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館文創設計方法與策略初探

2024-04-03 06:19杜晨輝
美與時代·上 2024年2期
關鍵詞:文創產品博物館

摘? 要:本文以河南博物院為例總結當下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的現狀,從多個角度總結適合河南博物院文創產品的設計方法與策略。通過分析河南博物院的文創產品設計及文獻,筆者發現河南博物院文創設計存在同質化嚴重、地域性不強、整體品牌性較弱、對傳統文化的挖掘和創新力不足等問題?;诖诉M一步提出發展策略,以促進博物館文創產業的進一步發展,同時弘揚中原傳統文化,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

關鍵詞:博物館;文創產品;文創產品設計方法

一、博物館文創設計開發背景

在二十大中習近平主席提到“中國式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現代化”,由此可見國家十分重視人們精神層面的需求和文化產業方面的發展。相關部門專為博物館和文創產業制定的文件如《博物館條例》和《關于推動文化文物單位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若干意見》,這些都為博物館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利支撐。

博物館文創是以博物館的館藏文物為創意點來源,再對文物的文化內涵進行提煉概括后再與設計相結合,創造出文化與經濟價值共同存在的消費品,是集文化、審美、經濟為一體的特殊消費品。博物館文創設計熱潮源于臺北故宮博物院設計的“朕知道了”等系列文創后,各大博物館紛紛提高了對文創產品設計的重視度。在此之前,博物館文創普遍存在同質化嚴重,碎片化繁雜等現象。博物館文創的定位就是單一的“游客紀念”,品類單一,做工粗糙,價格昂貴,沒有實用性。多半都是一些帶有博物館logo的筆記本、明信片、文化衫等產品,或者是按一定的比例對文物進行復刻,這種文創產品一般都是單一且不實用的,只能當成一個裝飾品。在故宮博物院、敦煌博物館等大型博物院的爆款相繼出品后,其他博物館也可以認識到自己的一些特點并適當發揮。目前在多元文化不斷碰撞的背景下,博物館應當承擔起傳播傳統文化的責任。博物館內文化資源豐厚,發展博物館文創事業不僅可以拉近博物館與公眾之間的距離,也能增加經濟效益,是一個雙重收獲,在弘揚傳統文化的同時也加強了各類文化之間的交流[1]。博物館文創產品不應該僅僅是一個單純的裝飾性產品,而應該把目標放在如何讓消費者感受文化,傳播文化,共情文化。設計工作者將設計重點趨于體現博物館特色、文化底蘊、精神體驗等方面,更有利于迎合打造中原文化強省的政治策略,貼合設計河南策略的發展需求。

由于博物館受到多種方面因素的影響,導致文創產品的發展水平不盡相同。一些大型博物館如上海博物館和故宮博物院文創設計相對較為成熟。上海博物館在1996年成立初是以典藏復制品作為文創產品,之后就由單一化轉為系列化的開發,將有代表性的文物進行元素提取設計出實用美觀的文創產品。2008年故宮博物院設立故宮文化創意中心后,繼而開發出一系列文創產品,尤其是清宮Q版人物深受消費者關注,故宮博物院潛心開發產品,精準定位用戶,同時借助互聯網打造線上線下結合的產品[2]。相比起大型博物館,中小型博物館的文創設計相對滯后,尤其是在開發文創設計時僅停留于表面元素的組合,導致文創產品存在嚴重的同質化問題。近年來,中小型博物館也在不斷改進,在設計時找準定位,結合特色文化,豐富產品種類,順應時代發展,加強數字化建設。

二、河南博物院文創設計分析

河南作為中原文明的發源地,歷經許多朝代的更迭,留下了很多珍貴的文化遺產。河南博物院是我國較早一批的國家級博物館,盡顯中原文化之濃厚,是中華文化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本文運用案例分析法對幾個具有代表性的博物館文創進行分析,總結出優劣勢,通過分析不同的創意思路和靈感,梳理出一些文創設計的策略,助力河南博物院文創事業的發展。

