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杜和他燒過的那些鍋爐

2024-04-02 12:06徐亞娟
中國鐵路文藝 2024年3期
關鍵詞:小杜老杜獨輪車

作者簡介:徐亞娟,中國鐵路作家協會會員,黑龍江省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于《中國鐵路文藝》《北方文學》《黑龍江日報》《生活報》《新青年》等報刊。

時值九月中旬,中國大部分地區鮮花盛開,秋意盎然,中國最北小城漠河,迎來了第一股寒潮,氣溫降至零下。

在齊齊哈爾房建公寓段塔河車間漠河火車站鍋爐房,老杜點燃了鐵路供暖的第一把火,這臺四噸的燃煤鍋爐,要在這間簡陋的鍋爐房里燃燒整整八個月。

這是第多少次點燃鍋爐,老杜已經記不清了。

每年九月中旬到次年五月中旬,是大興安嶺地區的供暖季,供暖期長達八個月,有記錄的歷史最低溫度達到零下53攝氏度,供暖期的平均氣溫要在零下25至零下30攝氏度。

鍋爐工老杜,每年就在這240多天的日子里,守著那臺熊熊燃燒的鍋爐,要保證那臺鍋爐在這八個月里持續保持60至70攝氏度的爐內溫度,這樣才能保證漠河車站、漠河行車公寓及附近的鐵路住宅區的室內溫度持續保持在20攝氏度。

鍋爐是老杜對抗嚴寒的武器,是老杜并肩作戰的戰友。老杜非常善待這些戰友——一臺鍋爐,一輛獨輪車,幾把刨煤的洋鎬,還有鏟煤撮灰的鐵锨。老杜待它們,像家人,在休整的季節里,總是想方設法把它們調整到最佳狀態。

老杜四十年的工作履歷表上,擺著一臺又一臺他燒過的鍋爐。燒鍋爐是老杜職業生涯里從來不曾怠慢的事業,燒鍋爐是老杜這輩子的工作使命。一臺又一臺鍋爐,寫滿了老杜從青春一路走來的故事。

老杜和他燒過的那些鍋爐,溫暖了大興安嶺漫長而寒冷的冬天。

1984年9月,20歲的杜春田,第一次走進原加格達奇房產段勁濤分段,在勁濤鐵路小學鍋爐房,他遇到了職業生涯的第一臺鍋爐——一臺兩噸手燒爐。

小杜的家,在大興安嶺地區加格達奇區。小杜的父母是齊齊哈爾鐵路分局支援大興安嶺鐵路建設的領導干部。

從鐵路技校畢業后,小杜被分配到加格達奇鐵路分局。一紙任職令讓他來到了加格達奇房產段勁濤分段,這里離他家要坐車通勤12個小時。

離家遠,不是大事。作為鐵路子弟,小杜對鐵路工作的性質不陌生,整整一宿的火車通勤也不怕。但走進鍋爐房,小杜有點打怵了,這燒鍋爐的活兒真是太臟了,小杜身上那明亮的白襯衫,是打算坐在辦公室里穿的。

回憶當年,有人問老杜咋不和當段長的爹鬧一鬧。老杜縮縮肩膀,笑了笑,說:“父母是‘獻一代,子女就是‘獻二代,在父母眼里,燒鍋爐也是天經地義的事?!?/p>

師父老張帶著小杜點燃了他人生的第一臺鍋爐。

師父讓小杜把那件白襯衫拿回家去,在這里穿兩天肯定變成灰襯衫。師父告訴小杜,要在衣服領子里圍一條藍毛巾,這是防止煤灰鉆進衣服里的好辦法;還要在工作帽里墊一條毛巾,防止煤灰鉆進頭發里。這些辦法,老杜用了一輩子,都是管用的好辦法。

小杜開始沒覺得燒鍋爐是啥了不得的技術活,生活在大興安嶺的男孩子,哪個不是燒著家里的火爐子長大的。

直到遇到這臺鍋爐,小杜才明白,他把燒鍋爐這事想得太簡單了。這樣的手燒爐不但“能吃”而且“能拉”,這鍋爐的脾氣也不大好,遇到煤質稍微差一點,就開始鬧脾氣。那時候,一天一宿的班上下來,走出鍋爐房,小杜的小臉黑成一片,就像上過臺唱過戲化過妝一樣。

小杜是個聰明人,沒多長時間,他就琢磨透了這臺鍋爐的脾氣,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和這臺兩噸的手燒爐成了“好哥們”。

兩個月后,小杜出徒了。

他在勁濤車站電務車間鍋爐房開始獨立燒一臺半噸的手燒爐。

大興安嶺的冬天那叫一個冷。

鍋爐房里的空間不大,不能存放太多煤,整個冬天的煤都露天堆放在院子里。

整整一個冬天,小杜就推著一輛獨輪車,從院子里往鍋爐房運煤。從院子進屋,推著一小車煤,邁著小碎步,要走那么三十四五步。從鍋爐房往院子里倒煤渣,要輕松一些,大點步也就二十多步。一晚上的時間,他就推著這輛獨輪車,從院子到鍋爐房,再從鍋爐房到院子。從院子到鍋爐房的距離,特別適合這輛獨輪車,這樣的距離算不上“運輸”,一句話,就是緊著折騰,小杜就推著這輛獨輪車不是鏟煤就是鏟煤渣。

推開鍋爐房的門,是風雪連成一片的大煙炮,是凍成冰山的煤堆,是眼睫毛都結冰的冷。進到鍋爐房,是鍋爐里呼呼的水聲,是飄浮的煤灰,是爐膛里紅彤彤的火苗。

也是從那時開始,小杜喜歡上了這輛獨輪車。

這輛獨輪車算不上是一輛車,但這輛獨輪車在燒鍋爐的過程中是那么重要。一輛獨輪車能裝25鏟煤,一臺半噸的手燒爐一晚上能燒掉240~250多車煤,能清出去20多車爐灰。這些數據,小杜都記在了心里。

