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我們記住一道閃光的模樣

2024-04-01 06:25蘇熱
青年作家 2024年2期
關鍵詞:志遠閃光人性

找尋鄭金師、羅志遠和孫昱瑩三位作者的創作共性頗具困難。面對文風迥異、題材和成熟度都不相同的文本,僅從青年創作的角度去分析,多少顯得有些討巧且不負責。反復閱讀之后,“瞬間”似乎可以作為觀察三篇小說的一個合適角度。

在《日常生活》中,阿格妮絲?赫勒談及日常生活的類本質特征時,曾把日常生活中的“重復”作為重要對象進行探討。在她看來,單一行為以及偶然處理的事物不會成為具體意義的對象。毫無疑問,這樣的認知方式難免有以偏概全之嫌。

作家在創作時,往往手持放大鏡,去尋找日常生活中的細節。那些日夜嬗替中被我們忽視的慣常存在、那些我們后知后覺的缺憾以及深埋于心卻搖晃不止的細微情感,構成了文學書寫的重要主題。在這三篇小說中,鄭金師、羅志遠和孫昱瑩通過細致入微地書寫,探討了我們當下碎片化生活中隨時可能面臨的問題:我們如何去描述生活中那些一閃而過的亮光?

值得一提的是,閃光一詞在這里是一個中性的存在,展現的只是其瞬間與醒目的特征。

鄭金師的《凜冬》展現了一個名叫林東的外賣員,因賴以為生的電動車意外丟失而引起的心理變化。在人物充滿矛盾的心理活動中,探討了人性至暗時刻的來臨。在這里,作者小說用題目與人物的姓名呼應,在讀者的意料之中,談不上精妙。

林東過往的經歷充滿不幸,如今選擇送外賣的行當也是負債所迫。作者非常巧妙地抓住當下的熱點人物——外賣員,視角聚焦到外賣員的碎片化工作經歷。他們是城市中的觀察者而不是參與者,他們是城市運轉齒輪的潤滑劑卻不是齒輪本身。雖然同樣穿梭于車水馬龍之中,但這樣的工作只是讓他們與周圍的城市環境產生聯結,卻不能深度地參與城市生活。面對重復出現的城市場景,他們的心理也總是在習慣和好奇中變幻。瞬間往往彰顯人性,而作者的敘事就此展開。

作為一個困在重復時間中的外賣員,林東的時間是僵硬的也是脆弱的。開始的時候,他的電動車爆胎,導致送餐遲到而收到差評,加上電動車的不幸丟失,一道“閃光”悄然將至——他把過錯歸咎到收餐人黎女士的頭上,報復的想法隨之產生。

刻畫一個普通人走上犯罪之路的心路歷程是困難的。除卻林東的客觀動機——差評和電動車丟失,作者花費了較多的篇幅來講述他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難,以此來完善他的主觀動機。三十多年的失意經歷以及三個孩子讓他的生活充滿了緊迫感,讓他對生活充滿牢騷與怨念,也導致了之后他入室盜竊黎女士手表的報復行為。小說探討的人性搖擺,某種程度上構成小說亙古以來就有的魅力。林東入室準備盜竊后,意外通過黎女士的歌聲感受到了她的哀怨,也讓他想到自己的妻子。結尾處,林東沒有將錯就錯,可能是人性的覺醒,也或許是妻子的擔憂讓他思考良多。在這里,作者理所應當地沒有言明。

羅志遠是近年來較為活躍的青年作家,去年10月的時候曾給我郵寄他的小說集《書法家》。不同于《書法家》中那些為單人立傳的小說,《電梯時分》這篇小說把視角轉移到了意外空間中的人性上,讓我想到了張愛玲的《封鎖》。人性在意外空間中不是非黑即白,轉而以一種游離狀態出現,這篇小說亦是如此。

電梯受困是當下都市人大都有過的生活經歷,作者在這里并沒有描寫受困時人們的驚慌失措,反而通過緩慢的敘述語調,講述了電梯中一男一女在心理層面的互相試探。

這原本是兩個難以發生交集的人,但因為電梯事故都受困于此??赡苁菫榱耸婢徔謶?,也或許是要打發時間,兩人開始有一句沒一句地聊天。話題由男人引起,從興趣出發,勾起女人的共鳴后,再通過適當的發問,讓女人聊起自身情感隱私等話題。男人顯然是老手,他的每個動作、每個發問看似漫不經心,但都能準確無誤地撥動女人的心弦,以此讓自己從女人那里得到滿意的回答,甚至讓女人產生一種崇拜的心理。

閱讀這篇小說,對我來說值得玩味的是其中展現的細節。那些文藝片以及b站、健身、0卡飲料都是我在日常生活中所關注的零碎。羅志遠很敏感地捕捉到了生活中的這些碎片,并把他們加入小說中,實現了當下經驗的有效轉化。雖然我們從小就被教導,小說中的“我”并不是作者本人,但對當下的創作者來說,去創作一個完全不同于自身的人物是困難的?!拔摇痹谛≌f中該怎么出現與回避是很多青年作家的困惑所在。羅志遠的這篇小說通過巧妙的設計,繞開了這一令人頭疼的問題。

隨著話題的展開,兩人的記憶和情感逐漸在對方面前展露無遺。就在兩人情感逐漸升溫時,電梯門適時打開,一切恢復正常。所有的一切都如夢般迅速消逝。兩人都沒有顯露出一點挽留的意思。但結尾處男人的婚戒還是讓我察覺到了閃光:這不是閃光本身,而是閃光出現過的痕跡。雖然很多這類小說都有這樣的結尾,但作者扎實的敘述以及細致入微的心理刻畫,讓我分辨不清男人與女人的會面是預謀已久,還是只是一時興起?而女人的表現,是不是也是一種逢場作戲?

