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吼孩子,我們還能怎么做?

2024-03-27 02:14郭真禮
家教世界 2024年5期
關鍵詞:講道理威脅詞匯

文/郭真禮

在育兒過程中,做到完全不吼孩子基本是很難實現的。但我們應該盡量做到少吼孩子,盡量做到不要長時間地吼孩子。如果父母想要少吼孩子,就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父母要照顧好自己

養育孩子是辛苦的,需要充分考慮育兒各方面的成本:金錢、時間、體力、精力。很多時候父母沒有繃住,出現對孩子大吼大叫的情況,其實只是因為父母太累了。建議父母能夠給自己多一些關懷,每天或每周預留出休息的時間,補充體力和精力。

父母對自身情緒有較好的覺察

作為父母,你對情緒的了解有多少?在我們心中充滿復雜情緒的時候,你是否能區分并描述出你的情緒感受。提高對不同情緒的識別和覺察,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情緒,同時也能幫助我們更加冷靜地面對孩子情緒爆發的時刻。

父母做好情緒管理

首先我們要先觀察一下自己在有孩子之前,遇到負面情緒的時候,我們是如何調整的?我們的基礎情緒管理能力有多強大?比如在與自己的父母有矛盾的時候,我們是如何應對的?在上學時期,和同學發生矛盾、學習壓力大的時候是如何應對的?在工作中,感到不公平、被排擠的時候是如何應對的?我們是發泄,逃避,還是正面應對?

發泄。我們通過哪些方式來排解情緒。健康的有:運動、音樂、讀書、向朋友尋求支持。不太健康的有:抽煙、喝酒、沉迷娛樂場所。

逃避。是否會對一些場景感到懼怕,回避某些人或者某些事情的發生。比如抗拒和父母聊某個話題;回避某個討厭的同學,這個同學參加的活動自己就不會參加;因為害怕某個老師而不喜歡這個學科;學習壓力大,計較結果而提前放棄;在工作中回避某個領導或同事等。

正面應對。能夠接納自己的負面情緒,允許自己遭遇低谷期。運用健康有效的調整情緒的方法,比如通過呼吸練習、改變思考角度,冷靜下來并分析利弊,做出有利于自身發展的決策。在遇到挫折的時候,我們不可能總是能夠正面應對,我們的處理方式可能是發泄、逃避。

了解不同年齡孩子的情緒特點

和孩子身體的生長發育一樣,孩子的心理能力也在隨著年齡成長發育。但是與身體的生長發育不一樣,了解孩子心理成長的特點是需要在父母的細心觀察、全心猜測、在現實中不斷驗證這個過程中完成的。

我們要去了解孩子從嬰兒、幼兒、小學生、青春期到成人,不同年齡階段的情緒、行為、大腦發育的能力特點。只有了解孩子不同年齡階段對應的心理特點,做到心中有數,我們才能對孩子的需求和表現做出準確的預期,提前做好心理和客觀環境的準備工作,減少養育困難,降低親子矛盾發生的概率。

覺察自身的溝通方式

在遇到意見不一致的時候,我們如何與他人溝通?

忍耐、忍耐、爆發。有一部分人的溝通方式是“吹氣球”式,回避“爭執”的場景,開始的時候還能耐心面對,但這是以“退讓”的方式忍耐,當最后一根稻草壓上來的時候,反而會一起爆發。在育兒過程中,孩子可能會感到這樣的父母的情緒是很難預測的。因為除了本人,其他人很難知道哪個時刻哪件事情是“最后一根稻草”。但這樣的溝通方式往往是兩敗俱傷的,雙方都很委屈,很傷心。

講道理。很多人覺得好好溝通就是講道理,因為從小聽父母說“做人要講道理”“說話要講道理”,但其實只是講道理是遠遠不夠的。父母總是講道理,孩子會覺得很厭煩,覺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不考慮自己的感受,總是逼著自己做不喜歡的事情。不僅是父母與子女之間,成人之間的溝通若是只講道理,效率也很低。

說反話。人在生氣的時候,很容易說反話。與父母鬧別扭的時候說“我不要你管”“不用你的錢”,戀愛的時候說“你走啊”“別理我”“松手”,看到孩子扔玩具說“你扔吧,繼續扔,使勁扔”。幼小的孩子,對生活的認識非常片面,很難區分“反話”的意義。我們要避免在年幼的孩子面前說反話。

威脅。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威脅很有用。但是威脅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有不利影響。第一,會讓孩子難以體會來自父母的關愛和溫暖感。第二,隨著孩子的長大,對威脅漸漸免疫。第三,孩子長大之后也會不自主地用威脅的方法處理意見不一致的時刻。

不聽不看不發言。有一部分人在遇到矛盾時采取“石頭”的方式應對。這些人可能信奉“遇事冷靜”“冷處理”的方式來應對矛盾。但是如果只是冷處理,而沒有后續的有效溝通,可能會引起對方更多的憤怒。對方可能會覺得“不被尊重”“被輕視”,或者覺得是自己沒有解釋得很清楚,所以要“加足馬力”解釋。

推薦的溝通方式

運用科學的方式進行溝通。掌握溝通四要素:客觀描述+表達情緒+訴說需求+做出請求。

客觀描述??陀^講述事件,包括時間、人物、事件、發生頻率。避免“總是”“又”“從來都是”等絕對化的詞匯。

表達情緒。積累描述情緒的詞匯,除了運用開心、難過、生氣等簡單情緒詞匯之外,多運用其他描述情緒的詞匯(平靜、放松、安全、緊張、不知所措、厭惡、氣憤、瞧不起等等)。

訴說需求。人是有很多需求的,自己的某些需求被很好地滿足就會產生正性的情緒感受(開心、安全、放松),自己的某些需求沒有被滿足就會產生負性的情緒感受(難過、委屈、憤怒)。需求大概有以下幾類:基本生存(衣食住行)、做出選擇的自由(做自己的主人),娛樂(感到生活的樂趣)、情感支持(感到被愛、被理解、被接納)。

做出請求。要求要明確,具有可操作性。避免模糊不清的請求,比如“請你多愛我一些”,建議改為“每次見到我的時候要首先擁抱我”。

在溝通之前,我們要保持自身的情緒冷靜,并安撫孩子的哭鬧情緒,在孩子冷靜一些的時候,選擇恰當的時機和地點,再來“講道理”。

猜你喜歡
講道理威脅詞匯
“講道理”的面包
本刊可直接用縮寫的常用詞匯
一些常用詞匯可直接用縮寫
人類的威脅
本刊可直接用縮寫的常用詞匯
怎么跟孩子講道理?
受到威脅的生命
面對孩子的“威脅”,我們要會說“不”
講理的八大戒律
Why Does Sleeping in Just Make Us More Tired?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