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體位霧化吸入聯合電阻抗斷層成像技術在ARDS病人中的研究現狀

2024-04-07 16:51耿珍珍李燕春卓玲玲高照渝
全科護理 2024年5期
關鍵詞:臥位體位霧化

耿珍珍,李燕春,卓玲玲,張 鵬,高照渝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 是一種嚴重的肺部疾病,常見于重癥病人,其死亡率高達40%[1],其病理生理特點是氧合障礙、肺充血和肺順應性下降[2]。ARDS病因包括感染、創傷、燒傷等多種因素,ARDS病人常需要機械通氣支持,但機械通氣可能會導致肺損傷和氧合不足。因此,尋找有效的治療方法對ARDS病人的康復至關重要。霧化吸入是治療ARDS的常用方法之一,該方法可以通過吸入藥物來改善呼吸系統疾病的癥狀和病變,可以將藥物直接送達到肺部,以達到治療效果[3]。電阻抗斷層成像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技術是一種無創的肺功能監測技術,通過測量電阻抗變化來反映肺部氣體分布情況,可以實時監測肺部通氣分布情況。近年來,EIT技術在ARDS病人的監測和治療中得到廣泛應用,在ARDS病人的治療中,EIT技術可幫助醫護人員了解病人的肺部情況,指導治療和護理方案的制定和調整。EIT技術可用于指導霧化吸入治療,以優化藥物輸送和提高治療效果。不同體位的霧化吸入可能會對治療效果產生影響,因此對不同體位霧化吸入的研究也越來越受到關注。然而,不同體位的霧化吸入治療對ARDS病人的肺通氣影響尚不清楚。因此,本文綜述EIT技術指導下不同體位霧化吸入在ARDS病人中的研究現狀,以期為ARDS病人霧化吸入的臨床實踐提供參考。

1 霧化吸入概述與應用

1.1 霧化吸入概述

霧化吸入是一種常見的藥物給藥方式,通過將藥物轉化成微小的霧狀顆粒,使藥物能夠更容易地進入呼吸道,從而達到治療、預防和控制呼吸系統疾病的目的。霧化吸入在機械通氣病人中已成為常規、有效的治療方法,但在臨床護理實踐中不同醫院以及不同重癥監護室(ICU)在使用方法上不太相同[4]。研究顯示,聯合霧化吸入治療的機械通氣病人高達78.1%~99.0%[5]。ARDS病人常需要機械通氣和高濃度氧療,但這些治療也會引發氧中毒、肺泡損傷和其他并發癥。因此,在ARDS病人中使用霧化吸入治療可以成為一種有益的替代方法。霧化吸入可為病人提供直接的局部治療,并降低全身用藥的劑量和毒性。

1.2 霧化吸入在ARDS病人中的應用

在ARDS病人中喘息是常見癥狀之一。氣管擴張劑(如沙丁胺醇)可以緩解氣道阻塞和支氣管痙攣[6],并改善病人的呼吸癥狀[7]。同時,ARDS病人細菌和真菌感染風險增加,通過霧化吸入可以直接向肺部輸送局部抗生素和抗真菌藥物,從而降低全身用藥的劑量和相關的毒性反應[8]。在ARDS病人中炎癥反應常會導致氣道水腫和血管通透性增加。通過霧化吸入局部類固醇(如布地奈德)可以降低這些癥狀,并促進病人的呼吸功能恢復[9]。霧化吸入在ARDS病人中可以作為一種補充治療措施,用于緩解ARDS病人的呼吸癥狀和預防并發癥。霧化吸入治療前需全面評估,并嚴格按照操作規范進行。

2 不同體位霧化吸入在ARDS病人中的研究現狀

霧化吸入治療是一種常用的ARDS治療方法。而不同的體位可以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選擇,以便藥物更好地發揮治療效果。在霧化吸入過程中病人需遵循醫護人員的指示,按照正確的方法進行吸入。不同體位的霧化吸入治療可改善ARDS病人的呼吸功能和氧合情況。常見的霧化吸入體位包括俯臥位、半臥位、仰臥位、側臥位等。

2.1 俯臥位霧化吸入的研究現狀

俯臥位霧化吸入是指病人在俯臥位下進行霧化吸入治療。俯臥位霧化吸入被應用于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中,俯臥位可改善肺部通氣和血流分布[10],從而提高藥物吸收和分布的效率。國內外多篇指南[11]已將該方法列為嚴重ARDS病人常用的治療策略之一。但調查顯示,接受俯臥位通氣治療的ARDS病人較少,國內俯臥位通氣實施比例不足10%[12]。指南推薦對重度ARDS病人,在無禁忌證的情況下盡早開展俯臥位通氣[13]。一項研究顯示,重癥ARDS病人在俯臥位下霧化吸入能改善病人的肺部情況,減少并發癥的發生[14]。有研究表明霧化吸入聯合俯臥位通氣,能改善動脈血氣分析指標,減少不良反應[15]。目前,國內外研究俯臥位通氣的實施過程缺乏科學指導[16]。因此,俯臥位通氣在臨床中的具體實踐需要進一步推廣,更需要科學的規范和安全指導。

