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遼寧省抗旱救災對策分析

2024-04-03 21:39于建明
中國防汛抗旱 2024年2期
關鍵詞:旱情抗旱遼寧省

于建明 張 丹

(遼寧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有限責任公司,沈陽 110003)

2017年,遼寧省遭遇了春夏連旱,3—7月,遼寧省多地持續高溫少雨,平均降水量較多年均值少43.1%,其中遼西地區最為嚴重,最長連續無雨日超過70 d,導致大面積旱地作物春播進度延遲,中部灌區水田缺水,給農業生產和群眾生活帶來了嚴重影響。

遼寧省在抗旱期間積極開展打井取水、運水送水等各項服務,投入抗旱人力166.16 萬人,啟用機電井11.04 萬眼、泵站828 處、機動抗旱設備20.40 萬臺(套)、裝機容量97.24 萬kW、機動運水車輛8.67萬輛,對保障人畜飲水安全和農業灌溉發揮了重要作用,有效緩解了因旱致災所造成的經濟損失。本文回顧2017年遼寧省抗旱工作的同時,總結歷次抗旱工作的經驗和教訓,就如何建立起完善的抗旱救災體系等相關問題和對策進行深入探討,以期繼續提高遼寧省的抗旱綜合保障能力,促進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

1 抗旱基礎設施

面對遼寧省氣候干旱高發頻發的特點,應繼續加快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強化水利工程管理,增強抵御干旱的能力??购祷A設施包括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工程措施指為滿足城鄉供水和灌溉需要所采取的各類基本供水工程措施,如水庫、灌區、機電井等;抗旱非工程措施包括供水預案、旱情監測、抗旱資金投入物資儲備、抗旱隊伍建設及抗旱設備管理等內容。

1.1 抗旱工程措施

抗旱工程措施方面,①為解決人畜飲水困難問題,大力開展庫、塘、井、壩等應急水源工程。②加強現有的骨干水源工程及病險水庫整治力度,對水庫、攔河閘壩、方塘、泵站、機電井等水源工程及建筑物進行維修,確保設備正常運轉,輸水通暢,改善和擴大有效灌溉面積,提高蓄水灌溉能力。③構建水資源聯合調度體系,做到水資源優化配置,構建引排得當、循環通暢、蓄泄兼籌、豐枯調劑、多源互補、調控自如的江河湖庫水系連通體系[1]。

近年來,隨著農村飲水安全工程的建設,遼寧省農村飲水抗旱能力不斷增強,全省已建的2.34萬處農村飲水工程保證了1 620.79 萬農村群眾的飲水安全。2015 年后,新建鄉(鎮)抗旱應急備用水源工程86 處,保障了93.5 萬鄉(鎮)居民的用水。2014 年、2015 年、2017 年,遼寧省連續發生嚴重干旱,但因旱飲水困難人口最多為35.81萬人,遠低于2009年的79.22萬人。受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遼寧省未來還可能出現旱情加重的情形,因旱飲水困難人口可能有所增多。因此,針對已建的飲水井工程,應加強設備的管理和檢查維修,最大限度地發揮其抗旱作用,同時要根據干旱等級,因地制宜制定應急供水措施和飲水解困方案,確保人民群眾在發生干旱時安全飲水、用水。

1.2 抗旱非工程措施

1.2.1 編制旱情供水預案

為切實應對旱情的發生,水文部門應盡早編制旱情供水預案。在科學預測降水和統一調度的前提下,提出不同缺水程度情況下,供水水源的運行方案和用水削減計劃,挖掘供水潛力并制定抗旱水源、抗旱設備、供水隊伍等各項抗旱保障措施,落實相應責任人,實現水量的優化配置。

1.2.2 提高旱情系統監測能力

為及時掌握旱情發生、發展趨勢,水利部門應借助信息化手段提高旱情監測能力,建立全面性和先進性的旱情監測預警評估體系,對科學合理制定抗旱減災響應措施,減輕旱災損失具有重要的決策參考作用。①完善旱情監測預警系統,加大對旱情采集點和旱情監測站的建設,增加信息采集數量和內容,改善信息傳輸途徑和手段,提高旱情監測能力和水平[1-2]。②水文站點監測采取綜合運用GIS、遙感等先進技術,提高旱情監測精確性。③建立抗旱信息管理系統,使各級抗旱救災組織實現信息共享,及時采取抗旱措施。

1.2.3 加強抗旱資金投入與物資儲備

遼寧省各級財政未安排穩定的抗旱工作經費,只有當發生干旱時以應急形式下撥資金,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旱情發生時抗旱設備與物資的投入以及抗旱隊伍的建設。對此,遼寧省應加大抗旱固定資金投入,通過以國家投入為導向,財政投入為主體,社會捐贈為補充的多元投資體系,建立合理的投資和使用機制,保障抗旱工作正常開展[1-2]。

