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芻議“雙減”之下小學數學綜合實踐型作業設計策略研究

2024-03-28 07:54方曉菁
課堂內外·教師版 2024年1期
關鍵詞:雙減政策小學數學

方曉菁

摘? 要:隨著“雙減”政策改革的不斷深入,小學數學作業的設計問題也逐漸引起了人們的重視。小學數學作業不是簡單背誦知識點,而是要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實現數學知識的整合與重構,提升自身的數學實踐水平。所以,盡管“雙減”政策大力倡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減負作業理念,但實際上,小學生的作業壓力還是相當大的。因此,文章從教學實際出發,依據“雙減”改革的新形勢,簡單剖析了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綜合實踐型作業設計情況和教學內容,并就綜合實踐型作業的實施方法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雙減”政策;綜合實踐型作業

在“雙減”背景下,當前小學數學的作業設計觀念已有較大改變,教育工作者不僅要貫徹和強化“以學生為主”的作業設計理念,而且要兼顧學生多種能力的發展。但是,小學數學學科作業往往偏重知識性而忽略了實踐性。因此,如何設計有效的綜合實踐型作業就成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如果學生不能良好地利用作業進行數學實踐,就不能實現對數學知識的融會貫通?;诖?,本研究就小學數學學科作業設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問題和教學策略進行了初步探討,以求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

一、小學數學課后作業設計中出現的問題

(一)作業完成質量不佳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短時間內不能適應這樣的“雙減”改革,在沒有了大量的課后練習作業和課外補習班之后,很容易出現成績下降,放松自我,甚至迷戀電子游戲的現象。此外,課后作業內容要求學生做到全神貫注,以實現知識短時間內的遷移和拓展。而小學生很難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知識儲備也較少,所以作業完成的效率和質量往往不高。

(二)不注重實踐性作業的設計

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后作業設計,更加偏向讓學生在知識點的學習中進行知識的鞏固,大部分的實踐活動都只能以書面作業的形式呈現。學生在晦澀的數學語言和圖形中,難以提升自身的動手能力和思維能力。數學實踐能力得不到真正意義上的提升,導致學生對數學學習失去信心。所以,當前的課后作業設計重點就是要注重實踐性,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小學數學綜合實踐型作業概述

小學數學教學中,存在這樣的現狀:大部分學生認為數學知識相對乏味、枯燥,常出現畏難與抵觸情緒。究其原因,他們認為自己在課堂上所學習的數學知識與實際脫節。傳統的數學作業中,教師更多地將關注點置于基礎知識的練習上,通過題海戰術鞏固學生的知識,這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而綜合實踐性的作業開展則涉及許多知識,如課內知識、課外知識,還會涉及跨學科的相關知識。有時,該作業完成的過程不能僅靠一人之力,學生還需要主動獲取其他人的幫助,這給學生提供了更大的發揮和發展空間。

因此教師需要注重綜合實踐型作業的開展,其主要包含了以下步驟:首先,教師需要準備好可行的綜合實踐方案,依照循序漸進的活動原則,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完成。學生完成綜合實踐型作業,不只是行為的參與,還需要情感、心理與思維的參與,教師要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并引導學生共同完成作業。其次,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充足的調查時間,引導學生掌握相關調查方法,并準備好相應的資料,以確保綜合實踐作業的設計順利完成。最后,教師需要及時了解與掌握學生的學情,特別是作業的匯報與展示。在成果展示時,其他學生不僅是觀眾,還需要參與評析,以切實保證每一個學生都成了綜合實踐的主人;引導學生觀察與適當提問,收集與反饋信息,使每個學生都有相應的收獲。在小學數學的綜合實踐作業中,學生可以借助身邊的資源解決數學問題,這也是學生高效完成知識整合的過程。

三、“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綜合實踐型作業設計策略

(一)數學綜合實踐型作業的分層化設計

隨著“雙減”政策的不斷落實,作業布置不僅是為了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是為了檢驗作業能否減負增效,提高學生的素質。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不同,課堂上獲得的知識量自然會有所不同。教師應緊緊抓住教材內容,注重數學綜合實踐型作業的布置,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將各種作業內容進行劃分,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

