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基礎測繪背景下地理信息數據成果體系探討

2024-04-07 23:02米谷
工程建設與設計 2024年4期
關鍵詞:跨部門實體測繪

米谷

(廣西壯族自治區自然資源遙感院,南寧530023)

1 引言

地理信息數據作為現代社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在新型基礎測繪背景下正經歷著深刻的變革和發展。 隨著衛星遙感、激光雷達、無人機等技術的快速進步,地理信息數據的獲取、 處理與應用正逐漸成為科技創新和社會發展的關鍵支撐。 在新型基礎測繪背景下,地理信息數據成果體系作為數據價值轉化的核心環節,亦呈現出了更加廣闊的前景與挑戰。

2 新型基礎測繪背景下地理信息數據成果體系的結構分析

2.1 地理實體數據庫

地理實體數據庫作為一種綜合性數據庫, 是承載著地球表面上多樣地理實體信息的關鍵存儲庫。 這些地理實體涵蓋地名、道路、建筑物、水體、地形等元素,每一個都以準確的空間坐標和豐富的屬性信息被凝聚于其中。 地理實體數據庫的核心價值在于其能為各個領域提供具備地理定位信息的數據資源,無論是在城鄉規劃中實現合理布局,在環境監測中實現精準分析,還是在交通管理中實現智能導航,地理實體數據庫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其數據的精準性和數據的完整性,都是確保數據應用有效性的基礎, 使數據庫在促進各領域決策和創新方面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2.2 實體三維模型

實體三維模型作為地理實體數據庫的重要產物, 在地理信息領域具有深遠影響, 是對地球表面實體的高度精確三維呈現。 借助先進的遙感和激光雷達技術,準確捕捉了實體的復雜幾何形狀、尺寸和位置信息,進而以數字化的形式構建真實世界的可視化模型。 這些模型不僅為空間分析和仿真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 也在虛擬現實、 游戲開發等領域有了創新應用。 實體三維模型的精準性和豐富性,不僅豐富了數據可視化手段,也為各行各業帶來了更深入、更直觀的空間認知,促進了人們對地理信息的全面理解和創新性應用[1]。

2.3 TDOM

真正射影像地圖(True Digital Orthophoto Map,TDOM)在地理信息領域中具有重要意義。 TDOM 通過將正射影像與數字高程數據融合,實現地表影像與地形信息的高度一致性。 這種融合使得TDOM 不僅能夠提供真實的地表影像,還能夠還原地表的立體效果,使觀察人員能夠感受到地形的高低變化。對于城鄉建設而言,意味著更精準的地形分析,有助于規劃與設計的科學性與準確性。在地質勘探方面,TDOM 的立體效果使地質特征更為清晰可見,有助于礦產資源的發現和評估。

2.4 DEM

數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作為一種關鍵的地理信息數據成果, 在新型基礎測繪環境下具有重要價值,主要用于準確描述地表地形的高程信息。 在新型基礎測繪環境下,衛星遙感、激光雷達等先進技術的廣泛應用使高程數據的獲取更加精確和便捷,從而為DEM 的構建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這些高程數據被整合成DEM 后,為地形分析、洪澇預測、土地規劃等領域提供了精確的高程信息。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DEM 的精度不斷提升,分辨率不斷增加,使其在實際應用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DEM 不僅為城鄉規劃、自然資源管理等提供了數據基礎,還為災害預測、生態保護等提供了科學依據。

2.5 實景三維影像

實景三維影像通過航空或衛星影像獲取信息, 可以呈現出地表的立體特征,充滿了高度真實感。 實景三維影像不僅為觀察者提供了沉浸式的視覺體驗,更為鄉村規劃、旅游推廣等領域帶來了引人入勝的展示方式。 在鄉村規劃中,實景三維影像能夠直觀地呈現鄉村的空間布局和建筑特色, 為規劃者提供立體感知的視角,助力科學決策。 在旅游推廣方面,實景三維影像為游客呈現出真實的景觀,激發了游覽的興趣和欲望,為旅游產業注入了活力。 實景三維影像不僅為地理信息的可視化賦予了更深層次的內涵, 還為多個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2]。

