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尋找中軸線上草垛胡同的一些往事

2024-03-31 03:53艾君
工會博覽 2024年8期
關鍵詞:草垛胡同美術

□艾君

馮真與鄧澍在北池子樓房的房頂(彭壯懷/攝)

去年12 月3 日傍晚,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研究史研究所客座研究員、中共創建史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丹陽大姐發來她母親、中央美院著名教授馮真老師的《自傳(底稿)》。

屈指一算,筆者與馮真老師相識三十多年了。馮真老師是中國“左聯”主要領導人之一、新中國文化思想領域理論家馮乃超的女兒,也是我國近代民主革命家、同盟會發起人李書城的外甥女。出身于“紅色家庭”的馮老師,過往曾向筆者講述過一些其家庭幾代人投身革命的故事。心想,她的《自傳》 里自然會涉獵一些鮮為人知的歷史,便迅速仔細閱研讀起來。在讀到“迎接北平解放”一章里,筆者被多次提到的“草垛胡同”所吸引。譬如,“十月一日開國大典我在北池子草垛胡同的駐地,與很多同志從大喇叭的廣播里聽到了天安門那里傳來的聲音……沒想到勝利來得這么快……”

讀著,讀著,便對草垛胡同產生了許多好奇。在京城數以萬計的胡同中,這條中軸線上的“草垛胡同”雖然名不經傳,看來還有著許多鮮為人知的故事。

于是,開始翻閱東城區的一些資料以及1929 年版的《北平指南》 和新編《北京胡同志》 等,很遺憾都鮮有詳細介紹,決定明兒還是親自考究一番。

實地尋找“草垛胡同”

2023 年12 月4 日,天氣挺冷。上午,從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出來,想尋覓這條沒有印象的胡同……

打開手機百度、高德地圖都無法找到“草垛胡同”具體位置。心里開始嘀咕:難道這條胡同改名了?不存在了?若不存在了,為何東華門街道胡同資料里還標有“草垛胡同(五所胡同并入)”字樣?帶著疑問,更堅定了實地找找的念頭。

還好,《北京胡同志》里記載說,“草垛胡同”位于“故宮東側,呈南北走向,北端曲折。北起北池子大街,南止騎河樓街,東有支巷通銀閘胡同。全長358 米,寬4 米,瀝青路面。草垛胡同,清代屬皇城,光緒時稱草垛胡同。民國后沿稱。1965 年整頓地名時五所胡同并入?,F胡同內有北京證章廠等單位,還有居民住宅?!睎|城區第一圖書館網站在介紹時也有如上描述。根據自己手中的“1949 年北京地圖”,判斷草垛胡同應在現在的騎河樓大街路北,靠近北池子大街,銀閘胡同的西面。

從勞動文化宮東門出來,過燈籠褲胡同,不覺來到北池子頭條,見胡同口“新青年舊址”牌子……決定先去箭桿胡同里的陳獨秀故居《新青年》舊址接受一下教育……獨自佇立在舊址沉思許久……眼前,仿佛看到了一百多年前,那些新文化運動的革命先驅,為尋求中華民族的前途,日夜奔忙的情景……從箭桿胡同出來,便到了騎河樓大街,開始尋找“草垛胡同”……在騎河樓街北轉了半天,找不到“草垛胡同”任何標識……為難之時,剛好遇到一位順豐快遞員。心想,他總該知道。果然不出所料,快遞員向我對面一指說:“就是那個紅鐵門!”