例如,對小學數學《認識鐘表》的內容而言,一二年級學生的思維水平較低,所以教師要分層次地設計綜合實踐型作業,讓數學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進行知識的深層次整合遷移,開展復雜的鐘表認知實踐;而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生,則側重基礎的認知作業。這樣既能為學生奠定堅實的基礎,又能滿足較高層次學生的需要,有利于學生逐步有效地提升實踐水平。

(二)數學綜合實踐型作業的趣味化設計

小學生的年齡相對較小,對新鮮事物好奇。為了更好地緩解學生完成綜合實踐作業的壓力,教師在設計作業時,應注重趣味性,通過有趣且生動的作業形式吸引學生將主力集中在完成作業上。在數學教材中,有許多具有趣味性的實踐作業,其不僅能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還能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牢固掌握相關知識,提高學習能力。

例如,在講解了小學二年級數學上冊《測量》后,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到室外測量小樹苗與樹影的長度,并在實際測量中通過合作學習的模式形成團隊精神。為了更好地抓住學生的興趣點,提高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的積極主動性,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有了一定的實踐經驗之后,通過長度測量認識到身邊事物的具體長度,幫助學生形成估測的能力以及解決簡單生活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學生深刻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體驗到數學實踐活動帶來的樂趣。

(三)數學綜合實踐型作業的生活化設計

數學知識源自現實生活,且運用于實際生活。有許多小學數學知識都和現實生活有著密切關聯,因此教師可立足實際生活設計實踐作業,以激發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意識。學生把在數學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用于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不僅能夠深刻體會到數學知識的作用、樂趣,還能提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強自主學習及探究能力,進而激發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例如,在二年級教學時,在學生掌握了“時、分、秒”和“測量”知識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結合課本相關的實踐練習設計綜合實踐型作業:“在暑假假期和爸爸媽媽一起進行一次體驗活動,尋找身邊的數學現象,并記錄在活動過程中。要運用時間單位和長度單位,理解其含義,并把你的認識記錄下來?!币阅硞€學生的暑假出游記錄為例:早上8時30分,學生起床,然后洗漱、吃早餐、備糧。9時30分從家里出發,自駕大約40分鐘到達瑤里景區,購買了成人150元、兒童75元的門票。參觀的隊伍大約有6米長,學生再步行約20分鐘穿行原始林區后,來到“紅色”文化基地。

通過本次尋找身邊數學的體驗活動,學生感受到數學無處不在,并能夠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進一步體會和熟練掌握時間單位、長度單位的含義。實際操作與具體體驗培養了學生估量物體長度和時間的意識,增強了學生綜合運用實際經驗、時間、長度的意識,訓練了學生的估測能力和判斷能力。同時,學生也在活動過程中了解了祖國的歷史,感受到祖國的美麗和強大,培養了愛國主義情懷。

(四)數學綜合實踐型作業的開放性設計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教師需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币虼私處熢谘芯繉W科教學內容前,需要科學設計合作探究問題,以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圍繞有關主題實施操作。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小組成員既要各司其職,也要與其他成員互相協作,形成集體意識,以增強合作能力。

例如,在二年級下冊《方向與位置》一課中,學生學會了用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八個方向描述物體的方向和位置。為了更好地鞏固學生的知識,教師布置了數學實踐作業:以自己家所在的位置為中心,學生以合作的形式畫一畫自己家附近八個方向的標志性建筑物或場所。該作業需要學生在回家的過程中,仔細觀察周邊的事物并進行準確記錄才能完成。學生在反復記憶和應用中掌握了該課程的知識點。

