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進準公共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關鍵難題、破解路徑與實踐探索
——基于數字賦能視角

2024-04-01 09:14王曉麗彭楊賀石道金
生態經濟 2024年3期
關鍵詞:交易成本林權公益林

王曉麗 ,彭楊賀,石道金,

(1. 浙江農林大學 暨陽學院,浙江 諸暨 311800;2. 浙江農林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浙江 杭州 311300;3. 浙江農林大學 浙江省鄉村振興研究院,浙江 杭州 311300)

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也是促進欠發達生態優勢地區共同富裕的重要創新舉措[1-4]。森林作為陸地生態系統的主體和自然界功能最完善的資源庫,蘊藏著巨大的生態福利,除了能夠提供生態資源和森林生態產品,還能提供生態系統服務,如何將森林的生態效益轉化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至關重要。純公共森林生態產品具有較強的外部性,由政府保障其價值實現;私人森林生態產品,產權清晰、消費主體明確,能直接通過市場交易實現其價值;而準公共森林生態產品具有有限競爭性、排他性,呈現典型的公共資源屬性,容易導致“市場失靈”,其內在價值難以通過市場機制反映,需要政府培育市場,發揮政府和市場的協同作用,目前其價值實現存在較大困難,亟需重點研究。

在數字經濟時代,以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數字技術蓬勃發展,成為引領各行業各領域發展的新動能[5]。2021 年,中辦、國辦印發《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提出有序推進統一確權登記,建立開放共享的生態產品信息云平臺,開展生態產品線上云交易云招商,推進區塊鏈等新技術應用,鼓勵開展林權等使用權抵押等綠色信貸業務并合理降低融資成本等方向入手,加快推動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梢?,數字化技術的發展為準公共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了新的契機。隨著數字經濟發展,從森林資源確權、降低交易成本、打破信息不對稱壁壘、促進供需有效對接等環節,探索數字化技術破解產權不清晰難題和提升準公共森林生態產品供需適配性,進而推進準公共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本文在明晰森林生態產品基本概念基礎上,以森林生態產品的排他性競爭性為線索,探索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理論邏輯“是否具有或能否建立排他性競爭性—消費主體能否明確—價值實現主體—市場或非市場支付”,厘清推進準公共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所面臨的關鍵難題并提出破解難題基本路徑,以期推進準公共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1 森林生態產品概念及價值實現邏輯

1.1 森林生態產品的概念

在國外,生態產品的定義較多使用“生態系統服務”或“環境服務”概念[6]。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是指生態系統產品和生態系統功能[7],為人類提供物品和服務[8]。目前普遍認可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概念,是指自然生態系統及其物種所提供的能夠滿足和維持人類生活需要的條件和過程[9]。中國關于“生態產品”一詞界定最早見于2010 年國務院發布的《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學術界對生態產品的概念進行了廣泛研究,認為其包括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狹義上的生態產品是指自然生態系統服務所提供的清新空氣、清潔水源、茂密森林和宜人氣候等[10-11];二是認為生態產品除此之外還包括人類付出一定勞動并參與生產的產品,如農林產品、生態旅游服務等[12-13];三是認為生態產品還包括采取清潔生產、循環利用、節能減排等方式減少對生態資源的消耗生產出來的有機食品、綠色農林產品、生態工業品等物質產品[13-14]。從生態產品的定義來看,狹義的生態產品強調其自然屬性,即具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的自然要素;而廣義的生態產品則強調其經濟屬性,即資源經過產業化加工而產生的產品。森林作為生態產品的一種重要生態系統類型,是生態產品的重要組成部分[13]。本文綜合中央文件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對森林生態產品基本概念進行界定:森林生態產品除了森林生態系統本身供給的物質產品、調節服務、文化服務等產品以外,還包括森林生產和人類社會勞動共同作用下的生態要素嵌入品(如人工林、林下中草藥等)和非森林生態系統中有利于森林生態系統價值恢復的要素(如高質量勞動資本、綠色低碳技術等)投入所生產的“森林生態中性產品”。