“這像是住家的,怎會是胡同?”筆者詫異了。

快遞員告訴我,這周圍只有個“草垛一號”,沒聽說“草垛胡同”。既來之則安之,筆者還是不死心,繼續尋覓。

1949 年北京地圖局部,紅框是草垛胡同和校尉營位置(資料圖)

不覺來到銀閘胡同,好不容易找到一位住地老人,便向老人探尋起來。老人說:“這胡同里早就沒有了,更沒什么胡同標識了,何時消失他也不明白……”

“消失了?一點痕跡沒有?”筆者不甘心,還是執著地沿著文字敘述以及手中舊地圖,圍繞四周林立樓宇轉了數個小時,沒有找到半點歷史痕跡,失望而歸。

夜里,躺在床上沉思起來:這條中軸線上全長358 米、寬4 米的草垛胡同,或許真的隨著時代變遷,與京城的所有老城門一樣消失在今天的視野里,而今只剩下一個名字或地名的符號……那么,草垛胡同如何會消失了呢?

從張立憲主編的人文社科讀物《讀庫(1405)》里筆者似乎找到了一點蛛絲馬跡。在一篇談到北京改地名文章里說,1964 年起,北京市曾花一年多時間,進行全市范圍街道名稱整頓活動,對四個城區的3590 條街巷逐一考評,整合后四城區街道名稱留有2994 條,而對帶有封建迷信、庸俗及重名街道更改了約40%,修改了“思王庵”“纏腳灣”“狗房廟”“八王墳”等名稱,登報公布,立柱樹牌,匯集成冊。六七十年代,北京又掀起改名之風,最受推崇的街巷名稱具備紅色、東方、蓬勃、群眾等特征的革命性詞語,各城區爭先恐后申請標注,誰先搶注誰就占先。這篇文章里提到了“草垛胡同”。今天,草垛胡同找不到了,但它留下的歷史卻還能找到印記……

探源草垛胡同的來歷

關于草垛胡同名稱來歷,資料里沒有查到。但筆者認為,肯定與“草垛”有關。而草垛是指堆放整齊的草堆,順著這樣思維,那么,這里為何要堆積草料呢?

順藤摸瓜,挖掘這周圍的歷史軌跡。其實,東華門周圍確實與馬有著千絲萬縷聯系。明清時,紫禁城東華門內文淵閣后不遠處,坐東向西的一處院落叫上駟院,而上駟院最初叫御馬監。

史料記載,明代御馬監是明宦官機構中設置較早的一個官署,由太監掌管,主要管理皇帝用馬,還包括管理分布在全國各地的養馬草場,而清朝的上駟院則是專門管理皇帝御用馬匹的部門?;实垴R圈一般分內外兩類,紫禁城內的稱為御馬廄,所養馬匹是供皇帝出行駕乘及儀仗所用。而外馬廄在南苑,其馬匹大多是為皇帝圍獵時所騎乘。東華門門外曾設有下馬碑石,門內金水河南北流向,上架石橋1 座,橋北為三座門。從有關史料看,這周圍不僅有條“草垛胡同”,還真有條“馬圈胡同”。文字記載,草垛胡同本屬皇城,光緒后改名“草垛胡同”。從1949 年地圖看,草垛胡同東面、銀閘胡同南面有條胡同就曾叫“馬圈胡同”,后也用名“騎河樓北巷”?!榜R圈胡同”,顧名思義,是飼養御馬之處,這也正是清朝御馬監養馬之處。

今天敘述看,“草垛胡同北起北池子大街,南止騎河樓街,東有銀閘胡同?!惫P者想:當年“騎河樓”是否也與馬有關呢?史料里沒有找到答案。不過,歷史看,清時文武官員上朝或入宮覲見是不能走天安門與午門的,基本是進東安門、從東華門入宮。而東安門內有玉河(古稱御河),河上有石拱橋,名為東安門橋。因為進宮見皇帝者常走,故又稱“望恩橋”或“皇恩橋”,而騎河樓與望恩橋同在御河上,位于望恩橋北。由此看,難道騎河樓曾是下馬過橋之地?沒有資料說過。而今資料大都這樣敘述:騎河樓在故宮東側偏北,1921 年出版的《新測北京內外城全圖》標為“騎河樓”。新中國成立后稱“騎河樓大街”,1965 年整頓地名時將承侯大院并入,改稱“騎河樓街”;同時將南北兩側與之相交的兩條胡同改稱騎河樓南巷、騎河樓北巷。椐《日下舊聞考》 載,“騎河樓在東安橋北,蕪史云:有亭居橋上,曰涵碧。橋上有石礎二。相傳有樓騎河,今橋西街尚叫騎河樓?!毙y時稱騎河樓,民國時沿稱。對為何要起名“騎河樓”都沒文字記載,筆者思:“騎”字最早見于甲骨文,本義為跨馬、騎馬,以此考究“騎河樓”還或許是與馬有關。

