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油菜品種在豫南水旱輪作區養分吸收的利用表現分析

2024-03-28 05:50息縣農業農村局王敏
河南農業 2024年5期
關鍵詞:油菜籽粒養分

息縣農業農村局 王敏

信陽市農業生態與資源保護站 劉欣竹

信陽市農村社會事業發展服務中心 李昀 汪瑞

油菜是我國主要油料作物,也是優質飼料的重要來源。我國是菜籽油消費大國,菜籽油消費量占世界總量的1/4 以上,菜籽油產油量占全國產油作物總產量50%以上。河南省地處中原(地處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交匯處),年平均溫度為12.8~15.5 ℃,年降水量785 mm,日照時數1926~2639 h,光、熱資源豐富,氣候條件適合油菜的生長。

豫南資源豐富,具有獨特的氣候條件,油菜生長季節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氣候溫和,種植條件優越,光、熱、水資源分配合理,季節氣候顯著,適宜油菜等作物的生長。2000 年,信陽市被原農業部列入長江流域雙低油菜優勢區域發展規劃,油菜種植面積占河南省油菜種植面積的70%左右。

目前,豫南地區種植的油菜品種存在不耐寒、倒伏等問題,因此,提高豫南地區油菜的產量、養分吸收利用效率等指標對確保油料供應安全至關重要。本試驗通過在豫南地區進行6 個油菜品種比較試驗,探究不同油菜品種在豫南水旱輪作區栽培綜合性狀表現,為豫南地區品種選擇提供科學依據。

一、材料與方法

(一)試驗概況

試驗地點位于河南省信陽市固始縣郭陸灘鎮太平村(北緯32°0′1.69″,東經115°39′23.22″),試驗地地勢平整,土壤為水稻土,前茬作物為水稻。試驗地土壤養分狀況為:pH 為5.24,有效硼含量0.99 mg·kg-1,全氮含量為0.9 g·kg-1,速效磷含量12.15 mg·kg-1,速效鉀含量111.45 mg·kg-1。供試油菜品種為豐油10號、秦優7 號、雙油10 號、秦油1721、雙油11 號、雙油195,由河南省農業科學院提供。油菜使用專用緩釋復合肥(N:P2O5:K2O:中微量元素=25:7:8:5),肥料來自市場。

(二)試驗設計

試驗為單因素隨機區組設計,設品種為單一變量,每個處理設置3 次重復,隨機區組排列。小區面積20 m2,播種方法為撒播。播種量為4.5 kg·hm-2,施肥量為750 kg·hm-2。小區間開溝利于排水,四周設置保護行。其他生產管理措施均采用當地常規管理方法。肥料施入方法為一次性撒施。于2021 年10 月6 日播種,翌年5 月30 日收獲。

(三)試驗項目及方法

1.土壤樣品的采集與測定。在油菜播種前取耕層0~20 cm 土壤,分析測定土壤pH、有機質、堿解氮、速效磷、速效鉀、有效硼含量。按照常規方法測定:土壤pH 采用pH 計測定(水土比為2.5:1)。土壤有機質采用重鉻酸鉀容量法—外加熱法,土壤堿解氮用堿解擴散法,土壤速效磷用0.5 mol·L-1NaHCO3浸提—鉬銻抗比色法,土壤速效鉀用1 mol·L-1NH4OAc 浸提—火焰光度法,土壤有效硼采用沸水浸提—姜黃素比色法。

2.植物樣品的采集、處理及測定。在油菜成熟收獲時,每小區取長勢均勻且具有代表性的10 株進行考種,齊地收割全部的地上部,風干,將油菜進行脫粒,分為秸稈、莢殼和籽粒三個部分,用磨樣機磨碎,分別用凱氏定氮法、分光光度計法、火焰光度計法測定各個部位全氮、全磷、全鉀含量。小區單收單打,進行測產。

3.計算公式。

(四)數據分析方法

使用Excel 2019 軟件進行數據整理分析與作圖,用SPSS19.0 進行統計分析,用LSD 法檢驗在XT <0.05水平上的差異顯著性。

二、結果與分析

(一)不同油菜品種產量表現

對不同油菜品種的產量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見下頁表1):豐油10 號>雙油11 號>秦優7 號>雙油10號>雙油195 >秦油1721,不同油菜品種,產量不同,豐油10 號產量最高,為3159 kg·hm-2,顯著高于其他油菜品種。豐油10 號與雙油11 號相比,油菜產量增加192 kg·hm-2,增長率為6.47%;與秦優7 號相比,油菜產量提高了586 kg·hm-2,增長率為22.77%;與雙油10 號相比,油菜產量提高了656 kg·hm-2,增產率為26.21%;與雙油195 相比,油菜產量提高了901 kg·hm-2,增長率為39.90%;與秦油1721 相比,油菜產量提高了972 kg·hm-2,增長率為44.44%。以上結果說明,在田間管理相同的條件下,油菜品種豐油10 號產量最佳,為3159 kg·hm-2。