1.2 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理論邏輯

根據消費是否具有排他性競爭性,可將物品劃分為私人物品、俱樂部物品、共有資源及公共物品四大類[4]。森林生態產品形態多樣、價值構成復雜,基于排他性和競爭性理論,分析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理論邏輯。眾多學者也基于排他性和競爭性理論對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進行了研究。孫博文等[10]將消費視閾下的生態產品可分為私人、公共、準公共以及俱樂部這四類產品;曾賢剛等[12]、孫博文[14]基于生態產品市場(消費)屬性劃分標準,將森林生態產品界定為私人產品、準公共產品、純公共產品三類,分別通過市場交易、明晰產權與創造市場需求、生態補償實現其價值;秦國偉等[15]從消費特征對生態產品分類,可分為私人產品、純公共產品、共有資源以及生態俱樂部產品等,實現價值分別采取生態保護和修復、市場交易、生態資源對接市場需求及自然資本對接產業資本。通過以上分析可見,是否具有排他性競爭性是實現森林生態產品價值的關鍵屬性。

森林作為生態產品的一種重要生態系統類型,森林生態產品依據消費屬性可劃分為私人森林生態產品、純公共森林生態產品、準公共性森林生態產品三大類。價值實現的理論邏輯核心在于要根據不同類型的森林生態產品選擇其合適的價值實現路徑模式(見表1)。純公共森林生態產品具有較強的外部性,呈現非排他性、非競爭性特征,產品形式主要表現為森林生態系統提供的調節服務,市場失靈問題突出,需要由政府主體保障其價值實現,政府通過財政轉移支付的縱向補償方式、區域受益方為保護方提供資金補償的跨區域橫向協調補償方式來“兌現”森林生態產品價值[16]。私人森林生態產品,具有排他性以及競爭性,產品形式主要表現為木質林產品、非木質林產品、森林旅游等,產權清晰,可直接通過市場交易實現其價值。準公共森林生態產品存在有限的排他性以及競爭性,一般由政府與市場共同參與實現其價值。其中,森林生態公共資源是指具有消費上的非競爭性、非排他性,森林資源受益人群通常為某一區域的人群,所有權屬于國家或者集體,受益方為某一地區的人,具有典型的公共資源屬性,由于市場失靈存在,政府需要完善一系列制度建設,通過森林資源確權,明晰森林資源資產產權,以及在此基礎上進行市場交易。俱樂部森林生態產品則是指森林所有權明晰,但森林生態產品的產權需進一步界定的產品,主要體現為集體林權。準公共森林生態產品具有有限排他性和有限競爭性,需共同發揮政府和市場兩者作用,針對市場需求,通過森林資源確權,界定森林資源產權轉讓、抵押、質押等權責歸屬,保障森林資源產權交易順暢,促進其價值實現??梢?,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理論邏輯為“是否具有或能否建立排他性競爭性—消費主體能否明確—價值實現主體—市場或非市場支付”。

表1 森林生態產品消費屬性及價值實現邏輯

2 準公共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關鍵難題分析

森林資源確權、林權權益交易及抵押質押貫穿于準公共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全過程,為破解關鍵難題,需對其進行具體分析(見圖1)。

圖1 準公共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關鍵難題分析框架

2.1 森林資源產權界定不清

準公共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對應“政府+市場”路徑,包括公共資源屬性和俱樂部森林生態產品。森林生態公共資源,由于其調節服務的外部性,其價值實現往往缺乏市場手段。森林調節服務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方式主要包括:一是國家通過財政轉移支付方式進行森林生態效益補償,也可由受益地區和生態保護地區政府通過協商或者按照市場規則進行補償[17];二是通過對森林產權進行賦能,使森林資源轉化為能抵(質)押及融資的森林資產,實現森林生態產品的市場價值,比如林權交易等。對于準公共森林生態產品來說,由于產權難以明確,易引發搭便車等行為,導致供給主體缺乏積極性,甚至導致“公地悲劇”的發生。因此,需要重點進行統一確權登記,并完善森林產權制度體系。對森林資源產權界定是保障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重要前提,明晰的林權為明確森林生態產品的經營開發主體權責、市場化交易、抵押融資及生態補償等提供最基本規則。

