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雙減”背景下小學低年級語文作業設計策略探析

2024-03-28 07:54朱麗敏
課堂內外·教師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雙減政策

朱麗敏

摘? 要: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作業設計成了各科教師最為關注的內容。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設計多元化的課后作業,一邊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一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課后學習習慣,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用創新且高效的課后作業激發出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主性。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作業設計;“雙減”政策

“雙減”政策的最大亮點,就是減少了學生作業的總量與時長,這對學生而言是值得雀躍的事情,但是也給教師帶來了新的“考題”,那就是如何有效保障作業的質量。教師在設計新的課后作業時,應摒棄以往“一刀切”、機械、重復的作業模式,優化作業的內容與形式,設計出更具特色、更有針對性、更加多元的課后作業,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高效地完成課后學習任務,這樣才能在“雙減”政策下真正實現減負增效的目標。

一、小學低年級語文作業存在的問題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它具有診斷、鞏固、學情分析等功能。當前,小學低年級的語文作業設計,存在以下典型問題:

(一)重單一機械,輕多樣創新

機械性作業大多采用讀讀、抄抄、背背的形式。對于后進生,教師和家長總是讓他們多讀、多抄、多背,本就機械、粗糙、煩瑣的作業方式還要不斷重復,因此后進生更厭倦做作業,學習效率更低,陷入了惡性循環。教師新授課時布置的讀背抄默作業,到了期末復習,還是舊調重彈,學生興趣難提,作業變得毫無意義。

(二)重知識積累,輕能力提升

知識性的東西靠記憶,學生要想積累語文知識,進行朗讀、抄寫等機械性作業是必要的。然而,語文能力是對所積累的語文知識加以運用,更考驗學生的思維能力。例如,朗讀、背誦課文是語文知識的積累,但是復述故事、改編故事,則需要理解、概括、創新等思維能力;聽寫詞語是對語文知識的掌握,而運用這個詞語寫一句話、一段話,就需要學生用到發散性思維。小學低年級是語文知識積累的打基礎階段,而更深層次的語文能力同樣需要培養。

(三)重應試教育,輕素質教育

在激烈的學業競爭和應試教育的指揮棒下,作業只是應試教育的工具。為了應付考試,作業多為知識而練,枯燥、重復,方法簡單粗暴,內容零散海量,缺乏思維價值,甚至出現一些偏題、怪題、錯題,導致學生的知識體系無法系統地建立起來,視野狹隘。教師重視知識的教育,忽視開發人的智慧潛力,忽略聯系生活實際,這與以學生全面發展為目的的素質教育背道而馳。

二、小學語文作業的核心思想

近些年來,在新課改的大力推廣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遇到了新的挑戰。小學語文作業的新式化、多樣化設計,要求教師不僅要重視對書寫的要求,還要著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以及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促使學生在各方面得以充分發展,真正實現學以致用,受用終身。與此同時,教師強調學生的個體差異,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切實做到因材施教。

三、“雙減”背景下語文作業設計原則

(一)減量不減質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作業的設計階段,要重視教材的鉆研,加強對課后作業設計的研究。具體而言,教師要減少作業的數量,杜絕無效作業的出現和懲罰性作業,避免學生因為一些機械式或者重復抄寫的作業對其產生厭惡、排斥心理;對作業質量也需要進行實踐論證,在減少作業數量的同時,注重作業的質量,優化作業布置的形式和技巧,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以及語文實踐能力的培養。

(二)人文性

語文課程呈現出人文性的基本特點,可以在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形成健康良好的情感及心靈。語文教學領域涉及諸多經典的文學作品和古詩詞,這對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是受應試教育的約束,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讓學生針對某些關鍵知識進行死記硬背,這種課后作業導致優美的文字內容變得僵硬、乏味。在此情況下,小學語文作業的多樣化設計需要重點秉持人文性原則,促使小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感悟到語文課程所蘊含的價值和真諦。

(三)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厭惡語文學習或者語文作業,那么無論教師如何優化作業設計布局,對學生而言,作業的質量也不會很高。所以就這個角度而言,教師需要結合小學生的學習現狀進行綜合性分析,一方面,作業設計需要激發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教師需要充分挖掘學生的心理特點,使作業能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讓每個學生能夠享受到完成作業的成就感,并認識到作業不再是一種有負擔的學習方式。

