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民所有制企業公司制改制的要點淺析

2024-03-27 06:46趙爽
經濟師 2024年2期
關鍵詞:公司制國有企業改革

摘 要:全民所有制企業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重要載體,開展全民所有制企業的改革是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但長期以來,受制于歷史原因,以及改革經驗不足等因素的影響,全民所有制企業改革的過程面臨著諸多難點。對此,文章分析了全民所有制企業開展公司制改革的基本情況與意義,探討了當前全民所有制企業改革的難點,闡述了全民所有制企業改革的政策支持,剖析了全民所有制改革的注意要點,最終為順利進行全民所有制改革提出了對策建議。

關鍵詞:全民所有制 公司制 國有企業 改革

中圖分類號:F27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2-015-03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中強調要不斷優化與完善國有企業的現代化管理制度,促進制度建設,引導公司業務轉型升級。同時在改制工作方案中也明確強調了要在2017年年底前全部完成國有企業的公司改制[1],自此我國國有企業的改革工作正式開始。

一、全民所有制企業概述

全民所有制企業指企業財產屬于全民所有的,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獨立核算的商品生產和經營單位。全民所有制企業又稱為國有企業,但廣義的國有企業還包括國家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責任公司和國有獨資公司,全民所有制企業只是國有企業的一種。

全民所有制是我國在特定時期所創設的獨有經濟模式,這一制度使得我國的經濟建設快速的步入正軌,在完善生產要素、集中力量辦大事上具有著重要意義[2]。

二、全民所有制企業同公司制企業的區別

第一,全民所有制企業是依據《全民所有制企業法》進行注冊與業務經營的,這部法律是在1988年8月1日才開始施行,由于當時還屬于摸石過河階段,因此企業經營管理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多權責不明晰的問題[3]。而公司制企業是參照《公司法》注冊成立和經營管理的,其內部的經營管理和業務開展都有較為成熟的法律體系為依托,這為公司制企業的經營活動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第二,全民所有制企業本身隸屬于政府,在責任劃分上實行的是廠長(經理)負責制,因此在生產經營和企業管理中更多突出的是政府意志。而公司制企業采用公司架構來開展業務活動,以現代產業制度模式為引導,強化了以資產為核心的現代化國有產權管理體系[4],以實現資本增值為最終目的。

第三,傳統的全民所有制企業經營模式過于保守,與我國現行的經濟體制和未來的經濟發展趨勢無法良好匹配,導致企業在運行和管理上缺乏應有的活力,整體的效益不高。而公司制企業采用了創新型的治理制度,其經營管理采用的是股東制度,同時在業務經營上能夠充分發揮黨委領導的關鍵作用[5]。

第四,全民所有制中的廠長(經理)通常是由上級進行任命的,在企業經營的過程中處于核心的領導地位。而公司制背景下,領導層是由股東委派董事,而董事會來聘任經理的形式,經理層直接對接董事會,整個管理層的治理結構更加健全,制度設計上更加科學,最大化地避免了由于個人決策出現問題所產生的風險。

三、當前全民所有制改革的難點

全民所有制的改革本身是一項系統性工程,在傳統的經營管理中,企業經營策略和管理模式都是以長期固有的形式存在的,改革活動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業務變革的過程,需要有長時間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的支持,其難點主要體現在:

第一,管理者在企業改革中的積極性不高。管理者對于企業體制的改革認識存在明顯的短板,在頂層的戰略規劃上缺乏企業管理經驗,甚至是畏懼企業改革會對自身產生負面影響。

第二,企業自身的債務較為沉重。全民所有制企業受制于自身的制度缺陷,如果開展企業經營業務時,僅僅是采用計劃經濟的市場配置模式,將會導致經營過程缺乏自主性,甚至是虧損[6]。隨著企業經營中惡性債務的不斷增加,將會為企業自身帶來越來越沉重的包袱,體制改革也將會更加困難。

第三,企業人員安置較為困難。全民所有制的改革活動不可避免的要進行一定的裁員,一旦有人事上的變革將會嚴重牽扯部分人的利益,這部分人的安置工作是體制改革中不可避免的關鍵問題[7]。同時,全民所有制的企業經營管理和運行機制上需要有較多的革新點,尤其是在改革時間上,跨度較大,時間成本也會帶動經營成本顯著提升,在多種因素的共同耦合下,往往會使得改革過程陷入到困境。

