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稻稈“七十二變”

2024-04-01 09:10貝貝
學苑創造·B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稻稈七十二變稻作

不少同學都知道,稻谷脫粒后,剩下的稻稈一般用來當肥料,或做牛羊的粗飼料。但在崇左市扶綏縣新寧鎮吉陽小學,學生們卻可以將一根根稻稈拼貼成一幅幅精美的畫作。今天就跟著貝貝一起到吉陽小學稻稈畫實驗室,看看稻稈是如何大變身的吧!

位于左江流域的扶綏縣是稻作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一,那里的壯族祖先在漫長的農耕歲月中,形成了以“稻”崇拜為核心的獨具特色的稻作文化體系,稻稈藝術畫便是其中之一。吉陽小學按照“一校一特色,一校多特色”的建設思路,立足校園陣地,傳承鄉土文化,請盧志輝大師到校指導,于2019年建立了稻稈畫實驗室,讓稻作文化走進校園,讓學生了解稻作文化的魅力。經過師生們的努力,2022年,吉陽小學稻稈畫榮獲廣西第七屆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藝術工作坊類一等獎;2023年,吉陽小學稻稈畫實驗室獲評2023年廣西中小學創新特色實驗室優秀案例。

一根根稻稈是如何變為藝術精品呢?來聽聽學校的美術教師韋曉燕怎么說?!耙环径挳嫷耐瓿?,從選材到加熱、裝裱,需要經過20多道工序。首先要收集稻稈,并從收集來的稻稈挑選出適合用來作畫的又粗又長的優質稻稈,然后按稻稈的粗細進行分類,接著通過裁剪、清洗、晾曬、蒸煮去糖(可防止霉變)、烙色、放置退火、上膠等一系列復雜工序,把分好類的優質稻稈制成作畫的原材料。經過處理的稻稈大致分為三種顏色,以便模仿國畫中的墨色——焦、黑、濃、淡、清。作畫的時候,先用刀具把稻稈裁出合適的形狀,然后用熨斗將稻稈上面的膠熔化。熨斗可以調節稻稈的顏色,熨燙的時間越長,稻稈的顏色越深。將熨燙好的稻稈按由深到淺的顏色分類,再選擇自己需要的顏色,用刻刀裁好形狀后,將其拼貼成畫。畫作貼好后,還需要用刷子清理多余的碎屑,并對畫作進行裝裱。稻稈畫的制作工藝煩瑣,需要創作者有足夠的耐心才能完成?!?/p>

韋曉燕老師還說,稻稈畫主要反映壯鄉人民希望生活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取材范圍十分廣泛,如花鳥魚蟲、山水、人物、二十四節氣等皆可入畫。學校還將紅色教育、清廉校園等主題融入稻稈畫創作中。學生通過學習稻稈畫的制作,不僅提升了綜合素質,培養了審美能力和動手能力,還激發了對傳統優秀文化的熱愛。

學校通過課后服務特色課開展稻稈畫教學,每周兩個學時,以讓學生熟練掌握稻稈畫的制作技巧。稻稈畫課開設后,大受同學們的歡迎。為此,學校稻稈畫實驗室全天候開放,以便學生更好地創作稻稈畫。在濃郁的創作氛圍中,一幅幅精美的稻稈畫就此誕生。這些畫作構圖精致,每個細節都透露出學生們對稻作文化的熱愛。

知識鏈接:

稻稈畫最早出現在隋代,是我國古代的一門藝術,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扶綏縣民間藝人盧志輝經過多年研究,根據稻稈的自然光澤、紋理和質感,應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工藝,將稻稈放入特制的藥水中進行浸泡后,經熏、蒸、剖、壓、剪、裁、印、編、雕等多道工序,推陳出新,制作出一批栩栩如生、精妙絕倫的藝術作品,為傳承和發展中華傳統藝術作出了突出的貢獻。稻稈畫被譽為“中國民間藝術一絕”。

194班陸柳羽:“學習稻稈畫,讓我更好地認識了壯族的稻作文化,同時也鍛煉我的動手能力?!?/p>

196班梁曉軍:“稻稈畫是家鄉的藝術。壯族人有稻崇拜,認為稻有靈魂。而‘稻魂也是稻稈畫的創作核心,我們就是要通過稻稈畫讓稻稈煥發新的生命力,成為會‘說話的藝術品?!?/p>

猜你喜歡
稻稈七十二變稻作
清代廣州外銷面中的稻作圖研究
看我七十二變
看氫七十二變
稻作村落建設:鄉村振興的新視野
——以寧波市為例
磷酸改性稻稈和稻葉對Pb2+的靜態吸附研究
金黃的稻稈
看我七十二變
稻稈與圓捆機鋼輥間滑動摩擦特性試驗
黔東南稻作農業文化景觀與糯稻品種的多樣性保護
高效稻稈降解菌的分離鑒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