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沙沖突外溢:多點聯動但主線清晰

2024-04-02 12:16唐志超
世界知識 2024年7期
關鍵詞:戰事戰線胡塞

唐志超

本輪巴以沖突雖以加沙地帶作為主戰場,但其在爆發后迅速產生的外溢在整個中東地區呈現“多點開花”的景象,甚至在距離中東遙遠的美國、英國、烏克蘭、巴西、南非等地也可感受到強烈的沖擊余波。除顯性的地區武裝沖突不斷擴大蔓延外,此次加沙戰事在地區和全球層面引發的隱性沖突也在深刻影響著地緣政治和國際秩序的發展變化。

地區外溢:

“多點開花”與陣營對抗

2023年10月7日,在哈馬斯突然向以色列發動“阿克薩洪水”襲擊后,以色列國防軍發起針對加沙地帶武裝組織的軍事行動“鐵劍”,此后加沙戰事很快就開始向“中心—外圍”的沖突模式發展。以加沙地帶為中心戰場,中東地區同時出現了五條“戰線”:即約旦河西岸、黎巴嫩、伊拉克、敘利亞、也門—紅海。這五條戰線本質上屬于外圍戰,旨在策應哈馬斯,分散以色列的精力和資源。

在約旦河西岸方向主要是以色列軍警、猶太人定居點極端分子與巴勒斯坦各武裝組織派別、巴勒斯坦民眾之間的流血沖突。由于加沙沖突規模大、烈度高,導致約旦河西岸的沖突不太為外人關注。實際上,近年來以色列與巴勒斯坦在約旦河西岸的沖突規模與頻率也在不斷上升,此次加沙戰事導致該地的對抗進一步升級,外界普遍擔心西岸的局勢也將失控。據巴勒斯坦衛生部統計,截至2024年3月,本輪沖突導致至少427名巴勒斯坦人在約旦河西岸遇難。

在黎巴嫩方向主要是黎巴嫩真主黨與以色列之間的沖突。該戰線沖突主要集中在以色列北部的黎以邊境地帶,但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及以色列南部城市偶爾也會成為被襲擊目標。由于真主黨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強大的非國家行為體,不僅人數眾多,還擁有強勁的軍事實力,其中包括數量龐大的彈道導彈、火箭彈和無人機等,實力遠超哈馬斯。因此,外界普遍擔心以色列與真主黨之間會爆發大規模戰爭。本輪加沙沖突爆發后,為阻止真主黨參戰,以色列被迫在北部投入重兵,避免開辟第二戰場;美國還專門派遣航母戰斗群駐扎東地中海。黎巴嫩戰線是除加沙地帶之外沖突最激烈的區域,黎以邊境地區幾乎每日都發生炮擊事件。據統計,自2023年10月8日至今,該戰線沖突已造成黎方200多人死亡,900多人受傷,近十萬居民流離失所;以方則有十數人死亡,近六萬居民被迫從北部撤離。

在也門—紅海方向則主要是也門胡塞武裝與美英之間的激烈對抗。這一戰線的顯著特點是美英以維護航行自由為名代以色列出面軍事打擊胡塞武裝。本輪加沙沖突爆發之初,胡塞武裝主要針對以色列境內目標實施無人機和彈道導彈打擊,但由于雙方相距較遠,這些襲擊未能取得明顯效果。自2023年11月中旬開始,胡塞武裝轉而攻擊在紅海航行的“與以色列相關”船只,并由此引發紅海危機。對此,2023年12月,美國發起“繁榮衛士”護航行動,但響應者寥寥。2024年1月12日,美英又開始聯手對胡塞武裝展開空襲,不過迄今仍未能阻止胡塞武裝的行動。據統計,自本輪加沙沖突爆發以來,胡塞武裝對途徑紅海船只發動襲擊超過60次。為躲避襲擊,數百艘過往商船被迫繞道非洲好望角前往歐洲和地中海。紅海危機不僅引發全球海上航運危機,危及全球供應鏈安全,還升級為紅海安全危機。胡塞武裝稱,只有以色列?;?,它才會停止襲擊。這條戰線雖未給以色列造成很大負面影響,但卻給美國造成了不小的軍事和政治壓力。在加沙,美國通過援助物資間接卷入戰事;而在也門,美國則通過軍事行動直接卷入沖突。

