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小龍健身:最早的功能性訓練

2024-03-31 15:46晟杰
體育世界(學術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李小龍功能性力量

文/晟杰

一名偉大的功夫巨星背后,通常有一套難以琢磨的訓練計劃。

但如果在今天談論李小龍的健身法,其實就是一種功能性訓練——每塊肌肉都不做浪費,為了全力戰斗而服務。

1964年振藩國術館的一場對決后幾乎虛脫,是李小龍審視體能短板的起點,而身處黃金健美時代的他,也從力量訓練中深挖價值,與契合實戰的功能性訓練相嫁接。

直至逝世前,李小龍都秉持功能性訓練,并創下無數輝煌。就如他創造的截拳道,更需要加快調動肌肉,達到一擊致命的功能。

要探索李小龍的功能性訓練開創史,一本《李小龍肢體表達藝術》中,就記錄了他的訓練筆記、書信、日記、訪談等。

作為上世紀的武術家,李小龍就已明確“如需突破技術就必須依賴力量”。在他的個人訓練手稿中,靜力訓練與負重訓練可能是篇幅最大的,而這也最大程度符合如今NSCA 等機構,以抗阻為核心的訓練理念。

甚至在最早的訓練計劃中,就有符合功能性力量的訓練原則。比如說,他將前臂視為打出極具破壞力拳法的核心,其徒弟李鴻新專門為其制造負重握力器,以鍛煉前臂屈肌,呈現更為剛猛的寸勁拳。

當然,更重要的是訓練方案。李小龍也為提升專項格斗能力,建立專屬計劃。

比如從1970年開始,李小龍認識到協調全部肌群的重要性,創造全身循環訓練,涵蓋了臂、肩、腿等主要肌群并制定組數2 組、次數8 ~12 次,并伴以額定重量。

如果說如今團課健身房內,全身杠鈴操的功能性,在于讓現代人恢復自由行動的能力,那么李小龍創造的全身循環訓練,更能精進格斗家們的“一記重拳、一記踢擊”。

李小龍的功能性訓練,是一種駕馭身體的哲學,而這也是他留下的寶貴財富之一。

1 李小龍的實戰武器——半個世紀前的超人身軀

在50年前,李小龍超人般的身軀,就是當時強大的實戰武器。

1973年的《龍爭虎斗》,可能是李小龍身體素質巔峰時期。在擂臺比武鏡頭曾有飛踢動作,但由于出腿動作過快難以被膠片機所記錄,迫不得已將機器轉速調慢。

而此前數年間上映的《猛龍過江》以及客串電影《丑聞喋血》中,都有騰空8 英尺高飛擊破電燈泡,以及3英尺外迅速拳擊擊中對手的鏡頭。

在特技罕見的時代,這都是李小龍強大力量、速度素質的最好呈現。

當然,真實的武術比賽中,更能體現李小龍的實戰實力。

比如1967年長灘國際空手道錦標賽上,李小龍陸續實戰演練詠春拳閉目黐手、二指俯臥撐、寸勁拳、全接觸自由搏擊等。值得一提的是,在與其學生Robert Baker 演示截拳道寸勁拳時,呈現令人驚嘆的擊出距離。

基于身體素質,李小龍也擁有受健美選手稱贊的人體肌肉形態。

同一時代的健美巨星施瓦辛格認為“李小龍可能是世界上脂肪含量最少的運動員,同時兼備異常清晰的肌肉輪廓”。而李小龍密友木村武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在振藩國術館展現如“眼鏡蛇”一般的背闊肌。

“我仿佛觸摸到了有溫度的大理石?!边@句較為夸張的描述,來自于《龍爭虎斗》導演妻子Robert Clouse,當她在劇組看到赤裸上半身的李小龍便著了魔,并詢問能否觸碰他的肱二頭肌。

這名身高1.72 米體重約61kg 的亞洲男性形體,儼然在本就崇尚肌肉強壯的西方人眼中,留下深刻印象。

但李小龍的肌肉軀體,并非為展示而生,更與實用相關。

勁力,是李小龍認為有別于絕對力量的身體素質,在他看來,這是一種有效運用力量的能力。事實上,他曾與密友在美國傳統健身房The Dungeon 外,進行了一段相關談話,“擁有壯碩手臂的健美者,未必能有效運用大塊肌肉?!?/p>

之所以秉持“肌肉實用論”,又和他此后的個人實戰經歷有絕對關系,甚至也是邁入功能性訓練的契機。

根據其遺孀Linda Lee Cadwell 描述,早在1964年夫婦兩人曾收到來自華人武術家的一封通牒信,要求停止在唐人街傳授中國功夫,除非在武術對決中獲勝。而比武開始不久后,發起戰書的華人武術家滿場亂竄,經歷長時間追逐后,李小龍將其放倒獲勝。

但此次在振藩國術館的對決,卻讓李小龍精疲力盡,重新審視自己的體能弱勢。李小龍發現,單純的武術訓練并不能保證高速度、高強度格斗中的體能需要。

因此,他渴望借助其他訓練方法,提升心肺功能以及肌肉力量。

2 開創獨家功能性訓練——塑造全球功夫巨星

開創獨家功能性訓練,就是李小龍在面對體能短板時作出的決策。

由于明確力量是人體產生一切動作的核心。率先接觸的抗阻力量訓練,成為李小龍功能性訓練的第一位。

正是在1960年后,伴隨北美健美文化崛起,李小龍應用抗阻訓練方案。比如在當時,他大量購入“現代健美之父”Eugen Sandow《力量及如何獲取力量》等相關書籍。

