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市風景園林設計與園林植物保護分析

2024-04-03 17:56李雪華
關鍵詞:園林設計園林植物風景園林

李雪華

曲阜市市政公用事業綜合服務中心 山東 曲阜 273100

城市風景園林工程建設本身具有復雜性、專業性、周期性特點,其施工任務需要嚴格按照設計圖紙操作,這也意味著,設計圖紙的可行性和科學性會直接影響工程建設效果。所以在設計環節必須給予園林植物選擇、搭配等工作高度重視,既要提高園林植物成活率,使其快速形成抗逆境能力較強的植物群落,又要突出美觀性特點,充分發揮園林植物的造景功能。這就需要設計人員切實做好實地勘察工作,根據勘察結果和設計經驗對設計圖紙進行優化和完善,保證設計圖紙切實可行,能夠為后期風景園林工程施工提供可靠依據,同時為園林植物健康生長營造良好環境。

1 在城市風景園林設計中保護園林植物的重要意義

1.1 保護園林植物能夠提高工程設計水平

設計人員遵循“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基本原則開展城市風景園林設計工作,能夠使其在設計管理中高更加注重實地勘察等前期準備工作的開展,有利于設計人員根據地區氣候環境、地理條件等實際情況合理選擇園林植物。同時,設計人員在了解不同植物發育特點、生長需求等要素基礎上,還能夠根據植物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特點進行科學搭配,進而將園林植物設計成種類多樣、抗性較強的植物群落,這也是從源頭減少病蟲害滋生的有效對策,可以降低工程后期管理中化學農藥的使用量,一方面可以為園林植物健康生長奠定基礎,另一方面能夠起到控制農藥污染的作用[1]。

1.2 能夠在設計管理中加大植物養護管理力度

眾所周知,園林植物養護管理大多在工程建成后進行,而設計環節則是在工程施工前進行,由于兩個環節彼此脫離,導致設計人員重視程度不高。實際上,設計環節是整個工程建設和管理的重要基礎,設計水平好壞與否與后續各項工作開展情況息息相關。所以設計人員必須在設計管理中給予園林植物養護管理工作高度重視,通過合理分析工程建設區域土壤、環境、水文等要素,對園林植物養護方案進行不斷優化和完善,進而為植物健康生長營造良好環境,切實提高園林植物抗逆境能力。

1.3 使園林設計中的植物搭配更加合理

在風景園林設計中,設計人員不僅要對園林植物進行統籌規劃,突出其美觀性特點,還要充分考慮植物間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關系,使植物之間形成和諧共生的關系。而在設計環節加強園林植物保護,能夠督促設計人員對多方面因素進行統籌兼顧[2],盡可能避免人為、環境等因素對園林植物生長造成的不良影響,如此既能夠保證園林植物搭配合理,也能夠促進多種植物在健康生長中快速形成抗性加強的群落。

1.4 幫助設計人員提高專業能力

設計人員想要設計出生態效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兼備的風景園林工程,就要在設計環節充分認識到園林植物保護的重要性,這也對其專業素養和設計水平提出較高要求,需要設計人員加強自我完善意識,不斷學習各種先進植保技術和理論知識,切實提高自身專業水平,使風景園林設計工作更加科學、規范,保證設計出的方案切實可行,能夠為后續施工作業順利進行奠定基礎。

2 城市風景園林設計基本原則

2.1 協調性原則

協調性是自然生態系統最典型的特征之一,設計人員在城市風景園林設計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自然生態系統特點,使園林設計和自然生態系統完美融合。眾所周知,風景園林設計本身具有復雜性、專業性特點,其涉及內容十分廣泛,包括氣候環境、建筑場地等要素,需要設計人員全面了解,這也為各方面協調帶來了一定難度[3]。所謂協調性,實際上就是保證各設計要素和自然生態系統保持一致?;趨f調性原則開展設計工作,既能夠發揮園林植物美化環境的作用,也能夠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并且在風景園林工程設計中,做好各方面協調工作,還能夠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提供保障。

2.2 統一性原則

設計人員在城市風景園林設計中,還要嚴格遵循統一性原則對各個獨立的設計元素進行整合。需要注意的是,整合設計元素并不是簡單的拼湊,而是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使工程形成有機整體。這就需要設計人員具備大局觀,將設計中相似要素進行排列組合,通過由點及線、由線及面的方式提高風景園林工程的美觀性、藝術性和生態性,確保人們身處園林工程能夠切身感受設計人員的良苦用心。