2.6 存量數據向地理實體轉換

存量數據向地理實體的轉換是地理信息科學與技術領域中的關鍵任務之一,尤其在新型基礎測繪時代,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這一過程旨在將各種非地理信息數據轉化為地理信息數據,使其能夠在地理信息系統(GIS)中進行地理空間分析、查詢、可視化和管理。 存量數據向地理實體轉換的核心目標是將非地理數據賦予地理位置信息, 使其能夠在地理坐標系中準確地定位。 這涉及將數據中的實體與地理坐標關聯起來,以確保其在地球表面上的準確定位。 存量數據中的元素需要進行分類和標識,以確定其所屬的地理實體類型。 例如,將建筑物標識為住宅、商業、工業等不同類型,或將土地用途劃分為農田、森林、城市等。 存量數據的屬性信息需要與地理實體關聯,包括高度、面積、人口數量、溫度等各種屬性,有助于數據的進一步分析和決策支持。 此外,存量數據中的實體之間存在著各種空間關系,如鄰近、包含、交叉等,在轉換過程中,需要建立這些實體之間的拓撲關系,以支持空間分析和查詢。

3 新型基礎測繪背景下地理信息數據成果體系探討

3.1 數據質量與一致性保障

1)數據采集與處理的精細化。 數據質量的保障始于數據的采集與處理階段,在新型基礎測繪背景下,利用高分辨率遙感數據、激光雷達等先進技術獲取原始數據,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全面性。 同時,在數據處理過程中,應嚴格遵循數據處理流程,采用精細的校正、配準和過濾方法,消除數據中的噪聲和誤差,確保數據的精確性[3]。

2)標準化數據模型與格式。 在新型基礎測繪環境下,標準化的數據模型與格式扮演著關鍵角色, 可以確保地理信息數據成果的一致性和互操作性。 制定統一的數據標準、模型和格式是一項必要且重要的任務。 通過確立數據交換標準和元數據規范,可以實現不同系統、平臺和應用之間的順暢交互和共享,促進信息的流通與整合。 標準化的數據格式有助于降低數據轉換和處理過程中的錯誤和偏差, 提高數據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此外,標準化還為數據的長期保存和維護提供基礎,減少數據遷移和轉換的難度。

3)數據驗證與校核。 在新型基礎測繪環境下,數據驗證與校核成為確保地理信息數據成果質量的關鍵步驟。 在數據生成和處理的各個環節,設置嚴格的驗證與校核機制至關重要。通過數據對比、檢查、核實等手段,能夠及時發現數據異常和錯誤,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和準確性。 建立審查和驗證機制,不僅可以識別數據生成過程中的合法性和正確性問題, 還能為數據處理和整合提供有力支持。 數據驗證與校核不僅是保障數據質量的一環, 更是確保數據成果能夠滿足實際需求的重要保障措施。 通過建立嚴密的驗證與校核體系,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數據錯誤和偏差,確保數據的可靠性和實用性。

3.2 數據共享與開放

1)數據開放平臺的構建。 在新型基礎測繪環境下,數據共享與開放的實現離不開穩固的基礎, 而數據開放平臺的構建則是這一基礎的重要組成部分。 建立開放平臺旨在為不同應用場景提供定制化的數據共享解決方案, 實現數據的集中管理和統一發布。 這些平臺不僅為用戶提供便捷的數據獲取和下載渠道,滿足多樣化的需求,同時也為數據提供者提供了高效的數據發布和管理工具。 通過開放平臺,數據共享的過程更加透明、高效,促進了數據資源的優化利用。 同時,合理的界面設計和用戶體驗提升也使得數據共享變得更加友好和易于操作,鼓勵更多數據提供者和使用者參與其中。

