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我能從頭做教師

2024-04-05 16:04魯兆周
教師博覽·中旬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師生關系心靈兒童

魯兆周

我已經在教育一線辛勤耕耘了整整四十年,還有兩年時間,我就要退休了。我發現許多教師退休時,內心都郁結著無奈、傷感、留戀、遺憾的情緒;而我呢,一點兒也沒有。我教了四十年的小學語文,還將繼續教下去。許多青年教師問我:在教師的勞動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工作呢?每次我都會毫不猶豫地回答他們:“教師工作的核心是把自己的學生視為活生生的人?!?/p>

于永正老師曾在退休后經常問自己:難道老師也像莊稼一樣,老了才算成熟?難道就像紅薯一樣,從地里挖出來,非得在地窖里放一段時間,甜了、軟了,才意味著徹底成熟?于老師可能是站在優秀教師的角度來說這番話的,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我只想陳述一個普遍現象:為什么家長在孩子進入小學時都青睞年輕教師?如果說年輕教師有親和力、教育理念先進、教學方法新穎,那么,老教師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為什么不能成為他們的優勢呢?在這個浮躁的時代,經驗往往成為落后的代名詞??吹酱蠖鄶道辖處熢趯W校被邊緣化的生存狀態,我覺得有必要談一談“如果我能從頭做教師”這個話題,為青年教師成長提供一點“經驗”——這是我寫這篇文章的初衷。

如果我能從頭做教師,從走進校園的第一天起,我就會踐行“了解孩子是教師最基本的教育素養”這個樸素的教育真理,把“研究兒童是教師的第一要務”落到實處,努力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

我喜歡用事實說話。當下,在中國基礎教育界,還有幾個教育專家或一線教師真正在做兒童研究?在功利心的驅使下,大家都在研究“教師如何快速成長”,圍繞著教師專業發展必備的六大要素即內驅力、學習力、行動力、溝通力、研究力、反思力的教育專著汗牛充棟,令人目不暇接。我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以“某某語文”命名的教育學術專著如雨后春筍,不斷涌現,但多數是研究者憑借直覺所得,或只是對一些具體的材料、做法進行初步的歸納所得。為什么會這樣?原因在于此類作品迎合了急功近利的教師的需求——一線教師要想順利地評上更高的職稱,或者成為所謂的名師,必須上公開課、寫教學論文。這些教育專著羅列的經驗之談,為他們急于求成的教學研究打開了方便之門。試問,中國古代文人沒有經過“某某語文”等教學方法的熏陶,他們的人文素養和當代人相比卻有云泥之別,這又說明了什么問題呢?我非常欣賞肖川教授的觀點:“我們今天鼓勵一線的中小學教師做敘事研究,就是要引領他們從‘親力親為的教育實踐中,來發現一個獨特的自我,發現工作的意義和樂趣,發現自己所作所為的得與失,并從中觸摸到教育的真諦,以便不斷地完善自我和改進自己的教育實踐?!毙ごń淌谔岢臄⑹卵芯?,當然離不開學習的主體——學生,因為“教師是跟世界上最豐富的心靈打交道,我們是在培養人,我們創造的是無比復雜和美不勝收的瑰寶——和諧發展的人”。

如果我能從頭做教師,我一定要做到主動去了解孩子,觸及學生的理智和心靈。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呢?課后,我和孩子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你有困難嗎?我來幫幫你!”天冷了,我會摸摸孩子們的小手,說:“快把外套穿起來,小心著涼!”孩子考試考砸了,我會摟著他的肩,說:“‘失敗是成功之母的意思是,成功是失敗的孩子,沒有母親,哪來的孩子?”……教師的話語是作用于學生精神世界的最重要的工具之一,當每一名老師,尤其是班主任,都能用平和的心態和真誠的話語來面對班上的每一個學生,那么走進學生的心靈,就會容易很多。走進學生心靈,還得抓住契機。在學校,學生經常遇到的困難是在學習中遭遇挫折。教師不能只看到試卷上冷冰冰的分數,而應該想到學生在學習中“遭遇滑鐵盧”,是對他整個精神生活和內心世界的一種考驗與歷練,是最好的教育資源。教師只有幫助學生成功走出困境,成為雪中送炭的幫助者和心靈創傷的醫治者,“患難見真情”,才會獲得學生的信任和依賴,讓“親其師,信其道”成為可能。