四、小學低年級語文作業設計優化策略

(一)設計趣味化作業

“雙減”背景下,教師可以轉變思路,嘗試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入手,設計一些趣味性較強的作業,這樣作業對學生而言,就不再是“負擔”,而是樂事。那么,如何設計趣味性的作業呢?眾所周知,小學階段的學生尚處于成長初始階段,年齡相對較小,活潑、好動,有著極強的表現欲。教師可以從這一點入手,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讓學生自由組成小組,分角色扮演,重現故事場景。

例如,在教學《狐假虎威》這一課時,教師為學生布置了一項特別的作業:教師先將課文改編成課本劇,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伙伴,組成一個小組,并選擇角色,準備好道具(動物頭飾),然后選好場地,進行彩排。在第二節課,各個小組依次到講臺前展示本組的成果。這樣的作業更加新穎、有趣,更加符合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興趣愛好,更能夠吸引學生參與進來。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對語文這門課程產生興趣,加強對文本內容的理解,更加立體地感知人物形象,在創造力、語言等方面也得到了良好鍛煉,且合作意識也得到了一定的加強。這對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大有裨益。

教師還要抓住低年級學生好奇、好動、好勝的特性,緊緊圍繞“趣”字設計語文作業。如親子游戲“你比劃我來猜”,家長和學生用手和身體擺出拼音造型,讓對方猜;“拼音撲克牌”,學生跟父母、同學用拼音卡片打撲克牌,每人輪流出一張卡片,誰能正確、響亮、快速地讀出卡片上的拼音,卡片就歸誰,看誰贏的卡片多。以背誦古詩的作業為例,教師可以設置背誦的古詩數量,從少到多對應的等級,從低到高分別為“秀才”“舉人”“貢士”“進士”“探花”“榜眼”“狀元”,以競爭的方式激勵學生晉級。低年級的學生更容易被色彩、圖畫吸引,教師可以引用教材里的素材,設計字卡、詞卡,這樣學生學起來更興致盎然。

(二)設計實踐化作業

新課標提出,應緊密結合課堂所學,關注學生校內外個人生活和社會發展中的熱點問題,設計主題考查、跨媒介創意表達等多種類型的作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綜合學習能力?!半p減”政策背景下的家庭作業改革創新,非書面類作業除了讀背類作業,還可以是實踐作業,讓學生在實踐中運用知識獲得體驗。魯迅先生說過:“專讀書也有弊病,所以必須和現實社會接觸,使所讀的書活起來?!笨梢妼嵺`的重要性?!半p減”背景下的小學低年級語文作業設計,實踐也是不容忽視的一點。以往作業設計最為普遍的問題之一,就是與生活實際相脫離,走進以文本為中心的“死胡同”。顯然,這樣的作業過于局限,很容易束縛學生的思維,不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發展。新時期下,教師不能將作業設計局限在教材、課堂上,而是要適當地拓展、延伸,將其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在學校、家庭以及社會實踐中鞏固語文知識,發展語文能力。

例如,《找春天》這一課主要講述的是春天到來時,學生尋找春天的情境,表達了對春天、自然的熱愛。教學結束后,教師設計了這樣的作業:1. 周末抽出一天的時間,走進公園,走進大自然,觀察春天的景色,用眼睛、耳朵和鼻子感受春天;2. 用喜歡的方式(寫作、繪畫等)記錄下自己眼中的春天;3. 和伙伴分享自己眼中的春天。與傳統的書面作業不同,這樣的作業更加開放,學生帶著課堂所學的知識進入生活,自然、靈活地運用課堂所學,選擇自己感興趣或喜歡的方式記錄春天,表達對春天的感情,做到了學以致用。

在寒暑假,學生還可以一起參觀博物館、觀看一部電影、游覽一處名勝古跡、辦一份手抄報、寫一份心得體會、制作一張導游圖等。這樣的作業促進了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知識,促進了學生語文能力的良好發展。

