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工程標準化施工過程中常見的施工技術通病分析

2024-04-07 18:32
大眾標準化 2024年5期
關鍵詞:市政工程標準化測量

劉 朋

(甘肅省交科建設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60)

市政工程是指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常見的幾種施工類型有城市道路、橋梁、地鐵、地下管線、隧道等,與地方經濟發展和人們的日常生活有著較強的聯系。雖然市政工程中有多種施工類型,但由于其均存在施工周期長、涉及專業多、人員流動性大的特點,也使得施工過程中產生了一些技術問題難以控制,基于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標準化的前提下,針對市政工程施工中常見的技術通病進行工程設計,可以有效提高資源利用率,保證工程施工質量。

1 市政工程施工過程中的常見技術通病

1.1 施工技術方案存在缺陷

隨著市政工程施工技術的不斷發展,為能夠減少潛在風險的出現,一般多數施工項目都有兩套技術方案,一是指導性組織施工技術方案;二是實施性組織施工技術方案。然而當前施工技術選用方案并沒有結合工程特點控制工序,安排施工具體的流程,嚴重影響了施工效率提高。

1.2 施工測量技術不夠精準

為能夠提高技術方案的精準性,市政工程通常會在施工前和施工完畢以后,開展相應的測量作業,施工前的測量作業主要包括:第一,施工地點水文地質條件與氣象氣候的測量;第二,地理信息與工程技術參數的測量。由于部分施工組織忽視了對測量作業的質量把控,如JB/T4730.1-430.6-2005《承壓設備無損檢測》不符合常用標準但并未正常記錄,因此就會導致測量數據混亂、精準性不足的情況出現,進而會影響后續工程質量。

1.3 施工材料影響施工技術

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不斷發展,市政工程的建設規模也越來越大,所使用到的建材也越來越多,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例如:許多市政工程中都會應用到混凝土復合型材料,為保障施工質量,使用時需要加入一些調和劑用于改性,如果施工材料未能達到國家現行標準,或者出現了規格與施工實際要求不符的情況,如GB/T25198-2010《壓力容器封頭》規格型號不符合等,則會導致后續施工過程中出現離析、開裂等問題,從而影響施工質量。

1.4 施工設備存在諸多隱患

市政工程的工程量與所使用建材的體積較大,為能夠提高施工效率多會通過人機結合的方式開展,而在施工過程中會應用到許多的大型臨時設備。這些設備需要現場進行搭建,如吊機等,如果在運輸與安裝過程中沒有妥善安置,會對施工現場造成許多負面影響。同時,我國部分市政工程施工還存在技術較為落后、部分設備運行不佳等問題,如不能做好現場施工管理,則會出現施工風險。

1.5 施工技術工藝監管不力

許多的市政工程都具有較強的線性特點,其所有的施工技術都是一環扣一環的,在實際施工的過程中,如果技術與管理人員未能根據作業的實際情況,通過定期與不定期的方式進行檢查,則會導致技術風險的出現。同時,由于市政工程所涉及的范圍與面積較大,現場人員的流動性也較高,當出現了事故問題以后,有時也很難及時地通知相關監管人員,干擾了整體工程的施工質量。

1.6 施工人員專業素養較低

施工人員是施工過程中的主體,其專業水平以及技術能力,決定了整體工程的質量,但其也具備流動性的特點,不確定干擾因素較多,部分施工組織為了趕工期,而忽視了對施工人員專業素養的培訓,這也導致各工序的施工質量不佳,且相關人員容易出現不按既定技術規程操作與執行的情況,進而埋下了諸多風險。