如今騎河樓已不見御河、橋樓,是北京市婦產醫院所在地。不過對騎河樓南巷(原名妞妞房胡同)卻有不少文字敘述,這胡同看不出與馬的關聯。筆者反而對草垛北的北池子產生興趣。北池子在清乾隆時稱北長街,清宣統時改稱北池子,新中國成立后稱北池子大街。北池子名字也許和水有關,因為旁邊還有個銀閘,難道這里曾是蓄水池子?這里建池何用呢?會不會也與馬有關呢?譬如,“洗馬池?御馬池?”之類,沒有文字記載。據我國近代史學家、方志學家張江裁在《燕京訪古錄》 里說:“東華門內御馬監南,為元時之御水河,今已劃平為地,土埋有白銀鑄水閘一座……橫梁正中鐫‘銀閘’二大篆字,上首鐫‘大元元統癸酉秋奉旨鑄銀水閘一座’十五小字,下首鐫‘太傅左丞相薩敦監鑄’九小字。當元時,用純銀鑄此水閘,莫詳其故?!庇勉y子鑄一道水閘似乎不可思議,或只是鎮物。銀閘地名至今在用稱“銀閘胡同”,今銀閘胡同呈南北走向,兩端曲折,北起五四大街,南止北河沿大街,東鄰沙灘南巷,西靠草垛胡同。

以上考究,筆者認為,草垛胡同來歷是堆積馬用草料之場所。因為明清時,東華門內曾設御馬監、上駟院,而清朝上駟院正位于東華門內文淵閣后坐東向西的一處院落,這周圍有堆積馬草料之場所也就很自然了,草垛胡同也許因此得名。

草垛胡同串起藝術的足印

再回到馮真回憶錄《自傳(底稿)》。馮老敘述:約在1949 年年初,“我跟隨解放軍北平軍管會文管會美術工作隊隨部分解放軍部隊先進入了北平,準備解放軍的入城式。美術工作隊住在北池子的一處樓房,很快,又搬到馬路對面不遠處的北池子草垛胡同,那里有多進四合院,院落里還有一棟二層樓,我與鄧澍(著名美術教育家,中國新壁畫運動開拓者之一)住一間平房宿舍?!薄安痪?,陸陸續續來了好多我們原來不認識的同志,有的以前是北平地下黨,有的從杭州來的,可能這時就成立了‘美術供應社’。美術供應社像是臨時完成某一任務的集合體……”

筆者研究一些史料認為,馮老所講的當時在北池子草垛胡同的軍管會文管會美術工作隊,其任務之一也應與組建新中國的中央美術學院有關。

據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華天雪2018 年發在《美術學報》 一篇《以胡一川、徐悲鴻為核心的華大三部美術系與國立北平藝專的合并問題》 文章里敘述:從華北大學(1948 年-1949 年由華北聯合大學和北方大學合并而成)遷入北平到其美術系與國立北平藝專合并前,有一個各自獨立發展的短暫時期。前者于1949 年3 月遷入北平,后者自1949 年1 月31 日北平和平解放后旋即經歷月余的“軍管”。這期間,華北大學三部美術系(前身是1938 年成立的延安魯迅藝術學院美術系)的教學延續“延安系統”的完整獨立性,而北平藝專則經歷了新政策、新思維的緩慢滲透與改造。1949 年10月(有資料說11 月)兩者合并成國立美術學院。1950 年1 月,經中央政務院批準,正式定名為中央美術學院。

