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地理試題對“地形地貌”的考查分析及教學建議

2024-03-28 04:34鄒舒宇張體會
地理教育 2024年14期
關鍵詞:考試題尺度試題

鄒舒宇 張體會

高考具有“立德樹人、服務選才、引導教學”的核心功能,因此,中學教師應關注高考試題研究,根據高考導向不斷調整和改進教學策略和方法,體現課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1]。地形地貌作為地理環境的重要因子之一,其形成、發展和演化與其他要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高考中通過地形地貌設置問題情境更能考査學生的地理學科素養,所以近幾年高考中地形地貌類試題出現的頻率高,難度大,學生在面對這類試題時往往力不從心,得分率較低[2]。

一、試題統計

2021年開始,全國卷不再分為Ⅰ、Ⅱ、Ⅲ卷,而是改為全國甲卷和全國乙卷。因此,本文對2021—2023年高考地理全國甲卷和乙卷中“地形地貌”考查的相關試題進行統計。統計內容包括題號、分值、試題情境和考查學科內容(表1~表6)。

二、考查意圖分析

1.考查人地關系

人地關系重在“關系”一詞,既有“人”對“地”的影響,又有“地”對“人”的影響。理解人地關系,判斷相互影響,從而正確地認識人地關系。如2023年全國甲卷36(1),試題情境是評價埃塞俄比亞農業發展的地形條件;2022年全國甲卷第9題,試題情境是杭蓋草原附近山地對古時游牧民族越冬的影響;2022年全國甲卷36(1),試題情境是瑞士利用優勢自然資源發展的非農產業,以上試題均考查的是“地”對“人”的影響。

如2023年全國甲卷37(1),試題情境是青藏高原南部耕作對風蝕和風蝕粗化指數的影響;2022年全國乙卷37(3),試題情境是導致墨西哥灣密西西比河乙監測站海岸線變化的人為方式,以上試題考查的是“人”對“地”的影響。

2.突出地理過程

地理事物的發展過程一直是高考試題中的高頻考點之一,而“地質地貌”所涉及的地理過程更是高頻考點,同時更是難點。2021年全國甲卷第9題,試題情境是對珊瑚礁的發育階段排序;2021年全國甲卷37(2),試題情境是祁連山西段某山間盆地山坡表面的沙和粉沙的空間遷移過程;2021年全國乙卷37(2),試題情境是推測巢湖三河鎮以下河段的成因,以上試題均是考查地理事物的形成過程,難度較大。

總覽三年試題可以發現,對“地質地貌”地理過程的考查,全國卷只有2021年有涉及,2022年和2023年均未涉及,有可能是命題者為了降低該板塊試題難度,也有可能是命題者為了避開這一命題熱點,在未來試題中再次出現的可能性依然較高。

3.關注強度變化

內外力作用在塑造地表形態的過程中,受不同因素的影響,地質作用的強度存在著時間或空間的差異。如2023年全國甲卷37題,試題情境是青藏高原南部的風蝕強度差異,其中,37(1)考查的是風蝕強度隨時間的變化,37(2)考查的是風蝕強度隨空間的變化。如2022年全國甲卷第7題,試題情境為北美東南部沿海沖積平原海岸線變化,考查的是不同外力作用的強度差異對地表形態塑造產生的不同影響。

4.強化綜合思維

在地表形態的塑造過程中,不同時期的主導作用存在差異,因此,塑造了多姿多彩的地表形態。通過對地表形態特征的分析,結合區域特征,判斷其形成的地質作用是高考試題中的常見題型,判斷過程對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要求比較高。如2023年全國甲卷的6~8題,試題情境是地中海北岸某水系重組;2023年全國乙卷的6~8題,試題情境是新西蘭南島的南阿爾卑斯山脈的高度變化;2021年全國甲卷的37題,試題情境是祁連山西段某山間盆地堆積物的形成,以上試題考查的是地質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塑造,涉及區域特征的分析,以及其他相關地理要素的聯系,對學生的綜合思維能力要求較高。