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沖突,則主要是被認為親伊朗的什葉派民兵武裝對美軍駐伊拉克、敘利亞軍事基地頻繁發動襲擊,與美以的回擊。截至2024年2月,伊拉克民兵武裝為報復美國支持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襲擊伊敘境內美軍基地超150次,美國則回以一系列空襲報復。這些襲擊大多屬于襲擾性質,雖未給美軍造成大規模人員傷亡,但依然對其構成不小壓力。此外,美國針對伊拉克民兵武裝的回擊還進一步激化了伊拉克國內矛盾與反美情緒,從總理、國民議會代理議長到各民兵武裝組織等各方,強烈要求美軍撤離本國領土。與其他戰線相較,發生在伊拉克和敘利亞的沖突烈度較低,各方均保持了克制,以免事態擴大。

總體來看,這五條戰線的地理分布雖較為分散,但具有三個明顯的共同點。一是陣營性對抗。這些沖突雖多點發生,但主線清晰,主要呈現為美國—以色列與被認為由伊朗領導的地區“抵抗陣營”之間的對抗;二是非國家行為體屬性。截至目前,與以色列、美國發生沖突的主要是地區非政府武裝組織,沒有主權國家直接參與其中;三是具有聯動性。敘利亞、黎巴嫩、伊拉克、也門發生的沖突與加沙戰事關聯緊密,呈現多點聯動、相互呼應的態勢。

然而事實上,本輪加沙沖突的地區外溢并不局限于上述五條戰線。除顯性的武裝沖突外,還有隱性的地緣政治和經濟層面外溢。政治上,加沙戰事推動中東地區主要矛盾轉換,地緣政治關系急劇生變,近些年出現的地區“緩和潮”受阻;經濟上,加沙戰事使以色列、埃及、約旦、黎巴嫩、敘利亞、也門等國經濟遭受重創。例如,沖突使黎巴嫩2023年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了一個百分點;受紅海危機影響,埃及蘇伊士運河收入自2024年1月至今減少了50%,2024年1月該運河船只通過數量減少30%。

全球外溢:國際秩序之變

本輪加沙沖突的外溢還蔓延到了中東以外的地區。首先,沖突對以色列和美國的全球聲譽產生“毀滅性”打擊。以色列在加沙地帶的軍事行動給當地造成巨大人道主義災難,截至2024年3月19日,加沙戰事已造成巴勒斯坦超3.17萬人死亡,7.37萬人受傷。這加劇了以色列在國際上的孤立,全球反以、排猶主義再次泛起。而美國一方面不斷向以色列輸送武器彈藥、給加沙沖突火上澆油,另一方面又希望沖突盡快停止、避免戰事蔓延擴大的矛盾政策,也讓其所謂維護“人權”“民主”的虛偽面具被徹底撕下,西方“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不合理、不公正被徹底暴露。

此次加沙戰事還對美國的全球戰略和中東政策造成巨大沖擊。突如其來的戰事嚴重干擾了拜登政府集中精力開展大國競爭的戰略盤算,在美國的全球戰略布局中,“印太”地區、東歐是其戰略優先區域,中東則屬于重要區域,但加沙沖突使美國不得不將政治、外交、軍事等各類資源緊急投向中東。在此背景下,拜登政府緩和中東地區緊張局勢和推動地區一體化的兩大政策目標均已失敗,其企圖重塑中東秩序,推動中東國家偏離“中國軌道”的戰略圖謀也難以為繼。值得一提的是,外界普遍認為,本輪加沙沖突很可能使拜登在2024年美國大選中遭遇“滑鐵盧”。美國對以色列的支持和縱容,使阿拉伯—穆斯林裔選民、青年一代和民主黨左翼對拜登政府極其不滿。