甚至說,他的學生嚴鏡海對李小龍最大的貢獻,就是將自己的一套肌力訓練方法教給李小龍。嚴鏡海曾是一位舉重運動員,在抗阻訓練方向有所經驗,同時也幫助設計一系列抗阻器械。

在李小龍看來,塑造力量是提升身體功能的基礎,但力量也并非萬能。這就像《體育運動中的功能性訓練》作者Michael Boyle 所提倡的“功能性力量”理念——發展運動員能使用的力量。

因此,李小龍的力量訓練更是一種提升攻擊速度、耐力的基底。他發現在春田學院學者《測量法在健康與體育中的應用》總結了“速度同樣依賴于力量”,并進一步嘗試速度性力量訓練,通過記錄完成動作時間是否減短,作為可量化目標。

而這也正如目前應用于專項運動員的基于速度的力量訓練VBT,一方面能提供更加直觀的速度監控,另一方面也能利用不同的速度區間,來發展運動員速度和爆發力。

這種訓練的功能性直接體現在,李小龍出拳速度、力度更為剛猛。

除此以外,兼顧專項力量練習、補充局部短板,也是李小龍的訓練理念之一。

“我的力量產生于腹部,它是身體重心的中點,是真正的力量源泉?!彪m然當時尚未有“核心”的概念,但李小龍已然意識到,核心穩定對于力量輸出的重要影響。因此,也將仰臥起坐、舉腿、轉體、蛙踢、體側屈納入關鍵的腹部專項練習。

當然,以力量訓練的基礎上,更需要一套完備的功能性訓練計劃作為支撐。

從1963年到1970年,李小龍的訓練體系逐漸迭代,陸續從運動科學學者、拳擊手等專業運動員中,吸納優點并融入訓練計劃。國內也有《體育與科學》期刊,在今年1月發表相關研究結果:

(李小龍對訓練方法的吸納 來源:《體育與科學》)

其中較為典型的應用,就是創造了全身循環訓練,內容包括他自認為的各主要肌群的集中訓練方法,其目標動作往往包含一記重拳、一記腳踢、有效的組合誘敵,甚至是一個躲閃動作。

李小龍創建這種訓練方式的理由只有一個:需要協調全部肌群,使其正確發力。

這一理念,就如物理治療師Gary Gray 于1990年創立的新觀點:肌肉功能并非傳統的關節屈、伸、內收、外展等起止點解剖學,而是全新的動力鏈。無論是后來的相鄰關節假說,還是筋膜鏈理論,其實都基于這一概念。

簡單來說,李小龍的訓練計劃,更把人體看作一根鏈條。強化這一全身“鏈條”,才能做到靈活自如、發力迅猛。

具體來看李小龍的訓練計劃,以臂部、肩部、腿部、背部、胸部作為5 個主要發力肌群,采取2 組、每組8 ~12 次的容量,以杠鈴抗阻的方式,在一次訓練中進行循環訓練。

而為了“簡單至上”,聚焦最需發展的身體功能,李小龍也額外建立了20 分鐘力量與形體塑造計劃,兼顧柔韌性、力量、心肺功能,并在當時花費500 美元購置“馬西牌”循環訓練器械,使訓練過程更便捷。

3 駕馭身體的健身哲學——李小龍的寶貴財富

功能性訓練計劃,造就了李小龍在后來《唐山大兄》《精武門》《猛龍過江》中所展示的完美形體,以及優秀武打表現。

而在李小龍的功能性訓練之上,包含了駕馭身體的哲學。

“像水一樣吧,我的朋友?!笨赡苁亲罹叽硇缘囊痪淅钚↓埵秸軐W。因為流水不腐,所以在他看來,要做的就是控制身體、保持律動,如水一樣無懈可擊——“當需要用到身體運動的時候,它就在那里”。

不浪費每一塊肌肉訓練,為了此后全力戰斗而服務,也是這種健身哲學的根本邏輯。

李小龍的功能性訓練理念,其實可以應用于日常。功能性訓練的本源,是為提升身體運動能力服務,而對于更多人來說,就是使日?;顒幼匀?。

健身,可能不需要用復雜的機械設備,而是通過練習基本的跑、跳、攀等運動技能,來讓日常行動自如。相比一味地“練到力竭”,具有擴展性和漸進性是讓健身實用的思路。

相比功能性訓練計劃,駕馭身體的健身哲學,也是李小龍留下的寶貴財富。

猜你喜歡
李小龍功能性力量
李小龍:傳統文化的守護人
基于十二指腸異常探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醫研究進展
一種功能性散熱板的產品開發及注射模設計
很帥氣!小學生模仿李小龍秀健美發達肌肉
麥嘜力量 (一)
孤獨的力量
迷你李小龍的奇幻游記
不同功能性聚合物在洗滌劑中的應用
懷疑一切的力量
我有一個幸福的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