抗旱物資儲備是一項行之有效的主動抗旱措施,要能夠實現“隨時可調用”的抗旱目標。遼寧省應按照分級籌措、分級儲備、分級管理的原則,儲備必需的抗旱物資以應急需[3]。目前,遼寧省抗旱物資儲備不足,達不到抗旱工作的實際需求。為提高干旱災害的應急響應能力,應積極探索各種模式(如抗旱服務隊和防汛搶險隊兩隊合一模式、向民間或社會團體購買服務模式等),加大對抗旱服務隊伍的扶持力度,加強抗旱物資儲備,提高抗旱應急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除此之外,遼寧省抗旱物資儲備還應及時優化調整物資品種,強化物資管理水平,充分保障儲備的物資種類齊全、質量過關、保質期有效。

1.2.4 完善抗旱服務組織建設

2017年抗旱期間,遼寧省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要求各級抗旱服務組織充分發揮作用,各地水利員、水管員、庫管員深入抗旱一線,發放抗旱物資,對抗旱工作和設備使用進行技術指導,但在實際抗旱工作中也暴露出存在數量少、人員不穩等問題。針對抗旱服務組織建設方面的要求,遼寧省應著重抓好以下3個方面:①完善抗旱服務組織建設,保障發展。明確抗旱服務組織的公益職能,把縣、鄉(鎮)抗旱服務隊伍機構性質由自收自支改為財政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解決人員編制及工資待遇問題,形成人員穩定、職務專一的抗旱隊伍。建立以市級抗旱服務組織為龍頭、聯合縣(市、區)、鄉(鎮)、村級抗旱服務組合多級管理體制,其中縣(市、區)為骨干、鄉(鎮)為紐帶,村級為基礎,形成自上而下全面貫通的抗旱服務網絡,逐步實現抗旱服務隊伍“管理—約束—發展”三位一體長效運行機制。②建立抗旱服務組織考核制度和獎勵機制,促進發展。對組織機構完善、服務隊伍素質高、服務水平突出、抗旱效益顯著的抗旱服務隊給予一定的政策獎勵和資金獎勵。通過政府考核以及政策獎勵的方式,進一步提高隊伍的服務水平。③明確抗旱服務組織職責,強化抗旱服務組織與相關單位之間的協調聯動,形成管理規范、權責分明的抗旱服務組織。

1.2.5 強化抗旱機動設備管理

①加強抗旱設備配置。在設備數量、種類、結構和性能方面滿足抗旱應急的要求,提高抗旱減災效率。②建立抗旱設備管理制度。各級抗旱服務組織健全抗旱設備購置、驗收、入庫等管理制度,統一建立抗旱設備檔案,并設專人保管;加強抗旱設備日常維護與保養,規范抗旱設備操作行為,充分掌握設備運行動態,保障抗旱設備完好率,延長使用壽命,進而更好地發揮抗旱效能。③提高抗旱設備利用率??购捣战M織要結合現有抗旱設備優勢,開拓出以“抗旱為主,多種經營性服務并舉”的發展之路,抗旱期優先保障抗旱減災職能的需要,非抗旱期轉向水利工程建設來創收增值,逐步強化“造血”功能,彌補抗旱服務經費不足問題,促進各級抗旱組織管理工作良性運轉。

2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及旱作發展

2.1 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產業結構

針對遼西北常年干旱少雨、資源性缺水問題,行之有效的途徑是從土地利用著手,合理調整作物種植結構,走旱作節水道路。對于旱災發生頻繁和抗旱能力差的遼西北地區,在滿足糧食需求的前提下,一方面引導農民改種耐旱、節水、抗逆性強的作物和品種,降低農民種糧風險和因旱損失,另一方面通過土地流轉發展效益較高的經濟作物,達到增收的目的[3-4]。

2.2 加強農業節水技術的研究與應用

目前,遼寧省已建成66.67 萬hm2節水灌溉工程,為發展糧食作物、經濟作物、果樹生產提供了灌溉保障,有效應對了3 年(2014 年、2015 年和2017 年)的嚴重干旱,水資源也得到了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2017 年,啟用了節水灌溉工程2.9萬處,澆灌作物面積22.91萬hm2,有效提高了農業抗旱保障能力。發展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是提高農業用水效率的有效手段,也是抵御干旱損失的重要途徑。因此,遼寧省應繼續加大農業節水技術的研究與科技成果推廣力度,依托科研院校研究團隊力量,與專家和農業技術人員合作,開展灌水技術、灌溉制度等科學研究,改變大水漫灌的粗放式灌溉,逐步發展轉化成農業高效節水灌溉技術。例如水田區推廣旱育苗、生育期內實行交替灌溉等農業節水措施;其他旱作物生育期灌水可根據作物需水規律發展非充分灌溉,積極推廣滴灌、滲灌、噴灌、管灌、地膜覆蓋、壓地保墑等節水技術,同時綜合運用農藝、生物、化學等措施聯合抗旱,進而減少農業灌溉用水量,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實現水量效益最大化[4]。

猜你喜歡
旱情抗旱遼寧省
美國聯邦政府撥款8 400萬美元用于西部地區抗旱
基于不同旱情指數的石羊河流域春旱監測研究
種子穿新“外衣”鎖水抗旱長得好
果園抗旱“24字方針”
遼寧省各級工會收看十九大開幕會
遼寧省環境保護廳與遼寧省氣象局進一步深化合作
遼寧省自然環境分類探索
防汛抗旱
遼寧省建環保舉報獎勵制度
云南省旱情信息系統升級及完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