蘇霍姆林斯基是我最崇拜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具有普適性、先進性、豐富性,符合教育普遍規律和兒童成長規律。他最懂得兒童的心,能用自己的滿腔熱血澆灌兒童的心靈。說到了解學生,他有著精辟的論斷:“學生成績不好,學習跟不上,許多老師對此是一籌莫展,百思不得其解。如果不了解兒童的心靈,不了解他們的思維和感知周圍世界的特點,要想談怎樣關心兒童,簡直是一句太可笑不過的空談??梢钥隙ǖ卣f,不了解兒童,就談不上教育素養?!?/p>

如果我能從頭做教師,面對班上的幾十個孩子,我要時刻提醒自己,做到每天花大量的時間去觀察他們、研究他們。

教育是研究人的學問,必須長期不斷地深入學生的復雜的精神世界。教育應當把培養優秀的人性、培養有質量的生命、培養人的全面和諧發展作為第一目標,而不是培養能考高分的學生。教師的工作是教書育人,教書和育人并不對立,教書不等于簡單地傳授知識。學生獲得知識是為了增長智慧、增長才干,以便于以后能勝任工作、享受生活。同樣,把研究兒童作為工作中第一要務的教師,要深知自己工作的對象是最具個性的孩子,他們具有最細膩的精神生活。這些領域只能靠教師用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識去施加影響。他們喜歡和學生打成一片,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發自內心地肯定、贊美學生,并與他們產生積極互動,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給予學生“心理安全感”。只有當學生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時,他們才會參與課堂討論、提出問題、按時完成作業。哪怕這些很有挑戰性,他們也樂此不疲。學生不愛學習、撒謊、叛逆等等這些嚴峻的教育問題,與教師不了解孩子,不做兒童研究,沒有“把自己的學生視為活生生的人”有著直接的關系。

如果你是個長期研究兒童的教師,你就會驚訝地發現,學生學習的動力不在于獲得多少知識,而在于激發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在于他們對未知領域的好奇心和豐富的想象力,在于他們永不停息的求知欲,還有自信心和自尊感,以及吃苦耐勞和持之以恒的精神。如果教師不做兒童研究,又怎能觸摸到這些教育的真諦呢?走進學生心靈,教師和學生之間就會建立“成長共同體”,學生的喜怒哀樂就像永不停息的海浪一樣,時時刻刻拍打著你的心扉,引起你的思考、關切、擔心和憂慮。如果你是個有理想、愛思考、愛寫作的教師,一定會從研究兒童的過程中找到發自內心的喜悅,在陪伴學生的成長過程中體驗到成長的快樂。

如果我能從頭做教師,不管是當班主任,還是當一名普通教師,我一定會把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

前不久,學校組織期末教學質量檢測,安排我到五年級一個班監考。監考那天,我看到一位學生家長坐在走廊里玩手機。怎么會有學生家長整天待在教學區呢?我很詫異。有老師告訴我,這位家長也怪可憐的,女兒厭學,輕度抑郁,近期更反常,不寫作業,把模擬試卷撕成碎片。老師批評了她幾句,她就說要跳樓。前兩天,老師讓她交作業,她氣得午飯都不吃,在學校失蹤了。老師找不到她,嚇得魂不守舍,報了警。警察在校園里進行地毯式搜索,連警犬都出動了,還是不見她的蹤影。放學鈴響了,也不知道她從哪個角落走出來,臉色蒼白,目光呆滯,一言不發……學校領導束手無策,只好把家長請到學校,全程陪同她學習;一邊請人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一邊和家長簽訂學生在校安全承諾書。

現在的教師普遍缺乏研究兒童的動力,不重視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學校領導喜歡以“打造名師”為己任,喜歡把青年教師帶出去聽公開課,組織教研團隊磨課,推薦他們參加賽課,忙得不亦樂乎。平日里,教師參加的業務學習和培訓,幾乎都是教學技術層面的,例如建構主義理論、多元智能理論等,為的是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鮮有涉及學生的和諧發展和精神世界的培訓。

能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的教師,堅信每一個學生都是純潔無瑕的,都是天真可愛的,都是積極上進的,也都是可以教育的。這樣的教師都有一雙慧眼,能看到學生的成長;都有一雙敏銳的耳朵,能聆聽生命拔節的聲響。他們能從學生的成長中體驗成功的快樂和職業的幸福。