(五)成立互助化學習小組,活躍綜合實踐型作業氛圍

在小學數學綜合實踐作業中,教師可以通過成立互助合作小組的形式達到活躍作業完成氛圍的目的?;ブ〗M交流的方式,能促使學生主動思考問題,探索知識點,能加強學生的分析能力,培育他們基本的數學素養,讓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例如,在教授《調查與記錄》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小組學習開展自主合作,結合生活實際尋找有關數據調查的事例;還可以由教師給出例子,讓學生探討生活中常見的數據調查場景,提問:“你能根據小組成員的身高進行數據的總結嗎?并分析數據的差異?!痹谶@些問題下,學生展開小組合作學習,了解數字在生活中的運用情況。在適當時,學生充當教師的角色,給其他學生講解知識點,教師則充當引導和補充的角色,這一方面鍛煉了學生在公眾場合表達的能力和膽量,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自信。

(六)用游戲化綜合實踐型作業提升學生興趣

在完成綜合實踐型作業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以此作為切入點。如教師應充分掌握學生的興趣愛好,挖掘學生感興趣的內容,用不同的方式為學生展現作業,以調動學生的作業完成積極性。所以,教師要科學合理地設計游戲情境,確保游戲教學的正常開展和實施。

例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設計綜合實踐游戲。如A學生投入10個球,B學生投入6個球,此時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出問題:“A學生比B學生多投幾個球?B學生比A學生少投幾個球?”讓學生在游戲情境中正確認識數量之間的運算知識。教師在設計游戲化作業時,應保證游戲內容的真實性,讓學生利用熟悉的事物進行學習,這可以使學生產生濃厚的興趣和積極性,有效將生活中的事物引入游戲內容中,有助于學生更加生動、形象地認識和掌握數學知識。

(七)通過信息化作業全面收集相關教學反饋信息

除了利用教材促進學生知識的全面發展外,信息化作業操作平臺其強大的信息處理和收集功能還可以幫助教師隨時收集相關的課堂教學信息,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教師可以將教學工作與信息化作業操作平臺相結合,將課堂教學中的所有活動上傳到信息化作業操作平臺,以便在課程總結過程中進行系統評估;還可以將教學視頻投放到多媒體上,和學生同步學習信息化背景下的作業內容。

這種師生同步的學習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縮小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感。因此學校要充分重視教師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讓學生在同步學習的過程中有效跟隨教師講課的節奏,以更深入地學習知識。此外,信息化作業在課堂教學中的價值也是非常明顯的,教師可以通過信息化作業平臺的多媒體教學工具發布作業任務,讓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相應的考試;也可以在信息化作業平臺上進行批改,這不僅可以有效解決教師批改作業壓力大的問題,還在課堂測試中更好地響應了學生的實際需求。

四、結語

總之,在“雙減”背景下開展小學數學綜合實踐作業教學時,教師要堅持以生為本的原則,依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綜合能力,設計多種綜合實踐作業,促進學生的思維創新,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學習能力。除此之外,數學教師還要注重創新與改進作業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幫助學生減輕學科課業壓力的同時,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林雁平. 指向“綜合與實踐”的小學數學跨課時作業設計:以“編制家庭菜單”為例[J]. 小學數學教師,2022(Z1):69-74.

[2]賴子文. 基于學科實踐的小學數學主題學習設計:以“古田會址主席園數字探秘”綜合與實踐為例[J]. 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2, 23(06):97-99.

[3]薛晨晨. 小學數學綜合實踐課的設計與教學策略[J]. 當代家庭教育,2022(23):192-194.

[4]沈建華,卜繁平. 解決生活問題,提升核心素養:小學數學綜合實踐作業設計指導思想例談[J]. 山東教育,2022(13):45-47.

[5]陳玉閃. 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突出實踐性的策略研究[J]. 數學學習與研究,2022(26):56-58.

[6]譚少春. 小學數學實踐性作業設計探索[J]. 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21(11):14-16.

(責任編輯:廖? 藝)

猜你喜歡
雙減政策小學數學
政策
政策
“雙減”出臺,校外培訓面臨巨震
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一行到莒縣開展“雙減”工作專項調研活動
持續推動“雙減”,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
助企政策
政策
蘋果園實現化肥農藥“雙減”的路徑選擇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