小杜就這樣愛上了鍋爐房里的那臺鍋爐,也愛上了那輛獨輪車,甚至愛上了院子里那小山一樣的煤堆。

有過回到家里不想再返回的苦惱,也有過眼淚涌出來又咽回去的委屈。這樣的日子,小杜在老母親一包又一包的凍餃子里,在老父親的呵斥中挺了過來。

無論如何,小杜的燒鍋爐生涯就這么圓滿地開始了。

從勁濤鐵路小學鍋爐房那臺兩噸手燒爐開始,小杜走過加格達奇房產段勁濤分段八個鍋爐房,燒過八臺鍋爐,歷經19年,18個供暖周期。

19年的時間,20歲青春年少的小杜成長為中年老杜。

老杜就這樣在勁濤鐵路地區成了家。在一處和同事共用一個廚房的鐵路家屬房里,老杜的女兒出生了。這樣一個小小的三口之家,讓老杜更加熱愛燒鍋爐的工作。

燒鍋爐的第十年,小杜接觸到了一噸煤快裝手燒爐。

鍋爐技術的進步讓小杜很是興奮。小杜很快掌握了這臺全段最新型的供暖鍋爐。那個冬天,在室外零下四五十攝氏度的嚴寒里,每家每戶都溫暖如春。

兩年后,小杜在勁濤鐵路住宅樓接手了兩臺鏈條鍋爐,一臺是四噸,一臺是兩噸。

那兩年,冬天的緊張狀態和壓力是前所未有的。

也就是在那兩年冬天,在大年三十的夜里,小杜吃過陌生鐵路家屬人家的年夜飯餃子,也收到過陌生人家送到鍋爐房的錦旗。

也就是在那兩年冬天,小杜在溫度計到達最低值的寒冷里,看過大興安嶺夜晚的星星,也看過大興安嶺冉冉升起的太陽。

這些年,老杜已經成為“供暖專家”,也成為解決供暖隱患的“著名醫生”。

只要鍋爐有個風吹草動,老杜那是手到“病”除。他只要耳朵一聽,眼睛一看,再敲敲打打那么幾下,從鍋爐到供暖這一整套系統的“病”就都能治好。

燒了這么多年鍋爐,老杜想給大家講講修鍋爐的事。

老杜有一張照片,當他沒辦法和別人說明白修鍋爐這件事的時候,他就給別人看那張照片。

照片拍于某年冬天,氣溫是零下50攝氏度,穿著背心的老杜,爬到鍋爐里清除沉淀下來的水垢。大興安嶺地區的水質硬,到了冬天,鍋爐經常因為水垢出現堵塞問題,就需要定期清除水垢。別人看了這張照片后,都會對老杜豎起大拇指。

2010年,老杜來到漠河供暖工區當工長。老杜這個工長不僅負責漠河車站鍋爐房的供暖,還負責大興安嶺嫩林鐵路線上幾個地區和車站的鍋爐房,包括阿木爾地區的鍋爐房、長纓車站鍋爐房,還有中國最北的火車站——月牙湖車站鍋爐房。

在嫩林鐵路線上,把這幾個鍋爐房畫在一張紙上,就是一個等腰三角形,漠河車站鍋爐房就是三角形頂點。從漠河車站到長纓車站六十多公里,從漠河車站到月牙湖車站也是六十多公里。

老杜小小的身影就在這個三角形的線路上奔走。夏天維修鍋爐和管線,冬天開始燒火。后來,月牙湖鐵路供暖并網到當地市政管線,老杜工區里的鍋爐房才變成三處。

現在,老杜不是燒一臺鍋爐,而是燒四臺鍋爐,即便后來月牙湖地區鍋爐房取消,漠河工區也還是四臺鍋爐。這是因為,漠河車站多了一臺備用鍋爐。

這臺備用鍋爐大大提升了老杜的幸福感——供暖時節,一旦一臺鍋爐有了問題,可以隨時啟動另一臺鍋爐。

簡簡單單一句“干活容空兒了”,化解了鍋爐工老杜這些年的工作壓力。大冷的天,不管哪里出了問題,供暖線上的所有人都要挨凍,那份比個人寒冷更為巨大的壓力,都被“不容空兒”包裹在了老杜的心里。

就這樣,老杜燒過的鍋爐名單里,多了一臺備用鍋爐。

老杜臉上的皺紋舒展了很多。

中年老杜,他的燒鍋爐工作中多了一份責任和使命。

一晃,老杜在漠河火車站鍋爐房已經待了七八年。

這些年,漠河的旅游業紅火起來,往來漠河車站的游客越來越多。來這里找北的人,都在漂亮的漠河車站候車停留。漠河車站是否暖和已經不是一座車站的事,它代表著漠河的溫情,映射著中國最北端的人文關懷。

漠河車站旁邊,常年關著大門的院子里,藏著一間簡陋的鍋爐房。這就是漠河火車站的冬天里,游客們最直接體會到“溫暖”的來源地。

老杜和他的幾位同事,將鍋爐房打理得干凈整潔。院子里不僅種了蔬菜,宿舍里還養著花。

還有兩年就退休了。段里也征求了老杜的意見,看他是否愿意換個輕松一些的工作崗位。

老杜都搖搖頭拒絕了。

“要是在退休前燒上電鍋爐,我這輩子燒鍋爐的生涯就算圓滿了?!?/p>

即將退休的老杜,期待著電鍋爐的閃耀登場。

猜你喜歡
小杜老杜獨輪車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天才”的發明
推獨輪車
手機
老杜,你好
將自己丑化一點
小杜先生正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