2)數據許可與授權機制。 在新型基礎測繪背景下,實現數據的共享與開放需要建立合法、安全的數據許可與授權機制。該機制在數據共享與開放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旨在確保數據的合法性、安全性和知識產權保護。 明確的數據許可與授權機制可以規定數據的使用范圍、目的和條件,以確保數據的合法使用。 通過設定靈活的授權方式,如開放式、限制式、付費式等,可以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鼓勵更多數據提供者參與共享。 此外,數據許可與授權機制的建立需要在法律、道德和商業等多重考量下進行,確保數據的合法性和安全性,從而為數據共享與開放提供法律框架和制度支持。

3.3 跨部門整合與應用

1)跨部門業務流程的優化。 在新型基礎測繪環境下,實現跨部門數據整合需要深入優化業務流程, 確保數據在不同部門之間高效無縫地流動與傳遞。 優化業務流程的關鍵在于識別并解決數據在獲取、處理、分析和應用等環節中的瓶頸與障礙。 各部門應緊密合作,通過協同設計,將各環節有機地銜接起來,確保數據的連續性和一致性。 優化的業務流程還應考慮數據的快速共享和實時更新,以滿足跨部門協同工作的需要。此外,建立標準化的數據交換和共享機制,促進數據的順暢流動。 通過跨部門業務流程的優化,不僅能夠提高數據的利用效率,也有助于提升部門間的合作效率和信息互通,為數據整合與應用創造了有利環境。

2)跨部門數據分析與決策支持。 在新型基礎測繪環境下,跨部門數據整合的價值不僅在于數據的集成, 更在于為更好的決策提供強有力的基礎。 整合多部門的數據資源可以為政府部門提供更為全面和深入的信息, 為跨領域的數據分析和決策制定提供助力。 通過將地理信息數據與其他領域的數據相結合,例如,結合地理信息和經濟數據,可以實現更精準的城鄉規劃和發展戰略制定。 政府可以根據地理信息數據的空間分布特征,結合經濟數據的趨勢和需求,制定合理的區域發展規劃,優化資源配置,提升鄉鎮生活質量。 此外,跨部門數據分析還能夠幫助政府部門更好地識別問題和挑戰, 優化政策決策,推動可持續發展。

3)跨部門應用的協同創新。 在新型基礎測繪環境下,跨部門數據整合與應用不僅僅是數據資源的融合, 更是協同創新的源泉。 通過不同部門數據的融合,可以創造出新的應用場景和服務模式,促進協同創新的發展。 舉例而言,將交通運輸部門的數據與環保部門的數據相結合, 可以打造出更精準的交通擁堵預測和環境監測系統。 通過分析交通數據和環境數據的關聯, 政府可以更好地預測交通擁堵的發生, 優化交通流量,減少能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類似地,不同部門數據的融合還可以應用于其他領域,如醫療、能源、農業等,創造出更多創新性的應用和解決方案。

4 結語

綜上所述, 新型基礎測繪背景下的地理信息數據成果體系是推動社會進步、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 充分挖掘數據的潛力, 保障數據質量與安全, 實現數據共享與跨部門應用,塑造出更加輝煌的地理信息數據成果體系,為未來的發展創造新的契機與可能。 可以為打造更智能、更高效、更便捷的社會提供強大的動力。

猜你喜歡
跨部門實體測繪
我國將對食品、藥品、特種設備等事項開展跨部門綜合監管
前海自貿區:金融服務實體
浙江省第一測繪院
工程測繪中GNSS測繪技術的應用
跨部門項目團隊合作績效管理研究
“跨地區”、“跨部門”、“跨幣種”協同監管方法研究及政策建議
04 無人機測繪應用創新受青睞
實體的可感部分與實體——兼論亞里士多德分析實體的兩種模式
兩會進行時:緊扣實體經濟“釘釘子”
振興實體經濟地方如何“釘釘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