草垛胡同的軍管會文管會美術工作隊其任務還應有參與開國大典的美術籌備工作。

筆者從共和國國徽設計者、美術教育家張仃之子張郎郎(美術設計家、作家)的中華書局2012 年版《大雅寶舊事》 里獲悉,1949 年9 月他到北京后住在北池子北口草垛胡同12 號,而當時的美術供應社就在12 號外面的大院子里,這與馮老《自傳》里有段“美術供應社參與了新中國的國徽等設計制作”不謀而合,因為張仃是共和國國徽主要設計者。馮老如下描述:“記得一天有人大喊:‘快點找來圓規!’于是我把父親在上海送我到解放區前夜給我的一套漢陽造的白鐵繪圖工具(華北聯大幾次行軍我都一直背著)拿出來借給他們用。后來我知道美術供應社參與了新中國的國旗、國徽等設計制作。很長時間以來,我曾以為自己那一時期是屬于美術供應社的……最近我才知道,從1949 年4 月起,我和顧群、鄧澍是華北大學美術科創作組成員?!?/p>

寫到這里,就不得不說說草垛胡同12 號聞名遐邇的“美術供應社”。新中國成立前夕,它是以原華北大學美工隊為基礎組建的,當時相當于新中國的國家美術設計生產機構,是擁有很多專業人才和百余人的工廠。供應社下設多個部門,有肖像股、塑造股、徽章股,業務種類包括宣傳畫、擺件、雕塑、徽章等。中央美術學院成立后,改成中央美術學院美術供應社,隸屬于當時中央美術學院工藝美術系(此系后獨立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今歸屬清華大學)。

回望草垛,這一條小小的胡同,不僅留下了新中國美術事業起步的紅色印記,也為新中國戲曲事業發展奠定了基礎,留下了許多戲劇藝術家的足跡……

1949 年,華大三部師生在北京草垛胡同開會(資料圖)

新中國誕生的第一所國家戲校就在這條小小胡同里。史料介紹,北京和平解放后,草垛胡同成立了“軍管會北平平劇實驗學?!?,1950 年1 月8 日改名為“戲曲改進局戲曲實驗學?!?。據文藝理論家、戲曲改革開創者馬少波1990 年發表在光明日報的《中國戲曲學院四十年舊話》 一文介紹:新中國成立前夕,周恩來在中南海召集有關解放區舊劇改革的黨員領導干部匯報工作,共商戲改大計的時候,一致建議成立戲曲領導機構和研究機構。新中國成立后的10 月2 日,中華全國戲曲改革委員會成立(10 月下旬改稱文化部戲曲改進局),并以四維三分校為基礎在草垛胡同成立戲曲實驗學校,田漢兼任校長。1950 年1 月28 日,“戲曲改進局戲曲實驗學?!背闪?,設置8 年制京劇表演和6 年制京劇音樂伴奏兩個專業。1950 年5 月“戲曲實驗學?!边w至西城區趙登禹路新校址(今中國評劇院)。該校1952 年11 月更名為“北京戲曲實驗學?!?,后又改名為“中國戲曲學?!辈⑦w至宣武區里仁街,1978年10 月更名為“中國戲曲學院”至今。

據悉,在草垛這條小小的胡同里居住過的還有孟慶樹、黎錦暉、米玉文等無數名人。如今,北京中軸線申遺,激起了無數人兒時的回憶,也串聯起了筆者對京城無數不起眼胡同的尋覓和思索?!安荻狻边@條中軸線上名不經傳的胡同,留下了許多鮮為人知的往事……

猜你喜歡
草垛胡同美術
遠去的鄉村草垛
創意美術
草垛當凳(大家拍世界)
溫暖的草垛
創意美術
創意美術
光陰,在胡同中流逝
最不像胡同的胡同
Preserving and Honoring Beijing’s Hutongs
胡同兇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