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機肥替代模式下小麥減施化肥的肥料效應分析

2024-03-28 05:50周口市淮陽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段清長
河南農業 2024年5期
關鍵詞:節本成穗率田間

周口市淮陽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段清長

為實現小麥綠色標準化生產,做到小麥化肥減量增效,使小麥施肥更加科學合理,實現農業節本增效、環境友好、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特安排本試驗。

一、材料與方法

(一)試驗材料

2020 年10 月,該試驗安排在周口市淮陽區安嶺鎮界牌口村馮全義承包田內。供試小麥品種為泛麥8 號。土壤類型潮土,質地輕壤,肥力中等,肥料選用配方45%(N-P2O5-K2O=25-14-6)復合肥,有機肥選用生物有機肥(有機質≥40%,微生物菌≥0.2 億個·g-1,Ca+Mg+Fe+Zn+B ≥0.5%)。旋耕整地時作基肥一次性施入,追肥選用尿素(含N ≥46%)、硝酸銨鈣(總N ≥14.0%,Ca ≥18.0%)小麥返青拔節期施入。

(二)試驗設計

試驗采用大區無重復對比試驗設計,大區面積為0.13~0.33 hm2,設4 個處理,具體見表1。

表1 各處理每667 m2 施肥情況

(三)田間管理

搞好田間管理,各小區除施肥措施不同,其他除草、病蟲害防治等田間管理措施按當地生產習慣進行,并且一致,操作在同一天完成。田間農事操作記載整地、播種、施肥、中耕、除草、灌水、防治病蟲害等。

(四)田間調查與收獲計產

在小麥關鍵生育時期,各處理田塊隨機選取3 個樣點,測量行距,量取1 m 雙行測量計算畝群體數;2021 年6 月3 日收獲時各處理田塊隨機選取3 個樣點,測量行距,量取1 m 雙行測量計算畝成穗數,取樣20穗調查穗粒數,室內考種測千粒質量,依據產量構成三因子計算理論產量,按縮值系數0.85 折實產量。

二、結果與分析

(一)化肥減量試驗不同施肥措施對小麥群體的影響

通過田間群體調查(見表2),農民習慣施肥在化肥施用量較大情況下,前期表現生長旺,群體大,顯示化肥速效的特點。但后期表現出無效分蘗多,成穗率不高跡象,4 個處理中,處理1 成穗率最低,僅為49.6%。

表2 不同施肥措施對小麥群體的影響

在增施有機肥的基礎上實現化肥減量,表現群體發育穩健,成穗率高,為56.3%,反映出肥效發揮的穩定性。

(二)化肥減量增效試驗產量結果及成產三因素分析

通過田間調查與室內考種(見下頁表3),4 個處理中,分析產量結果差異不顯著。以處理1 每667 m2產量最高,為475.6 kg,說明化肥在小麥生產中的決定性作用。因此,不能盲目減少化肥施用,以免影響小麥生產。沙壤土大量施用化肥表現出后期的早衰跡象,成產三因素中,處理1 千粒質量最低,為42.3 g。實現有機肥、化肥配合施用,三因素協調,說明施肥相對科學。

表3 試驗考種測產

(三)化肥減量試驗投資效益分析

試驗中,實行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設計化肥減量是比較顯著的,但試驗結果并沒有表現出節本增效效果,反而呈現出節本增效為負值(見表4)。表明試驗設計的合理性有待探討。微生物肥料在改良修復土壤方面、農田生態改善、小麥提質增效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沒做調查與分析,但須知土壤改良、農田生態改善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在指導實際生產中,應該考慮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且兼顧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該試驗中,相對合理的處理應是處理2、處理3,即在合理增施有機肥的基礎上每667 m2小麥施用40~50 kg復合肥料。

表4 各處理投入產出

三、結論與討論

試驗表明,化肥在小麥生產中起到決定性作用。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是化肥減量增效的技術模式之一,有機肥和化肥結合施用,化肥減量效果顯著。應進一步探討微生物肥料的合理施用量與化肥減量目標,真正實現化肥減量又增效。降低微生物肥料價格,提高生物肥質量,是實現有機肥部分替代化肥,做到減量增效的途徑之一。

猜你喜歡
節本成穗率田間
春日田間
田間地頭“惠”果農
西南水旱輪作區周年高效生產關鍵技術及應用讓云南節本增效24.30億元
“碼”上辦理“田間一件事”
田間地頭有了“新綠”
水稻應用生物碳硅肥效果研究
豫西旱地小麥農藝農機融合節本增效技術模式
分蘗期控制灌溉對土溫及水稻干物質積累等的影響
節本補貼:農業高成本的對策研究
綠先機復混肥對直播水稻農藝性狀及產量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