表1 不同油菜品種產量表現 單位:kg·hm-2

(二)不同油菜品種地上部干物質分配比例

不同油菜品種地上部干物質產量沒有明顯差異,對不同部位占總生物質量的比例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見表2):不同品種油菜秸稈占總生物質量比例依次為41.05%、39.29%、36.59%、34.61%、33.12%、32.43%,表現為雙油195 >雙油11 號>豐油10 號>秦油1721 >雙油10 號>秦優7 號。不同品種油菜莢殼占生物質量比例依次為45.95%、36.14%、32.55%、32.31%、24.48%、24.39%,表現為雙油10 號>秦優7 號>秦油1721 >雙油195 >雙油11 號>豐油10 號。籽粒占干物重比例依次為39.02%、36.23%、32.84%、31.43%、26.64%、20.93%,表現為豐油10 號>雙油11 號>秦油1721 >秦優7 號>雙油195 >雙油10 號。

表2 不同油菜品種對油菜地上部干物質分配比例

以上結果說明,不同品種油菜地上部干物質分配比例不同,雙油195 秸稈干物質分配比例最高,為41.05%;雙油10 號莢殼干物質分配比例最高,為45.95%;豐油10 號籽粒干物質分配比例最高,為39.02%,獲得的產量也最高。

(三)不同油菜品種地上部養分累積量

對不同油菜品種養分累積量進行分析,不同油菜品種地上部N、P、K 養分累積量結果表明(見表3),N 養分累積量在78.79~187.15 kg·hm-2,其中秦油1721 N養分累積量最低,為78.79 kg·hm-2,雙油10 號N 養分累積量最高,為187 .15kg·hm-2,增加了108.45 kg·hm-2,增幅為137.53%,品種間N 養分累積量差異顯著。P 養分累積量在24.66~59.84 kg·hm-2,雙油11 號 P 養分累積量最低,為24.66 kg·hm-2;雙油10號 P養分累積量最高,為59.84 kg·hm-2,累積量最高增加了35.18 kg·hm-2,增幅為142.66%,品種之間P 養分累積量差異顯著。K養分累積量在78.88~202.04 kg·hm-2,豐油10 號養分累積量最低,為78.88 kg·hm-2;雙油10 號 K 養分累積量最高,為202.04 kg·hm-2,K 養分累積量最大增加量為123.16 kg·hm-2,增幅為156.14%,品種之間K 養分累積量差異顯著。

表3 不同油菜品種地上部養分累積量表現 單位:kg·hm-2

以上結果說明,雙油10號N養分累積量、P 養分累積量最高、K 養分累積量最高,分別為187.15 kg·hm-2、59.84 kg·hm-2、202.04 kg·hm-2,雙油10 號地上部干物質養分累積量為最高。

(四)不同油菜品種對養分吸收利用變化表現

對不同油菜品種N 養分吸收利用進行分析,結果表明(見下頁表4),每100 kg 籽粒對N 養分需求量變化趨勢為雙油10 號>秦優7 號>雙油195 >秦油1721 >雙油11 號>豐油10 號,變化范圍為2.56~7.48 kg·hm-2。N 干物質生產效率變化趨勢為豐油10號>雙油11號>雙油195>秦油1721>秦優7號>雙油10 號,變化范圍為63.89~99.89 kg·hm-2。N籽粒生產效率變化趨勢為豐油10 號>雙油11 號>秦油1721 >雙油195 >秦優7 號>雙油10 號,變化范圍為13.38~39.05 kg·hm-2。N 肥偏生產力變化趨勢為豐油10 號>雙油11 號>秦優7 號>雙油10 號>雙油195秦油1721 >,變化范圍為11.67~16.85 kg·hm-2。

