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莊浪馬鈴薯環腐病發生原因及防治對策

2024-04-06 23:00馬旭強
西北園藝(果樹) 2024年1期
關鍵詞:切刀薯塊塊莖

馬旭強

馬鈴薯是甘肅省莊浪縣農業主導產業之一,種植面積36.5 萬畝,產值5.8 億元。環腐病是莊浪馬鈴薯生產中的主要病害之一, 危害馬鈴薯塊莖、 莖和葉,減產幅度10%~60%。 危害輕時,植株生長緩慢,葉片變小,光合能力減弱,產量下降;危害嚴重時,田間出現死苗,植株萎蔫、枯死等癥狀,塊莖變小,質量變差, 塊莖在貯藏運輸過程中易腐爛, 造成嚴重損失。生產中我們認真研究環腐病發生的原因,并采取了相應的防治措施,有效減輕了環腐病的危害?,F將研究結果和防治對策介紹如下,供交流。

1 環腐病特征

環腐病為細菌性病害, 病菌活動范圍僅僅局限于維管束內,地上莖、葉和地下塊莖均可受害,感病植株地上部維管束組織受到破壞會出現枯斑和萎蔫兩種癥狀??莅甙l生初期,葉尖、葉緣及葉脈呈綠色,葉肉變為黃綠色或灰綠色,有明顯的斑駁,后逐漸葉尖干枯,向內縱卷,中后期病情向上擴展,導致植株枯死。有的植株基部復葉頂出現枯斑,有的頂端復葉先開始萎蔫,葉緣向內卷,病情向下擴展,整株葉片發黃,病葉不脫落,不發脆,內卷下垂,最終倒伏干枯。 地下塊莖受害后,維管束變為乳黃色至黑褐色,皮層內出現環狀壞死部, 嚴重時整個維管束變成糊狀,用力一擠環內的髓部即可擠出,變色部分出現無味的黃色菌膿狀物。發病輕時外表無癥狀,但在貯藏期間,會引起塊莖腐爛,如果溫度高,環腐病會嚴重發生。感病植株莖部維管束變褐,病蔓有時會流出白色的膿狀物病菌。

2 發生規律

環腐病病菌在種薯、田間病株及土壤中越冬,帶病種薯是主要的侵染源。環腐病病菌呈棒狀,短小無鞭毛,不能移動,病菌可以生長,由小變大。病菌遠距離傳播主要通過種薯調運, 近距離主要通過切刀帶菌傳播, 通常切過病薯的切刀可傳染25~30 個健康薯,導致田間發病率提高25%~30%,另外運輸種薯的筐子、農機具等也會傳播病菌。

環腐病為低溫型病害, 田間溫度18~20 ℃利于病菌發生,20~23 ℃病菌生長快,病菌能生長的最高溫度為33 ℃,生存的最低溫度為1 ℃, 土壤溫度超過31 ℃時,發病機率大大降低;干燥情況下,50 ℃時10 s 左右病菌即死亡;在微酸性至微堿性土壤中繁殖快,病菌最適宜生存的pH 值為6.8~8.4。

3 發病原因

引發環腐病發生的原因較復雜,主要原因有:

1)種薯帶菌。環腐病細菌主要在種薯中越冬,帶病種薯會大大增加環腐病的發病率。

2)品種抗環腐病能力弱。 品種不同抗病能力不同,如當地種植的隴薯7 號、隴薯10 號、天薯9 號抗環腐病能力強,克新1 號高抗環腐病,大西洋易感環腐病,其他品種抗環腐病能力介于上述品種之間。

3)重茬種植。 種植過馬鈴薯的地塊中有病原菌殘存,重茬種植會導致環腐病嚴重發生。

4)切刀傳菌。切刀傳播環腐病的主要傳播途徑,生產中有的一把切刀用到底, 導致病菌在種薯之間相互傳播,給環腐病大流行創造了條件。

5)運輸工具。馬鈴薯環腐病傳染能力強,切過的帶菌種薯在運輸過程中病菌會殘留在筐子、袋子、車箱等包裝運輸工具上,再用這些工具裝分切的薯塊,會造成再次侵染,增加發病機率。