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是生態產品確權登記的前提。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有序推進,2019年和2020 年中國分別出臺《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暫行辦法》《自然資源確權登記操作指南(試行)》,建立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但森林資源仍然面臨林地無法確權到地塊等現象,以及確權登記單元空間界定不清,缺乏統一的森林資源生態空間范圍技術與技術標準體系。同時,已確權地區在發證過程中仍存在林地四至不清、林地與林權證不相符、林權證未能及時發放到農戶手中等現實問題[18]。1950 年以來,中國林權歸屬發生頻繁變動,導致林權主體復雜化[19],進而導致林權糾紛迭起。對山林進行權屬界定時,缺乏地籍等信息資料,多采用自報方式進行權屬登記,而沒有實地逐塊勘測丈量,權屬界定方法簡單粗略,導致對山林的坐落位置、四至界限、地名等信息記錄不正確,林權證和土地證填寫不清楚[20]。

2.2 林權抵(質)押貸款交易成本較高及信息不對稱

林權抵(質)押貸款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農戶缺乏傳統有效抵押品的問題,但仍然面臨信貸供需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較高等現實問題和制度障礙,不利于森林資源資本化。首先,林權抵(質)押貸款中普通林農和金融機構均面臨著較高的交易成本。從農戶角度看,由于林業生產周期長、林地規模小且細碎化程度高,金融機構將信息甄別成本、監督成本等交易成本傳遞給農戶,且設置了較為嚴苛的貸款申請條件,農戶自身所感知的貸款交易成本過高,導致其信貸預期下降而自愿放棄申請貸款;從金融機構角度看,對于普通農戶的貸款業務,尤其是低收入農戶,貸款額度較小,存在規模不經濟問題,銀行存“惜貸”現象普遍存在[21]。因此,需要簡化林權抵(質)押貸款流程,降低農戶申請貸款的交通成本,減少信貸發放過程中的篩選成本、合約執行成本等一系列交易成本,緩解農戶“融資難” “擔保難”問題[22]。其次,林權抵(質)押貸款面臨信貸供需信息不對稱現象。銀行與農戶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導致銀行甄別農戶的資質需要承擔高昂成本。由于農戶家庭經濟收入不穩定,且往往缺乏有效的抵押擔保物(人),信息不對稱下借款人處于信息優勢,銀行處于信息劣勢,信息不對稱容易導致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增加銀行信貸風險,像貸款農戶改變信貸資金用途等農村金融市場上的道德風險問題同樣不可忽視,使得銀行對林權抵(質)押貸款貸前審查和貸后管理方面持慎重態度[23],這導致農戶在向銀行貸款時面臨手續繁雜、時滯長和交易成本高,部分農戶更傾向于選擇非正規金融借款渠道[24]??梢?,交易成本和信息不對稱是制約準公共森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重要因素。

2.3 林地流轉市場交易成本較高及供需缺乏有效對接

林權流轉市場可劃分為私人林權交易市場和政府主導交易市場。目前林權流轉大部分是交易雙方的私人行為[25],市場合規性較差且市場交易機制不健全,通常由交易雙方私下協商達成協議,往往導致交易糾紛和違約現象的出現,影響準公共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盡管政府主導的交易市場比起私人市場合規性更高,但依然存在辦事效率低下的問題[26]??梢?,目前尚未建立一個能夠充分依托市場機制,并能明確反映雙方交易意愿的林地流轉市場。同時,在林地流轉交易過程中,交易成本的發生是不可避免的。交易成本會對林地流轉產生約束,在流轉交易成本為正的情形下,只有流轉收益高于生產和交易成本時,林地流轉才具有實現的可能性[27]。2003 年啟動的新一輪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旨在通過“明晰產權、分林到戶”激發農戶營林積極性[28],將90%以上的集體林地經營權按人頭平均分配到戶,造成每個農戶擁有多塊林地且面積較小,導致“一山多主、一主多山”現象,引發林地細碎化[29]。流入細碎化的林地需要與大量農戶談判協商,供需雙方還需承擔尋找、判斷和確定合適交易對象的成本,增加了流轉交易成本;加之農戶合約意識不強,毀約或不完全合約多次反復談判等進一步提高了交易成本,大大降低了雙方交易熱情。若流轉交易成本過高,則會出現“法律粘蠅效應”,難以實現林權流轉[30]。因此,需要鼓勵林權流轉交易,進一步較低交易成本,緩解信息困境下的“敲竹杠”風險,實現林地規模經濟。

