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conel718 合金激光熔覆Co/TiN 復合涂層摩擦學及氧化行為

2024-03-29 16:35莊宿國賀泊銘劉秀波張飛志張詩怡劉志遠
材料工程 2024年3期
關鍵詞:磨屑室溫因數

莊宿國,賀泊銘,劉秀波*,張飛志,張詩怡,劉志遠

(1 西北工業大學 機電學院,西安 710072;2 中南林業科技大學 材料表界面科學與技術湖南省重點實驗室,長沙 410004)

Inconel718 是一種新型沉淀強化鎳-鉻-鐵基高溫合金,目前在工業領域應用較為廣泛[1],其在650~1000 ℃范圍內擁有良好的抗拉強度等力學性能。經過多年的研究及實際應用,發現這類鎳基高溫合金適用于制造發動機的葉片、渦輪盤等重要熱端運動零部件。但長期在高溫、高壓等惡劣環境服役,這些零部件經常會因磨損、疲勞等原因失效[2],從而影響工件使用壽命,導致成本增加,因此,提高Inconel718 合金在極端工況下的耐磨減摩性能具有重要意義。

激光熔覆技術通常是指在激光束的作用下,將材料熔覆在基材表面,以此制備出具有特定性能的涂層。目前廣泛應用于各種工業領域,以改善基材表面耐摩擦磨損、抗蠕變、抗氧化性等特性。Feng 等[3]的研究表明,與電焊弧技術相比,采用激光熔覆制備的Inconel625 涂層具有更細小的微觀結構,并能夠減輕Mo 和Nb 的偏析。Yu 等[4]使用激光熔覆技術制備NiAl 涂層,并研究其在寬溫域下的摩擦學性能。結果表明:在1000 ℃高溫下磨損表面形成了由NiO、Ni2O3等相組成的釉層,可以作為固體潤滑劑和抗磨材料,從而改善NiAl 涂層在高溫下的摩擦學性能。

純Co 粉末是一種高硬度的金屬粉末,目前有不少研究用Co 制備復合涂層,以提高不銹鋼表面的摩擦學性能。Jin 等[5]使用TC4 合金作為基體,在其表面熔覆Co/Ti3SiC2復合涂層。實驗表明:在相同條件下各涂層的摩擦因數較基體均有所減低。梁偉印等[6]通過激光熔覆技術在YG8 硬質合金表面制備WC/TiC/Co涂層,結果表明:涂層硬度值在1700~1800HV0.5之間,均高于YG8 硬質合金,且耐磨性也比YG8 合金提高了90.67%。

氮化物涂層是最早開發使用的硬質涂層,具有涂層結合力好、抗磨損性能好、硬度較高等許多優異的性能。其中TiN 是最常用的氮化物,硬度在2000HV左右,具有高強度、高硬度、耐高溫等特點[7]。李志遠等[8]采用激光熔覆技術在Co 基合金中加入TiN,結果表明:TiN 可提高復合涂層的耐磨性,當添加5%(質量分數,下同)TiN 時,TiN/Co 基復合涂層性能最好。王永林等[9]以YG6 合金為基體制備TiN 涂層,以載荷和轉速為自變量測試涂層的摩擦磨損特性,結果表明:TiN 涂層的摩擦因數較基體降低了4%~21%。

近年來也有關于Inconel718 表面制備涂層提高其抗氧化性能的研究。Zhang 等[10]在Inconel718 表面制備了不同質量配比的Stellite3-Ti3SiC2復合涂層,結果表明:涂層的顯微硬度普遍達到基體的1.8~2.5 倍,其中Stellite3-10%Ti3SiC2涂層具有最好的抗氧化性。

