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城鎮化視角下基于現狀及需求雙角度的城中村改造策略研究
——以桂林市臨桂區小山頭村為例

2024-03-28 08:57鄧劼趙禹博
關鍵詞:城中村村莊建筑

鄧劼 趙禹博

桂林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 廣西 桂林 541000

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的城鄉二元體制下,城市的快速擴張過程中政府為避免過高的經濟和社會成本,幾乎不征用原農村居民點,進而形成了被城市化環境所包圍的城中“孤島”——城中村[1]。由于管理體制差異、經濟沖突以及建設規劃的缺失,導致城中村存在著景觀環境差、公共設施配備缺乏、土地利用不合理且效率低等諸多弊病[2],各種衛生、社會問題層出不窮,被視為阻礙城市發展一大頑疾,成為了城市管理的巨大的挑戰[3]。因而城中村的整治問題顯得尤為重要。

1 國內研究現狀

傳統城中村整治模式主要涉及拆遷安置及外環境美化,迅速優化了城中村整體布局及外部環境面貌[4]。拆遷安置往往伴隨著多方利益沖突與博弈,即使“博弈論”的應用為改造方案的制定及決策提供了支持[5],拆遷安置依然是一種工程量浩大的整治方式。外環境美化流于表面,無法解決城中村公共配套缺失及布局不合理等問題[4]。城中村作為城市發展前自然聚集所形成的人居環境,雖然在城市化進程中顯露了諸多弊病,卻承載著一個城市最原本的文化和歷史[6]。傳統的一刀切的城中村整治模式,往往會抹殺了屬于一個城市最初的記憶,淡化其文化底蘊。因此,有必要重新思考城中村在城市化進程中的作用,探索更適合城中村和城市長遠發展的改造新策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新型城鎮化戰略”提出需重視統籌城鄉聯系,明確指出堅持走以人為本、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中國特色新型城鎮化道路[7]。其理念將城中村的認知視角從城市物質形態轉向人[7]。城中村的認知視角由靜態轉向動態,城中村被視為城市發展潛在地,鄉村地方文化得到了更多的重視和認可[9],主張根據各自的發展規律和地域文化,探索城鄉差異化協調發展的戰略。這一理念打破了城鄉二元關系的思維定勢和相應的政策[8],城中村的發展和規劃實踐轉向注重人的長遠發展權利,而不是簡單的一次性拆遷補償和空間改造。地方政府在城中村改造及發展進程中由原來的主導者轉換為協調者,如何在基于現狀資源及需求的前提下,更好地發揮城中村的社會經濟價值成為問題。在此背景下,本項目依據新型城鎮化新視角,以桂林市臨桂區小山頭村為研究主體,探尋在基于現狀及需求角度下的城市新區高密度居住城中村改造新策略。

2 村莊概況及范圍

小山頭村是桂林市臨桂新區臨桂鎮下轄的村莊,全村共320戶,1379人,建設用地面積共15.43h㎡。東鄰城市主干路秧九路,西靠盤古山公園,北至秧二路,南至秧十五路,交通出行便利。該村周邊有桂林醫學院、桂林師范高等??茖W校等院校及眾多公司企業,區位優勢明顯(圖1)。

圖1 小山頭村區位示意圖 (圖片來源:作者自繪)

3 現狀村莊問題

3.1 村內功能單一、特色資源有待整合

村莊功能以居住和沿街商業為主,工業為輔,功能較為單一且非均衡發展較為嚴重。其現有商業開展的主要區域為秧九路和秧十五路兩側。村莊內部以居住為主,北部邊緣區域有部分初加工的產業用地,發展活力不足。

村莊歷史文化底蘊厚重,具有一定量的歷史建筑、景觀,如古塔、古民居、古井、古樹等,自然景觀有盤古山生態公園等。然而其特色資源缺乏合理利用,保護狀況堪憂,亟待整合與發展。

3.2 公共配套不足、居民公共空間匱乏

村莊內部建筑布局緊密,僅古樹周邊有少量活動空間,教育設施僅有幼兒園,缺乏公共開敞空間。公共休閑娛樂空間、文體活動設施、養老醫療服務及教育服務場所供給不足。不足以滿足村民日常的公共活動的需求,極大影響了村民的幸福感。