(一)豫博瑰寶方形絲巾

中原是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要的地區,是主流文化發源的地方。前后出土過各種各樣的奇珍異寶,其中河南博物院中的九大鎮館之寶就被稱為國之瑰寶,都是當時文明的象征。豫博瑰寶方形絲巾以九大鎮館之寶——賈湖骨笛、蓮何方壺、云紋銅禁、婦好鸮尊、玉柄鐵劍、杜嶺方鼎、四神云氣圖壁畫、天藍釉刻花鵝頸瓶、曌金筒為原型,將以上紋飾進行提取再設計,融于一幅畫面當中,顯示出各個朝代的風貌。設計方法上采用了扁平化的幾何風格,色彩統一有層次。產品在承載物的選擇上選用絲巾。

此文創的設計邏輯還停留于簡單的元素拼接上,將九大鎮館之寶的圖形集合于一個絲巾上面,圖案較為瑣碎,并且將代表不同意義的紋樣融于一體,這樣的設計并不能清晰地給予人們對歷史文化上的認知和傳輸,反而會帶給人錯亂的感覺。每一個鎮館之寶背后都有很多歷史和文化可以挖掘,對一個器物進行深入的挖掘并把文物背后的文化故事展現出來,帶給消費者精神上的收獲才是文創設計的初衷。

(二)仕女樂隊手辦盲盒

仕女盲盒是以河南博物院珍藏文物“繪彩陶坐姿伎樂女俑”為原型進行現代化再設計,盲盒人物千姿百態,神情嬌嫩可愛,在形式上又結合了現在年輕人喜歡的盲盒形式,打破了文創產品一貫的傳統形式。設計者把傳統文化與當下的潮流消費文化相融合,正迎合了Z世代人群獵奇的喜好。盲盒包含隱藏款一共有八個款式,提取了仕女神態、樂器等的特點,有的俏皮,有的可愛,有的嬌嗔,同時融合了隋唐服飾妝發等進行設計,整體形象非常鮮明生動。

但是盲盒的設計受眾群體會有局限性,雖然這種產品針對的對象是年輕人,但是也有年輕人并不喜歡盲盒,這樣就會使受眾更加狹窄。這款產品是基于年輕人獵奇的心理來吸引消費者的,能夠帶給消費者未知的神秘體驗。但是盲盒也只是一種銷售的模式,盲盒內部產品存在較為單一的問題,博物館盲盒的文創形式現在越來越多,長久下去會導致消費者疲憊心理的出現,購買欲下降等,會出現各種弊端。

(三)數字化文創

隨著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對于數字化的產品會逐步重視。2022年9月在鄭州舉辦的第九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簡稱為博博會)中,數字化的產品就十分出圈。其中就有河南博物院的一款數字文創產品——“甲骨文今日宜”,這是河南博物院與支付寶聯合打造的一款文創產品,將文物帶到了支付寶“地下室”,讓消費者體驗考古和修復的快樂,這種形式顛覆了以往傳統的日常用品類文創。數字化文創在線上運作時不僅只有藝術性也具備了一定的社交屬性,在增強文化傳播度的同時也能提高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2021年河南博物院就在支付寶地下室推出了一系列數字化的文創產品,“一起考古吧”“數字文創藏品”“有聲數字紀念票”等,尤其是“一起考古吧”互動型產品一經推出就火出圈,吸引了1億左右的用戶前來體驗。它打造了一個考古的場景讓用戶尋找“寶物”,這不僅提高了與用戶之間的互動性,也在更大的程度上普及了用戶對文物的了解,用戶在尋寶的過程中漲知識,潛移默化中增強用戶的文化歸屬感。數字化系列文創吸引了大批Z世代人群的關注,都來化身為一個個“修復大師”來體驗考古的樂趣,這不僅調動了用戶探索的好奇心,也大大提高了傳統文化的曝光度和流傳度。河南博物院還引進了“虛擬公社”的概念,以河南博物院的建筑和九大鎮館之寶作為原型進行二次再創作,構造出一個虛擬世界?!疤摂M公社”中每一個角色都有自己獨有的故事,通過人物之間的故事和對話來講述中原文化、傳播中國故事。該文創用一種全新的手段向用戶展示文化的魅力,讓文物“活起來,走出去”,將文化融入到生活中去并運用現代科學技術與傳統文化相結合,讓文物真正的“活”起來[3]。