經過文獻調研可知,以往對Inconel718 合金表面制備涂層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提高強度、改善耐磨性等方面,很少兼顧其抗氧化性能的研究。而由于Co 粉具有較好的流動性和潤濕性,能夠在基體表面制備出平整且致密的涂層,因此本實驗擬采用純Co 作為涂層的黏結相,并且以耐磨性較好的TiN 作為增強相,制備Co/TiN 復合涂層,探究其在室溫和600 ℃下的摩擦學性能及800 ℃下的抗氧化行為,為提高鎳基高溫合金Inconel718 在高溫下應用能力提供一種新的思路。

1 實驗材料與方法

實驗所用基體為鎳基高溫合金Inconel718,其主要化學成分見表1。在實驗準備階段,首先將試樣尺寸加工為40 mm×20 mm×8 mm,并對其預熔覆涂層的表面進行拋光處理(設備:MPD-2W 金相磨拋機)。涂層的粉末體系按質量配比,分別設置為Co(N1),Co-4%TiN (N2),Co-6%TiN (N3),用電子天平進行稱量,然后對粉末進行混合和干燥。Co、TiN 以及兩者混合后的粉末形貌如圖1 所示。從圖1 中可見,鈷粉的形狀多為圓形,而氮化鈦的顆粒呈不規則狀?;旌虾髢煞N顆粒分布均勻,無明顯團聚現象。

圖1 粉末形貌 (a)TiN;(b)Co;(c)Co-4%TiN;(d)Co-6%TiNFig.1 Powder morphology (a)TiN;(b)Co;(c)Co-4%TiN;(d)Co-6%TiN

表1 Inconel718 主要化學成分(質量分數/%)Table1 Main chemical components of Inconel718(mass fraction/%)

由于同步送粉法具有粉末加熱均勻和激光吸收能力強等優點,因此,激光熔覆實驗采用此種方式制備復合涂層,實驗設備選用YLS-3000 型光纖激光器(工藝參數見表2)。在實驗結束后對樣品進行磨拋處理,準備下一步實驗分析。

表2 激光熔覆工藝參數Table2 Laser cladding process parameters

使用X 射線衍射儀(X-ray diffraction,XRD,Smartlab SE)對復合涂層的物相進行表征。將涂層樣品沿橫截面切成2 mm 厚的薄片,用樹脂制成金相試樣,進行打磨和拋光,直至鏡面無痕,隨后將試樣用王水(VHCl∶VHNO3=3∶1)腐蝕約60 s。使用能譜儀(EDS,牛津Xplore 30. Aztec one)對涂層中元素分布情況進行表征,并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TESCAN MIRA 4)觀察涂層不同區域的顯微組織。

使用維氏顯微硬度計(HX-1000TM/LCD)沿著涂層橫截面深度方向測量顯微硬度,得到多組數據并取平均值,其中載荷設置為4.9 N,壓力持續時間15 s。使用摩擦磨損試驗機(HT-1000)進行摩擦學實驗,摩擦磨損參數見表3。使用直徑為5 mm、硬度為1700HV 的Si3N4陶瓷球作為對磨球,實驗溫度分別為室溫(25 ℃)和600 ℃。最后使用MT-500 型探針式磨痕測量儀,并利用公式(1)計算得到磨損率。

表3 摩擦磨損參數Table3 Friction and wear parameters

式中:WR 為磨損率,mm3/(N·m);V為磨損中損失的體積,mm3;D為滑動距離,m;F為施加的載荷,N。

為了探究涂層的高溫抗氧化性,使用管式爐OTF-1200x 在800 ℃下對樣品進行高溫氧化實驗。先把樣品切成尺寸為5 mm×5 mm×8 mm 的小塊,進行拋光清潔,然后裝入實驗爐,溫度設置為800 ℃,加熱速率為10 ℃/min。在實驗的恒溫氧化過程中,分別在1,4,7,10,20,30,40 h 和50 h 時用電子秤記錄樣品的質重變化。在氧化實驗結束后,對樣品進行XRD,SEM 和EDS 分析。

