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陜西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及分析

2024-04-06 16:59喬怡萌白娟金萍劉鑫李建輝
關鍵詞:區域差異高質量發展制造業

喬怡萌 白娟 金萍 劉鑫 李建輝

【摘? 要】為準確分析陜西省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水平及其與制造業發達地區的差異性,首先,論文從創新驅動、效率變革、綠色發展、開放融合4個維度建立了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其次,論文采用灰色關聯法對陜西等11個地區的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了測度與分析,并對陜西省與制造業發達地區進行了比較;最后,論文采用對比分析法對陜西省的制造業發展進行了均衡度分析,并基于研究結果提出了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灰色關聯法;區域差異

【中圖分類號】F427;F127?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4)01-0154-04

1 引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制造業發展穩步推進,已成為世界第一制造業大國。隨著智能制造技術的發展,世界制造業正經歷新一輪變革,世界各國在制造業轉型升級、產業布局發展等方面競相迸發。然而我國的制造業發展仍存在著質量提升速度滯后于市場需求變化的問題,不穩定性因素依舊干擾著制造業發展。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出了“加快建設制造強國”的發展戰略。當前時期,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來陜重要講話,成為陜西制造業發展的根本要義。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學者對制造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等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陳啟斐等[1]和李春梅[2]研究了經濟、社會、環境影響等多個因素對我國制造業發展的影響。劉國新等[3]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運用熵值法對全國各省市制造業的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了測度與分析。隨后,江小國等[4]在構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評價指標體系的基礎上,分析了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及其時空特征。蘇永偉[5]以我國中部地區6省制造業指標為研究樣本,從經濟效益、技術創新、品牌質量、信息化水平等方面進行了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厘清了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內涵。趙卿等[6]和劉怡君等[7]基于我國30個省市的面板數據,建立了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對各地區制造業發展水平及其影響因素進行了研究。

通過以上文獻分析不難發現,大多數學者們的研究關注了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影響因素等縱向的研究,但缺乏對不同地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比較。鑒于此,本文從創新驅動、效率變革、綠色發展、開放融合等4個維度建立指標體系,對陜西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了研究和分析,同時比較了不同時間段陜西省制造業與其他地區的差異,進而給出了對策建議。

2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與分析

2.1 指標體系及數據說明

為研究陜西省制造業的發展水平,及其與全國制造業發展較好的省市之間的差異,參照李建輝的研究[8],建立指標體系,考慮創新驅動、效率變革、綠色發展、開放融合4個維度,19個指標變量。具體指標為:

①創新驅動:研發經費投入強度(x1)、研發人員投入力度(x2)、人均技術市場成交額(x3)、人均發明專利數(x4)、新產品開發強度(x5)。

②效率變革: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x6)、全員勞動生產率(x7)、流動資產周轉率(x8)、成本費用利潤率(x9)。

③綠色發展:單位工業利潤廢水排放量(x10)、單位工業利潤廢氣排放量(x11)、一般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x12)、工業污染治理完成投資比重(x13)。

④開放融合:互聯網普及率(x14)、計算機使用率(x15)、電子商務交易比重(x16)、有電子商務交易活動比重(x17)、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比例(x18)、資產流動性(x19)。

本文研究的樣本數據來源于2011-2023年《中國工業經濟統計年鑒》及各省份統計年鑒,通過數據采集、整理、清洗和篩選,最終得到了樣本數據。

2.2 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模型

步驟1:由于各個指標數據的單位和數量級都存在較大差異,因此需要對指標數據進行無量綱處理。對于“正向”指標,利用式(1)進行處理;對于“負向”指標,利用式(2)進行處理。

X*=(X-Xmin)(Xmax-Xmin)? ? ? ? ? ? ? ? ? ? ? ? (1)

X*=(Xmax-X)(Xmax-Xmin)? ? ? ? ?(2)

式中,X表示指標的原始數據,Xmin表示指標值的最小值,Xmax表示指標值的最大值。

步驟2:根據指標體系確定比較對象和參考數列,假設數據集為X,則X=(x )n×T,i=0,1,2,…,n,t=0,1,2,…,T。在這里可以選擇各三級指標數據的最優集為參考數列X0={Xt}。

其中,n和T分別表示指標個數和樣本容量,{Xt}表示對X按照列表取最大。

步驟3:將參考數列X0與數據集X按照公式y=,i=0,1,2,…,n,通過數據更新公式,從而可以得到新數據:

Y=(y )n×T,i=0,1,2,…,n? ? ? ? ? ? ? ? ? ?(3)

同時也要更新數據參考列:

Y0=(x ),t=0,1,2,…,T? ? ? ? ? ? ? ? ? ? (4)

步驟4:第i指標對應的關聯系數可根據以下公式得到:

ξ=? ? ? ? ? ? (5)

式中,y

-y

、y

-y

分別表示兩級極差,分辨系數應滿足0≤ρ≤1,根據以往研究經驗,一般可取ρ=0.5。

步驟5:根據數據集合相應的參考列,度量指標變量y與y之間的相似度系數:

η=1-? ? ? ? ? ? ? ? ? ? ? ? ?(6)

根據灰色關聯度系數和相似度系數,可計算修正的灰色關聯度系數:

Ri=(ξ+η)? ? ? ? ? ? ? ? ? ?(7)

步驟6:計算系統三級指標對應權重W=(ω1,ω2,…,ωn),其中:

ωi=,i=1,2,…,n? ? ? ? ? ? ? ? ? ? ? (8)

根據權重計算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

F=ωixi? ? ? ? ? ? ? ? ? ? ? ? ? ? ? ?(9)

