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臨床外科護士職業倦怠現況及其影響因素分析

2024-04-07 13:31龍歡歡龍銀銀龍見男鄭春霞黃鳳瑜
現代養生·上半月 2024年4期
關鍵詞:影響因素分析職業倦怠外科

龍歡歡 龍銀銀 龍見男 鄭春霞 黃鳳瑜

【摘要】? 目的? 調查外科護士職業倦怠的現狀并分析其影響因素。方法? 選取2023年7月貴陽市某三甲綜合醫院所有外科病區的177名外科護士作為調查對象,采用一般資料調查問卷、Maslach職業倦怠量表以問卷星形式進行調查。結果? 職業倦怠量表情感衰竭維度評分25.64±11.32分,為中度倦??;去人格化維度評分8.95±6.48分,為中度倦??;個人成就感維度評分17.27±9.39分,為重度倦怠。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子女個數、每周真正工作時間、月收入、有無討論過職業倦怠、上班出行方式、住房情況、總體身體健康、三餐飲食是否規律等因素為外科護士情感衰竭的影響因素(P<0.05);婚姻狀況、子女個數、有無討論過職業倦怠、住房情況、日常運動情況等因素為外科護士去人格化的影響因素;年齡、工作年限、婚姻狀況、子女個數、每周真正工作時間、有無討論過職業倦怠、住房情況、三餐飲食是否規律等因素為外科護士個人成就感的影響因素(P<0.05)。逐步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有無談論過職業倦怠、總體健康狀況、子女個數、每周真正工作時長是外科護士職業倦怠的主要影響因素(P<0.05)。結論? 外科護士職業倦怠整體呈現中等偏高水平,護理管理者可根據職業倦怠的影響因素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提升外科護理人員的工作滿意度,提高其工作積極性和積極情緒,以減少職業倦怠。

【關鍵詞】? 護士;外科;職業倦??;影響因素分析

中圖分類號? R47?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1-0223(2024)07--06

職業倦怠,又稱工作倦怠,由美國心理學家Freuden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是指個體在長期工作壓力下出現身心疲憊、情感耗竭等綜合癥狀[1]。研究[2]指出,過去10年全球護士職業倦怠綜合征的總體發生率為30.0%,且呈上升趨勢。在我國,護理人員職業倦怠發生率亦較高且程度較重[3]。此外,外科護士由于工作量大、節奏緊張,是發生職業倦怠的高危人群。職業倦怠感會造成護理人員人際關系緊張、工作懈怠,影響其職業規劃、主觀幸福感。同時,職業倦怠感在影響工作氛圍和正常的護理工作運行的同時,將導致患者護理質量的降低[4-6]。然而,目前外科護士的學歷、專業領域、臨床經驗及工作內容都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對護理工作的認同感和理解程度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國內外已有一些針對護理人員職業倦怠的相關研究,但專門針對外科護士職業倦怠的水平的研究尚少。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外科護士職業倦怠水平及其影響因素,以期為外科護理人員制定針對性的干預計劃來改善其職業倦怠感,同時為促進該職業群體的健康發展提供有效的理論依據和現實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

選取2023年7月貴陽市某三甲綜合醫院所有外科病區的177名護士為調查對象。納入標準:在職注冊護士且在外科病房工作的護士:臨床工作時間≥1年;無心理疾病史。排除標準:進修護士;病假、產假、事假以及不在崗護士。本研究已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倫理批號:2023-055),所有調查者均知情同意,自愿參與本次調查。

1.2? 調查內容及工具

(1)一般資料調查表:主要內容包括被調查者的性別、年齡、 工作年限、職稱、學歷、婚姻狀況、聘任方式、每周值夜班數,月收入等。

(2)職業倦怠量表:本研究采用彭美慈翻譯修訂的職業倦怠量表[7](maslach burnout inventory,MBI)中文版問卷對調查對象的職業倦怠水平進行調查,該量表是由美國心理學家Maslach于1986年編制,經檢測其信度及效度較高。該量表題目適中、用時短、易于測量,適合中國護士群體使用[8-9]。該量表由22道題目組成,共包括3個維度:情感衰竭(9個條目)、去人格化(5個條目)、個人成就感(8個條目)。采用Likert 7級評分。條目從“從來沒有”—“每天都有”,賦分為0~6分。3個維度獨立評估,情感衰竭維度得分<19 分為輕度倦怠、19~26 分為中度倦怠、>26分為重度倦??;去人格化維度得分<6分為輕度倦怠、6~9分為中度倦怠、>9分為重度倦??;個人成就感維度得分>39 分為輕度倦怠、34~39 分為中度倦怠、<34分為重度倦怠。