表4 不同油菜品種對養分吸收利用變化的表現 單位:kg·hm-2

對不同油菜品種P 養分吸收利用進行分析,變化規律(見下頁表4),每100 kg 籽粒對P 養分需求量變化趨勢為雙油10 號>秦優7 號>雙油195 >秦油1721 >豐油10 號>雙油11 號,變化范圍為0.74~2.39 kg·hm-2。P 干物質生產效率變化趨勢為雙油11號>秦油1721>雙油195>豐油10號>秦優7號>雙油10 號,變化范圍為199.81~372.39 kg·hm-2。P 油菜籽粒生產效率變化趨勢為雙油11 號>豐油10 號>秦油1721 >雙油195 >秦優7 號>雙油10號,變化范圍為41.83~134.95 kg·hm-2。P 肥 偏生產力變化趨勢為豐油10 號>雙油11 號>秦優7 號>雙油10 號>雙油195 >秦油1721,變化范圍為41.67~60.18 kg·hm-2。

對不同油菜品種K 養分吸收利用進行分析,結果表明每100 kg 籽粒對K 養分需求量變化趨勢為雙油10 號>秦優7 號>雙油195 >秦油1721 >雙油11 號>豐油10 號,變化范圍為2.50~8.07 kghm-2。K 干物質生產效率變化趨勢為豐油10 號>雙油11 號>雙油195 >秦油1721 >雙油10 號>秦優7 號,變化范圍為53.68~102.43 kg·hm-2。K 油菜籽粒生產效率變化趨勢為豐油10>雙油11號>秦油1721>雙油195>秦優7 號>雙油10 號,變化范圍為12.39~40.05 kg·hm-2。K 肥偏生產力變化趨勢為豐油10 號>雙油11 號>秦優7 號>雙油10 號>雙油195 >秦油1721,變化范圍為36.46~52.65 kg·hm-2。

以上結果說明,豐油10 號的N 干物質生產效率、油菜籽粒生產效率、肥料偏生產力均最高,分別為99.89 kg·hm-2、39.05 kg·hm-2、16.85 kg·hm-2。雙油10 號每100 kg 籽粒對P 養分需求量最高,為2.39 kg·hm-2;雙 油11 號 的P 干物質生產效率、油菜籽粒生產效率均最高,為372.39 kg·hm-2、134.95 kg·hm-2;豐油10 號的P 肥偏生產力最高,為60.18 kg·hm-2。雙油10 號對每100 kg 籽粒 對K 養分需求量最高,為8.07 kg·hm-2;豐油10 號的K 干物質生產效率、油菜籽粒生產效率、肥料偏生產力最 高,分別為102.43 kg·hm-2、40.05 kg·hm-2、52.65 kg·hm-2。綜上所述,豐油10 號對養分吸收利用最高。

三、結論與討論

隨著人口的增加和可用耕地面積的不斷減少,最大程度地提高作物單位面積產量已成為當前亟須解決的重要問題。試驗結果表明,豐油10 號產量最高,為3159 kg·hm-2,籽粒干物質分配比例最高,為39.02%,籽粒干物質分配比例越高,產量就越高。養分吸收利用變化:豐油10 號的N 干物質生產效率、油菜籽粒生產效率、肥料偏生產力均最高,分別為99.89kg·hm-2、39.05 kg·hm-2、16.85 kg·hm-2。雙油10 號每100 kg 籽粒對P 養分需求量最高,為2.39 kg·hm-2。雙油11 號P 干物質生產效率最高,為372.39 kg·hm-2。雙油11 號P 油菜籽粒生產效率最高,為134.95 kg·hm-2。豐油10 號P 肥偏生產力最高,為60.18 kg·hm-2。雙油10 號每100 kg 籽粒對K 養分需求量最高,為8.07 kg·hm-2。豐油10 號的K 干物質生產效率、油菜籽粒生產效率、肥料偏生產力均最高,分別為102.43 kg·hm-2、40.05 kg·hm-2、52.65 kg·hm-2。綜上結果表明,豐油10 號產量、地上部干物質中籽粒分配占比、養分吸收利用效率均最高。

綜合6 個供試品種產量表現、養分的干物質生產率、養分吸收利用效率指標表現,豐油10 號表現相對最佳,其次為雙油11 號,豫南水旱輪作區生產中建議優先選擇豐油10 號,根據實際生產情況也可選擇雙油11 號,其產量水平也較高,僅次于豐油10 號,顯著高于其他幾個供試品種。

猜你喜歡
油菜籽粒養分
籽粒莧的飼用價值和高產栽培技術
油菜田間管理抓『四防』
籽粒莧的特性和種植技術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樣實現機插
蘋果最佳養分管理技術
養分
年輕時的流浪,是一生的養分
玉米機械脫粒籽粒含水量與破碎率的相關研究
油菜燴豆腐
種油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