河南博物院近兩年積極地向數字化轉型,但依然存在產品不夠豐富,體驗感不足,技術受限等問題。據某寶相關數據顯示河南博物院盲盒系列的文創和日用品文創之間的銷售額有著懸殊的差距,盲盒系列的產品更能夠得到消費者的喜愛,這就表明現在產品的主旋律是要有個性,有突破,要特別。河南博物院文創中,日用品類的設計有些千篇一律,主要體現在萌系插畫的貼圖應用上,導致視覺感受有些審美疲勞。還有一小部分產品在其插畫和包裝的設計上還是有些差強人意,整體來看風格單一,審美性缺失等。

三、博物館文創開發策略

(一)展現多樣性,增加體驗感。

博物館中有濃厚的歷史積淀,不僅要通過現有的文創策略傳達人文內涵,更需要通過創新和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以達到廣泛傳播文化的效果??v觀歷史的長河,每個時期都有獨特的時代特色和文化積淀,因此如今博物館的文創設計也應該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緊跟時代的發展和需求,設計現代人喜聞樂見的產品。設計師可以對傳統文化和文物進行重新的審視,結合現代的設計思維,用現代化語言將文化內涵融入產品當中,進而使消費者與產品產生情感共鳴。在文創產品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達到精神思想上的富足。

故宮博物院出版了一款《迷宮·如意琳瑯圖籍》就很好地進行了傳統文化和當代審美的結合,既提取了傳統文化中精髓的部分也融合了現代文化、設計的發展方向,達到了與消費者之間互動的目的,也讓消費者在充分的體驗中獲取知識。這本書的主要內容以“紫禁城的秘密”為出發點,主題充滿了神秘感,能夠滿足一大批喜歡探索的用戶心理。這款書采用的裝幀方式是仿古籍的手法,整體十分精美。在內容上是通過解謎的游戲來傳達故宮里的一些傳奇歷史,還贈送了書簽、毛筆、宣紙等道具,進一步豐富了閱讀體驗。另外此書還有配套的手機app,用戶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角色進行劇情體驗。此書結合了歷史文化、傳統加工工藝以及互聯網,在不失本身文化價值的基礎上融入了現代化的思維,這對于傳播和保護傳統文化有極大的推動力。河南博物院需要結合這種設計思維,在產品的設計中增加互動體驗性,注重消費者的精神需求。

(二)加強數字化轉型,提高創新性

伴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科學技術加文化相結合進行跨界式的融合模式會是未來設計創新非常重要的一個著手點。文創設計工作者將人工智能、AR、VR等技術結合到文創產業上來改進博物館文創慣性的開發方法,更符合現代消費者的需求。2021年于北京開幕的“遇見敦煌”展覽以傳統文化為核心用現代信息技術呈現,效果非常奪人眼球。該展覽采用3D光雕技術經48臺高清投影打造出一場沉浸式的光影空間,在這個動靜結合的世界中輕而易舉就把觀眾帶入了時空隧道,仿佛實現了現代文明和傳統文化的超時空對話。2022年在上海落地的“遇見敦煌光影藝術展”深度的還原了敦煌文化,同樣借助3D光雕技術營造了一場沉浸式的仿佛能與時空對話的空間,身臨其境,視聽交互,實現了讓文物“活起來,動起來”的愿景。大文創進入“立體4.0”是大勢所趨,博物館文創也勢必需要從商品消費轉向精神消費,要更加注重消費者的情感體驗。采用數字化技術讓文物真正“活”起來已經是博物館未來發展的一大趨勢,這個手段能夠推動數字技術賦能實體經濟發展,是博物館未來發展非常重要的一項舉措。河南博物院的院長馬蕭林先生說過,文創、文博等正是因為找對了傳統文化與現代社會的契合點才得以成功出圈,一下就能喚醒用戶的歷史記憶和文化認同從而在情感方面產生共鳴,從“活”到“潮”的轉變不只是傳統文化更是用戶從心里發出的文化自信。文創的設計是文化、創意、科技和設計之間的融合[4]。河南博物院目前還處于傳統的傳播模式階段,加入新技術必然能引起用戶更多層面的體驗感,達到更多維度的文化傳播效果。