3 準公共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關鍵難題的破解路徑

3.1 加強頂層設計,為數字賦能準公共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提供引領

準公共森林生態產品具有公共物品屬性,自身直接進行市場交易存在困難,其價值實現需要政府發揮主導作用,實現森林資源確權、森林資源資產資本化、林權權益交易及抵押質押。自然資源部印發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典型案例》(第一批、第二批)均充分體現了政府對于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所發揮的重要引領作用。依托數字中國戰略,需要總體謀劃、系統推進,加強頂層設計,建立森林生態產品的產品設計、金融支持、平臺搭建、保障措施之間聯系。在推進過程中,林業部門要組織協調相關部門,打通消除機制之間障礙,形成推動數字技術賦能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系統合力。政府搭建數字化多跨場景應用,建立新的體制機制,搭建森林資源信息化市場交易統一平臺,以促進準公共森林生態產品的交易、流轉抵押、保值增值,從而實現更多優質森林生態產品的持續供給。政府應充分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數字技術,探索打造森林生態資源集中轉化的“數字銀行”,實現碎片化的森林資源集中存儲、整合提升和高效轉化,讓森林資源在數字技術作用下向經濟價值和社會效益轉化。

3.2 數字賦能森林資源確權及產權清晰

數字技術對森林資源確權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政府通過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IS)、遙感(RS)及全球定位系統(GPS)現代地理信息技術,統一組織全國開展森林資源資產預調查。由于中國森林生態產品的分布存在區域異質性,對森林生態產品的監測要充分利用我國的森林資源調查和森林生態環境監測體系,以各地區網格化監測手段為基礎,動態監測森林資源、森林生態產品分布及存量、森林生態產品產權歸屬等特征,根據不同地區實際情況建立森林資源資產監測“一張圖”,明確森林資源之間、產權主體之間的產權邊界問題,避免由于產權主體不明確而引發“公地悲劇”。在構建森林生態產品調查監測機制基礎上,建立完善的森林生態產品開放共享信息平臺,森林資源的權屬、類別、質量、面積、數量、位置及保護開發等數據信息均可在森林資源資產監測“一張圖”中實現信息可視化,依托數字技術能有效保障產權所有者的權益不受侵害,實現森林生態產品動態監測。在數字經濟時代,把數字化技術嵌入林權制度改革,以推進多元化的“衛星遙感+物聯網感知監測+人工巡防”立體保護體系建設,實行“天眼+地眼+人眼”天地空一體化動態監測,進行森林資源數字化精準落界,明晰林地界址,確權明責,流轉順暢,更好地保護森林資源。數字技術對數量龐大的碎片化、分散化林地資源能進行有效管理,基于“3S”技術,以高分辨率衛星圖為基礎,通過比對遙感影像和實地地形圖,對山林分布、森林質量、林地保護等級等因子進行逐塊登記,建立林地地籍檔案,形成區域林地“一張網、一張圖、一個庫”數據庫管理系統。