三篇小說中,我最為喜歡也是最為佩服的是孫昱瑩的《把頭》。作者所顯示的創作功底以及對小說的掌控遠超同齡人,因此有些不確定作者是否為90后作家。

《把頭》這篇小說所展現的自然與人之間的關系,讓我想到了《海風中失落的血色饋贈》。身處高緯度的創作者,作品中的很多筆觸自然地會涉及人與周遭惡劣環境的相處模式。但《把頭》卻又有所不同,作者用一種貫穿全文的浪漫氣息展開敘述,讓人產生一種《邊城》般的牧歌詩意。

蘇倫巴根十五年前和父親的徒弟張和寶競爭“把頭”位置時,因為年輕心急,失去了“把頭”的名號。人生的重大時刻來臨,蘇倫巴根沒有深思熟慮,瞬間就做了鑿洞的決定。生活閱歷豐富的張和寶卻心態沉穩,帶領手下靜候魚群到來,最后贏得競爭。命運的閃光一晃而過。蘇倫巴根在懊悔中迎來了他人生的至暗時刻。但相比他之后黯淡的日常,他們的生活環境更是無情:一次冰下摘網,讓年事已高的蘇倫巴根雙腳凍壞,也讓兒子圖日樂切身地見識到電光石火之中死亡的身影。毫無疑問,他們所面對的殘酷,永遠不只是流淌的時間。

另一方面,小說還捕捉到圖日樂和張和寶女兒恩琪兒的微妙感情。木訥的圖日樂每次見到心上人恩琪兒時,他勇敢、遲疑、堅定、懷疑,心里莫名地開始搖擺:他看不清這道閃光的模樣。小說的描繪停留于此,詩意的空間就此展開。這片土地上,老一輩人的恩怨并沒有阻止年輕人的自由愛戀,所有的往事最終都會消散在夾雜白雪的徹骨狂風之中,唯有人與人之間的溫情才能驅散寒冷。

文本層面,細致入微地對環境、風俗的刻畫同樣充滿魅力。寥寥數語,作者就勾勒出查干湖的肅殺氛圍以及風土人情。同樣吸引我的,還有點到為止的人物情感表達,克制卻不失靈動,膽大卻不乏深意。除此之外,貫穿全文的民歌也恰到好處地適時出現,讓人不覺刻意,結合合理的敘述節奏,一方面映照出人物的心路歷程,另一方面也展現出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的豁達與熱情。我曾上網搜尋作者的其他小說,未果。但就這篇小說所展現的創作實力來說,我非常期待閱讀作者的其他作品。

當青年作家褪去青澀,青年一詞就成為某種“年齡上”的限定詞,很多青年作家已然不再“年輕”。以這三篇小說為例,鄭金師、羅志遠和孫昱瑩所描寫的對象、探討的問題同其他代際的作家作品區別甚小,唯一不同的就是作品的成熟度。在鄭金師的《凜冬》中,作者著重去刻畫一些生活細節,似乎想要引起讀者共情。但林東的不幸經歷,不能用“生活”二字簡單涵蓋,這里多少有種筆力過剩的嫌疑。而羅志遠的《電梯時分》則留有一定的閱讀痕跡,但不必過于苛責,這當然不是他個人的問題,而是整個青年作家群體都要思考的困境,即閱讀經驗到生活經驗的過渡,以及如何創作才能做到二者的合理結合。至于孫昱瑩的《把頭》,就我個人的水平而言,還看不出這位作者的不足,在此不作妄言。

當日復一日的重復磨鈍了我們對于生活的知覺,我們所遺失的不只是對于生活的感受,還有我們對于自身的認識。三位青年作家圍繞生活中的瞬間性進行的探討,不僅是小說的張力和引力需要,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喚醒:我們應該從轉瞬即逝的明亮碎片之處開始拾起,以此來還原我們生活的全貌。正如本雅明評論普魯斯特時說道:讓那些本來會消失、停滯的東西,化成一道耀眼的閃光。

【作者簡介】蘇熱,蒙古族,出生于1997年7月,內蒙古大學文藝學碩士在讀,小說、評論發表于《北京文學》《上海文學》《青年作家》《青年文學》等刊;現居呼和浩特。

猜你喜歡
志遠閃光人性
閃光
“狗通人性”等十一則
閃光的枝條
我最喜愛的玩具①
逼近人性
人性的偏見地圖
Atom interferometers with weak-measurement path detectors and their quantum mechanical analysis?
功能與人性
香噴噴的年喲
Analysis and implementation of FURLS algorithm for active vibration control system with positive feedback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