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育家講了6 個故事

2024-03-27 06:30陶西平
小讀者 2024年5期
關鍵詞:根雕船夫青蛙

□陶西平

1 蘋果原理與價值觀

美國《時代周刊》調查過兩組人,一組有犯罪記錄,另一組事業有成。面對同樣的問題:“在小時候,母親做的哪件事情對你一生影響最大?”有兩人講到同一件事。

有犯罪記錄的人說:“母親端來一盤蘋果,其中蘋果有大有小,有青有紅。弟弟搶著說要大的,遭到母親批評。其實我也想要大的,但這樣說會挨批評,就反著說。結果母親很高興,把大蘋果獎勵給我。那件事給我的印象:要想得到最多,就得說假話?!?/p>

另外一組有人卻說:“母親端來蘋果,我想要大的,可母親說:‘你們都去除草,誰除得多就可以得到大蘋果?!詈?,我除草最多得到大的。那件事給我的印象:要想得到最多,就得付出最多的勞動?!?/p>

這是個價值觀的問題。我們不能說講假話的孩子智商低,但他沒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是教育價值的最重要的體現,教育應當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

過去,我們重視對知識點的把握,而對于加強德育體系中的德育點和德育場的研究不夠,往往在有意無意間扭曲了學生價值觀。

實際上,價值觀是我們的一個教育目標,不是一個教育工作。一提到德育就會想到班主任、德育老師,這種想法還是把德育看成工作,沒有看成正確目標??闯烧_目標,就要增強進行價值觀教育的自覺性,讓全體教師成為德育的骨干力量。

2 根雕原理與教育觀

棄之荒野的樹根是無用的廢料,然而到了根雕藝術家手里,經雕琢卻成了藝術品。這種加工,不僅使樹根的藝術價值得到挖掘,它的社會價值、經濟價值也提高了。

從某個側面說,教育也像一位根雕藝術家加工一個根雕藝術品的過程。對教育來說,好的教育要體現在教育能力上。

以前,我們看一個學校的好壞,大都看它的畢業生情況。其實畢業生只是學校教育的一個結果,它不一定能完全體現一所學校的教育能力。

優質教育的重要特征是高水平的教育能力,即具有高水平促使所有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所以,我們應該調整自己的眼光。

根雕藝術家拿到樹根,會先看它的優點??晌覀兛创龑W生時,往往先看學生的缺點。缺點不是不能看,而是要把它看作是發展的起點。

教育任務是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而不是去選擇適合教育的學生。要樹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學生觀,用欣賞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優點,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缺點。

3 木碗原理與德育觀

這是個阿根廷的故事。一家人一起吃飯,有父母、孩子和爺爺。因為爺爺手指顫抖,經常把碗摔在地上,父母不耐煩了,就弄來一個小木碗,讓老爺爺在旁邊的小木桌上吃飯。

一天,父母回來看到孩子正拿一塊木頭刻著什么。他們好奇地問孩子,孩子回答說:“我在刻木碗,將來給你們老了用?!焙⒆拥脑捵尭改负苷饎?,晚上又重新把老爺爺請到大桌上吃飯了。

故事中,父母一句話沒說,但孩子從他們的行動中學會了父母的價值觀。

我們講教育過程,特別是德育過程,要避免出現言行不一的情形,尤其在現在社會誠信缺失的情況下,學校必須重視為學生創造良好的體驗環境。

4 針孔原理與師生觀

一個人脾氣不好,問父親怎么改。父親說:“你每發一次脾氣,就在院子的柵欄上釘一顆釘子?!边^了幾天,這個人告訴父親:“我已經好幾天沒釘釘子了,這些天都沒發脾氣?!备赣H很高興,又告訴他:“如果一天不發脾氣,那么就去拔掉一顆釘子?!边^了些日子,這個人又來告訴父親:“我把釘子拔完了,現在壞脾氣改掉了?!备赣H拉著他的手來到柵欄邊說:“你看,雖然釘子被拔掉了,但是釘孔都留在上面。你要記住,你傷害了別人的情感是會在別人的心上留下傷痕的?!?/p>