3.3 數字賦能林權抵(質)押貸款交易成本降低及減少信息不對稱

推動產權市場化是為了促進森林生態產品或服務的可持續供應,產權的市場交易應降低交易成本?;ヂ摼W、大數據和云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克服傳統金融的金融抑制方面具有積極作用。農戶借助互聯網平臺可以提高正規信貸的信息匹配和渠道獲取能力[31],進而降低信息不對稱[32],并確保信息能夠快速、有效傳遞且保持真實性[33],從而減少農戶在信息搜索和信息不對稱方面所產生的高交易成本。數字化技術主要從降低交易成本、緩解信息不對稱這兩個方面影響農戶林權(質)押貸款獲得和提高交易效率,進而促進準公共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見圖2)。

圖2 數字技術賦能林權抵(質)押貸款實現的分析框架

提高林權抵押貸款、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信息傳遞速度,降低銀行和農戶在信息傳遞上所面臨的交易成本。傳統信貸模式下,農戶一般到鄉鎮實體銀行網點辦理林權抵(質)押貸款相關手續流程,需面臨家庭到金融機構距離較遠、山區地形條件較差和交通落后等現實環境所帶來的困難,而且金融機構考慮到盈利性和安全性,去山區發放貸款的積極性也不高。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金融機構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能實現金融服務范圍的擴大,提高信息傳播效率和拓寬信息傳播范圍,能夠降低信息失衡,增強服務效率和質量,為農戶提供了獲取貸款信息的新途徑,打破了傳統銀行網點所帶來的限制,推動了信貸金融服務的創新?;ヂ摼W技術突破了傳統的面對面交流和辦理的地理空間限制,使傳統信貸模式不再完全依賴于線下物理網點。

緩解銀行和農戶間信息不對稱,提高信貸供需匹配度。在信息不對稱和高交易成本的不完全競爭市場中,由于農戶林業經營呈現分散性、地域性特點,加之高質量抵押物缺乏,導致農戶申請貸款審批程序嚴格,金融機構對農戶信息搜尋成本提高。數字技術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借貸雙方信息不對稱問題。農戶使用互聯網可以提升其對信貸信息的獲取和甄別能力,從而準確獲取銀行關于林權抵(質)押貸款政策和要求的信息,并根據自身條件和需求及時地進行匹配,從而做出最佳的信貸決策。同時,政府大力發展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監管制度,使得林權抵(質)押貸款業務所面臨的“貸款難、貸款貴、貸款慢”的現狀緩解,顛覆了傳統金融的“二八定律”,促進了森林資源資本化過程實現。金融機構利用云計算、大數據技術可以綜合評價農戶還貸能力、違約風險等特征,有助于銀行掌握貸款農戶借貸規模預期、利息支付意愿、家庭經濟收入情況及償債能力等基本信息,互聯網技術使金融服務能夠更精準為有需求的農戶提供服務。

3.4 數字賦能規范林地流轉行為及降低交易成本

林地流轉實質上是一種交易行為,是林地轉出者與轉入者的一種契約達成過程[34]。由于農村地區市場信息較為閉塞,提高了林地流轉的交易成本,進而制約林地流轉行為。新制度經濟學派認為交易成本是一種制度性成本[35],將不利于市場機制有效運行的因素視為交易成本范疇[36]。林地流轉的交易費用主要表現為林地流轉交易發生時伴隨整個交易過程所發生的全部費用,主要包括林地流轉的搜尋成本、協商成本、契約成本和執行成本等費用,而交易雙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對稱是加大林地流轉交易成本的最主要因素。截至2018 年年底,中國集體林權的流轉率尚不足10%[37],流轉比重明顯偏低,其根本原因在于交易成本較高和信息不對稱。林地流轉交易供需雙方之間信息不對稱現象普遍存在,林地流入方為獲取預期最低價格,會積極搜尋林地流轉價格信息,其搜尋成本就構成了交易費用最主要的部分。同時,信息不對稱現象和有限理性約束的普遍存在,決定了林地流轉交易活動中的契約制度具備不完全性,會導致契約的談判執行過程中不斷地增加交易費用。因此,交易成本會對林地流轉產生額外的約束,如何降低交易成本和緩解信息不對稱對于促進林地流轉至關重要。