2 結果與討論

2.1 物相與顯微組織分析

三種涂層的XRD 結果如圖2 所示,從圖中可見,N1 涂層存在γ-Co 和(Fe,Ni)固溶體,另外還有金屬間化合物FeNi3和Cr3Ni2。隨著TiN 的添加,N2,N3 復合涂層中檢測出了弱TiN 衍射峰,以及金屬間化合物Co2Ti。根據參考文獻[11]可知,Co 存在同素異構轉變現象,即在417 ℃以下會轉變為α-Co 相,但由于激光熔覆冷卻速度較快,γ-Co 相來不及轉變,從而大部分被保留下來。另外熔覆過程中,各種金屬元素在熔池中結合形成各種金屬化合物,如FeNi3,Co2Ti 等。而(Fe,Ni)固溶體的形成是由于基體中Fe,Ni元素向涂層中擴散,其大部分在快速冷卻過程以固溶的形式存在。

圖2 3 種復合涂層的XRD 圖譜Fig.2 XRD patterns of three composite coatings

由于涂層中可能存在相的衍射峰晶面間距接近,并且激光熔覆的快速凝固在熔池中產生非平衡效應,可能會導致晶格變形[12],所以XRD 也不能準確地識別所有相。因此在分析涂層中物相時需結合EDS 等方法進行比較和分析。

因3 種復合涂層的顯微結構類似,所以選擇TiN含量最多的N3 涂層進行分析。N3 涂層不同區域的SEM 圖像如圖3 所示。涂層的整體形貌如圖3(a)所示,從圖中可見,涂層的厚度約為1.12 mm,表面平整,存在少量氣孔。從EDS 面掃結果可見,涂層中元素分布較為均勻,并且還觀察到Fe,Ni,Cr 等基體元素的存在,由此說明在激光熔覆過程中,基體中的元素會向涂層中擴散。

圖3 N3 涂層各區域SEM 形貌(a)整體形貌及EDS 面掃結果;(b)上部;(c)中部;(d)下部Fig.3 SEM morphology of N3 coating(a)overall morphology and EDS mapping results;(b)upper area;(c)middle region;(d)bottom area

涂層的上、中、下各部分顯微結構分別如圖3(b)~(d)所示。由凝固理論可知[13],微觀組織的演化由G/V決定,其中G為溫度梯度,V為凝固速度。觀察到上部區域組織細小致密,如圖3(b)所示。這是由于上部區域熔池溫度梯度G較小,而且受到保護氣的冷卻作用,冷卻速度和凝固結晶速度較快,因此組織更為細小均勻。另外,TiN 由于密度小在熔池凝固過程中容易上浮,也會阻礙枝晶生長,導致大量胞狀晶的形成。涂層中部區域出現組織細小的等軸晶,呈網狀或橢圓狀形,同時周圍分布著少量硬質顆粒組織,如圖3(c)所示;在涂層底部的結合區G/V的值達到最大,此時組織以柱狀晶體為主,如圖3(d)所示。對涂層的中部區域進行EDS 分析,結果見表4。其中A 中Ti,N 元素的原子分數分別為57.30%和25.62%,結合XRD 推測該點可能是未熔化的TiN 顆粒?;野咨Ы鏐 點Ni 和Fe 元素的原子分數分別為12.73%和4.81%,推測此處存在FeNi3。另外,發現灰色區域C處Co 元素含量較高,此處應該主要為γ-Co,并且Cr和Ni 元素的原子分數分別為5.71%和12.82%,可能還存在Cr3Ni2等金屬間化合物。

表4 N3 涂層中部區域典型組織的EDS 結果(原子分數/%)Table4 EDS results in the middle region of N3 coating(atom fraction/%)