2.2 半臥位霧化吸入的研究現狀

半臥位霧化吸入是指病人在半臥位下進行霧化吸入治療。半臥位可以減少肺部水腫和肺泡塌陷,從而提高肺部通氣和血流分布的均勻性。一項對ARDS病人進行的隨機對照試驗發現,半臥位霧化吸入可以明顯提高病人的氧合指數和改善肺部病變程度,同時減少機械通氣時間和住院時間[17]。半臥位霧化吸入可以改善病人肺功能和生活質量,從而提高治療效果。半臥位霧化吸入治療可以顯著提高ARDS病人的氧合指數和肺通氣比例。專家共識指出,機械通氣病人在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時,若無禁忌證建議采用坐位或半臥位[18]。國內一項專家共識指出,對于機械通氣病人,在進行霧化治療時采用健側臥位并抬高床頭至30°~50°,能改善霧化效果[19]。此外,一項系統評價提示,床頭抬高45°能降低機械通氣病人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等并發癥的發生率[20]。半臥位霧化吸入在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中被廣泛應用。

2.3 仰臥位霧化吸入的研究現狀

仰臥位霧化吸入被應用于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中,是指病人在仰臥位下進行霧化吸入治療,適用于不能采用俯臥位的情況,多用于劑量較小的藥物吸入。但有研究表明,仰臥位下可以降低藥物的沉積和吸收,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增加[21]。有研究表明,霧化吸入時采取仰臥位,可降低胸廓活動度,會引起呼吸困難等癥狀,從而會增加肺功能不全風險[22-23]。

2.4 側臥位霧化吸入的研究現狀

側臥位霧化吸入作為一種自然的休息姿勢,指病人身體向一側抬高或翻轉10°~125°自然側臥的體位下進行霧化,有助于藥物沉積于下肺野,減少口咽部的反流和嗆咳,同時又能減少仰臥位所導致的不良反應,如咽喉刺痛等。國內外關于不同體位對ARDS病人的治療效果有相關的研究,但并未闡明側臥位與俯臥位通氣治療效果差異。有研究顯示,側臥位下的氧合水平比仰臥位高,但是與俯臥位相比差異不明顯[24]。另外,側臥位還可以縮短機械通氣的時間和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但有研究者發現,側臥位可減少肺不張和肺水腫,改善肺泡通氣和血流分布,提高氧合水平[25]。側臥位在臨床應用中的有效性方面研究還有待于進行大樣本、多中心的研究。

3 EIT技術在ARDS病人中的研究現狀

EIT技術用于ARDS病人的呼吸監測和診斷。目前,許多研究已經證明EIT技術可以在ARDS病人中實現實時、無創、連續的呼吸監測,幫助醫生更準確地了解病人的呼吸情況,以便更好地制訂治療方案。同時,EIT技術還可以用于ARDS病人的呼吸機治療中,幫助醫生更好地調整呼吸機參數,提高治療效果。雖然EIT技術在ARDS病人中的研究還處于早期階段,但已經展現出了廣闊的應用前景。

如Franchineau等[26]使用EIT掃描來描述ARDS病人支氣管肺泡灌洗后的肺阻抗變化,并根據呼吸衰竭的嚴重程度識別形態模式。Cardinale等[27]研究顯示通過EIT掃描監測肺依賴性區域塌陷可預測ARDS對俯臥位通氣的氧合反應。Pesenti等[28]已經在2016年提出,這種技術可能代表ARDS成像的未來,在床旁進行監測,以幫助診斷和復雜的管理。有研究表明俯臥位誘導肺背部肺復張和腹側區域復張,結果顯示肺腹側EIT測得的死腔減少,死腔/分流比值顯著降低,表明通氣-灌注匹配有所改善[29]。有研究指出,阻抗斷層掃描可用于優化呼氣末正壓,監測對治療或體位變化的反應,并評估肺灌注和通氣/灌注匹配[30]。De Jongh等[31]運用EIT技術指導機械通氣ARDS病人撤機。有許多研究表明,使用EIT技術可以實時監測霧化吸入治療期間病人肺部的空氣流動情況。通過分析EIT圖像,醫務人員可以判斷藥物是否被送達到肺部的目標部位,并對治療進行調整。使用EIT技術可有效評估治療效果,并指導醫療人員調整治療方案。使用EIT技術可幫助醫療人員選擇最合適的霧化器,并提高治療效果。EIT技術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監測和指導霧化吸入的工具,為優化藥物輸送和肺部沉積提供了思路和指導。EIT技術能夠評估肺部沉積和藥物輸送在體位中的變化,從而觀察霧化吸入效果。使用EIT能夠分析不同體位吸入姿勢下藥物輸送的差異,比較不同體位姿勢下藥物輸送的區域差異,同時也能夠觀察不同吸氣流量和噴霧器的霧化吸入對肺部沉積和藥物輸送的影響。