式中,xi表示指標體系中第i個指標變量的數值,本文中n=19,i=1,2,…,19。

2.3 實證結果

選取陜西、安徽、北京、廣東、江蘇、遼寧、山東、四川、天津、浙江、重慶等11個省級地區2010-2022年的指標數據,采用式(1)~式(9)表示的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對各指標權重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測度,具體結果如圖1所示。

由圖1可知,2010-2022年,各地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整體呈上升趨勢,其中陜西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在2010-2014年增速較快,高于遼寧、江蘇等地區,但在2014-2015年有所回落,2016-2022年總體呈穩步上升,增速提升緩慢。安徽、浙江、遼寧、山東、廣東等地區制造業發展迅速,增速較為明顯。

為更明確地展示陜西制造業的發展狀況,對2010-2022年各時期11個地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了匯總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

從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的綜合排名來看,天津、安徽、遼寧分別為“十二五”“十三五”“十四五”初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遼寧、浙江、廣東的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排名在“十二五”到“十四五”初期提升明顯,且遼寧增速最快;重慶、天津、四川、陜西的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排名均有所下滑,其中陜西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增長最為平緩,增速提升不明顯。

為深入分析陜西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與其他各省市之間存在的差異性,本文分別從創新驅動、開放融合、綠色發展及效率變革4個維度進行了測度?!笆濉逼陂g,天津制造業“綠色發展”得分在4個維度中最高,“效率變革”和“開放融合”次之,“創新驅動”最低,這說明“綠色發展”對天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程度較高。陜西制造業“綠色發展”和“效率變革”得分較高,“開放融合”得分較低。對比發現:陜西制造業“創新驅動”和“效率變革”得分高于天津,且陜西、天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支撐都是“綠色發展”和“效率變革”。然而,天津制造業“開放融合”與“綠色發展”得分明顯高于陜西?。ㄒ妶D2)。

“十三五”期間,安徽制造業4個維度的得分依次為0.686 0、0.614 7、0.597 6、0.481 5,其中,“綠色發展”“創新驅動”得分較高,成為推動安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因素。陜西制造業“開放融合”得分較高,略占優勢,其余3個維度比安徽略有差距(見圖3)。

“十四五”初期,遼寧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主要體現在“創新驅動”和“開放融合”。陜西制造業在“創新驅動”和“開放融合”方面發展較好,但“效率變革”欠缺,“綠色發展”不佳。對比發現,遼寧與陜西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狀況相似,但總體水平高于陜西,結果如圖4所示。

3 結論與建議

本文采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對陜西省和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進行了測度,并對陜西的制造業與其他發達地區之間的差異性進行分析,結果表明:陜西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逐年提高,綜合得分從2010年的0.417 7提升至2022年的0.612 8。然而,陜西相對于制造業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在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指標體系中,創新驅動、效率變革、綠色發展和開放融合4個維度間存在發展不均衡的問題。最后,基于以上實證研究,根據陜西制造業發展狀況,提出建議如下:

第一,創新驅動:增強企業創新能力,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立研發中心,提升技術創新能力;推動產業升級,引導企業加快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推廣應用先進適用技術,提升產業層次;培養和引進創新人才,加強人才培養和引進,建立激勵機制,吸引和留住創新型人才。

第二,效率變革:優化資源配置,通過市場機制,優化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的配置,提高生產效率;推廣先進管理模式,引導企業學習借鑒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升企業管理水平;推動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大信息化投入,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提高生產和管理效率。

第三,綠色發展:推進環保技術研發和應用,鼓勵企業開展環保技術研發,推廣環保技術和產品,降低能耗和排放;建立綠色制造體系,推動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建立綠色制造標準體系,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加強環保監管,強化環保法規和標準的執行,加大對違法排污企業的處罰力度。

第四,開放融合:深化國際合作,引導企業加強與國際先進企業的合作,引進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拓展國際市場;推動區域協同發展,加強與周邊省份的協同合作,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提升區域整體競爭力;加強產業鏈協作,鼓勵企業與上下游企業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形成穩定的產業鏈條,提升整體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陳啟斐,李偉軍.逆向金融服務外包戰略能否提高制造業增長質量:基于投入產出表的分析[J].南開經濟研究,2017(02):96-111.

【2】李春梅.中國制造業發展質量的評價及其影響因素分析——來自制造業行業面板數據的實證[J].經濟問題,2019(08):44-53.

【3】劉國新,王靜,江露薇.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理論機制及評價分析[J].管理現代化,2020,40(03):20-24.

【4】江小國,何建波,方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水平測度、區域差異與提升路徑[J].上海經濟研究,2019(07):70-78.

【5】蘇永偉.中部地區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評價研究——基于2007-2018年的數據分析[J].經濟問題,2020(09):85-91+117.

【6】趙卿,曾海艦.產業政策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了嗎? [J].經濟體制改革,2020(04):180-186.

【7】劉怡君,方子揚.長江經濟帶城市群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評析[J].生態經濟,2021,37(02):48-53.

【8】李建輝.“雙循環”格局下陜西省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路徑研究[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23(01):146-149.

【基金項目】陜西省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S202312715069);陜西省教育廳科研計劃項目(23JK0708);西京學院科研基金項目(XJ230110)。

【作者簡介】喬怡萌(2003-),女,陜西西安人,本科在讀,從事數據采集與分析研究。

【通訊作者】李建輝(1988-),男,陜西鳳翔人,教授,從事數理經濟學研究。

猜你喜歡
區域差異高質量發展制造業
冰雪制造業的魯企擔當
喜看新中國七十年突飛猛進的制造業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我國城鄉居民財產分配現狀及區域差異研究
商貿流通業對經濟發展貢獻的區域差異分析
城鎮化、商業化與農村金融
基于因子分析與層次分析的中國區域差異綜合指數的構建與研究
2014上海民營制造業50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