2.2 顯微硬度分析

基體和3 種涂層的平均顯微硬度如圖4 所示,從圖中可見,基體涂層、N1~N3 涂層的平均顯微硬度分別為279.3HV0.5,300.4HV0.5,370HV0.5和399.3HV0.5,HAZ(heat affected zone)為熱影響區,指在激光熔覆作用下基體結構和性能變化顯著的區域。涂層的硬度較基體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添加純Co 的N1 涂層硬度僅比基體提高了7.5%,但是在添加TiN 后,N2和N3 涂層的硬度提高到基體的1.3~1.4 倍,并且涂層硬度隨著TiN 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具體可歸因于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熔池中的強對流效應使金屬間化合物均勻分布,產生彌散強化;其次,激光熔覆的快速凝固使得Fe,Co 等合金元素無法在熔池中充分反應,從而在熔覆層中形成過飽和固溶體,引起晶格畸變,形成固溶強化[14]。同時硬質相TiN 本身硬度較高,因此提高其添加量能夠有效地增強涂層的硬度;并且其與γ-Co 固溶體具有相同的FCC 結構,這一特點有利于γ-Co 在TiN 粒子表面進行非均勻形核,從而強化涂層的組織性能[15]。因此,TiN 添加量最大的N3涂層顯微硬度最高。

圖4 基體與涂層的顯微硬度Fig.4 Microhardness of substrate and composite coatings

2.3 摩擦學性能

基體和涂層在室溫和600 ℃下的摩擦因數曲線如圖5 所示。從圖中可知曲線在磨損初期波動較大,可能是碎屑剝落和表面組織分層導致摩擦因數不穩定[16]。隨著磨損時間的增加,曲線的波動變小,摩擦因數逐漸穩定。在15~30 min 內各樣品的平均摩擦因數如圖6 所示。 室溫下Inconel718 與3 種涂層(N1~N3)的平均摩擦因數分別為0.71,0.69,0.65,0.68。其中N2 涂層的摩擦因數最低,即擁有最好的減摩性能。在600 ℃下涂層的平均摩擦因數分別為0.55,0.47 和0.58,均低于基體(0.82)。結合圖6 可知,在兩種溫度條件下,N2 涂層的摩擦因數均為最低,比基體降低8.45%和42.68%,由此證明在鈷粉中添加4%TiN 時涂層的減摩性能最好。但繼續添加TiN 至6%后,涂層的摩擦因數反而提高,可能由于涂層中硬質相顆粒增加,在磨損過程中裸露在涂層表面,使接觸面變得粗糙,從而導致摩擦因數提高。

圖5 Inconel718 和涂層的摩擦因數 (a)室溫;(b)600 ℃Fig.5 Coefficient friction of Inconel718 and coatings (a)RT;(b)600 ℃

圖6 基體和Co/TiN 復合涂層在室溫和600 ℃下的平均摩擦因數Fig.6 Average coefficient of friction of substrate and Co/TiN composite coatings at RT and 600 ℃

基體和3 種涂層在室溫和600 ℃下的磨損率如圖7 所示,在室溫下的磨損率分別為8.39×10-5,5.55×10-5,1.80×10-5,1.36×10-5mm3/(N?m)。從圖中可見,N3 涂層的磨損率最低,比基體降低了83.79%。600 ℃時基體和各涂層的磨損率為9.42×10-5,8.19×10-5,1.49×10-5,0.94×10-5mm3/(N?m)。由此說明隨著TiN 含量的增加,復合涂層的耐磨性逐漸增強,其中添加6%TiN 時,涂層具有最好的耐磨性。結合上文顯微硬度分析,硬質相TiN 可以通過提高涂層硬度來減輕表面的磨損,并且高熔點的TiN 質點可作為非均勻形核的核心,產生彌散強化,從而改善涂層的組織性能。

圖7 Inconel718 基體與三種涂層在室溫和600 ℃下的磨損率Fig.7 Wear rates of Inconel718 substrate and three kinds of coatings at RT and 600 ℃