1.3? 調查方法

本研究以問卷星形式采用匿名方式進行調查,在征得被調查醫院的相關管理部門同意后,對調查人員進行統一培訓后開展調查工作。問卷星上包含納入排除標準、知情同意書、一般資料問卷、職業倦怠量表等4部分內容。填寫問卷前告知被調查者本次研究的目的和內容及填表注意事項,要求被調查者完成知情同意書的閱讀并點擊同意,然后開始填寫問卷。問卷的每個選項為必答,每個微信號只能填寫一次,全部填寫后才能提交,填表過程中有任何疑問及時溝通并予以解答。

本研究共發放177份問卷,收回177份,回收率為100%;排除答題時間小于3min或任一量表規律填寫的問卷,最終得到177份有效問卷,有效率為100%。

1.4? 數據分析方法

采用SPSS 25.0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s”表示;計數資料計算百分率。單因素分析時,兩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 檢驗;多組均數比較采用方差分析;組間率比較采用 χ2 檢驗。多因素分析采用逐步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進一步分析護士職業倦怠水平的影響因素。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外科護士的職業倦怠水平

外科護士職業倦怠各維度得分呈近似正態分布,其中情感衰竭維度評分25.65±11.33分,為中度倦??;去人格化維度評分8.95±6.48分,為中度倦??;個人成就感維度評分30.73±9.39分,為重度倦怠。具體見表1。

2.2? 調查對象的基本特征及對職業倦怠影響的單因素分析

177例外科護士的基本特征見表2。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子女個數、每周真正工作時間、月收入、有無討論過職業倦怠、上班出行方式、住房情況、總體身體健康、三餐飲食是否規律等因素為外科護士情感衰竭的影響因素;婚姻狀況、子女個數、有無討論過職業倦怠、住房情況、日常運動情況等因素為外科護士去人格化的影響因素;年齡、工作年限、婚姻狀況、子女個數、每周真正工作時間、有無討論過職業倦怠、住房情況、三餐飲食是否規律等因素為外科護士個人成就感的影響因素。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外科護士職業倦怠各維度水平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分別以外科護士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個人成就感評分為因變量,單因素分析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為自變量,進行逐步多元線性回歸。自變量賦值情況見表3。

2.3.1? 情感衰竭維度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逐步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發現,有無談論過職業倦怠、總體身體健康、子女個數、每周真正工作時長對情感衰竭有影響(P<0.05),見表4。

2.3.2? 去人格化維度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逐步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發現,子女個數、有無談論過職業倦怠對去人格化有影響(P<0.05),見表5。

2.3.3? 個人成就感維度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逐步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發現,子女個數、有無談論過職業倦怠對個人成就感有影響(P<0.05),見表6。

3? 討論

3.1? 外科護士職業倦怠水平呈中等偏高水平

本研究結果顯示,外科護士情感衰竭、去人格化水平呈中度倦怠,個人成就感水平呈重度倦怠,說明外科護士職業倦怠整體呈現中等偏高水平,與王軍等[10]研究相似。分析其原因,可能與三甲醫院患者多[11]、床護比高、醫患糾紛發生率高、外科工作節奏快、手術量大、工作強度高有關。由于外科患者周轉快,外科護士在工作期間可能會耗費更多的精力、體力;同時,外科護士與患者及家屬接觸更頻繁,導致外科護士需要具有穩定的情緒來處理和滿足患者及家屬對于除治療外的延伸護理需求。因此,外科護士職業倦怠現象有待改善,急需受到護理管理者的關注。外科護士是醫療團隊中關鍵的組成部分,且人員分布較廣,管理者可以加強外科護理人員對職業倦怠的認識,根據外科護理人員的實際情況予以幫助,關注該類人群的心理情緒變化,給予適當的心理干預,如正念干預、認知行為療法[12-13]等,此外還應幫助其做好護理職業規劃[14],以提高其工作的積極性,減輕職業倦怠。

