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古流傳的知音:解讀《伯牙鼓琴》

2024-03-30 02:53周彩霞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霍城中心小學
課外語文 2024年2期
關鍵詞:鼓琴子期鐘子期

⊙ 周彩霞(甘肅省張掖市山丹縣霍城中心小學)

★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

追求知音知己的情感需求一直存在于每個人心中。

無奈人與人之間相識容易相知難,知音可遇不可求,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因為難,所以渴求。

歷史上涌現出許多追求知音的故事,其中最有名的是《伯牙鼓琴》。部編版《語文》六年級上冊《伯牙鼓琴》寫的是:伯牙彈琴,遇到名喚鐘子期的聽他彈琴,他心里想到什么彈出來時,鐘子期都能從琴聲中領會到他的所想所思,鐘子期如此深入理解伯牙的內心世界,讓伯牙震驚,二人遂結為知音。翌年,伯牙重回故地期望與鐘子期相會,卻得知子期病逝,為此伯牙悲痛不已,在子期墓前絕弦摔琴,此后再不彈琴,因為知音不再。

伯牙、子期因音樂鑒賞水平的高度一致和體會琴曲情感的深度共鳴,相互引為人生知己,“知音”一詞也由此產生,并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伯牙、子期惺惺相惜的知音故事也被世人稱贊羨慕,傳誦學習,讓這則知音佳話千古流傳。

一、曲高和寡:撫琴之客得遇知音

春秋戰國時期,士大夫彈琴弄曲成風,一時間涌現出很多知名的琴家,伯牙便是其中一位。他師從大琴師成連,學成后技藝高超,既是彈琴能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為“琴仙”,官拜晉國上大夫。

伯牙琴技高超,荀況《荀子·勸學》中對其贊譽有加:“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魚出聽,伯牙鼓琴而六馬仰秣?!币馑际遣赖那僖羧攵胄?,就連拉著天子之車的六馬,聽到伯牙彈琴也仰頭站立聽曲忘記吃草。但就是這么美妙動聽的琴音,在伯牙周邊的生活中卻沒有幾個人能夠聽得懂。那些居于廟堂之高的人,雖然有幸能聽他演奏,但在伯牙看來他們是肉食者鄙,聽琴不過是附庸風雅,僅僅覺得琴音美妙,卻并不一定能聽得懂他彈奏曲子的意境。一時間伯牙如所有渴望得到理解的人一樣,雖名利雙收,但四顧茫然。正所謂曲高和寡,高處不勝寒,伯牙的心里渴望有一位真正聽得懂他琴音的人出現。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知音就在生命的前面等著伯牙。那是在伯牙的一次旅途。是夜,山岳聳立,大河湯湯,月色朗朗。伯牙頓時來了興致,吩咐隨從抱來七弦琴開始了即興彈奏,融所見所聞所想所思于琴曲中,獨自陶醉。他覺察到有人偷聽,定睛一看,不遠處一人默默站立,沉浸琴聲里。伯牙見此情狀,遂請對方到眼前。對方自我介紹,說自己是一介樵夫,打柴經過暫歇,聽聞琴音美妙,已經駐足多時。這便是《伯牙鼓琴》的首句:“伯牙鼓琴,鐘子期聽之?!?/p>

一彈,一聽,沒有特別的安排,一切就這樣平淡地發生了。在伯牙看來,這樣的一個夜晚,只不過是他人生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夜晚,一個人隨意彈琴罷了,用的也是平常的技藝;對子期來講,日常打柴歸來途中小憩,聞得琴音,駐足而聽也是平常行為??磥碇粝嘁姷拈_頭,并沒有驚天動地的鋪墊,只不過是一個撫琴之客和一個聽琴之人因琴緣相遇,自然而然且合時宜,一人真誠地彈奏,一人默默地聆聽,水到渠成。二人仿佛已經彼此相知了一千年,只不過再次遇見。這就是真正的知音,拋卻煩瑣的架勢,剔除矯情的語言,心靈交互直奔主題,不拖泥帶水,且聽、且彈。

二、高山流水:所思所想知音盡知

音樂是世界上沒有國界的語言,是傳播人與人之間情感的載體。許多難以言說的話,難以表達的情感,都可以通過音樂進行溝通。司馬相如一曲琴歌《鳳求凰》,讓卓文君勇敢出走并拔釵典當,與他當瀘沽酒;荊軻前去刺殺秦王之時,高漸離在易水河畔為荊軻擊筑(古代的一種擊弦樂器)送行,之前二人也因擊筑相識相知;伯牙、子期經過多年的時空等待終于相見,沒有多余的話,唯有琴音傳真情。伯牙所思所想付琴弦,子期一聽便了然于胸。

在接下來的交流中,二人一彈一評價,顯得十分默契。一開始,伯牙心里想著泰山的巍峨雄偉,不料鐘子期聽音辨意,馬上回應:“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辟澝啦赖那購椀煤?,如山岳巍峨聳立高大雄偉。伯牙不怎么相信,竟然有人輕而易舉地猜中了他的心思,或許是巧合也未可知。為此伯牙打算考考子期,過了一會兒在心里想著流水,所思隨著指尖琴音流出。鐘子期又說出了聽曲感悟:“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辟澝啦赖那僖粝翊蠛雍坪剖幨幈简v不息,一路向前。