四、全民所有制企業的改制意義

如果國有企業改革僅僅只是變更形式和內容,那么改革必然會是失敗的。公司制改制的形式使得出資人的所有權與財產權進行了分離,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獲得了獨立的法人財產權,這本身能夠促進企業自負盈虧、自擔風險,進而極大地激發企業的生產力。同時,進行公司制改革是優化法人治理結構的關鍵條件,也是推進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舉措。

具體來說,全民所有制企業進行公司制改革的優勢主要體現在:

一是有利于建立中國特色的現代國企制度。中國特色的國企制度,其關鍵在于企業經營將黨的核心領導融入到了治理的各個環節,黨組織內嵌在公司治理的全過程,使企業能夠很好地落實黨組織在法人治理結構中核心、法定的地位[8]。同時,通過深化改革,我們能夠建立起符合現代企業管理要求的法人治理體系,最大限度地促進企業自主決策權的回歸,明確董事會和監事會的權責邊界,使企業的各個部分能夠發揮出他們獨有的作用,實現黨的領導與公司治理的有機統一。

二是有利于轉換國企經營機制。強化國有企業的經營活力和內在動力,關鍵在于要積極的轉變和更新內在的經營機制,使其能夠在不斷的改革探索中激發內生動力。在經歷了長期的改革實踐后,大多數企業都建立了符合市場規律的經營管理機制,保證了企業的健康穩定發展。但是,我們也要清晰地認識到,仍舊有大量的企業,其內部管理制度很不規范,市場化的主體地位沒有被建立起來,經營自主權沒有得到真正的落實,因此在未來的發展規劃中,要充分賦予企業獨立的法人財產權,積極地轉變經營管理機制,更好地實現高質量發展。

三是有利于優化國有資本的布局結構。國有資本轉變成為股權和股票后,可以參照經營資本的模式進行資本運作,交易對象可以轉向為其他投資者,一方面,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既可以獲益,也可以有效轉移風險,實現了國有資產的合理化流動和資源配置的最大化,進而盤活底層的存量資產[9]。另一方面,通過改制,企業獲得到的股權融資,能夠有效地降低財務風險,實現資本市場的快速融資。

五、全民所有制企業改革的政策支持

做好全民所有制企業的公司制改革不能僅落實在口號上,還要結合著具體政策開展配套的建設工作,在工商、稅務、國土等部門的通力合作下,完成整個整改工作。企業在開展改制的過程中主要受到以下政策內容的支持:

一是簡化了審批程序。以山東省為例,為簡化審批程序,提高工作效率,2017年省國資委下放了省屬二級及以下企業的公司制改革審批權限。其中,省屬二級企業的公司制改制,由一級企業董事會批準,批準文件及改制方案于7個工作日內報省國資委備案;省屬三級及以下企業的公司制改制,由省屬企業按照內部決策程序批準。

二是靈活的土地處置方式。盡管企業在股權架構上已經進行了改制,但是其原有劃撥的土地仍舊可以按照原有的政策規定開展經營,其土地性質保持不變。

三是良好的稅收優惠支持。企業改制后,原本享受的稅收優惠政策依舊享有,同時在改制過程中,比如資產評估增值和土地變更登記時,都會享受稅收優惠。

四是資產評估時限放寬。改制為國有企業的控股公司或者全額子公司,其上一年度的凈資產值為工商變更登記的注冊資本依據,可以等到公司章程規定的認繳期限滿時再進行資產評估。

六、全民所有制企業改制的核心原則

一是要始終堅持黨的領導,這是開展一切改革活動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證,以“釘釘子”的精神逐級落實改革要素,不折不扣地落實好相關建設措施,保證工作能夠得到實質性的建設效果。在頂層設計和規劃層面上,領導要高度重視改革工作,聯合辦公室、黨委會以及工會主席共同制定改革方案,企業主要負責人要親自掛帥,制定和審定工作方案,實現全過程的跟蹤和指導,為改制工作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二是要落實過程跟蹤和協調。良好的溝通機制是順利開展各項工作的關鍵核心,只有建立主動作為并且通力合作的局面,才能夠營造良好的改制環境。其中,重點要攻破改制工作面域廣,且政策性強的難題。同時也要加快改制工作的進程,在業務推進的過程中,要加強和工商、稅務等行政管理部門之間的溝通,特別是注冊資本的調整、公司名稱的核準等關鍵問題,要提前做好溝通。同時在對內業務開展的過程中,充分借助企業內部的公共辦公交流平臺,重點集中討論改革發展的難點和重點,使企業上下形成合力,最終顯著提升工作的效率。