2 市政工程施工過程中常見的施工技術通病治理對策

2.1 制定全面的施工技術標準化施工方案

為避免施工技術風險的出現,在施工項目開展以前,相關人員必須要加大對施工區域現場的勘察,并依照《工程測量規范》(GB50026-2007)與《地基處理技術規范》(JGJ79-2002)等標準規范,明確市政工程具體的施工要求,充分掌握工程特點,根據《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0-99)、《地下工程防水技術規范》(GB50108-2008)等各個施工內容的規范要求,梳理出控制與重難點工程,制定科學的指導性與實施性技術方案,提升市政工程施工技術方案的標準化水平,以便為后期施工人員的作業提供指引。例如:A市政工程的基坑深挖至23.87~24.35 m,開挖面積達到了1.2×104m2,屬于深大基坑工程,在施工的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地基與基礎相關技術標準規準,如《建筑樁基技術規范》(GB50025-2004)、《建筑基坑支護技術規程》(JGJ12O-99)等,在標準化建筑質量控制標準下,可有效提高工程施工現場管理水平,使得施工質量不斷提高,在施工過程中應嚴格控制基坑開挖作業質量,以避免地表沉降對周邊建筑物與環境所造成的不良影響。工程的總工期在13個左右,較為緊張,因此可以通過多工序同步交叉施工的方式,提高施工速率。在確定完技術方案以后,應依照實際施工進度,規劃好分段技術質量控制措施,建設組織機構,并提高任務劃分的合理性。

2.2 提高施工測量技術精確度

為能夠保證施工測量結果的精確度,建議在此作業中引入現代化的測量設備,如3S設備、全站儀、無人機等,基于建筑工程施工標準化機械設備的使用標準,合理安排設備進場時間,在使用期間還應做好設備的維護與保養,從而降低安全隱患發生概率。同時,部分設備前端自帶傳感器,其可以自動收集信息,并將數據直觀化地顯示在智能化設備之中,便于工作人員對其進行整理,對于城市道路、地下交通、橋梁等需要大規模收集測量數據的工程而言,通過該設備的應用還能夠有效存儲,方便技術人員的調取。比如,參照《承壓設備無損檢測》(JB/T 4730.1-430.6-2005)、《壓力容器焊接規程》(NB/T 47015-2011)等相關技術規程,對技術實施操作提出規范要求并進行檢測,通過標準化的技術流程和施工作業方式,確保技術精度。除此之外,還要加大對設計圖紙的分析,針對施工過程中所開展的部分測量作業,一定要依照工程特點,規劃適應性較強的測量方案,以便保證測量作業實施過程中可以有據可依,負責信息采集以及整合的人員,也要如實記錄,以避免出現數據丟失等情況。而像一些基坑開挖等重難點工程,應在開挖工序進展到一定階段以后,適時地開展沉降與變形監測作業,技術人員要合理布控監測點,以便所收集到的信息能夠真實地反映工程工況。

2.3 加強施工材料標準化質量管控

首先,為避免在施工過程中出現材料斷檔與采購質量較差的情況,技術人員應提前做好建設資源方案的配置,不僅要對主要工程材料設備采購供應方案進行規劃,根據《鋼制管法蘭、墊片、緊固件》(HG/T20592-2009)、《壓力容器封頭》(GB/T25198-2010)等材料質量標準明確對各種材料的質量要求,構建標準化材料質量管控體系,以上全部遵循施工材料的標準化文件,為工程順利施工和質量提供了保障,此外,還要依照工程的實際進度,設置采購計劃,保證建材能夠合理進場,可以與勞動力與投資計劃相匹配。其次,在施工現場材料進場時,派設專門的檢查人員,依照合同與清單,對進場的材料的質量、規格、型號進行檢測,檢查《壓力容器》(GB150.1~GB150.4-2011)、《熱交換器》(GB/T151-2014)等材料、零件的型號標準,確保關鍵零件型號與施工方案相符。為避免在運輸過程中外界因素對其質量的影響,可以利用物聯網技術,為每一建設材料設置電子化標簽,這樣在檢查完外觀以后,進場管理人員也可以通過電子標識掃碼讀取的方式,查看工程材料型號,以避免風險問題的出現。再次,部分材料進場以后無法馬上投入生產使用,需要在現場設置一塊區域,專門用于存儲材料,材料應依照進場時間和工程施工進度進行合理分類以及標識,便于工作人員的領取與使用。最后,針對部分需要在現場生產的施工材料,像混凝土的制備等,需要在施工現場設置實驗室,在檢測與試驗完畢合格以后,方可投入作業中。