2.4 磨損機理分析

2.4.1 室溫下磨損機理分析

基體和各涂層的磨痕形貌如圖8 所示,從圖中可見,基體的磨痕最寬,圖8(b-1)和(c-1)分別為基體磨痕表面部分區域磨屑形貌,其表面主要發生塑性變形,另外還有磨粒劃出的犁溝,磨屑主要為粉末狀和塊狀。推測基體磨損過程:由于硬度較低,基體在摩擦過程中與氮化硅陶瓷球接觸時容易發生塑性變形,導致其表面材料發生剝落,并在之后的磨損過程中成為顆粒狀磨屑,使表面受到摩擦,形成磨粒磨損。另外結合表5 中EDS 結果推測磨屑中存在Cr2O3,NiO 等金屬氧化物。說明在實驗過程中,基體表面可能生成較薄的氧化膜,在應力的作用下,氧化膜很容易從表面脫落,混入磨屑[17]??傊w表面除了嚴重的塑性變形外,還存在微氧化及磨粒磨損。

圖8 室溫下的磨損形貌(a)磨損輪廓;(b)磨損形貌;(c)磨屑;(1)Inconel718;(2)N1;(3)N2;(4)N3Fig.8 Wear morphology at room temperature(a)wear scar;(b)wear morphology;(c)wear debris;(1)Inconel718;(2)N1;(3)N2;(4)N3

表5 室溫下磨屑EDS 分析(原子分數/%)Table5 EDS analysis of wear debris at room temperature(atom fraction/%)

由圖8(a-1)~(a-4)室溫下基體與涂層的磨損形貌可知,3 種涂層的磨痕明顯比基體輕,結合顯微硬度及EDS 分析,Co 和TiN 等硬質相的添加能夠有效地提高復合涂層的硬度,從而使磨損中微切削和塑性變形受到抑制,減少了表面的磨損[18]。由圖8(a-2),(b-2)可知,N1 涂層磨損表面存在較輕的塑性變形和少許層片狀剝落。推測涂層表面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形成微裂紋,使表層受到擠壓甚至斷裂脫落,從圖8(c-2)中可見磨屑呈粉末狀和少量塊狀。從圖8(a-3),(c-3)中可見,N2 涂層的磨損表面出現了凹坑,結合磨屑的EDS 結果可知,O 含量較高,表明可能存在氧化膜脫落,并且隨著摩擦過程的進行,表面會生成新的薄氧化膜,這樣循環往復,會不斷發生黏著-剝落-再黏著的現象,從而造成黏著磨損。從圖8(a-4)和(b-4)中可見,N3 涂層表面出現材料磨損和變形。磨屑中O 元素的原子分數為20.3%,另外,Co 的原子分數為67.3%,遠高于其他金屬元素的含量,推測N3 涂層表面可能發生了微氧化磨損,磨屑中的氧化物主要為CoO。綜上所述,N3 涂層存在塑性變形、微氧化磨損。整體來看,3 種復合涂層的磨損均小于基體。

2.4.2 600 ℃下磨損機理分析

基體在600 ℃下的磨損形貌如圖9(a-1),(b-1)所示,觀察到基體表面出現較為嚴重的塑性變形,并且存在一些犁溝和凹坑。說明基體在升溫過程中硬度降低,從而使Si3N4陶瓷球對基體的磨損更嚴重,并且在磨損表面造成凹坑。結合表6中EDS分析,磨屑中O元素原子分數為66%,另外,還存在其他Cr(5.2%)、Ni(14.1%)和Fe(8.2%)等元素,推測產生的白色磨屑為Cr2O3,NiO 和Fe2O3等金屬氧化物。查閱文獻可知,不同類型的金屬氧化膜具有不同的生長速度和膨脹速率,一般用PBR 值(Pilling-Bedworth ratio)來評價金屬氧化膜的膨脹程度[19]。只有當1

圖9 600 ℃下的磨損形貌(a)磨損輪廓;(b)磨損形貌;(c)磨屑;(1)Inconel718;(2)N1;(3)N2;(4)N3Fig.9 Wear morphology at 600 ℃(a) wear scar;(b)wear morphology;(c)wear debris;(1)Inconel718;(2)N1;(3)N2;(4)N3