在ARDS病人的治療中EIT技術可幫助醫生了解病人的肺部情況,指導治療方案的制訂和調整。不同體位霧化吸入治療ARDS的研究已經得到廣泛關注。ARDS病人的病情復雜、霧化吸入技術難度大、 治療效果難以評估、治療的安全性需要注意。因此,在EIT技術指導下ARDS病人不同體位霧化吸入需要注意個性化治療、技術難度、治療效果評估和治療安全性等問題。需要專業的醫護人員進行操作,密切監測病人的病情變化和治療效果。

4 不同體位霧化吸入研究存在的問題

樣本量?。耗壳暗难芯繕颖玖枯^小,需要更多的大規模研究來驗證不同體位霧化吸入的療效和安全性;研究設計不一致:不同研究的體位選擇、霧化劑種類、霧化器型號等存在差異,難以比較不同研究的結果;霧化吸入技術不一致:不同醫院、不同醫生的霧化吸入技術存在差異,可能影響治療效果;缺乏長期隨訪:目前的研究多為短期觀察,缺乏長期隨訪數據,難以評估不同體位霧化吸入治療的長期效果和安全性。因此,需要更多的大規模、多中心、隨機對照研究來驗證不同體位霧化吸入治療的療效和安全性,并制訂統一的治療方案和技術標準。不同體位霧化吸入治療對ARDS病人的安全性和長期療效尚需進一步研究。

5 未來發展方向

隨著EIT技術的不斷發展,不同體位的霧化吸入在肺部疾病治療中的應用也在不斷發展。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個性化治療,EIT技術可以實時監測病人的肺部狀態,因此可以根據不同病人的肺部情況制訂個性化的體位霧化吸入方案,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智能化技術,隨著人工智能和大數據技術的發展,未來的EIT技術可能會將數據處理和分析自動化,以提高體位霧化吸入的效率和準確性;霧化劑改進,未來可能會研發更加安全、有效的霧化劑,以提高體位霧化吸入的效果;設備便攜化,未來的體位霧化吸入設備可能會越來越小型化、便攜化,以方便病人在不同場合和時間進行治療;多學科合作,未來的體位霧化吸入治療中可能會加強不同學科之間的合作,例如呼吸科醫生、康復師、營養師等,以全面提高治療效果。EIT技術可以為不同體位霧化吸入的治療效果提供實時監測和指導,從而提高治療效果和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未來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探討不同體位霧化吸入治療效果和機制,為ARDS病人的治療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導。不同體位霧化吸入治療ARDS的研究還存在一些問題和挑戰。例如,如何選擇最適合病人的治療體位,如何控制霧化吸入的劑量和時間等問題都需要進一步研究和探討。

6 小結

綜上所述,EIT技術指導下不同體位霧化吸入治療ARDS的研究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仍需要進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討。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研究的深入,可以更好地治療和管理ARDS病人,提高其生存率和生活質量。不同體位的霧化吸入在不同疾病類型和個體差異等方面具有不同的適用性和注意事項,應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體位進行霧化吸入治療??傮w而言,不同體位霧化吸入對呼吸系統疾病的治療效果可能存在差異,不同體位的霧化吸入在不同疾病類型和個體差異等方面具有不同的適用性和注意事項,應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體位進行霧化吸入治療,具體的體位需要根據病人的情況進行個體化制訂。同時,不同體位霧化吸入的治療效果需要進一步研究來探討,以期為臨床實踐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導。

猜你喜歡
臥位體位霧化
無聲的危險——體位性低血壓
“手腳不聽話”體位訓練來幫忙
導樂陪伴聯合自由體位在產婦分娩中的應用
慢性咽炎霧化劑含漱治療慢性咽炎的療效觀察
哪些情況需要霧化治療?
霧化時需要注意什么?
自由體位配合分娩球在第一產程中的應用體會
斜臥位與俯臥位B超引導下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的對比研究
站立位與臥位X線攝影對腰椎曲度測量影響的研究
解讀DeVilbiss TTS智能霧化技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