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低碳住宅建筑理念在建筑學設計中的應用

2024-03-28 18:16張鵬
建材發展導向 2024年5期
關鍵詞:朝向窗戶供熱

張鵬

(北京清大原點建筑設計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24)

在建筑學設計中,低碳住宅建筑理念被廣泛應用。它以人為中心,關注居住者的舒適性和健康性,追求建筑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通過采用一系列的設計原則和技術措施,低碳住宅建筑可以在減少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的同時,提供更優質的居住環境。低碳住宅建筑不僅可以帶來顯著的能源和環境效益,還能改善人們的居住體驗和生活品質。居住在低碳住宅中的人們可以享受到更清潔、更健康的室內環境,減少對空調、加熱等設備的依賴。同時,低碳住宅建筑還可以提供舒適的采光、通風條件,為居民創造一個和諧、宜居的生活空間。

1 低碳住宅設計原則

低碳住宅設計原則是指在建筑學設計中,為了實現低碳建筑的目標,需要遵循一系列的指導原則和技術手段。其原則涵蓋了能源效率、材料選擇、水資源管理、循環利用、室內環境質量和社區規劃等方面。遵循這些原則可以實現建筑的節能減排、資源保護和環境改善,為人們提供更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具體來說,包括以下6方面。

(1)能源效率。低碳住宅設計應注重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能源的浪費[1]。這可以通過采用高效的建筑外墻隔熱材料、優化建筑朝向和窗戶布局、選擇高效的供暖、通風和空調系統等方式來實現。同時,還可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太陽能電池板、地熱能利用系統等,將可再生能源引入建筑設計中。

(2)材料選擇。低碳住宅設計應優先選擇環保、可再生材料,減少對有限資源的消耗和環境的負荷。如:使用可再生木材代替傳統的磚塊或混凝土材料,在保證結構安全的前提下減少碳排放。此外,還要避免使用有害物質和高能耗材料,如:含鉛油漆、裝飾品中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

(3)水資源管理。低碳住宅設計應注重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節約??梢圆捎糜晁占到y,將雨水用于灌溉、沖洗和衛生用水等非直接飲用用途。同時,還要優化室內水源的利用,減少浪費和消耗。

(4)循環利用。低碳住宅設計應考慮廢棄物的回收和再利用。在設計階段就預留適當的空間用于儲存和分類廢棄物,方便進行有效的回收和處理。此外,還可以通過選擇可回收材料、利用再生建筑材料等方式,盡可能減少建筑廢棄物的產生。

(5)室內環境質量。低碳住宅設計不僅要注重能源效率,還要關注居住者的舒適性和健康性。建筑物的通風、采光、溫濕度控制等方面要與自然環境保持良好的協調[2]。同時,避免使用有害的室內裝飾材料和家具,提供清潔、健康的室內環境。

(6)社區規劃。低碳住宅設計應注重社區層面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合理規劃社區內的公共設施、綠地和交通網絡,減少居民對私人汽車的依賴,鼓勵步行、騎行和公共交通的使用。同時,建立社區間的資源共享機制,推廣低碳生活方式,形成綠色和諧的社區環境。

2 低碳技術措施

低碳住宅建筑理念在建筑學設計中的應用非常重要,可以通過采取一系列的低碳技術措施來減少建筑的能耗和碳排放。以下是一些常見的低碳技術措施及其具體方法。

2.1 建筑隔熱技術

建筑隔熱技術可以有效地減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例如,某市一鄉鎮的1座低碳住宅項目采用了優化的建筑隔熱技術。該項目在墻體和屋頂上使用了高效的保溫材料,如:巖棉板和聚苯板,形成了良好的隔熱層。此外,該項目還采用了雙層玻璃窗戶,并在窗戶玻璃之間灌注了氬氣,提高了窗戶的隔熱性能。這些隔熱技術措施有效降低了建筑的熱能損失,減少了對供暖和空調系統的依賴,從而實現了低碳的建筑目標。通過綜合應用建筑隔熱技術,可以大幅度減少建筑能耗,提高建筑能源利用效率,從而推進低碳住宅建筑的發展[3]。建筑隔熱技術的具體方法包括以下4個方面。

(1)外墻隔熱材料。選擇高效的外墻隔熱材料能夠減少建筑圍護結構與室內外溫差之間的熱傳導,從而降低能量損耗。常見的外墻隔熱材料包括:巖棉、聚苯板、聚氨酯泡沫等,它們都具有良好的隔熱性能。這些材料可以在建筑外墻的內部或外部進行安裝,形成1個隔熱層,阻止熱能的傳遞。

(2)窗戶隔熱。窗戶是建筑中熱能交換最直接的部分,因此,提升窗戶的隔熱性能對于降低能源消耗非常重要。采用雙層或3層玻璃窗戶可以有效減少室內外溫差的傳導,同時在玻璃層之間填充氣體,如氬氣或充氣型空氣,以增加隔熱效果。此外,還可以使用低放射率涂層材料來反射室內熱量,減少熱能的散失。