中國心理學會的一項調查表明,中國3.4億17 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中,有約3000 萬人處于心理亞健康狀態,其中中小學生心理障礙患病率為21.6%,32%的心理健康是必須重視的問題,我想其中可能就有來自教師的師源性傷害?,F在常說建立師生平等的關系,說著容易,做著難。教師要特別注意在情感上不要傷害學生,最大限度地避免師源性的心理傷害。

5 蛙跳原理與動力觀

兩只青蛙掉到一個坑里,因為坑很深,上面的青蛙就對它們喊:“你們別跳了,坑太深了?!?/p>

一只青蛙果然沒跳,趴在坑底,太陽出來時被曬死了。另一只青蛙卻一直跳個不停。外面的青蛙越喊,它跳得越歡,最后一躍出了坑。

上面的青蛙問它為什么能跳出來,這只青蛙回答:“我誤會了。因為我的耳朵有點聽不清,以為你們這么多人給我加油呢!”

我想,最能給孩子前進動力的是“形成一個激勵機制”。

幾個月前,我接待過一位澳大利亞中學的校長。他談起學校有個殘疾學生一直努力學滑雪,在一次有名的比賽中得了冠軍。這個學生上臺講自己的體會時說:“我和其他人在比賽中都不止一次地跌倒過,但我的成功在于不是滑得最快,而是爬起來最快?!?/p>

一個人總是會有失敗的,但關鍵是要鼓勵他(她)能夠迅速爬起來。

6 過河原理與主體觀

一個學者乘船過河。當小船來到河中央,學者詢問船夫到對岸的距離時,他發現船夫的語言有基本的語法錯誤,就很看不起船夫,說:“你這半輩子白活了!”船夫沒說話。

船繼續往前走,忽然狂風大作,波濤洶涌,船夫問學者:“你會游泳嗎?掉在水里能辨別方向嗎?”學者回答不會。船夫說:“我的船就要翻了,你這輩子真是白活了!”

現在學校對學生的培養,注重的是“解答”問題的能力,而實踐中,需要的是“解決”問題的能力。

可以設想,如果讓那個學者坐在教室里設計游到對岸的方案,我想他能設計出十幾個來,但這并不意味著能在實踐中解決問題。

現在提多元智能論,我想各種智能本身沒有優劣之分、好壞之差。因此,每個人都有可發展的潛力,只是表現的領域不同而已。所以,我們不能說哪一個學生更聰明,而應該說,哪個學生在哪一個領域里更聰明。

在萬花筒般的教育面前,我們永遠是尚未長大的孩童。長久以來,我們對教育的理解始終拘于冰山一角。我們最為不可寬恕的是“為了教育而教育的”割裂式的認識和理解。我國有“天人合一”之說,其中哲理大約是說:凡是我們講天的時候,一定包含地在內;講地的時候,也一定把天包含在里面。這其中包含了人們對宇宙的一種系統化的認識。所以,我們對教育的深層認識不應該僅僅局限于學校、教學、教材等這些簡單的淺層媒介上。

春花秋月是教育,草長鶯飛是教育,夏長冬藏是教育,靜待花開也是教育……因此,教育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存在,而是一個時時處處的觀照系統。它要么在小蟲的微鳴中,秋葉的飄零時;要么在專注的教室里,歡快的野行中;要么是一棵樹,要么是一棵草……真正的教育是真實存在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從來不會獨立存在。應該用信仰自然般的情懷去面對教育,用發展的眼光去審視教育,用對生命的敬畏去認識教育。

一個真正的教育者,不僅僅是從教,還要更多地去思考和感悟。培根曾說:我們不應該像螞蟻單是收集,不應該像蜘蛛只從肚里抽絲,我們應該像蜜蜂,既采集又整理,這樣才能釀出香甜的蜂蜜。當我們能從一滴水中看到太陽的光輝,能從一片枯葉中感到肅殺的清秋,那么,請相信,在教育之路上,我們一定正向著更深遠的方向邁進。

猜你喜歡
根雕船夫青蛙
哲學家與船夫
船夫和風
根雕與古錢幣的完美交融
小青蛙捉蟲
木根雕藝術創作實踐與思考
根雕藝術成收藏新寵
誰能叫醒小青蛙?
根雕藝術品正逐步進入收藏領域
青蛙便簽夾
驕傲的青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