三是要不斷強化政策的宣傳力度,尤其是要發揮出工會組織的協調橋梁作用,積極地向職工講解政策要點和措施,闡釋清楚內容要點的具體意義和價值,進而引導廣大職工主動參與到改制活動當中,在改革發展中形成共識,保證隊伍建設的和諧與穩定。

四是在業務開展方面要始終保持統籌推進。公司總部以及下屬的子公司要同步推進改革方案,最大限度地消除各個環節之間的鏈接難點,統籌和優化工作內容的進度安排,加快改制工作的推進節奏。

七、改制方案和章程修訂的注意要點

一是改制過程中需要重點關注職工安置、董事會建設以及黨建章程等關鍵議題。改制之后的勞動簽訂主體并沒有發生本質性的改變,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相關規定,現有員工應當繼續履行勞動合同,核心權利與義務主要由改制后的公司承擔,因此在手續處理上無需再次進行勞動合同的簽訂。但是對于員工因改制而自主提出變更勞動合同關系的,在二者達成協商一致的情況下,可以給予直接變更處理。在公司完成改制后,需要依據營業執照等基礎資料向注冊申請地申請社保參保信息,并足額為員工繳納各類社會保險。

二是公司章程修訂情況。在完成改制之后,公司章程發生了顯著變化。在治理體系部分,增加了董事會、監事會以及法人的相關條款,同時對《公司法》當中的權利與義務進行了明確。公司要嚴格參照《公司法》和相關法律法規來開展經營業務,按時接受財政與審計機構的監督和檢查。

八、解決全民所有制改制困難的對策建議

一是遵循市場規律,尊重市場交易原則。在開展業務改革的過程中堅持公平公正和公開的基本原則,強化交易雙方的利益保護,避免出現國有資產流失的情況,同時也避免了資產被不法分子侵吞。同時透明化和規范化的交易流程,能夠保證最高的改革效率。

二是融入市場優質資本,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從企業的長遠發展來看,產權結構是直接決定生死的關鍵組成要素,直接決定著企業經營的效率,因此在開展改制的過程中可以通過股權多元化的模式進行改革,積極的引入社會優質資本,保證二者權益和利益的平衡,實現內部股權結構的相互制衡,轉變傳統經營中“一股獨大”的局面。

三是創新資本監管模式,實行多元平衡治理。對于國有企業經營來說,投資組合的形式越多,管理上造成的障礙也就越多,因此要做好治理結構方面的調整,關鍵是在董事會的組成角色上,設置好角色成分,將企業經營和政府之間的責任進行合理化界定,做好董事會構建工作的同時,在決策上也保證了公平和公開。

九、結語

全民所有制企業的公司制改革,是順應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應當深刻認識到改革所帶來的效益和痛點,以開放態度的面對改革過程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尤其是在戰略層面上,要同員工的需求保持一致,通過制度建設完善保障體系,切實維護好員工的合法權益,實現改革過程的穩步推進。

參考文獻:

[1] 鄭志剛.國企混改實踐中的認識誤區和未來突破的關鍵問題[J].證券市場導報,2021(03):32-38.

[2] 陳佩.國企改革背景下國有企業投資并購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2(03):70-71.

[3] 高祖輝.深化國企改革 提高國企經濟效益[J].現代營銷(學苑版),2021(09):150-151.

[4] 何媛.基于混改的國企財務管理創新與轉型對策思考[J].投資與創業,2022,33(04):107-109.

[5] 李嫻.國有企業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研究[J].中國市場,2021(30):112-113.

[6] 王文軒.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探索及效果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21(12):121-123.

[7] 汪仙薷.公司治理對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效果的影響[J].會計師,2021(14):13-14.

[8] 張旭.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與企業風險承擔思考[J].中國市場,2021(32):94-95.

[9] 劉啟亮,李祎,彭璐瑤.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現狀與思考[J].財會月刊,2020(23):7-11.

[作者簡介:趙爽(1989—),女,漢族,山東濟南人,碩士學歷,中級會計師,國企財務負責人,主要從事會計財務工作。]

(責編:若佳)

猜你喜歡
公司制國有企業改革
新時期加強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思考
國有企業加強預算管理探討
如何做好國有企業意識形態引領工作
改革之路
改革備忘
黑龍江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國有企業公司制改制工作的通知
改革創新(二)
完善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思考
瞧,那些改革推手
公司制和有限合伙制的稅收制度歧視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