蘇霍姆林斯基是了解孩子、研究兒童、做敘事研究的典范,他先后為3700多名學生做過觀察記錄,能指名道姓講出幾百名“最難教育”的學生曲折成長的過程。我也喜歡做敘事研究,把和學生之間發生的有趣故事付諸文字,在《教師博覽》等全國知名教育雜志上發表了近百篇教育敘事。

在我眼里,學生就像大自然里可愛的花草樹木,每一株植物都自帶芬芳。教師要有敏銳的嗅覺,能發現學生身上的“芬芳”,并引導學生從自身和同伴的“芬芳”中汲取成長的養分。這是教師對學生的理解和信任。良好的師生關系,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尊重的美妙與和諧的關系。有了這樣的師生關系,教育也就變得容易了。

教師千萬不要小看學生,他們的心很柔軟,也很敏感,能及時地捕捉到你的愛,從而信任你、依戀你。2023年5月,我沒能再次躲開新冠病毒的侵襲,頭痛欲裂,高燒持續不退,身上沒有一絲力氣,不得不住院接受治療。那幾天,班主任竹子老師到安徽師范大學參加“國培”去了。我躺在病床上,想到孩子們沒有了兩個最親近的老師的陪伴,一定會感到失落而無助,一陣酸楚便涌上我的心頭。寫到這里,我一點兒也不覺得羞愧——我是個感性的人,多愁善感。多年的教育經驗告訴我,過于重理性而輕情感的教師,學生不但不喜歡,而且在他面前絕不會吐露自己的心聲。在我住院的那幾天,孩子們每天都打電話給我,盼望我早日回到他們身邊。年級組的老師告訴我,在我和竹子老師不在學校的那幾天,我們班的紀律好得出奇。每到下課,孩子們都會敲開教師辦公室的門,打探我有沒有回到學校。有了這樣的師生關系,即使孩子犯了錯,你嚴厲地批評了他,他也不會生氣。因為你不會說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話,他幼小的心靈會感知到你是真心愛他,他有什么理由不改正錯誤、不努力學習呢?

學生都是在犯錯中長大的,如果我們不能用良好的師生關系去化解他們身上出現的小問題,那么,這些小問題會聚沙成塔,最終演變為大問題。我現在很怕待在教師辦公室,只要下課鈴一響,語數英老師總會帶幾個學生到辦公室罰抄作業,蠻橫地占用這些孩子上音體美課的時間。老師們樂此不疲,但收效甚微,說教、批評、懲罰、寫檢討書都沒有用。我甚至懷疑這已經不是這些教師的刻意為之,而是慣性使然。這些學生和其他孩子一樣,曾經懷著美好的希冀和憧憬走進校園,這種情愫有如光芒萬丈的火焰,照耀著他們的未來之路。他們充滿信任地把求知的火把交給了自己的老師,作為教師,我們怎能用冷漠、生硬、粗暴和不信任的冷水來澆滅它?現在的學生難教,是不爭的事實,有社會環境影響和家庭教育滯后的原因,但根本原因在于教師不了解孩子,不做兒童研究,教師和學生之間沒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許多教師認為原因在于教師手中沒有教育懲戒權,這就更加荒謬了。

人生來就千差萬別,正是有了這種差異性,才有五彩繽紛的世界和多姿多彩的生活。習慣于用分數來對學生進行評判,以至于連學生在校園里行走的姿態都要打分的教育行為,是病態且極不文明的。如果我能從頭做教師,我會牢記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最美的校園文化。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師最重要的能力之一。培養這種能力,必須深入學生的心靈,了解他們,仔細研究他們細膩的內心活動、對周圍世界的看法,以及周圍的人和事對他們造成的影響。

親愛的老師們,如果你們想成為真正的優秀教師,請牢記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忠告:“請不要被動等待別人來給你們傳授那些所謂的教育經驗。當你們在教育的過程中,注入了你們的智慧、你們的靈魂、你們的思想以及你們的熱愛的那種方法,才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p>

(作者單位:安徽省當涂縣團結街小學)

猜你喜歡
師生關系心靈兒童
淺談和諧師生關系的作用
心靈真正的荒涼來自太多的快感
掌握談心藝術 建立融洽師生關系
擴充心靈的“兼容性”
喚醒心靈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三喻文化與師生關系
在大地上尋找心靈的棲息
淺談技校的師生關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