2.3 因地制宜原則

在城市風景園林設計工作開展階段,設計人員還要充分考慮地域差異,只有遵循因地制宜基本原則,才能夠有效提高設計圖紙的可靠性和科學性。眾所周知,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地理條件、氣候環境不盡相同,適合生長的植物類型也存在較大差異,如果在設計環節顧此失彼,只考慮園林美觀性或經濟性,沒有給予生態性相應重視,則會降低植物成活率,進而影響風景園林工程可持續發展[4]。這就需要設計人員遵循因地制宜原則做好實地考察工作,結合考察結果合理選擇園林植物。同時,新時期的風景園林工程已經成為一個城市發展的名片,需要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盡可能融入當地特色,需要設計人員充分挖掘地區發展歷史、民俗文化等要素,切實提高風景園林工程的設計水平。

3 城市風景園林設計與園林植物保護策略

3.1 在園林設計中優先使用本土樹種,適當引入外來品種

上文提到,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不同地區的地勢地貌、氣候環境、水文特征不盡相同,所以培育出的樹種也多種多樣,這些樹種在長時間馴化過程中已經具備了較高的環境適應能力,將其應用到風景園林工程中,不僅能夠提高植物成活率,還可以減少后期養護管理成本。而反觀引進植物,由于短時間內很難適應新環境,所以容易出現發育不良等情況,為病蟲害侵蝕創造有利條件,需要通過技術改造方式提高植物抗性,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成本投入。因此,在城市風景園林設計中,考慮工程生態性和經濟性要素,應優先選擇本土樹種,適當搭配外來樹種[5]。以沈陽南湖公園為例進行分析,該公園占地面積約53.8萬㎡,其中包括草坪15萬㎡及水面13.4萬㎡,是當地著名的多功能風景園林工程,現有樹木約10萬余株,共200多個品種。在設計環節,設計人員曾將丹東銀杏和山東銀杏進行對比分析,發現山東銀杏雖然成活率較高,但無論生長情況還是抗逆境能力,都遠遠低于丹東銀杏,所以設計人員決定在二者中選擇丹東銀杏。為了進一步豐富風景園林工程樹種,使工程形成整體景觀,設計人員還引入了新疆楊、小青楊、鉆天楊、銀中楊等楊樹品種,其中除了新疆楊外,其他楊樹都是遼寧省本地品種,本身具有較高的環境適應能力;而新疆楊作為引進樹種,本身具有樹形優美、樹體高大的特點,利用催根扦插方式繁殖或用銀中楊做砧木嫁接繁殖,成活率能夠到達60%-70%,既能夠達到豐富樹種的作用,也能夠節約工程建設成本。

3.2 選擇多樣化品種,打造穩定的生態系統

設計人員在城市風景園林設計中,需要在遵循因地制宜基本原則選擇本土樹種的同時,適當豐富植物種類,充分考慮植物之間的生態交互性特點,使植物能夠在生長發育中逐漸形成抗逆境能力較強的群落。結合設計經驗總結來看,很多設計人員在園林設計中為了達到統一的視覺效果,習慣選擇單一植物進行栽培,如大面積種植單一的白蠟、糖槭等樹種,導致樹種無法為不同昆蟲和鳥類提供生存繁衍空間,使得生物大規模遷移;并且單調樹種會導致人們產生視覺疲勞,使城市變得呆板枯燥,無法發揮美化效果[6]。例如:2010年,平頂山新城區沿白龜山湖南側種植了350株廣玉蘭樹,由于樹種單一,無法在短時間內形成抗逆境能力較強的群落,導致該工程于2011年遭遇連續7d的強降雨后,出現大面積落葉現象,并且第2年夏天樹體嚴重干,部分樹木甚至直接死亡,將樹種挖出發現根部腐爛嚴重,原因在于抗水淹能力較差。這是因為設計人員在設計過程中沒有給予樹種多樣化選擇相應重視,導致工程無法充分發揮社會效益。對此,需要設計人員提高重視程度,通過合理引入新品種的方式提高工程設計效果,在此基礎上做好統籌設計工作。以杭州西湖風景園林工程為例進行分析,其中花港觀魚紅魚池景區進入了多種濱水植物,其中包括沿階草、中華常春藤、紅花醡漿草、石蒜等,這些植物的覆蓋率分別在10%左右,與一年四季都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青松相互輝映,使整個風景園林工程既富于變化,又靈活生動,真正做到了景隨時移。