相較于傳統的經濟行為,隨著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的出現,數字化匹配方式改變了傳統市場模式,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數字技術的發展對于數據的使用降低了信息摩擦,能夠更高效、更精準地獲取林地流轉信息,使林地流轉供需主體間存在的信息失衡問題得以緩解,林地流轉的搜尋的廣度和質量上升,大幅削減林地流入方的搜尋成本,擺脫了“熟人社會”對林地流轉的限制。之前買方若想流轉林地,就需要到各個農戶家拜訪,極大地浪費了買方時間,通過利用互聯網技術實現信息的高速傳遞,買方可以輕松地與距離較遠的賣方進行交流,從而讓用戶以更低的成本接觸到交易方,促進林地流轉?;ヂ摼W平臺的崛起正是源于對交易費用的節約,互聯網平臺相當于一個完全競爭市場,平臺內交易價格公開透明、交易規則清晰。林地流轉網絡平臺及林地權屬信息共享平臺建設運行,可以提高集體林權信息的公開性、共享性、對稱性,為集體林權管理、林權交易、抵押貸款提供可靠的信息基礎,便于農戶及時掌握林地流轉信息,大大降低了搜尋林地流轉的成本和獲取信息成本,確保了買方不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搜尋林地流轉價格、流轉面積,減少了信息不對稱,降低了交易成本。同時,互聯網平臺提供的標準化交易程序規則在不完全契約條件下的林地流轉交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避免了交易糾紛的出現,從而實現了交易費用的節約。

4 數字賦能助推準公共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龍泉創新實踐

龍泉市建設運行“益林富農”多跨場景應用這項數字化改革,積極探索創新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耙媪指晦r”多跨場景應用的設計理念是按照“V”字模型開展“核心業務的梳理”與“業務和數據的綜合集成”,場景應用平臺展示“落界確權、綠色金融、流轉交易”核心業務,聚焦核心業務來推進流程的優化重構,通過減少人工中間環節,達到多步并聯、一步到位的智能高效辦理效果。在業務集成、數據集成的基礎上,通過智能分析及結果歸集,建立集成界面,即“一艙兩端”三大界面,包括“數字駕駛艙”“管理端”和“服務端”。其中,“數字駕駛艙”集成到“城市大腦”,為決策層提供森林資源數字畫像和科學決策依據;“管理端”集成到“浙政釘”平臺,融合基層治理“一中心四平臺一網格”,推動縣鄉兩級基層智慧治理;“服務端”集成到“浙里辦”平臺,為農戶和市場供需雙方提供“一鍵查詢”“我要貸款”“流轉交易”等精準服務?!耙媪指晦r”多跨場景應用作為新時代數字化生態理念的探索,為廣大農戶提供了最便利、最實惠的服務,為實現準公共森林生態產品價值的有效轉化提供了數字化應用模板(見圖3)。

