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意為傳統佳節帶來別“young”味道

2024-03-29 11:09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4年12期
關鍵詞:年輕人博物館傳統

文創愛好者在收集情緒價值拉滿的龍元素IP、潮玩;“00”后新的“過年三件套”新年主題手機壁紙、拜年表情包、吉祥話文案取代了燙頭美甲;都市白領拿出做PPT的勁頭為一家人策劃春節限定版“SpringWalk”……以“90后”“00后”為代表的年輕人以創意無限的方式為春節這個傳統佳節帶來了別“young”的味道。文化在創新中傳承,又在傳承中創新。這些創新看似舍棄掉了部分傳統習俗,卻守住了辭舊迎新、合家團圓的內核,還將新春佳節的歡樂氛圍無限“拉滿”,讓流傳千年的春節文化洋溢新時代的創意與活力。

【熱點1】

年輕人爭當“過年主理人”

今年不少年輕人紛紛為自己和家人置辦帶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的新中式服裝。同時,年輕人也開始購置屬于年輕一代的年貨。比如,年輕人買對聯,不是傳統的書法對聯,而是各種諧音、圖案、卡通、字母組合而成的新式對聯;招待客人的花生、瓜子、酥糖等老幾樣茶點,也換成了更健康的養生中藥零食。除了新式春節消費,他們還帶著父母“SpringWalk”。借由這些新年俗,年輕人在春節這個大框架里,和傳統連接了起來。

◆解讀

春節本就是流動的傳統,每一代人都往其中注入屬于自己的時代元素,這也是春節千百年來保持旺盛生命力的原因所在。當年輕人逐漸成長為家庭的支柱,成為“過年主理人”,開始按照自己的想法過春節。

【熱點2】

“L人”的“龍文化”熱

最近火熱的“龍經濟”,實際上是“龍文化”熱,體現了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和認同。一大批熱衷“一條龍”的“L人”,在新的一年開啟了新潮流——從頭“龍”到腳。博物館里,人們賞“龍顏”、尋“龍跡”,在文物和文創中重拾古老文明記憶;旅游景點內,各種龍燈展、龍冰雕,陸續“龍”重登場;穿著漢服套裝、宋錦外套、馬面裙等新中式服裝拜年成為流行趨勢……

◆解讀

在飆升的“含龍量”中,我們感悟到人們對家人、家鄉和傳統節日的深厚情感,和對美好生活的期許。而龍年年貨里的國潮風,正是國人文化自信的充分彰顯,體現了人們對傳統年俗和文化底蘊的重視與自覺追求。

【熱點3】

博物館里過大年

今年春節期間,不少博物館不僅不打烊,還推出延時服務。據媒體報道,中國美術館、中國考古博物館、國家典籍博物館等,除夕不打烊,在整個春節假期開放,讓社會公眾有更多時間和機會來博物館過大年。多家博物館拿出看家本領,不僅開設了應景的“龍主題”專題展覽,還精心準備了跨年網紅大展、精品系列展等,充分滿足不同群體的看展需求。各式文創周邊也不斷“上新”,從日歷、書簽等傳統品類到美食等新嘗試,吊足了人們的胃口。漢服秀、公眾考古、館長導賞、“尋龍打卡”……多種新玩法下,博物館儼然成為多元豐富的“文化綜合體”。

◆解讀

“博物館里過大年”,早已不是一句口號,而成為一項新年俗。無論是線下觀展還是線上云游,人們在博物館提供的文化空間中,聆聽歷史的回音,感受文化的魅力,對話多彩的文明,收獲美感體驗和智慧啟迪,賦予過年新的儀式感。

【熱點4】

世界級的“拜年”

隨著春節(農歷新年)被確定為聯合國假日,這個中華文化中最重要的傳統節日,向世界更多國家地區傳遞出美好。據不完全統計,近20個國家將春節作為法定節假日,全球約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慶祝農歷新年,春節民俗活動已走進約200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性文化盛事。世界多地中國年慶?;顒泳噬涎?,熱鬧非凡的舞獅表演、精彩絕倫的煙花晚會、令人垂涎欲滴的中華美食,既讓遠在海外的華夏兒女感受到鄉愁的慰藉,也讓國際友人近距離感知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

◆解讀

近年來,中國文化在全球范圍的“能見度”“接受度”不斷提升。春節,更是成為向世界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中國文化的窗口。春節,起源于中國,但已走向世界。

猜你喜歡
年輕人博物館傳統
為什么年輕人一團建就想離職?
飯后“老傳統”該改了
當代年輕人有多惜命
博物館
同樣的新年,不同的傳統
老傳統當傳承
年輕人如何理財
口耳相傳的直苴賽裝傳統
年輕人
露天博物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