3.3 在園林設計中注意植物層間科學搭配

在城市風景園林設計過程中,結構的層次性和樹種的多樣性存在密切聯系,要求設計人員在合理選擇園林植物的同時,形成錯落有序、疏密有致的植物群落。仍然以杭州西湖風景園林工程為例進行分析,設計人員就基于不同的觀賞角度和視線距離,對園林植物進行了合理搭配,當人們站在正南方隔水眺望風景園林工程時,水面高度大概在16m左右,其高度大概是黑松高度的2倍;而正面臨水的紫藤、雞爪械等植物,無論色彩、形態還是枝干,都能夠與較高的黑松清晰辨別,另外,黑松和雞爪械等高度約4m左右的樹種進行對比,可以形成清晰的層次[7]。當人們沿著對岸循岸線向紅魚池橋上行走,即便高度已經超過36m,無法清晰辨別不同樹木的細部枝干,但依然能夠觀察到不同樹種的形態、輪廓以及色彩,如此能夠有效提高風景園林工程的美觀效果。所以,設計人員在植物搭配中,必須要考慮層次性,也就是根據植物生物學及生態學特征進行靈活搭配。需要注意的是,設計環節應做到“喬灌騰草花”兼并,進而營造層間繁榮的風景園林工程。與盲目設計的工程相比,合理搭配植物層間的工程不僅能夠阻擋病蟲害持續蔓延和繁殖,還可以提高工程整體美觀性和生態性。尤其新時期,我國城市風景園林工程建設規模逐漸擴大,病蟲害來源也隨之增多,為園林植物管護帶來巨大難度。所以在園林設計環節,需要對喬灌草等植物進行合理搭配,進而營造錯落有序的風景園林工程。

3.4 在園林設計中充分考慮植物間的生態交互特點

在自然生態系統中,植物之間本身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約的關系,合理搭配能夠使植物健康生長,相反,搭配不當則會影響植物正常發育,甚至降低成活率。因此,在城市風景園林工程設計中,應避免選擇同種園林植物,需要與其他品種換種輪作。結合設計經驗總結來看,將不同植物放在一起經常會出現一些意想不到的現象,有些植物會相互助長,有些則“兩敗俱傷”,這也是植物之間“相生相克”的主要體現[8]。如:丁香、月桂、薄荷等植物在生長過程中會分泌芳香物質,容易對周圍植物正常生長造成不良影響;榆樹和櫟樹種植到一起,榆樹分泌物會影響櫟樹健康發育;柏樹揮發油中含有大量醚和三氧四烷,會導致周圍樹種中毒進而延緩生長速度,甚至出現停止生長現象。以沈陽南湖公園為例進行分析,在選擇樹種時種植了大量海棠,由于該公園屬于多功能綜合性公園,所以在海棠種植中主要采用自然栽植方式,沒有嚴格控制其與檜柏之間的距離,導致樹木在生長過程中滋生了蘋檜銹病,使得植物大面積死亡。對此,需要該工程早春時節大量種植薔薇科植物,如海棠等,以此來預防銹病的發生。所以,在風景園林工程設計中,設計人員需要在合理選擇樹種,靈活做好樹種搭配過程中,充分考慮樹種之間相生相克的關系,進而提高園林植物成活率,為城市風景園林工程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3.5 在園林設計中對園林植物密度進行合理控制

園林植物密度是否合理,與病蟲害發生率高低有直接聯系,所以在風景園林工程設計中,需要設計人員充分考慮這一問題。結合設計經驗總結來看,園林植物密度設計不合理,會導致其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出現光照不良、通風不暢、養分爭奪等問題,進而降低植物成活率[9]。通常情況下,如果工程建設區域土壤條件較好,可以將喬木的種植密度控制在270-360株/667㎡左右;灌木種植密度控制在420-540株/667㎡左右;藤本植物種植密度控制在900-1200株/667㎡左右,具體情況需要根據當地土壤條件和氣候環境進行分析。以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為例進行分析,在喬木種植過程中,選擇了銀杏、楊白蠟、欒樹等樹種,為了保證設計環節種植密度合理,設計人員按照每5cm一徑級選擇樹種,每個樹種5-6個徑級,供選擇10-15種作為樣本,并使用紅外測距儀、圍尺等專業工具對樹木的冠幅、高度、胸徑等參數進行精準測量,而后結合當地土壤環境、光照條件等要素確定不同樹種的種植密度,有效提高了樹木成活率。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城市園林景觀設計中,想要保證園林植物健康生長,快速形成植物群落,就要設計人員遵循協調性、統一性、因地制宜等基本原則,在了解植物生長狀態、生物特點,以及地區氣候環境、土壤條件等要素基礎上,對園林植物進行合理選擇、科學搭配,盡可能為植物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進而促進風景園林工程可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園林設計園林植物風景園林
園林鋪裝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
歡迎訂閱2023年《風景園林》
園林植物配置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探究
園林設計與施工協調管理模式的探討
風景園林工程施工技術中常見問題思考
園林植物配置在園林綠化中的應用
園林設計中的灰空間
園林植物與應用課程教學改革初探
GIS相關軟件在風景園林中的應用
略論園林設計中的植物配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