(三)設計互動化作業

學生的學習是在與家長、教師、同伴、環境的相互作用過程中建構的。在完成互動化的作業過程中,學生與他人相互合作、交流,可能會產生不同的意見,這有利于學生學會溝通、學會評價、學會合作、學會分享?;踊淖鳂I特點為:激活思維,創新模式,多樣評價,提高興趣,開啟智慧,展示才能,發展個性,增強自信。例如,一年級上冊口語交際單元“我們做朋友”,教師讓學生做一個有特色的姓名牌,并帶著自己的名牌在班級里做自我介紹,從興趣愛好等方面,學生彼此互相了解,結為朋友。

(四)設計層次化作業

新課標提出要合理安排不同類型作業的比例,增強作業的可選擇性。因此在布置作業時,教師要將設計好的不同作業放到作業超市“上架”,學生可以通過自選的方式,把最感興趣的作業放入“購物籃”。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能力、需求選擇合適的作業,把“要我做”的觀念轉變成“我要做”,其自主參與的程度提高了,做作業的積極性也隨之加強。

例如,教學“古詩二首”——《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絕句》時,教師可以設計層次化作業:A. 背誦古詩,給家長講一講詩意;B. 搜集其他描寫四季景色的古詩,讀一讀,能背誦更棒;C. 詩配畫,認識詩歌描繪的景物,并畫一畫。又如,教學二年級上冊識字二《樹之歌》時,為了讓學生鞏固“我會認”的生字,教師設計了以下層次化作業:A. 讀準字音;B. 識字方法恰當;C. 互學互教。層次化作業考慮了個別差異,實現了作業分層,滿足了學生的個性需求,讓每個學生都學有所獲。

(五)設計融合化作業

融合化作業是跨學科的綜合性作業,其基于學生科學規劃,整合推進,融合創新,體現了“五育并舉”的育人精神?!暗?、智、體、美、勞”五育并舉是學校立德樹人,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的育人策略。小學低年級語文作業的設計融入五育,意味著在義務教育的起始階段,就把全面發展的理念潛移默化地根植于學生心里。

1. 融德育。結合學校每月的德育主題活動,循序漸進地落實養成教育。如一年級上冊《我是小學生》,教師可以結合《中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引導學生“不遲到,愛學習,愛勞動,長大要為祖國立功勞”。

2. 跨學科。寒假作業設計,如制作新年賀卡、唱迎春歌曲、朗誦春節詩歌、學做年味美食、壓歲錢的管理與使用……融合語文、美術、音樂、勞動、數學等學科的知識,啟發學生更廣度的思考,探究更加精彩的綜合性作業。

3. 融體育。在教學一年級下冊《操場上》一課前,教師讓學生搜集自己喜歡的體育活動,分享運動時的照片或視頻,幫助學生理解“打球、拔河、跳高、踢足球……”運動,增強了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4. 融美育。語文學科作業中的制作詩配畫、手抄報,需要運用美術的相關知識;配樂詩朗誦,融合了語文和音樂學科的知識,這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受到美的熏陶。

5. 融勞育。二年級上冊《田家四季歌》的教學目標,包括知道四個季節的主要農事活動,如播種、插秧、耕田、除草、割麥、打谷、積肥等,教師可以根據季節實際,設計一份體驗農活的親子作業;二年級下冊的《中國美食》,通過認識一些色香味俱全的中國美食,了解“炒、烤、燒、爆、燉、炸、煎、蒸、煮”等烹調食物的方法,對此教師可以讓學生回家向父母請教,親自制作一道舌尖上的中國美食。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雙減”背景下,教師應該更為深入地思考學生真實的語文學習需求,在設計更加多元、更具內涵的語文課后作業過程中,做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才能構建出更加高效的語文課堂,幫助學生不斷進步。

參考文獻:

[1]林麗香. 優化作業管理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 學周刊,2022(07):118-120.

[2]裴璐璐.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策略優化研究[D]. 天津:天津師范大學,2023.

[3]周芳. 簡析“雙減”背景下小學語文的作業設計創新[J]. 學苑教育,2023(27):82-84.

[4]朱美改,胡茂軍. 優化小學語文作業,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J]. 教育藝術,2023(09):59-60.

[5]張琳玥,顧春華. 優化作業設計,提升教學成效: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策略探索[J]. 教育界,2023(24):83-85.

(責任編輯:向志莉)

猜你喜歡
小學低年級雙減政策
政策
政策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應如何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小學低年級學生語文朗讀教學策略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