3.3 建筑發展無序、居住環境亟待改善

村莊整體建筑風貌失序缺乏特色。村莊建筑無序緊密布局,風貌、色彩各異,整體呈現中部低,沿路及村莊外圍高的現象,以磚混結構為主。建筑缺乏管控,建筑間退距不滿足規范要求,部分建筑高度高達九層,且多數建筑屋頂存在違章搭蓋現象,有較大的消防安全隱患。

3.4 外部交通便捷、內部交通不成體系

現狀村莊東側有城市主干路秧九路,村莊北部、南部及西部都被城市規劃道路包圍,整體外部交通可達性較高,村莊可通過城市道路快速達到周邊區域。

村莊內部道路由車行道路和街巷道路組合而成的魚骨狀路網,缺乏公共停車場。其中車行道路僅有兩條,路幅寬度在4米左右。街巷道路較多,由宅基地之間退讓而成,寬度在2米左右。村莊內部道路整體不成體系,且多處街巷道路向城市道路開口,有一定的交通安全隱患。

4 村莊發展需求

小山頭村地處臨桂新城,是桂林市“再造一個新桂林”的重大戰略核心區域,隨著桂林市老城區公共服務功能的疏解,臨桂新城將是桂林城市向西發展的新增長極,小山頭村勢必迎來新的發展機遇。村莊地處西城文教組團的核心地段,兩所高校帶來強大的消費活力,現狀已初步形成小規模的美食街和特色旅館等產業業態,村莊的改造迫在眉睫,且改造勢必要與片區需求成互補之勢,方有成功的可能。

4.1 高校產業孵化需求

高校作為國家產業孵化的主體力量,往往帶動一批產業孵化項目。小山頭村有臨近高校的優勢,便捷的交通條件便于產學研的結合發展,村莊現階段已經有為大學生提供低租金的場所,部分建筑改造為共享眾創空間,初步形成一定的創新創業的氛圍。由于地處城市中心區,地價成本較高,單獨建設科研孵化中心等配套設施成本高昂,針對高校有科研孵化的需求,村莊可與高校進行租賃或者實施幫扶計劃,改造或新建一批的產業設施,擺脫城中村依靠租房的單業務類型。

4.2 城市景觀提升需求

小山頭村西側有盤古山生態公園,南側規劃蘭塘河生態濱水公園,周邊自然資源底蘊豐厚,是城市生態景觀的核心節點區域。同時,村莊于城市主干路西側,是城市道路景觀的重要界面組成部分?,F狀小山頭村雜亂無章的建筑空間形態和混亂的社會治安環境,嚴重影響城市的形象。從城市發展需求出發,亟須處理好城中村與周邊城市景觀要素的關系。

4.3 配套商業升級需求

小山頭村現階段有部分房屋對外出租,主要租賃的對象多為周邊高校的大學生及少數高校教師,現狀房屋質量及住宿條件差、配套安全設施簡陋等是影響租賃品質的重要因素,隨著消費水平的提高,對于租賃房屋的品質及商業消費的升級日益提升,現狀低品質的民房租賃和低端的美食街的業態組成,已不能滿足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同時,隨著周邊住宅區房屋升級,村民自我改造的意愿強烈,外地務工人員回鄉創業的勢頭凸顯,亟需對村莊進行改造升級。

4.4 鄉村記憶重構需求

小山頭村不是傳統意義上有田有地、相對孤立和自治的鄉村,而是城市快速發展進程中被迫城市化的區域,如今只剩下農民身份的城中村。村莊的社會和物質空間形態方面都將完成城市化。但是,通過對村莊村民的問卷調查及座談會,發現村民對于傳統文化以及歷史記憶尤為看重,他們雖然身處城市之中,依然對原記憶中的公共空間和公共活動充滿向往,有迫切重構鄉村記憶的訴求。

5 村莊改造策略

研究根據村莊的區位優勢、現狀特點和發展需求,將其總結為“高校融合型村莊”,通過制定針對性四大改造策略,希望打造一個充滿活力、鄉愁永存、生態宜居的新型城市社區,形成一個屬于臨桂區可以復制的城中村改造模板。