圖3 “益林富農”多跨場景應用助推準公共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邏輯

4.1 數字化精準落界確權,破解產權不明晰難題

麗水龍泉市森林覆蓋率84.4%,林地面積26.53 萬hm2,占市域面積的86.7%,林農人口占全市總人口的67.5%,是浙江省的重點林區,是華東地區的重要生態屏障之一。由于前期山林劃定缺乏信息化技術手段,導致基礎數據質量不高;距離山林劃界年代久遠,新一代農戶盡管手中擁有林權證,也不清楚家里山林的位置及面積。龍泉市政府為解決公益林確權工作,為確保公益林信息數據的準確性和統一性、產權明晰、權屬到組、資金到戶,規范公益林的基礎檔案數據,并與其他相關系統建立底層數據共享與聯動,建立公益林信息化管理系統,真正實現山林坐落清楚、面積準確無誤、資金發放清楚。龍泉市自2018 年年底開始結合新一輪森林資源二類調查數據,將無人機、電腦、投影儀等設備搬進村、組,依據高分辨率衛星圖,采用高清遙感影像和地形圖,現場利用采集系統,進行地圖切割、屬性錄入、數據上傳和校檢等工作。龍泉市林業局聯合浙江農林大學創新運用“信息化+”技術精準確定林地界線,建成龍泉市公益林信息化管理系統和數據采集系統(平板端),摸清龍泉市森林資源底數,劃清所有權界線,形成森林資源資產“一張圖”。通過建成一個數據平臺和數據采集端,實現農戶全程參與公益林區劃落界的指界、劃界、公示、簽字,破解了“公益林是誰的,公益林在哪里,公益林補多少錢”等現實瓶頸問題。做到采集數據公開、公正、公平,確保數據準確,公益林“圖、表、冊”相一致,理清山林坐落及界線不清的“糊涂賬”?!熬珳事浣纭边@個核心任務項由屬地鄉鎮牽頭,負責衛星遙感的自然資源部門、現場勘驗的林業部門、解決林地糾紛的司法部門、提供算法支撐的科技公司等多個單位協同完成工作。通過數據的跨行業、跨部門、跨業務流轉匯聚,有效實現了公益林管理的全感知、全互聯、全分析、全響應、全應用。

“益林富農”多跨場景應用中的“落界確權”核心業務,農戶僅憑身份證就可在場景應用中查詢到自家山林坐落地點、山林權屬、山林面積和資金發放等情況。截至目前,龍泉市已全面完成11.54 萬hm2公益林的數字化管理工作,2 萬余宗林地所有權權屬在“一張圖”中精準呈現,公益林補償金分配到3 萬多戶11 萬余農戶。從“指山為界+文字描述”的傳統模式轉變為“數字化智能落界+人工現場勘驗”的精準模式,精準率在86%基礎上提升至99%以上,600 余起公益林遺留糾紛得到了100%化解,補發因為糾紛等原因長期未能及時發放的補償金360 余萬元。不僅有效地解決了公益林落界權屬不清這個全國性難題,也有力地解決了農戶山林糾紛。同時,龍泉市利用數字化技術對商品林也進行了區劃落界,在全國率先開展國家公園集體林地地役權改革,運用數字化技術實現國家公園范圍內集體林地四至明確、產權清晰,有利于更好地保護國家公園?!耙媪指晦r”多跨場景應用貫通省級護林巡查系統,實時動態監測預警森林火災、病蟲害。

4.2 數字賦能綠色金融,盤活公益林資源

生態公益林不能直接抵押融資,導致穩定的收益權未能充分發揮價值作用。為盤活公益林資源,拓寬“兩山”轉化路徑,浙江省林業局、浙江銀保監局、浙江省財政廳分別于2018 年、2020 年聯合印發《浙江省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管理辦法》《關于進一步推進森林資源資產抵(質)押貸款工作的意見》,在浙江省全面推行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業務,使公益林收益權質押貸款作為一種新的林業融資方式來拓寬農戶融資渠道和盤活公益林資源。

“益林富農”多跨場景應用推出“綠色金融”核心業務,新設計了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地役權補償質押貸款、村級合作社擔保貸款等“益林貸”金融產品,通過數字賦能貸款流程再造,減少和消除貸款流程中間環節,能降低貸款交易成本和信息摩擦,實現智能高效辦理的全鏈條閉環。農戶登錄“浙里辦”平臺,打開“益林富農”多跨場景應用,點擊“我要查詢”模塊,可以查詢到自家的山林位置、山林面積、公益林補貼金額等信息,實現個人信息“一鍵查詢”;點擊“我要貸款”模塊,可以查詢授信額度,銀行集成農戶個人信息、森林資源信息、個人征信等數據,進行集中授信;點擊“我要申請”模塊,可以選擇貸款產品,在“浙里辦”平臺填寫貸款申請信息,貸款申請金額提交申請后2 個小時內到賬。實現了貸款手續簡單、操作方便,農戶足不出戶在手機上就能夠線上貸款“一鍵辦理”,貸款交易成本大幅度降低,緩解了信息不對稱。農戶辦理涉林貸款流程由傳統的“農戶申請貸款、山場整體評估、村委分戶證明、信貸員到戶認定、銀行發放貸款”人工辦貸程序簡化為信貸辦理系統“農戶發起貸款、益林證自動證明、授信額自動生成、貸款一鍵到戶、信用跟蹤監管、農戶隨貸隨還”的線上辦理流程。農戶通過“益林富農”多跨場景應用使用公益林質押貸款獲得資金,大力發展林下經濟、森林旅游康養等產業。截至目前,龍泉市累計實現森林資源資產貸款57 億元,受益林農占78%,其中通過多跨場景應用平臺發放“益林貸”貸款5 283 筆、4 億多元,累計建成林下經濟種養植總面積約1 667 hm2,林下經濟總產值達2 億元以上。

