持續打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文旅品牌,持續做深做好做強山西省旅游發展大會。壯大文旅產業主體,積極培育文旅龍頭企業,帶動黃河流域文旅產業做大做強。充分利用黃河文化的資源優勢,積極發展主題文化旅游,規劃設計出一批“山西世界文化遺產旅游線”“晉南華夏根祖文化旅游線”“晉陜大峽谷旅游線”等專題旅游線路,推進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加大體制機制創新,創新文旅產業經營機制、投入機制、監管機制、要素支撐機制等,全面提升山西黃河文化的影響力,讓黃河文化在山西煥發璀璨光芒。

[本文為山西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山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要實驗區建設研究》,課題編號:2023YY010,課題類別:年度一般課題(應用研究)]

參考文獻:

[1] 段友文,郭晉媛.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民俗賦能與高質量發展[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46(05):26-36.

[2] 韓君,杜文豪,吳俊曙.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研究[J].西安財經大學學報,2021,34(01):28-36.

[3] 石碧華.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的時代內涵和實現路徑[J].理論視野,2020(09):61-66.

[4] 屈小爽,徐文成.旅游業與生態環境協調及高質量發展:基于黃河流域研究[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21(10):123-128.

[5] 盛廣耀.黃河流域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基本邏輯與推進策略[J].中州學刊,2020(07):21-27.

[6] 秦華,任保平.黃河流域城市群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及其實現路徑[J].經濟與管理評論,2021,37(06):26-37.

[7] 牛玉國,張金鵬.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的幾點思考[J].人民黃河,2020,42(11):1-4,10.

[8] 論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之生態補償機制優化[J].人民黃河.2022,44(08):13-16.

(作者單位:山西省社會科學院<山西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生態文明研究所 山西太原 030032)

(責編:賈偉)

猜你喜歡
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山西
生態環境部啟動新一年度黃河流域“清廢行動”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陳醋保護有法可依
山西:抓緊抓實春耕生產
山西嘆五更
黃河流域燦爛的齊家文化——陶器
增強大局意識 提升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發展水平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