5.1 融入區域發展

作為高校融合型村莊,肩負著高校配套服務的使命,應當主動融入區域發展,穩步推進“村改居”工程,完善城市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引入商業娛樂特色配套設施,打造高校服務型宜居社區。具體為三個方面,其一校村合作,功能互補。根據區域產業發展戰略,增加科研用地,做到“產教融合”,為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服務,打造科教中心智創高地。其二強化交通,導入人流。打破村莊與高校之間的交通壁壘,建設沿街商業界面,打造高校與村莊之間的人流廊道,引流入村。最后適度增長、綜合整治。建立完善的生活及生產設施配套,結合周邊教育資源和自身資源培育特色產業。

5.2 激活經濟活力

產業激活是帶動村莊活力的首要任務。沿城市道路引入商業、商住、辦公研發等業態進行土地混合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F狀空余宅基地住宅改造酒店旅館、特色民宿出租。特色的古民居建筑,引入養老、文化活動中心等社區服務,打造現代化的社區服務綜合體。村內的古塔、古井、古樹等特色空間,修復戲臺、補充體育器械和休憩座椅等設備,提升村莊文化內涵與村內活力,延續文化。對接周邊優勢資源、發揮村莊自身特色,豐富村莊業態發展、提升經濟活力。

5.3 優化存量空間

在村莊邊界管控方面,以城市道路和自然地形為界,根據上位規劃路網界定村莊發展邊界,控制村莊蔓延,適當預留并盤活周邊用地,為城中村的發展提供空間。在用地功能優化方面,加強對城市道路邊緣用地和建筑整理,結合村莊業態導入和景觀空間打造,適當功能混合,形成城市和鄉村互動良好界面。在用地更新模式方面,選用整體保留、局部拆除的模式,近中期主要在基本設施配套及重要地段進行微改造,沿主要道路兩側,高校、歷史文化資源點及社區中心周邊建筑進行功能置換。遠期主要對村莊搬遷的工廠房等用地進行產業升級,豐富產業業態,全面完成城中村改造。

5.4 提升環境品質

依據小山頭村現有資源提出“四境”理念,通過對空間、生態、景觀、建筑四大環境更新改造,打造環境美、適宜居的總體格局。一方面通過落實規劃道路,疏通村級道路,構建內有外聯的道路網絡優化整體空間。另一方面對村居空間環境提升,做好村容村貌提升、清除亂搭亂建,對舊村進行提質、提檔。加強村居環境活化治理、加強生活垃圾整治工作,使村居與地方特色相融合,打造具有村居特色的業態,激活村居發展。在生態環境改造層面,對生態本底修復整治,對道路和河道的沿線進行綜合整治處理,對破舊、影響道路及河道的房屋進行拆除。在景觀環境改造層面,對村莊風貌景觀化升級,基于現狀環境特色,合理打造村莊節點,形成活動游線,活化村莊整體風貌。在建筑環境改造層面,強化對村莊建筑規范化引導,加強建筑風貌整治,協調好特色風貌建筑與新建建筑的風格,制定村莊風貌建設標準等規范文件。

6 小結

新型城鎮化戰略要求改造的目標及要求需從過去空間規劃設計主導的物質改造,提升到向經濟、文化、生態、社會等多學科融合的整體提升的多方位戰略設計高度。本項目通過對小山頭村空間現狀及居民和周邊片區需求分析,對擬改造城中村進行全方位綜合評估,充分挖掘其現存價值和潛在發展方向。旨在探尋在基于現狀及需求角度下的城市新區高密度居住城中村改造新策略。為構建有自我文化底蘊的特色化以及能成為城市印象載體的“城中村”改造策略,為如何激活城中村活力,達成城市更新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猜你喜歡
城中村村莊建筑
“城中村”改造與規劃的思考
《北方建筑》征稿簡則
發達地區城中村改造困境與出路
我的小村莊
關于建筑的非專業遐思
建筑的“芯”
村莊,你好
特色城中村景觀設計初探——以建榮村為例
存續與發展:我國城中村治理的路徑探討
村莊在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