三、教學啟示

1.深刻理解新課標和教材

課程標準指導教材的編寫,也指導高考試題的命制。理解教材也是理解課程標準編寫意圖的最佳方式之一。深刻理解教材,領悟其和課程標準的聯系,對提高備考針對性、有效性具有較高價值。

“內力作用奠定了地表形態的基本格局,總的趨勢是使地表高低不平?!边@段話出自人教版選擇性必修一教材19頁。深刻理解這段話,強化地表形態的基本格局是由內力作用奠定,便于理解2023年全國甲卷第9題,試題情境是區域地貌基本格局的成因,判斷出影響其基本格局的應是“內力作用”。

“在山地,斷層沿線巖石破碎,易受風化侵蝕,常常發育成溝谷、河流?!边@段話出自人教版選擇性必修1教材28頁。由此看出,斷層沿線常發育溝谷、河流地貌,而斷層的位移方向有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因此,理解2023年全國甲卷第8題,試題情境是地中海北岸某水系變化推測地質成因,水系變化的原因其實就是發生了垂直方向的斷層。

綜上所述,提高對教材文本的理解,既可以加強對課程標準的研究,也可以強化對高考的應對。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有必要引導學生對課標和教材加以理解。

2.重視尺度思想的教學

尺度思想是地理學科一種特有的思想,它在解決某些地理問題的過程中往往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具有工具性特點。地理高考對于尺度的考查越來越注重,但基本是以間接形式進行考查,即尺度思想滲透在題目中,不明確指出運用尺度思想進行解題,但解題又離不開尺度思想的運用。因此,教師在日常地理教學中對學生尺度思想的培養顯得尤為重要[3]。

例如,2022年全國乙卷37(3),試題情境是墨西哥灣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海岸線變化的主要人為影響方式。學生在理解該題時,大多數能想到全球尺度的溫室氣體排放導致海平面上升,但對于思考小尺度水平上的其他人為原因就比較困難。這種從不同尺度分析地理成因的思維就是一種尺度思想。而學生的思維往往固化于從單一尺度思考,而從不同尺度的切換來思考問題還有待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加強。

3.加強地理過程的分析

地理過程的考查一直是地理高考關注的熱點。學生若要將某個地理過程分析透徹,就需要厘清地理事物隨時間變化而出現的動態變化過程及規律,其主要內容包括:地理事項的發展變化是由哪些環節構成的、發展順序是怎樣的、各環節或階段的特征是怎樣的、發展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及未來變化趨勢會怎樣等[4-5]。

近三年全國卷中,對地理過程的直接考查只有在2021年的試題中呈現,但是2022年和2023年的試題中,其實也有考查,只是考查了地理事物發展過程中的某一環節。所以,從考查方式來看,高考地理試題既有對某個地理過程的直接考查,也有對地理過程進行分析才能解決某個問題的間接考查。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加強學生對地理過程的認識、分析和理解。

參考文獻:

[1] 史辰羲.基于高考評價體系的地理科考試內容改革實施路徑[J].中國考試,2019(12):65-70.

[2] 王宗意.高考地形地貌類試題解題方法探究——以2020-2022年全國卷高考題為例[J].教學考試,2023(12):21-26.

[3] 王焜,孫丕苓,劉慶果,等.地理高考試題對“過渡區域”的考查分析與教學建議——以2021-2023年全國卷為例[J].地理教育,2023(10):34-40.

[4] 袁孝亭.地理課程與教學論(第二版)[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

[5] 宋喜蓮,孫丕苓,王焜,等.基于空間思維能力的地理高考試題分析與教學啟示——以2020—2023年山東卷為例[J].地理教育,2023(11):48-53.

猜你喜歡
考試題尺度試題
酯縮合在高考試題中的應用
酯縮合在高考試題中的應用
2021年高考數學模擬試題(四)
財產的五大尺度和五重應對
一道集訓隊選拔考試題的推廣
2019年高考數學模擬試題(五)
《陳涉世家》初三復習試題
2019屆高考數學模擬試題(二)
例談幾道2018年高考試題
宇宙的尺度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