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報時政新聞的民生化表達

2024-04-01 07:51譚利明
中國地市報人 2024年2期
關鍵詞:時政煙臺黨報

譚利明

時政新聞是黨報傳播黨的聲音的重要途徑,是讓黨的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的主要渠道。新時代,黨報在報道時政新聞中需要做到更加“接地氣”,才能提高新聞作品的傳播力,進而提升黨報的影響力。同時作為主流媒體,黨報認真做好時政新聞報道工作也是新時代的迫切需要。

一、黨報時政新聞報道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一)強調傳達而非傳播

多年以來,黨報在開展時政新聞報道工作的過程中,容易出現過于形式化或程式化的問題,要么報道領導講話,要么報道調研提示,其中反復出現“第一、第二、第三”“指出”“強調”等,將新聞內容原封不動地傳達出來,不利于讀者深入理解新聞內容。除此之外,由于黨報時政新聞的傳播渠道過于單一,黨報新聞工作者的互動意識也有待進一步提高,所以很多時政新聞作品也僅產生了“上傳”“下達”的效果,很多有價值的內容都不能被高效傳播,無法很好地吸引受眾的注意力,不能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

(二)模式過于傳統,創新不足

對于黨報來說,創新時政新聞報道的難度較大,但也并非無從下手。但部分黨報工作者難以擺脫傳統發展模式的慣性影響,創作觀念逐漸落后于時代潮流,習慣使用傳統的新聞報道手法,對于創新新聞報道模式一籌莫展。一些黨報雖然也多次嘗試創新和轉型,但當遇到阻礙時便會喪失創新熱情和積極性,難以保持根據媒體環境的變化調整自己的創作思路和創作模式的優良作風,最終影響了時政新聞作品的傳播效果和傳播質量。

(三)強調形式卻忽略內容

在新的媒體環境下,不管是媒體行業的發展格局,還是整個社會的輿論生態都出現了重大變化。人們不再局限于被動地接收信息,而是希望通過數據檢索網站,按照自己的偏好去獲取個性化的新聞資訊。部分黨報在時政新聞報道工作中,過于重視形式創新卻忽略了內容質量提升,報道角度單一、空話套話多、忽視社會民生等,“花架子”的現象比較明顯。

二、黨報時政新聞民生化表達的策略

在新的媒體環境下,黨報要轉變創作模式,更新創作理念,通過接地氣的新聞語言表達、民生化的新聞內容報道、可視化的新聞呈現形式,不斷提高新聞報道質量,發揮新聞報道的價值,讓黨、政府和人民群眾之間的距離更近,提升黨報的輿論引導力和社會影響力。

(一)創新表達方式

黨報在報道時政新聞的過程中,要從“為人民服務”的角度出發,從受眾角度去思考問題,用服務好新聞讀者的姿態,改變板著面孔說話的方式,讓時政新聞的表達更加具有感染力和人情味。創新表達方式,調整敘事風格,語言要“接地氣”,表達方式要親和柔軟,讓新聞通俗易懂,讓讀者想看、愛看,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實際信息需求。

1.表達顯溫度

黨報時政新聞報道要想實現民生化表達,就必須“接地氣”,增強表達親和力,打破民生和時政新聞之間的隔閡,摒棄冷冰冰的說教,將時政新聞以更加通俗易懂的表達方式傳達給受眾,最終呈現出有情懷、有溫度的時政新聞報道,新聞傳播才會更有力度。尤其是報道重大的時政新聞時,需要一改傳統的傳達式的口吻,從民生角度思考和分析,精心設計內容,避免程式化的表達,表現出人情味。

近年來,山東《煙臺日報》在創新語言表達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例如,在市兩會期間,《煙臺日報》就對重要時政新聞事件進行了民生化表達的特色報道,推出了《未來的煙臺會是什么樣子》《秒懂!煙臺市政府工作報告圖解來了》等新聞作品,轉變報道文風。

2.語言可讀性

實現時政新聞的民生化表達,要調整表達技巧,將政治話語轉變為百姓話語,將新聞內容說明白。一方面,追求通俗易懂的表達方式,語言力求平實易懂,避免生僻詞匯、官話、空話和套話,追求簡潔明了,少用長句、復句,多用短句、單句;另一方面,突出自身特色,可以用有地方特色的話語體系來進行表達,或者使用時下流行的網絡用語,帶給讀者新鮮的閱讀體驗。