3.2? 子女個數是外科護士職業倦怠的影響因素

本研究結果顯示,子女個數是影響外科護士職業倦怠的影響因素,有子女的外科護理人員的職業倦怠水平總體來說相對較低,當子女數量大于等于3個時,外科護士情緒衰竭維度水平增加,這與尹亞妮[15]的研究類似,無子女的護理人員職業倦怠程度相對較高。一方面,年輕、未婚、無子女的護理人員對職業的期望和投入更高,且管理者對年輕護士的期待較高,委以重任,是臨床一線參與倒晚夜班的首選人員;另一方面,子女能夠提供更多的家庭和情感支持,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職業倦怠情緒,而無子女的人群得到的社會支持則相對較少,使其在工作上遇到困難時更容易產生職業倦怠感。此外,本研究中子女數3個以上的外科護士情緒衰竭增加,可能與照顧子女耗費精力、缺乏個人時間、經濟壓力大、家庭負擔更重等有關。護理管理者應該積極了解外科護士家庭社會支持情況[16]及工作家庭沖突現狀[17],尤其是無子女或家庭里較多子女人群,合理安排晚夜班上班時間[18],避免持續高強度高壓力工作,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圍[19],減少職業倦怠的發生[20]。

3.3? 有無談論過職業倦怠是外科護士職業倦怠的影響因素

本研究結果顯示,有無談論過職業倦怠是影響外科護士職業倦怠的影響因素。經常在工作環境中表述職業倦怠的人群,更傾向于具有更高的職業倦怠水平。工作中產生的負面情緒[16]會直接或間接影響人的行為,護理人員在工作中壓力過大時,可能會通過與他人的宣泄來緩解自身情緒。臨床護理管理者可以針對相關人群進行敘事護理[21]、分階段情緒療法[22]等為該類人群尋找切實可行的心理干預措施[23],緩解職業壓力,減輕職業倦怠水平。

3.4? 每周真正工作時長是外科護士情感衰竭的影響因素

本研究結果顯示,每周真正工作時長是影響外科護士情感衰竭的影響因素,與錢文靜[24]、蘭千鈞等[25]人的研究類似。工作時間越長,情感衰竭越重。由于每周工作時間長、工作量大,使得外科護理人員急性疲勞和慢性疲勞程度分別加劇。一方面,外科護士在每日高強度的工作后會消耗大量體力,產生急性疲勞;另一方面,長期的高強度、高壓力、高飽和的工作環境會造成護理人員工作興趣減弱、主動性降低、消極情緒恢復速度減退等現象。李三梅等[26]研究指出護士工作時間越長,職業疲勞越嚴重。此外,另有研究指出,超時勞動與工作自主性、職業倦怠顯著正相關[25]。因此,本研究提示管理者應合理彈性排班,保證護士正常休息時間,確保人力資源充足。醫院管理層可以通過改善工作環境、提高護士的職業韌性[27]、以減少護士的職業倦怠和提高患者滿意度[28-30]。

3.5? 總體身體健康狀況是外科護士情感衰竭的影響因素

本研究結果顯示,總體身體健康狀況是影響外科護士職業倦怠的影響因素,與既往一些研究結果[31-33]類似,健康狀態越差,職業倦怠程度越高。外科護理人員由于工作性質的特殊性,普遍存在作息不規律、飲食不規律、睡眠時間不足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34],日積月累造成自身身體素質降低,間接導致職業倦怠的產生[35]。管理者及決策者可以結合護士的健康狀況,給予心理干預、合理安排工作時間、科學的人員配備和工作量,鼓勵其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活動及團體活動,保持身心健康,減少職業倦怠[28]。同時外科護士自身要意識到工作的特殊性,保持強健的體魄和精力,可以利用碎片化時間實施短時間的鍛煉[36]、改善飲食結構、維持良好的生活作息、積極的情緒以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