子期這兩句評價雖然以白描的手法道出,沒有渲染,僅僅進行陳述,但我們這些旁觀者卻仿佛于無聲處聽到了驚雷。這聲驚雷炸響在伯牙的心中,久久難以平復。伯牙疑惑:自己并沒有告訴鐘子期他要彈的內容是什么,所彈的,只不過是眼前所見引發的感悟而已,虛無縹緲,如夢如幻,屬于自己心底最隱秘的部位,但為什么鐘子期卻能準確貼切地捕捉到琴音中的境界,用短短的兩句回答,對他一擊而中,再擊再中呢?這在伯牙以往的彈琴經歷中,是從來沒有遇到過的。這不啻于在他的心里引爆了火山,如滾燙熔巖噴薄而出:是終于有人懂得了我內心的想法,聽懂了琴聲里表達的意境了嗎?到此我們方明白,靈魂相認,并不需多余的語言,所有溝通交流,盡在兩顆契合的心靈間,神游往復不止。至此,伯牙等待多年的人終于出現。他不是別人,他是樵夫鐘子期?;蛟S我們經過深入了解后會不理解這一點:伯牙是晉國上大夫,而鐘子期是一個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擔、拿板斧的樵夫,二者為什么能夠成為知音?現在想來,我們的疑問是何等膚淺。殊不知真正的知音,能夠跨越階層地位等身外之物,拋卻金錢、地位的藩籬,只為相互懂得。二人地位懸殊而心靈契合,正是二人成為千古知音的難得之處。

三、一曲終了:知音既逝破琴絕弦

知音難得,古人早有體會。兩漢佚名有詩“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韓愈說“知音者誠希,念子不能別”,孟浩然說“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岳飛說“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蘇軾說“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這都是大家對于知音難求的感悟。從這一點來講,伯牙和子期是幸運的。他們因琴結緣,遇到彼此,靈魂得以自由釋放。

然而得到的同時,卻也是面臨失去的開始。命運無常。在伯牙認為從此有子期可以聽懂他的琴的時候,子期卻十分遺憾地病逝,讓伯牙失去了他的千古知音。故事傳說,第二年伯牙攜琴赴約,子期卻已經不在人世了。滿心期盼與知音重逢,訴說別后離情,共賞琴音之美,豈料昔日一別竟陰陽兩隔。傳說悲痛不已的伯牙在子期墳前彈了一曲《高山流水》,想讓子期最后一次聽聽他的琴聲,以寄托無盡哀思。但縱然子期明白,也不能對琴聲予以品評了。想到此,“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這個后來的故事同樣有個典故,叫做“伯牙絕弦”。我們認為,伯牙之所以這樣,是“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破琴絕弦,可以想見伯牙是多么的悲痛,才能決絕地將心愛的七弦琴斷弦摔碎。這樣的決絕是不給自己留后路,不給他人留機會,從此封存苦心造詣多年的琴藝;也再不向任何人,包括他自己,包括天地萬物、日月星辰,彈哪怕一聲的琴音。那個懂自己的人已經不在了,天下再不會有第二個子期,那么留著這身琴技有何用呢?留著傳遞二人情感的琴又有何用呢?可以想見,子期病逝,此后伴隨伯牙的怕只有殘碎歲月、枯坐無趣的人生。失去子期,往后生命殘缺,不再有光亮,一切都蒙上了灰色。

那么伯牙和子期的相遇,到底是幸還是不幸呢?我們渴望知音,一旦得到,就能夠有幸長久擁有嗎?生命的走向不可捉摸,在我們得到知音又失去知音時,又該如何面對傷痛,該如何堅守知音生生世世永不分開呢?

好在伯牙摔琴絕弦的故事告訴我們:知音不只是大家活著時候的欣然擁有,也包括逝去后對知音情感的篤定。見一面就夠了,聽一曲就值了,生死又怎能將伯牙和子期分開呢?知音是能夠穿越生死的。你活著。是我的知音;你逝去,你仍然是我的知音。雖然你的逝去,帶走了我這里屬于你的全部,但活著的人并沒有背叛彼此的真心,恐怕這才是伯牙子期之所以成為千古知音的真諦所在——如果不能承受失去知音的沉痛,便不配擁有知音。

如此想來,伯牙子期是幸運的。時間安排他們相識相認,生死斬不斷他們之間高山流水般的深情厚誼。得到就是永恒,生命消殞也不減半分,他們是直面現實的勇者,用生離死別向我們彰顯了知音真正的奧義。

這樣的知音,驚天地,泣鬼神,千古不朽!

猜你喜歡
鼓琴子期鐘子期
讀,文言文教學的一張好牌
伯牙鼓琴
讀出經典的新意
問世間,“琴”為何物
泉水滴答
何謂“知音”
轉身①
高山流水
伯牙子期
臨街的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