(三)多渠道銷售推廣,提升廣泛性。

河南博物院可以增加推廣方式并建立新的售賣平臺去宣傳中原文化與文創產品,與用戶較多的抖音、快手等平臺網紅進行聯合,雙方共同打造熱門視頻或網絡直播,并配合流行網絡熱梗以此吸引年輕消費主力人群的注意力;也可以與明星聯名以此增加流量,進而提高博物館和文創產品的曝光度。敦煌博物館與綜藝“這,就是街舞”聯名推出了一款國潮風滑板。此滑板文創與綜藝的氛圍也十分契合,并且還有明星“打call”,明星同款效應也給敦煌博物院帶來了巨大的流量,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營銷案例。并且河南博物院也可以與火熱的IP聯名,比如哈里·波特、迪士尼、國王排名、王者榮耀等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除了在博物院本身開展的線下銷售外,突破空間、地理限制的流行文化消費活動,更能進一步融入消費者的生活,有氛圍感、互動性的活動也是能吸引各地粉絲的一種強有力的手段。敦煌博物館在2021年先后于上海、寧波、廈門等地開展了“飛天潮嘻”快閃展,在人流量較多的位置進行舉辦,現場有扮演飛天的演員穿著飛天服飾進行演出,快閃店內有敦煌特色的背景板,裝飾畫等展陳布置?,F場的燈光、音樂、展陳以及表演等都為觀眾呈現出具有敦煌特色的空間,突破了博物館的地理空間限制,讓消費者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博物館在策劃活動的同時也加強了博物館品牌的影響力,拓寬發展路徑,有利于博物館的長久發展。河南博物院可以結合自己的特色,展開多維度的營銷,更大范圍地傳播中原文化,提升知名度。

(四)建立品牌印象,加強統一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梢钥吹酵活悇e和功能的產品,價格差距也會非常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品牌的賦能,品牌之間的價值觀念不同,導致實體價值的不同。整體統一的視覺語言和品牌價值觀是提高產品檔次的一個關鍵要素,所以河南博物院可以著重打造自己的品牌,挖掘河南文化,講河南故事,品牌效應一旦形成,文創產品的影響力也會提升。敦煌博物館創立的文創設計品牌——“絲路手信”關注時代風向與年輕群體的個性生活方式和態度,推出潮玩和時尚單品,產品色彩運用大膽,元素潮流繁復,形成了獨一無二的品牌路線,也有十分鮮明的藝術特色,能給用戶留下深刻的印象。河南博物院的文創品牌知名度不高且沒有形成統一的藝術風格,可以從館藏大IP入手,打造有記憶點的、獨特的、有中原特色的文創品牌,結合當下時代語境的生活方式能夠貼近日常生活,進而能夠讓傳統文化走進千家萬戶。

四、結語

近年來,根據國家對文創設計方面出臺的一些鼓勵政策,博物館文創產業將迎來廣闊的市場已是大勢所趨,這也給各博物院提供了廣袤的發揮空間[5]。河南博物院需要不斷地借鑒國內外優秀案例,深度挖掘文物背后蘊含的深厚文化內涵,最大程度的展現出中原文化,增強產品的文化價值和創新性,腳踏實地做好產品,實現經濟、社會的效益最大化。河南博物院文創需順應設計河南策略,傳播文化,為打造河南強省助力,提高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王一琪.“互聯網+”背景下博物館文創產品的營銷策略[J].科技視界,2021(3):120-121.

[2]樊孟勃,金薇薇.博物館文創產品設計現狀分析與設計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22(9):102-103.

[3]吳明娟,朱麗娜.河南博物院:讓文創產品不僅“飛出去”,還能“走回來”[N].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2022-09-08(006).

[4]魯志偉.現代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的現狀研究[J].大眾文藝,2018(7):83.

[5]皮亞娟.新時代河南博物院文創產品創新開發研究[J].洛陽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3):47-52.

作者簡介:杜晨輝,鄭州大學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美術)。

猜你喜歡
文創產品博物館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館
博物館里的“虎”
博物館
文化文物單位開發文創產品意義重大
基于文化創意產業的傳承與創新
蘇州昆曲文創產品的再設計研究
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創產品研究
民族元素在文創產品中運用的教學改革
露天博物館
基于游客視角下的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與營銷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