例如,2023年煙臺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力爭GDP突破萬億元大關。圍繞煙臺沖刺“萬億之城”,《煙臺日報》開設“經濟過萬億·市民都受益”專欄,記者深入火熱的生產一線,傾聽百姓心聲,探析GDP過萬億元對普通百姓的影響,創作了《煙臺投資加碼,百姓受益幾何?》《煙臺奔赴萬億之城,你的小目標可以有》等貼近百姓生活、融合流行語言元素的新聞作品,敘事生動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最終帶來很好的宣傳效果。

(二)創新報道視角

黨報在開展時政新聞報道工作的過程中,要不斷拓寬報道視角,聚焦群眾普遍關注的領域,深入挖掘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新聞報道要凸顯深度。無論是在收集和加工新聞信息階段,還是在編輯發布新聞作品階段,都要努力進行深度挖掘,展現細節,真正將受眾想了解、感興趣的內容報道出來,貼近讀者,服務讀者,拉近與讀者之間的距離。

1.注重細節

黨報在開展時政新聞報道工作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內容為王”的原則,注重刻畫細節,深入挖掘新聞表象背后蘊含的深刻邏輯,以扎實的內容基礎來推動自身的長遠健康發展。在確定新聞作品創作思路和總體敘事結構的過程中,把思考的深度、思維的廣度融入時政新聞報道中,展現核心價值觀。

《煙臺日報》在報道領導活動、會議消息等時政新聞時,非常注重細節的描述,同時深挖程式化活動背后的新聞“富礦”,讓時政報道“有血有肉有靈魂”,真正體現時政新聞的價值。例如,2023年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煙臺5周年,圍繞這一主題,《煙臺日報》推出了兩組系列報道+一篇深度報道,連續重磅刊發,凸顯細節內容。這些作品在煙臺市融媒體中心旗下的新媒體平臺率先推出,迅速形成了傳播聲勢,實現了正能量澎湃大流量。

2.科學選題

黨報在開展時政新聞報道工作的過程中,選題是非常重要的一環,直接影響新聞作品的傳播效果和傳播質量。讓采編記者走出去,到基層,深入一線,提高自身“四力”,廣泛搜集具有報道意義和傳播價值的新聞素材,思考報道角度,科學選題。一方面,重點報道柴米油鹽、喜怒哀樂等群眾身邊的平凡事、稀奇事、麻煩事;另一方面,拓展題材范圍,從群眾相關利益角度入手,選取題材、提煉主題。用新穎的角度、貼近民生的事實、群眾關注的熱點來吸引人,把時政新聞服務民生的特點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

例如,“2023 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大會”在煙臺舉辦前,《煙臺日報》以小切口、小視角反映大主題,從與群眾息息相關的選題入手,先后創作《養魚不換水,魚兒長得快》《讓草在果園里“自由”生長》《瞧,這些房子會呼吸能發電》等鮮活、接地氣的報道,讓“高大上”的會議宣傳妙趣橫生、貼近普通群眾,既深得讀者喜愛,又擴大了盛會影響。

(三)創新呈現形式

黨報要想做到時政新聞的民生化表達,就要改變傳統的長篇大論式的報道形式,不斷創新新聞作品的呈現方式,有效“軟化”時政新聞的專業性和政治性,增加與新聞受眾的互動,讓時政新聞作品更加生動、更鮮活、更立體、更直觀,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創作H5動畫新聞、短視頻新聞等,在新聞版面上增加動圖、長圖,進行可視化呈現,將傳統文字與圖解、照片、動漫、音樂等表現形式融合,讓時政新聞有意義的同時變得有意思。

三、結語

時政新聞報道是黨報提高自身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重要途徑。新時期,黨報要加強時政新聞的民生化表達,讓時政新聞更加“接地氣”,讓人們更愿意看、樂于看,不斷鞏固自身的主流媒體地位。

新聞漫畫《公交用上綠色電力》 曹一/作(新華社發)

猜你喜歡
時政煙臺黨報
《煙臺果樹》征稿簡章
煙臺 身在蓬萊就是仙
煙臺優利機電設備制造有限公司
鮮美煙臺 四月芳菲
黨報專副刊怎樣撐起“半邊天”
辦好黨報內參的思考與探索
黨報創新文娛報道的實踐與思考
時政
時政
時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