4.3 數字賦能流轉交易,促進林地流轉

林地流轉需要挨家挨戶拜訪、談價格、簽合同等流程,流轉程序耗時耗力,流轉交易成本較高。同時,林地流轉缺乏規范化的市場交易平臺,供需雙方信息不共享,容易出現搜尋摩擦,也有大部分林地流轉在私下進行交易,容易出現信息不對稱,造成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龍泉市山林面積較大、林地數量較多,存在不同村、不同農戶家的林地有交叉情況,甚至有些農戶對自家林地數量和坐落位置不清楚,很容易導致林地流轉過程中產生矛盾糾紛。

“益林富農”多跨場景應用平臺具有普惠性和共享性,應用平臺內交易信息公開透明,實現了供需雙方信息共享,數字經濟對于數據的使用降低了信息摩擦風險和交易成本。通過設計“流轉交易”這個核心業務來打造“生態資源流轉中心”,農戶可將手中的生態資源流轉由“碎片發布、零散求租”的形式轉變為“線上集成發布—系統智能評估—供需精準對接—資源高效流轉”的全流程線上操作,推進林地流轉供需精準適配,實現了“一鍵流轉”交易。在“益林富農”多跨場景應用創新新型交易平臺,在平臺上進行林地流轉信息發布,數字化賦能林地流轉交易機制,消除了交易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限制,極大地增加了林地買賣雙方之間的信息對稱程度,促進林地流轉線上線下相互融合,推動數字技術與林地流轉深度融合發展,促進林地流轉降本增效。截至2020 年年底,龍泉市林權流轉率達29%,占全省的13%、麗水的67%?!耙媪指晦r”多跨場景應用該“流轉交易”功能自2021 年上線以來,已累計發布林地流轉供需信息282 條,流轉面積超過4 867 hm2。創新探索林下經濟,農林特色產品平均溢價25%以上。

5 結語

本文挖掘森林生態產品的基本定義、產品分類,基于森林生態產品的消費屬性可劃分為私人森林生態產品、純公共森林生態產品和準公共性森林生態產品三大類,根據產品類型探索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理論邏輯。其中,準公共森林生態產品,具有有限競爭性、排他性,通常難以通過市場機制反映其內在價值,需要政府培育市場,目前其價值實現存在較大困難。目前,我國準公共森林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尚存在很多困難,森林資源產權界定不清、林權抵(質)押貸款交易成本較高及信息不對稱、林地流轉市場易成本較高及供需缺乏有效對接、數字技術應用支撐作用有待提升等。為此提出破解困境路徑:一是加強頂層設計;二是數字賦能森林資源確權,著力破解產權難題;三是數字賦能林權抵(質)押貸款,降低交易成本和打破信息不對稱壁壘;四是數字賦能規范林地流轉行為,降低交易成本和促進供需有效對接。

猜你喜歡
交易成本林權公益林
ArcGis在遼寧省國家公益林調整中的應用
龍泉七成公益林實現信息化管理
林權供求信息
林權供求信息
林權供求信息
具有交易成本的證券投資組合策略的選擇
具有交易成本的證券投資組合策略的選擇
交易成本對西藏青稞種植農戶縱向協作選擇行為的影響
國家級重點公益林管理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
生態公益林可持續經營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