(3)屋頂隔熱。屋頂是建筑中受熱最直接的區域之一,優化屋頂隔熱可以有效減少室內外溫差對建筑的影響。在屋頂上設置隔熱層,如隔熱板、隔熱膜等,可以阻擋熱量向室內傳導[4]。此外,可以結合綠色屋頂技術,通過在屋頂上種植植物形成生態覆蓋層,利用植被的保溫和蒸發散熱效果進一步提高屋頂的隔熱性能。

(4)防冷橋設計。冷橋是指建筑結構中易導熱的部位,導致熱能更容易流失。通過合理設計和細節處理,減少或消除冷橋的存在可以提高建筑的隔熱性能。例如,在墻體結構中設置隔熱層、斷橋鋁門窗等,避免直接導熱路徑的形成。

2.2 優化建筑朝向和窗戶布局

通過合理規劃建筑朝向和窗戶布局,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和太陽光的熱能,減少對人工照明和暖通設備的需求,從而達到節能減排的目的。例如,某市一鄉鎮的住宅項目在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優化建筑朝向和窗戶布局。該項目朝向選擇了北朝南,以避免過熱。主要生活區域的窗戶布局以南向為主,利用大面積的玻璃窗實現充分的自然光線和太陽能的收集。同時,窗戶上采用了高效隔熱玻璃,并配備了遮陽裝置,在保證光線透過的同時減少熱量的傳輸。此外,根據周圍環境的遮擋物和建筑的隔熱需求,窗戶的形狀和大小也進行了合理設計,以最大限度地減少熱損失。具體來說,優化建筑朝向和窗戶布局的方法包括以下3個方面。

(1)合理確定建筑朝向。根據不同區域的氣候條件和太陽路徑,合理選擇建筑的朝向。在南半球,南向朝向可以最大限度地獲得太陽輻射,而在北半球,朝向則應考慮最大程度地避免夏季過熱和冬季過冷。通過旋轉和調整建筑的方向,使主要生活區域朝向陽光充足的方向,可以實現自然采光和自然通風的最佳效果。

(2)窗戶布局設計。在確定建筑朝向后,需要合理規劃窗戶的位置、大小和類型。首先,將主要生活區域的窗戶布置在朝陽的一側,以便充分利用自然光和太陽輻射。其次,根據不同朝向和周圍環境遮擋物的情況,合理安排窗戶的形狀和大小,以最大程度地減少能量損失和熱橋效應。

(3)考慮通風與隔熱的平衡。在窗戶布局中需要平衡自然通風和隔熱效果。合理布置窗戶位置和采用可開啟的窗戶,以方便實現自然通風,增強室內空氣流通。同時,結合適當的隔熱措施,如隔熱材料和符合隔熱要求的窗框,以提高建筑的整體隔熱性能。

2.3 高效供熱與制冷系統

高效供熱與制冷系統旨在減少能源消耗,提高供熱和制冷效率,以降低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通過采用地源熱泵系統、太陽能熱水系統、高效供熱與制冷設備以及能源回收系統等方法,可以實現低能耗、高效供熱和制冷的目標,降低對傳統能源的依賴,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下面詳細介紹4種常見的高效供熱與制冷系統方法。

(1)地源熱泵系統(GSHP)。地源熱泵系統利用地下土壤或地下水中儲存的熱能進行供熱和制冷。其工作原理是通過熱泵將地下的低溫熱能提升到適宜的供暖溫度或制冷溫度[5]。該系統可以利用地下穩定的溫度來實現高效供熱和制冷,大幅度減少能源消耗。例如,某一城市住宅區采用了地源熱泵系統進行供熱和制冷,通過地下水的熱能轉換為供暖和制冷能力,實現了高效的能源利用。

(2)太陽能熱水系統。太陽能熱水系統通過太陽能集熱器收集太陽能,將其轉化為熱能來供應熱水。該系統利用太陽能資源進行供熱,減少對傳統能源的依賴,并且具有較高的能源利用效率。例如,某一低碳社區采用了太陽能熱水系統,利用陽光直接加熱水來滿足居民的熱水需求,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

(3)高效供熱與制冷設備。在低碳住宅建筑中,選擇高效供熱與制冷設備也是關鍵措施之一。選用高效熱泵、高效空調機組和高效鍋爐等設備,能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減少能源消耗和溫室氣體排放。這些設備采用先進的技術和設計,具有更高的熱量或冷量輸出比,可以實現更節能的供熱和制冷效果。

(4)能源回收系統。能源回收系統是指通過對廢熱或廢冷進行回收和再利用來提高供熱和制冷系統的能源利用效率。如:在建筑通風系統中,可以采用熱交換器回收排出室內空氣中的熱能,用于加熱進入室內的新鮮空氣,可以減少對傳統供熱設備的依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4 雨水利用