6)環境的影響。馬鈴薯喜冷涼,植株生長最適宜溫度為21 ℃,塊莖生長發育適溫為19 ℃左右,而環腐病病菌生長適溫為20~23 ℃,田間發病適溫為18~24 ℃, 植株生長及塊莖發育的溫度非常適宜環腐病發病及病菌生長。

7)植株長勢弱。植株生長健壯發生輕,薯蔓生長細弱、葉片小、葉片薄、葉色淺的植株,環腐病發生嚴重。

4 防治措施

1)從無病區調種。 馬鈴薯環腐病在我國北方產區發生普遍,在黃淮及長江以南炎熱地區,溫度不適宜病菌生長, 環腐病發生極輕或不發生。 從南方調種,可有效減輕環腐病的發生。

2)選擇抗病品種。馬鈴薯在我國分布廣泛,種植品種繁多, 選擇抗病能力強的品種種植, 如隴薯7號、隴薯10 號、天薯9 號等。

3)選擇健康薯作種薯。 播種前10 d 左右,將種薯從貯藏窖中拿出,剔除芽眼變黑或外表爆裂、有典型環腐癥狀的病薯, 將種薯在室內攤開晾種5~6 d,隨時剔除爛薯。

4)種植脫毒種苗。 利用莖尖分生組織沒有病菌的特癥,在無菌條件下,通過多次脫毒,培養無菌試管種苗。 種植脫毒種苗,降低環腐病發病率。

5)輪作倒茬。與非茄科作物實行3~4 年輪作,可明顯減輕環腐病的發生,特別是種植過大蔥、洋蔥、大蒜等作物的地塊,環腐病發生率極低。

6)實行整薯種植。 用小薯播種,不用切開,可避免種薯間傳菌,小薯質量25~50 g。

7)嚴格切刀消毒。采用切塊播種時,切刀要嚴格消毒,原則上每切1 個薯塊消毒1 次??捎?1%過氧乙酸或75%酒精或0.1%高錳酸鉀浸泡切刀,也可用開水煮。 切塊時可備兩把刀,切完1 個薯塊后,放入開水中消毒,再用另外1 把,如此輪流使用。

8)種薯消毒。 將切好的薯塊用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600 倍液浸泡3~5 min, 或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800 倍液浸種2 h,或72%霜霉疫凈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58%甲霜靈可濕性粉劑500 倍液浸種20 s,或每100 kg 水中加入50 g 硫酸銅浸種10 s, 或每100 kg 水中加入50%多菌靈200 g 對薯塊噴霧, 均有很好的消毒效果。 也可用種薯質量1.1%的敵克松加適量干細土混勻拌種, 或用草木灰拌種,也可抑制環腐病的發生。

9)加強田間管理。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適量補充硼鋅等微量元素,保證植株健壯生長。馬鈴薯為高產作物,在播種時施足基肥,每畝施充分腐熟農家肥3 000~4 000 kg、尿素20 kg、過磷酸鈣25 kg、硫酸鉀20 kg。 馬鈴薯對硼鋅敏感, 可在開花和結薯期噴0.3%硼砂+0.3%硫酸鋅+0.5%磷酸二氫鉀,每7 d 噴1 次,共噴2~3 次,每次每畝用量50~70 kg。

猜你喜歡
切刀薯塊塊莖
短期窖藏下馬鈴薯塊莖品質指標的變化趨勢
卷煙機水松紙切刀調校方法
內框紙U型切刀裝置對提高煙包小盒質量改進與運用
水下切粒機切刀更換與端面跳動精確測量方法
塊根塊莖類植物細胞懸浮培養技術與應用
紅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紅薯窖藏“三期”管理
薯塊儲藏腐爛原因及防止對策
不同年份早收栽培甘薯浙薯75延后收獲的特征特性
島中含湖型截面的環切刀軌連接方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