表6 600 ℃下磨屑EDS 分析(原子分數/%)Table6 EDS analysis of wear debris at 600 ℃(atom fraction/%)

從圖9(a-2)~(c-2)中可見,N1 涂層表面磨損比基體輕。推測原因應該是鈷的高硬度提高了涂層的耐磨性,從而減輕了磨損。從磨損表面放大圖9(b-2)觀察到,涂層的表面出現了白色磨屑,結合EDS 分析,O 和Co 元素的原子分數分別為25%和63.1%,推測磨屑中主要存在CoO 等物相,即N1 涂層主要為輕微的氧化及磨粒磨損。觀察到N2 涂層的表面有層片狀剝落現象,并且表面出現少量裂紋,磨屑為粉末狀顆粒和少量塊狀,如圖9(a-3)~(c-3)所示。N3 涂層的表面磨損形貌如圖9(a-4)~(b-4)所示,觀察到其表面出現明顯的犁溝以及塑性變形,推測磨損面在與Si3N4對磨球接觸的過程中,在接觸點發生應力集中,產生微裂紋,并在應力作用下裂紋發生擴展,使表面物質剝落[21]。從圖9(c-4)中可見磨屑主要為粉末狀。與室溫時的EDS 結果對比可知,600 ℃下涂層和基體磨屑中的氧含量均高于室溫,說明600 ℃下樣品更容易發生氧化磨損,并且氧化膜容易脫落形成磨屑。同時結合磨損率結論和磨損形貌可知,基體和N1 涂層在600 ℃下的磨損比室溫時更嚴重,并且磨痕較為明顯,但N2 和N3 涂層在600 ℃下的磨損要低于室溫,說明純Co 涂層只能相對減輕基體的磨損,而添加TiN 可以進一步提高涂層在600 ℃條件下的耐磨性。

2.5 抗氧化機理分析

由于Inconel718 合金常用于高溫環境,并且磨損機理表明,材料表面在高溫摩擦磨損實驗中更容易發生氧化磨損,因此有必要探究涂層在高溫下的氧化機理。在前文的摩擦學實驗中,N3 涂層在所設計涂層中具有最優異的耐磨性,所以對其進行800 ℃下50 h 的恒溫氧化實驗研究,并用基體作為對照。50 h 后二者的單位面積增重質量(Δm)分別為56.55 mg/cm2和66.16 mg/cm2。按照質量增重繪制出氧化動力學曲線如圖10 所示,觀察到曲線為拋物線。文獻表明,氧化動力學曲線規律符合拋物線的特性,說明該材料具有抗氧化性[22]。

圖10 Inconel718 和N3 涂層在800 ℃下氧化50 h 的氧化動力學曲線Fig.10 Oxidation kinetics curves of Inconel718 and N3 coating at 800 ℃ for 50 h

由Cui[23]氧化理論可得氧化速率常數計算公式(2):

式中:Δm為單位面積增重;t為氧化時間;Kp為氧化速率常數,其值越小表示材料的抗氧化能力越強?;暮屯繉釉?00 ℃下的氧化速率(Kp)及平方相關系數(R2)見表7。其中R2越接近1,實驗數據與擬合曲線的擬合精度越好。從表中可見,N3 涂層的氧化速率(8.7634 mg·cm-4·h-1)略高于基體的,但與基體相差不大。

表7 基體和涂層在800 ℃下的氧化速率和平方相關系數Table7 Oxidation rate and square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substrate and coatings at 800℃

基體和N3 涂層氧化表面的XRD 圖譜如圖11 所示。分析XRD 圖譜可知,基體表面主要為Cr,Fe 和Ni的氧化物,包括Fe2O3和Cr2O3金屬氧化物及NiCr2O4尖晶石結構氧化物。其中尖晶石結構氧化物是Cr2O3與Ni 的氧化物發生固相反應生成的,其結構致密,有助于提高抗氧化性[24-25],反應式為:

圖11 Inconl718 和N3 涂層氧化表面XRD 分析結果Fig.11 XRD analysis results of oxidized surfaces of Inconel718 and N3 coating

N3 涂層的氧化表面主要是Co 和Ti 的氧化物,包括CoOx,TiO2,另外,還檢測到Fe 的氧化物Fe2O3。

基體和N3 涂層的氧化層表面形貌如圖12 所示。從圖12(a)中可見基體的氧化表面主要為灰色塊狀顆粒,并且出現少量的空洞和凹坑。結合表8 中EDS 分析,灰白色塊狀物質A 中Cr 的原子分數為37.82%,O原子分數為59.89%,推測此處存在Cr2O3。C 點是凹坑結構,Fe 和Ni 的原子分數分別為2.53%和7.26%,結合XRD 推測可能含有少量Fe2O3和NiCr2O4。與基體不同,N3 涂層的氧化表面為灰白色網狀結構,并且部分區域存在明顯的裂紋。推測可能是基體與氧化物之間熱膨脹系數(Inconel718:(13.0~14.2)×10-6℃-1;Cr2O3:(7.2~7.8)×10-6℃-1;TiO2:(8.5~9.0)×10-6℃-1;CoO:(12.5~13.7)×10-6℃-1;Fe2O3:(11.3~11.8)×10-6℃-1)的差異導致出現了裂紋[26]。而且試樣在實驗中經歷了從800 ℃到室溫的幾次冷熱循環,當超過臨界應力時,表面也會出現裂紋[27]。EDS 顯示N3 涂層中Co 含量遠大于其他金屬。例如D 點,除了Co(46.61%)外,其他金屬元素如Cr(0.06%),Fe(0.80%),Ni(0.37%)等含量較少,因此主要存在CoOx。另外,點E 處還有Ti 元素(0.03%),推測該處還含有TiO2。上述主要的反應式如式(4)~(7)所示:

圖12 氧化表面形貌 (a)Inconel718;(b)N3 涂層Fig.12 Oxidized surface morphology (a)nconel718;(b)N3 coating

表8 基體和涂層典型氧化形貌EDS 結果(原子分數/%)Table8 EDS results of typical oxidation morphology of coatings(atom fraction/%)

3 結論

(1)復合涂層中的主要物相包括固溶體γ-Co 和(Fe,Ni),以及熔池中合金元素間形成的FeNi3和Cr3Ni2,另外N2 和N3 涂層還存在Cr2Ti 和TiN。涂層硬度相對基體也有所提高,達到基體(262.7HV0.5)的1.3~1.4 倍。

(2)N2 涂層的減摩效果較好,而N3 涂層擁有最好的耐磨性能,說明Co/TiN 復合涂層能夠有效改善基體的摩擦學性能。并且隨著TiN 含量的增加,涂層的磨損越輕,耐磨性越好。由分析磨損機理可知,600 ℃下涂層表面生成了氧化膜,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降低表面磨損。

(3)800 ℃下N3 涂層具有抗氧化性,氧化速率常數為8.7634 mg2?cm-4?h-1,與基體的相差不大,證明該復合涂層在具有一定抗氧化性的同時,能夠大幅降低基體在高溫下的磨損率,提高摩擦學性能,延長零部件的使用壽命,從而降低了成本,使Inconel718 合金在高溫極端工況下的應用更為廣泛。

猜你喜歡
磨屑室溫因數
人工膝關節不同體外磨損周期的UHMWPE磨屑特征及細胞毒性研究
超導追求
維生素E 穩定型高交聯聚乙烯人工膝關節磨屑的分離提取
磨屑對TC4鈦合金微動磨損行為的影響
人工關節CoCrMo-UHMWPE 配副在不同接觸應力下的摩擦、磨損和磨屑特征
因數是11的巧算
室溫采集裝置及供熱二級管網智能化改造
“積”和“因數”的關系
積的變化規律
找因數與倍數有絕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