雨水利用旨在最大程度地利用雨水資源,減少對自來水的依賴,并降低水資源消耗和環境影響。通過設計雨水收集系統、進行雨水過濾與處理,以及采用合理的雨水利用策略和設計,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雨水資源。下面將詳細介紹雨水利用的具體方法

(1)雨水收集系統。雨水收集系統是指通過建筑物屋頂和排水系統,收集和儲存雨水以供后續使用。在低碳住宅建筑設計中,可以設計雨水收集系統來收集屋頂的雨水。收集的雨水經過初步過濾和沉淀處理后進入儲水裝置,如雨水桶、水池或地下水庫,并通過管道系統連接到需要使用水的設備上。居民可以利用這些收集的雨水來滿足澆花、沖廁、洗衣等非飲用水需求。這樣不僅減少了對自來水的使用,還能夠降低污水排放和環境污染。例如,某城市的1座低碳住宅項目設置了雨水收集系統,在屋頂設置雨水收集裝置,并將收集到的雨水用于灌溉花園和沖廁,實現了節水的目標。

(2)雨水過濾與處理。為了確保收集到的雨水的質量和安全性,需要進行適當的過濾和處理。常見的過濾方法包括:使用沉淀池、濾網、過濾器等設備來去除雨水中的雜質和污染物。此外,可以采用適當的水質處理技術,如消毒、紫外線輻射等來殺滅細菌和病毒,確保雨水的衛生安全。這樣可以保證收集到的雨水達到可以用于非飲用水需求的水質要求。例如,某城市的1座低碳公寓項目設置了雨水過濾和處理系統,通過多級過濾和消毒等步驟,將收集到的雨水用于沖洗馬桶和灌溉綠化,實現了可持續利用雨水的目標。

(3)雨水利用策略與設計。在低碳住宅建筑設計中,還可以采用一些雨水利用策略和具體設計來最大程度地利用雨水資源??梢栽诮ㄖO計中合理設置雨水收集裝置的位置和容量,充分利用建筑物的屋頂面積和地勢條件。同時,結合建筑設備和園林綠化設計,將雨水用于沖洗馬桶、灌溉植物和充當消防水源等多個方面,實現多功能利用。這樣不僅提高了雨水利用的效率,也使得雨水利用更加便捷和可持續進行。

3 成功案例應用分析

本項目是1個位于城市郊區的低碳住宅建筑項目,總建筑面積約為5 000m2,共有100套住宅單元。項目采用了一系列低碳設計原則和技術措施,包括:被動式設計、太陽能光伏電池板、雨水收集利用系統等,旨在最大程度地減少能源消耗和環境負荷。

(1)被動式設計原則的應用:該項目采用了被動式設計原則,通過優化建筑形態和立面設計,最大程度地減少與環境的能量交換,降低能源消耗。首先,建筑立面采用高效隔熱材料和雙層玻璃窗,有效隔斷室內外熱量交換,減少空調系統的負荷。其次,通過合理的建筑朝向和開窗設計,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光和通風,減少室內照明和通風設備的使用。

(2)太陽能光伏電池板的應用:為了減少對傳統電力資源的依賴,該項目在屋頂設置了太陽能光伏電池板。這些光伏電池板可以將太陽能轉換為電能,供住宅單元使用。光伏電池板利用了可再生能源,無排放,不會產生環境污染,因此,在減少能源消耗和環境負荷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3)雨水收集利用系統的應用:在該項目中,設計了雨水收集利用系統來最大程度地利用雨水資源。屋頂設置了雨水收集裝置,將雨水收集到儲水裝置中。收集到的雨水經過過濾和處理后,可以用于沖洗馬桶、灌溉花園等非飲用水需求。這樣既減少了對自來水的使用,降低了自來水污水的排放,又節約了水資源。此外,雨水收集利用系統還可以作為消防水源,增加建筑的安全性。

通過以上的低碳設計原則和技術措施的應用,該項目實現了能源消耗和環境負荷的最小化。

4 結語

低碳住宅建筑理念在建筑學設計中的應用是1種可持續發展的設計理念,能夠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消耗,降低環境污染,并通過創新的技術手段提高建筑的能源效率和舒適性。這種設計理念不僅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還能夠滿足人們對宜居環境的需求,促進建筑行業向更加環保和可持續的方向發展。因此,在今后的建筑設計中,應該積極應用低碳住宅建筑理念,推動綠色建筑的普及和發展。

猜你喜歡
朝向窗戶供熱
近期實施的供熱國家標準
朝向馬頭的方向
朝向馬頭的方向
擦窗戶
烏龜快跑
爬窗戶
窗戶知多少
PPP模式應用于城市供熱項目分析
風電供熱之路該如何走
朝向坐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