本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的樣本量小,研究對象僅來自一所三甲綜合醫院,且男性護士比例較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本研究的可推廣性,未來可進行多中心、大樣本的研究。其次,本研究中使用的調查工具是自評量表,研究對象在完成該量表時可能存在一定的報告偏倚和回憶偏移。再者,本研究僅采用量性研究和橫斷面研究的設計,對于外科護士職業倦怠水平的動態變化過程難以知曉,未來的研究可以進行縱向調查并結合質性研究的形式來更全面、動態的調查該人群的職業倦怠水平及其影響因素。最后,本研究只是用了一個量表,后續研究可以將職業倦怠量表和其他相關量表結合使用,充分探討不同變量與職業倦怠之間的相關性。

4? 結論

本研究結果顯示,外科護士職業倦怠水平處于中等偏高。其中子女個數、每周真正工作時長、有無談論過職業倦怠、總體身體健康是職業倦怠的主要影響因素。建議護理管理者加強對外科護士職業倦怠現象的關注,制定相應的干預措施,促進外科護理人員的社會網絡關系,提高其工作積極性,鼓勵其利用自身優勢增加積極情緒,以減少職業倦怠。

5? 參考文獻

[1] Freudenberger H J. Staff burn-out [J].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1974, 30(1): 159-165.

[2] Ge M W, Hu F H, Jia Y J, et al. Global prevalence of nursing burnout syndrome and temporal trends for the last 10 years: A meta-analysis of 94 studies covering over 30 countries [J]. J Clin Nurs, 2023.

[3] Zhang W, Miao R, Tang J, et al. Burnout in nurses working in China: A national questionnaire survey [J]. Int J Nurs Pract, 2021, 27(6): e12908.

[4] 李夢瑤, 黃康慧, 胡玉蓮, 等. 護士職業疲勞現況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J]. 中華護理雜志, 2022, 57(7): 853-858.

[5] 李小妹, 劉彥君. 護士工作壓力源及工作疲潰感的調查研究 [J]. 中華護理雜志, 2000, 35(11): 645-649.

[6] 萬霞, 劉建平. 臨床研究中的樣本量估算:(2)觀察性研究 [J]. 中醫雜志, 2007, 48(7): 599-601.

[7] Maslach C, Jackson S E. Th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out [J]. 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981, 2(2): 99-113.

[8] 馮鶯, 駱宏, 葉志弘. MBI量表在護士工作倦怠研究中的測試 [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04, 18(7): 477-479.

[9] 葉志弘, 駱宏, 姜安麗. 杭州地區護士群體職業倦怠常模與診斷標準的研究 [J]. 中華護理雜志, 2008, 43(3): 207-209.

[10] 王軍, 張娜芹, 蘇世云, 等. 神經外科護士職業倦怠與睡眠質量的相關性研究 [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22, 28(6): 788-792.

[11] 周明華, 譚紅, 何思長. 四川省醫院床位配置狀況及利用效率研究 [J]. 衛生經濟研究, 2022, 39(8): 52-55.

[12] 孫瑩, 林牡丹, 劉春梅, 等. 正念減壓訓練對急診科護士職業倦怠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J]. 護理研究, 2023, 37(16): 3007-3011.

[13] 陳瓊霞. 認知教育結合團隊心理干預對產科護士職業倦怠及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 [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21, 37(29): 2302-2308.

[14] 宋慶, 王伶俐, 肖飛, 等. 護士職業生涯管理與規劃現狀及其影響因素 [J]. 解放軍護理雜志, 2018, 35(5): 45-48.

[15] 尹亞妮, 李新影. 養老機構護理人員職業倦怠現狀及相關因素分析 [J]. 中國護理管理, 2020, 20(2): 215-221.

[16] 于麗麗, 孫冬梅, 范宇瑩. 負性情緒和工作家庭平衡在護士輪值夜班與職業倦怠間的多重中介效應分析 [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22, 28(7): 878-885.

[17] 韓斌如, 陳曦, 徐鳳霞, 等. 我國護士工作家庭沖突現狀及影響因素 [J]. 護理研究, 2021, 35(3): 407-410.

[18] 徐麗娜, 李亞芳, 法天鍔. 三級甲等醫院倒班護士晝夜節律類型、睡眠質量對職業倦怠的影響研究 [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21, 37(1): 55-61.

