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居住的信仰

2024-03-30 07:59楊健民
海峽姐妹 2024年3期
關鍵詞:樓盤房價信仰

文/楊健民

住房一直是國人伸長脖子都想圓的夢。無論當今的房價如何地豪賭,即便是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想擁有一處或是剛需或是改善的住房,一定是人們津津樂道的話題。茶余飯后,哪怕幾句閑聊,一提起節節攀升的房價,立馬可以讓所有人亢奮 起來。

我們往往在抵達一座城市之后,詢問房價變成一種熱門話題,甚至超過了詢問名勝古跡的興趣。放眼望去,周圍的樓房越蓋越多,樓層越來越高,給人們帶來的是心理的無比恐慌。城市里的“老破小”相繼被拆除,告訴人們:土地已經不可再生了,這里的一切正在一步步地隱退,它幾乎連軀殼都不會留下。

馬克·吐溫早就說過:趕快抓住土地吧,上帝已經不制造了——至于這個地方將會矗立起一種什么樣的期待,那只能是翹首以待。拆遷——成為人們一個狂歡的節日。

數年前,我的一位年輕同事原來住的城中村被拆,他家獲得補償金近千萬,安置房拿了六套,一夜之間成了“拆二代”。最近,我居住的這座城市又有一批“老破小”要拆遷了,一位大學教授一邊沾沾自喜,一邊也在積極盤算著——究竟可以增加多少平方呢?是拿一大套還是分成兩小套?

我曾經在這座城市的中心地帶住過多年。2000年,最后一批集資房修建后,我搬到一座小高層的頂樓居住。從樓上一眼望去,無規則的錯落而顯得雜亂的民房,從早到晚市聲嚷嚷,一片嘈雜。深夜里,不時會聽到一聲摔杯子的脆響,或是一兩聲奇怪的尖叫,時而還有犬吠和母貓叫春的哀嚎。

滾滾紅塵,風吹云散,我對那一帶的深巷是有記憶的,它的每一處輪廓都深刻著一種屬于街巷人家的鄉愁。的確,不需要太多的歷史事件的陳述,我都能觸摸到它的某些有意思的局部。

迄今為止,我已經在這座城市里移居多處,對于樓盤的夢想逐漸麻木。無論房價變成什么樣的神話,或者說有什么樣的奇跡將要發生,我都會無端地去懷念一座城中村的歷史乃至一條街巷的記憶,去回望它的氣息。

即便房子終究會成為一片薄薄的影子或者一個概念,沒有住房那是萬萬不能的。就連作家伍爾芙都要求有“一間自己的房子”——當然,她需要的僅僅是一個“文化閨房”,其目的是為了拒絕男性目光的探訪。而作為平民百姓的我們,需要的僅僅也是一個“窩”——這是我們的“小目標”么?于是,我選擇了這座城市一條內河邊上的一個樓盤。很大的一個理由,在于這里有一座建于清代同治年間的石板橋,它承載了太多的歷史記憶,人文底蘊深厚。居住在這里,我想說不定也會像古代那個詩人倒背著雙手,朗聲長吟:“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边@不僅是我的棲身之所,而且是我的精神空間。

其實,房子不就是一個家嗎?小時候,每當天黑下來,瘋跑過后的我們一批小伙伴,就各自推開斑駁龜裂的木板門,各找各媽去了。我清楚地記得:木板門背后就是我的家。

1969年,我剛剛上初一,就和爺爺一起謀劃著蓋了一座土瓦房,兩層樓,樓上樓下兩個廳,五個房間,一間廚房,我清楚地記得總共花了2700元人民幣,因為記賬的是我——一個少年“賬房先生”。2700元在當今該換算成多少元?現在的房子除了地段、樓層、面積,它的主題就剩下一個:價格。價格之外沒有任何的傳統和歷史,也沒有任何額外的觀念,房子就是一摞摞鈔票疊起來的。有人說,如今銀行存折上的數目,可以決定一個人居住何處。

這難道就是我們居住的信仰?

買房絕對是對人們心理的一種極度考驗。猶猶豫豫地站在那些鱗次櫛比的樓盤前,摸摸口袋里攢著的那幾文錢,一臉茫然。買還是不買?是看緊錢包還是傾囊而出?一時間像是在經歷著一場生死存亡的豪賭。有的人眼睜睜看著一平方米逾幾萬甚至十幾萬元的樓盤,幾乎都快瘋了——我那幾文錢還不夠買它一個 廁所。

如果說,這就是我們居住的信仰,那么,這種在畸形消費社會里遠遠超出物質本身價值的消費行為,它所導致的一定是樸素的居住倫理的淪陷和崩塌。造成這種崩塌的究竟是誰呢?當然不是鄉村,而是城市——因為定價權在城市,鄉村不過是供給側。說起來,這是個嚴重的經濟學問題,在這里似乎是扯不清的。

法國作家西爾萬·泰松,2010年在貝加爾湖畔一間西伯利亞小木屋居住了六個月,寫了一部小說《在西伯利亞森林中》,于2016年獲得了第八屆傅雷翻譯出版獎新人獎。泰松說,那間“小屋是一個捕捉自然顫動瞬間的理想觀測站”,“六個月,好像一生”。在他看來,“木屋是個簡化的王國”,“在城市中,每個動作的進程都得犧牲上千個其他行為。森林將城市所分散的集中起來”。他離開了城市的墓穴,把原先是“一匹狼”的自己變成了“一頭熊”,是“此地的神靈助我馴服了時間”——這就是泰松所需要的生活,也是他的居住的信仰。

那我們呢?我想,你所居住的,無論是隱在郊外綠樹雜錯的斜坡上的別墅極品,還是城市中心的高層公寓,無論是繁茂而生機勃勃的環境,還是幽靜的清風明月般的燈火闌珊處,如果能夠像泰松那樣,我們或許就可以明白生活的意義——這種意義除了必要的居住的需要之外,還有那些自由自在的靜謐的激情,那些陽光燦爛的日子,那些天地人合一的情景,它們唾手可得,觸手可及。

人間草木太匆匆。人這一生,可以購幾次房呢?無論如何,購房的第一要義就是為了居??;而更高的要義就是為了詩意地棲居——這才是我們居住的信仰,才是選擇一種行動的生命,才是祈求一種靈魂相望的感動。

猜你喜歡
樓盤房價信仰
與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兩大手段!深圳土地“擴權”定了,房價還會再漲?
番禺:江景“樓王”+全城熱賣 TOP1+“巨無霸樓盤”齊登場!
防范未然 “穩房價”更要“穩房租”
論信仰
鐵的信仰
幸福里(外一首)
去庫存的根本途徑還在于降房價
2016房價“漲”聲響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