2.4 合理布置與管理現場設備

施工組織需要依照工程的實際要求,選擇相適配的施工設備,同時對一些專項工程也要設計出科學的模板以及腳手架布局形式,方便后續工程作業的開展。而對一些涉及使用大型臨時設施設備的市政工程而言,技術人員需要分析場地的特點,并設置大型臨時設備設置方案,依照規程對設備進行組裝和運輸,做好各類工程技術的過渡,減少施工風險的出現。在施工以前為了保證機械設備能夠達到最佳的工況,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對機械設備工況進行全面檢查,制定并落實標準化設備管理機制,定期開展設備維護檢修工作,按照機械設備使用標準化原則展開施工,逐一落實各項作業,在設備維護檢修過程中依照使用參數進行調整,在測試過程中,如出現了異常振動與聲響,應立即停用,相關技術人員應對其進行維護與檢修,待測試合格以后,再進行使用。部分設備由于需要連續作業,因此在施工過程中可能會受到不確定因素影響,而出現技術風險,為此施工組織可以利用物聯網技術,對施工工況進行全程追蹤,以便提高作業質量。同時,應在設備的醒目位置,設置相應的操作流程圖,避免部分施工人員在人機協同作業的過程中由于人為操作失誤,而影響了施工技術。

2.5 提高工藝監管標準化質量監督水平

組織機構應依照前期所制定的工程技術標準以及技術方案對各工序的工藝質量進行全面化的監管,以便減少人為失誤的干擾,同時也能夠起到提高施工質量的作用。一是,依照多數市政工程施工技術所具備的環環相扣特點,建立嚴格的“三檢”工藝監管制度,以便保證施工過程的標準化、規范化、精益化。一檢,由該工序的施工人員對施工質量與技術進行自查自糾;二檢,參建單位與施工單位主要負責人對其質量進行評定,并如實記錄問題,如果出現了技術問題,則應提出相應的技術整改措施與期限,在整改完畢以后,再次進行復核檢查;三檢,由監理單位或第三方機構進行檢測,在出具相應的評定結果的同時,也要提供相應的技術指導,方便為后期各工序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在“三檢”工藝監管制度下,要重視主體結構的檢查,例如,是否符合《混凝土異形柱結構技術規程》(JGJ149-2006)、是否與《冷拔鋼絲預應力混凝土構建設計與施工規程》(JGJ19-92)等規章標準相符。二是,將信息化技術引入到施工工藝日常監管之中,將其作為評價技術成效,推廣良好經驗做法的重要渠道,對整個施工過程進行全程跟蹤。

2.6 提升施工人員的專業素養

為能夠提高施工人員的專業素養與技術水平,在施工以前組織機構應堅持崗前培訓工作。一是,依照市政工程中不同專業,對相關參建人員分時間、分批次、分節點的進行崗前培訓。所培訓的內容包括施工技術要求、施工技術方案、安全生產、專業理論知識等。為能夠考察培訓實效,還應依照培訓內容,設定相應的績效考核指標,當通過了考核以后方可上崗作業。二是,利用BIM模擬仿真功能,對控制工程與重難點工程施工技術進行全面化的展示,以便提高施工人員的認知水平,加大對施工風險的分析,在提高施工質量的同時,也能夠加大自身安全的保護。同時,也要了解市政工程施工中經常會受到客觀因素的影響,而出現技術風險,因此要制定相應的應急預案,并加強演練,以便將損失降到最低。

3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新時期背景之下,隨著我國城鎮化規模的不斷擴張,市政工程項目也越來越多,而基于其存在施工周期長、涉及專業多、人員流動性大的特點,也讓其在施工的過程中產生了諸多的技術風險,為能夠進一步提升施工質量,相關技術與管理人員一定要加大對既往施工通病的分析,并制定科學地解決對策,將風險有效控制在源頭,以便推動市政工程的高質量發展。

猜你喜歡
市政工程標準化測量
標準化簡述
把握四個“三” 測量變簡單
談市政工程造價控制與管理
滑動摩擦力的測量和計算
滑動摩擦力的測量與計算
標準化是綜合交通運輸的保障——解讀《交通運輸標準化體系》
挖淤換填施工工藝在市政工程的應用
測量
不平衡報價在市政工程招投標中的應用
市政工程造價預結算審核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