[19] 宋晶, 黃好華. 臨床護理人員組織倫理氣氛對職業倦怠的影響 [J]. 護理研究, 2020, 34(19): 3487-3489.

[20] Wei H, Roberts P, Strickler J, et al. Nurse leaders' strategies to foster nurse resilience [J]. J Nurs Manag, 2019, 27(4): 681-687.

[21] 邢利民, 任之珺, 周玉梅, 等.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一線護士的心理干預 [J]. 護理學雜志, 2020,35(8): 17-19.

[22] 孟丹, 柳建美, 王煜慧. 分析敘事護理模式對急診科護士心理狀況、共情能力、職業倦怠感的影響 [J]. 中國衛生產業, 2022, 19(14): 13-16.

[23] 崔晟, 張麗君, 楊洪智, 等. 臨床護士心理彈性在覺知壓力與職業倦怠間的中介作用 [J]. 護理研究, 2019, 33(7): 1244-1247.

[24] 錢文靜, 章雅青, 錢蒨健. 三級甲等醫院手術室護士職業疲勞現況及影響因素分析 [J]. 中國護理管理, 2022, 22(2): 238-244.

[25] 蘭千鈞, 沈錦浩. 社會工作者超時勞動對職業倦怠的影響:工作自主性的調節作用 [J]. 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 2022, 30(7): 1023-1027.

[26] 李三梅, 雷敏, 陳娜芬, 等. 腫瘤科護士姑息護理職業倦怠及影響因素調查分析 [J]. 護理學雜志, 2018, 33(9): 82-84.

[27] 張陽春, 林征, 季學麗. 綜合性三級甲等醫院急危重癥護士職業韌性對職業生涯高原影響的研究 [J]. 中國護理管理, 2016, 16(11): 1520-1525.

[28] Zhang H, Xiao Y, Dai T, et al.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n burnout and its individual and environmental correlates among hepatological surgery nurses in Hunan Province, China [J]. PLoS One, 2023, 18(3): e0283373.

[29] Brooks Carthon J M, Hatfield L, Brom H, et al. System-level improvements in work environments lead to lower nurse burnout and higher patient satisfaction [J]. J Nurs Care Qual, 2021, 36(1): 7-13.

[30] Vahey D C, Aiken L H, Sloane D M, et al. Nurse burnout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J]. Med Care, 2004, 42(2 Suppl): Ii57-66.

[31] 劉婷婷, 王利飛, 趙奇勝, 等. 醫務人員職業倦怠情況與人文關懷需求的調查分析 [J]. 實用醫學雜志, 2022, 38(15): 1954-1959.

[32] 武小強. 職業倦怠對醫務人員健康生產力的影響 [J]. 中國藥物與臨床, 2019, 19(18): 3100-3103.

[33] 喬紅梅, 李葆華, 李薇, 等. 重癥監護與普通病房護士焦慮抑郁癥狀及職業倦怠比較 [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20, 34(3): 191-195.

[34] 毛芳香, 孫繼偉, 楊蓓, 等. 護士功能性軀體癥狀與職業倦怠的關系 [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21, 35(12): 1031-1037.

[35] Sullivan V, Hughes V, Wilson D R. Nursing burnout and its impact on health [J]. 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2022, 57(1): 153-169.

[36] 劉國香, 戴榕娟, 魏萍. 利用碎片化時間實施短時運動改善護士職業性腰背痛的效果評價 [J]. 護士進修雜志, 2020, 35(21): 1941-1945.

[2023-11-14收稿]

作者單位:550002? 貴州省貴陽市,貴州省人民醫院(龍歡歡、鄭春霞、黃鳳瑜);貴州省三穗縣中醫院(龍銀銀);河北省承德市中心醫院(龍見男)

*通訊作者

猜你喜歡
影響因素分析職業倦怠外科
骨外科知多少
職業倦怠,別“倦怠”了家
肩肘外科進展與展望
風電場工程建設全過程造價影響因素分析
薪酬激勵對員工滿意度影響問題的研究
水稻生產中的要素投入粗放型及影響因素分析
基于回歸分析法的高??萍籍a出能力影響因素分析與預測研究
擴展閱讀之職業倦怠
精神科醫護人員職業倦怠相關分析
扁平足的外科治療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