其次,本輪沖突還外溢至歐洲,直接影響著自2022年2月以來持續至今的烏克蘭危機走向。此次加沙沖突的忽然爆發不僅在一定程度上轉移了美西方國家對烏克蘭危機的關注,還限制了其對烏克蘭的資金與武器支持。例如,加沙沖突爆發后,美國對烏克蘭的援助一度中斷,美國國會對援助以色列的熱情也遠高于烏克蘭,令后者十分擔心俄羅斯正成為加沙戰事的受益者。

2024年1月26日,聯合國國際法院在南非提起訴訟后發布初步判決和緊急命令,要求以色列采取一切措施,防止在加沙地帶出現種族滅絕行為。

最后,此次沖突也在國際社會層面造成巨大地緣政治分歧,引發了有關國際正義、人道主義、國際法和國際秩序的激烈討論與較量。在聯合國及其他多邊場合,圍繞加沙沖突,阿拉伯—伊斯蘭國家、“全球南方”國家與美國—以色列展開了激烈斗爭。以色列拒不履行國際法和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美國持續在聯合國安理會相關決議中投反對票,招致伊斯蘭世界和大部分“全球南方”國家的強烈譴責批評。2023年11月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巴以問題特別視頻峰會、同年12月南非在國際法院起訴以色列對加沙地帶實施“種族滅絕”,與廣大“全球南方”國家在聯合國大會集體聲討以色列等事件,不僅顯示出“全球南方”國家對和平正義的強烈訴求,還凸顯了國際權力結構變化。

沖突不息,外溢不止?

巴以問題不僅是中東地區一系列錯綜復雜問題的核心,也是威脅全球和平與安全的重大問題。本輪加沙沖突的持續外溢有其邏輯性。從根本上看,巴勒斯坦事業所具有的正義性,是巴以沖突必然引發連鎖反應的底層邏輯。巴勒斯坦民族權益長期得不到尊重和保障,獨立建國的夙愿也長期無法實現,是巴以沖突頻繁爆發的根本原因。從表層看,本輪加沙沖突的不斷外溢,也與當前國際和地區的復雜矛盾有著緊密關系,而美國和以色列在其中發揮著核心作用。美國的政策在三方面決定了巴以問題因其難解。一是美國以保護以色列的安全為核心利益,長期偏袒以色列。二是美國將巴以問題與維護其中東霸權相聯系,為巴以沖突引入了更多外部矛盾。自特朗普政府開始,美國一邊推動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在“亞伯拉罕進程”下實現關系正?;?,一邊卻加速構建地區“反伊朗聯盟”。這一政策具有內在沖突,必然招致伊朗及其盟友的反制。三是美國根據其全球戰略考量,在過去十年中持續從中東戰略收縮,不愿推動巴以和平,導致巴以問題日益邊緣化。

短期看,只要加沙戰事不結束,本輪沖突的外溢就不會停止,甚至還可能繼續擴大蔓延。一旦加沙戰事迎來?;?,以色列的下一步動向就值得密切觀察,其是否會對真主黨開戰、是否會與伊朗爆發直接軍事沖突最為引人注目。長遠看,巴以沖突的聯動性、外溢性能否得到徹底解決,與國際正義能否得到聲張,公平合理的國際秩序能否建立緊密相關,因為巴勒斯坦問題本質上是國際正義維護與國際秩序合法性問題。

(作者為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中東發展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猜你喜歡
戰事戰線胡塞
隱蔽戰線上的華興人
國慶中秋保安全 應急戰線不放假
新年戰線
人大建設(2019年4期)2019-07-13
木蘭從軍
中國最早記載的一場戰事竟因鹽而起
援越抗美戰事回憶點滴
秦淮河水冷,戰事幾回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